2016年7月,我邀請朋友百裏南來家中做客,她是一位作家。
來美國眨眼30年過去了,我常常禁不住回憶過去。許多曾經哭過、笑過、激動過、失落過的情緒,以及為之徹夜難眠以為終身不會忘卻的往事,竟然漸漸模糊,也許再過幾年努力回想也想不起多少了。
我迫切地想把許多深藏心底,不足為外人道的故事講給她聽。帶她去看我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經營過的餐館、曾經和現在擁有的土地和房產,希望她能把我這些年的經曆、零碎的記憶還原成有血有肉的故事。
這樣,即使再過十年、二十年,它們都不會再繼續褪色,會永遠鮮活在紙上,鮮活在網絡空間,鮮活在我心中,變成永不磨滅的紀念。
從剛到美國時的負數值開始,我經曆了30年的人生軌跡:尋找方向時的愛情、事業插曲;心態歸零時,認識、剖析自己的內心;重頭來過時,再次嚐試追夢;承擔責任時,到美國公司打工養家糊口;天時、地利、人和時,良機出現,從而實現夢想。
我把中國青少年時期練就的觀察能力、天生敏銳的商人的直覺,運用在生活和事業中,完成了在許多人看來難以完成的事。
朋友曾驚訝於我現在所擁有的房產數量和收入,卻發現我的生活簡單樸實,我確實不怎麽追求和享受奢華的生活。每次有人邀我去參加派對,我都很猶豫是否要去。我不喜歡可能會產生攀比的場合,不喜歡引人注目,也不喜歡跟人進行沒有任何意義的閑談。可是每當我聽到有人議論購房、投資地產的話題時就會變得興奮,這不僅是因為我喜歡房產,更是因為它對於女人的重要性。
家,房子,不動產,哪怕是片瓦或立錐之地,隻有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方土地,才有了定心丸,才可以做長遠的計議。
對於中國人,尤其是對於中國的女性來說,擁有屬於自己的土地和房屋像是存在於她們基因密碼中的一部分。隻有擁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住房、自己的土地,才能讓她們感到踏實,感到自己的身家性命有所依歸。反之,失去屬於自己的居所,可能是女人最恐懼的事。
當然,房產不但對中國的女性來說十分重要,對西方的婦女也同樣重要。20世紀西方現代派文學大家弗吉尼亞·沃爾夫,1928年應邀到劍橋大學給那裏的女學生做講座,主題是“婦女與小說”。沃爾夫借題發揮,把原本是狹窄的文學話題擴展到文化和社會。她的演講稿隨後以《一間自己的房間》為題出版,成為西方文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的經典。
沃爾夫的觀點是,“一個女子假如要寫小說,就必須有錢,也要有自己的一間房間”。她的意思是說,一個女子假如沒有錢,沒有一間自己的房間,就算她是莎士比亞的妹妹,跟她哥哥一樣有才,也不能保障自己的基本生存,甚至幹脆活不下去,寫小說更是免談。
鑒於沃爾夫本人是一位小說家,而且又被要求講“婦女與小說”這個題材,她拿寫小說來說事也容易理解。同樣容易理解的是,她的名言警句“一個女子假如要寫小說就必須有錢……”當中的“寫小說”其實可以任意代換成各種行業,比如“當教師”“做主婦”“做演員”“當大夫”“做歌手”……無論是什麽職業,她的名言警句其實是照樣成立的。
由此可知,財產——尤其是房產,對女性的獨立甚至基本生存有多麽重要。這也是當中國婚姻法第18條明文將婚前財產歸屬於某一方時,中國女人對於嫁個婚前已經有房有車的男人就會比較安穩幸福的前景,一下子產生了嚴重的信心危機的原因。因為一旦離婚,女人可能一無所有。而當年齡不再,又有孩子需要照顧時,重返職場亦是非常之難的。
於是,如今的中國,有獨立意識、稍微能幹一點兒的未婚女性都很努力,希望能在婚前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萬一離婚,青春不再時,仍然有自己的居所,有安身之地。
聽朋友發表了關於國內女人現如今為何對擁有房產越來越執著的看法之後,我內心十分驚訝且湧起一股無法言說的悲哀。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作為女人也隻能更堅強更獨立才行了。雖然很不容易,但隻要足夠努力,買一套房子應該也不難吧?”我對新認識的這位朋友說,以我的個性是絕不會坐以待斃的。
朋友歎息道:“不是太難,但也絕對不容易。如今國內房價飛漲,男人如果沒有父母的資助,在30歲時都很難買得起一套房子,女人就更難了。而當女人拚死拚活工作到30多歲存夠一套房子的首付時,卻又錯過了談婚論嫁的最佳時期,這時想要找一位合適的男人結婚生子又是一道難關。”
“為什麽一定要結婚呢?女人隻要自己足夠強大,獲得財務自由,也不是非結婚不可吧?如果是因為喜歡孩子,自己生了自己養就行了。”
我忍不住說這話,倒不是因為無知,而是因為在美國生活多年,美國的社會常識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替代了以前在中國形成的舊思維和觀念。
“那可不行!”朋友搖頭,瞪大眼睛道,“看來你是出來久了忘記中國的國情了。在中國,未婚生子可不單單是會被人指指點點或者戳戳脊梁骨那麽簡單,還有諸如因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而罰款、難以上戶口、小孩沒有戶口就沒法入學等一連串的現實問題,一般人根本就應付不了。”
我一聽迅速反應過來:“這倒是,在美國不存在戶口問題。連非法移民的孩子隻要出生在美國就能自動獲得美國國籍。另外,隻要有居住證明,即使是租房住也能就讀當地公立學校。未婚媽媽若是收入低的話,政府還會給孩子各種福利,吃穿上學都是不愁的。”
“就是這樣,國情不同很多事情也就不同了,你在美國是無需擔心這些的。不過你已經擁有了這麽多房子,為什麽還會執著於進軍紐約曼哈頓的地產業呢?你最初決定投資房地產,如果不是因為“安全感”,又是什麽原因呢?”
問了一連串的問題之後,朋友說,如果有多餘的錢她最願意做的投資也是買更多的房子。她曾經的夢想就是能早早擁有幾套房子,做個什麽也不用幹,坐在家裏收收租就能過得安穩舒適的包租婆。
聽她這麽說我忍不住笑了,在美國當房東並不是想象的那樣容易。買上幾套房子就能坐收租金過上舒適的生活,隻能是美好的想象。
為什麽會這樣?這裏麵涉及的問題太多了,三言兩語還真說不清楚。不過,我的朋友足夠聰明,我想等她聽完我的故事之後,自然能了解一切。
PS:《美漂地主》是我幫朋友整理的自傳,接下來每天會上傳一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如果對在美國投資房地產有興趣,這本書應該能有一些幫助,想要看實體書的朋友可以直接上Amazon上搜索“mei piao"就能找到這本書。
https://www.amazon.com/s/ref=nb_sb_noss?url=search-alias%3Dstripbooks&field-keywords=mei+p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