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安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駝峰航線簡介

(2025-08-30 06:22:30) 下一個

駝峰航線簡介


 

  “駝峰航線”是二戰時期中國和盟軍一條主要的空中通道,始於1942年,終於二戰結束,為打擊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2年夏,日軍切斷了中緬公路這條盟軍和中國聯係的最後通道,一切物資運輸被迫中斷。美國總統羅斯福下令:不惜任何代價,開通到中國的路線。由於海陸已無通道,隻能開辟空中航線,於是駝峰空運誕生了。

 

  “駝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一個形似駱駝背脊凹處的一個山口,由於它的海拔高度低於當時美國主要裝備機型( DC-3、 D-46、 DC-47)最大爬行高度,所以這裏是中國至印度航線的必經之處。通過這條運輸航線,中國向印度運送派往境外對日作戰的遠征軍士兵,再從印度運回汽油、器械等戰爭物資。

 

  “駝峰航線”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橫斷山、薩爾溫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進入中國的雲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線全長500英裏,地勢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達7000米,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駱駝的峰背,故而得名“駝峰航線”。

 

  “駝峰航線”是世界戰爭空運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付出代價最大的一次悲壯的空運。“駝峰航線”途徑高山雪峰、峽穀冰川和熱帶叢林、寒帶原始森林、以及日軍占領區;加之這一地區氣候十分惡劣,強氣流、低氣壓和冰雹、霜凍,使飛機在飛行中隨時麵臨墜毀和撞山的危險,在長達3年的艱苦飛行中,中國航空公司共飛行了8萬架次,美軍先後投入飛機2100架,雙方總共參加人數有84000多人,共運送了85萬噸的戰略物資、戰鬥人員33477人。單是美軍一個擁有629架運輸機的第10航空聯隊,就損失了563架飛機。而在這條航線上,美軍總共損失飛機1500架以上,犧牲優秀飛行員近3000人,損失率超過80%!而前前後後總共擁有100架運輸機的中國航空公司,竟然先後損失飛機48架,犧牲飛行員168人,損失率超過50%!

 

  1945年,二戰結束後,美國《時代周刊》這樣描述駝峰航線:在長達800餘公裏的深山峽穀、雪峰冰川間,一路上都散落著這些飛機碎片,在天氣晴好的日子裏,這些鋁片會在陽光照射下爍爍發光,這就是著名的“鋁穀”--駝峰航線!

 

 

駝峰航線主力機種

 

  駝峰航線的主力機種:C-46 Commando。 笨重難看還毛病百出, 卻擔負重任,從四三年到四五年間從印度向中國運輸了大量戰略物資。1937年原本由Curtiss-Wright公司設計為36座豪華客機,C46是陸軍航空隊在大戰中擁有的最大最重的雙發運輸機,2300立方尺的空間可以塞進四噸物資,是它的前任C-47的差不多兩倍。更重要的是,C-46可以到達24,000英尺高空-- 壞天氣時經常需要飛這麽高以避開高山。飛行員們稱它為 Ol' Dumbo -- 迪斯尼的小飛象!

 

  雖然C-46算是一架不錯的運輸機,但也有很多嚴重缺陷:在暴風雨時油箱接頭密封太差而"leaked like a sieve"(漏得像篩子一樣);高空中去霧器不正常工作導致進氣管塞滿了冰;油管也常被氣化燃料空泡堵塞,造成發動機功率下降以至失效。最危險的是油管斷裂 -- 大量燃油噴灑到灼熱的發動機殼上造成起火以至空中爆炸!從印度到中國的崇山峻嶺中墜毀了如此多的C-46以至於飛行員們把這條航線稱作"Aluminum Trail"(鋁軌)。


 

駝峰航線功績

 

  自從1942年春日本人占領緬甸後差不多三年的時間裏,美援物資到達中國的唯一手段就是經由喜馬拉雅山空運。這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航線,始於印度東北Assam,要飛躍世界上最凶險的地形。從空中俯視,下麵依次是超過一萬英尺高的Naga山-- Naga是山中居住的食人部落的名字;叢林覆蓋的Irrawaddy河,薩爾溫江和湄公河;然後是高達一萬五千英尺的Santsung山脈。當地氣候惡劣--超過248mph的颶風,從五月到十月的雨季,以每分鍾三千英尺的速度把飛機拋上拋下的超級湍流(甚至把飛機翻個個)--再加上頻繁出沒的日本戰鬥機,使駝峰航線成為二戰中最為危險的空中航線。隻有最特殊的人才能擔負起此重任--他們就是牛氣衝天的印中空運大隊(Air Transport Command, India-China Wing)。一直到四四年情況改善之前,他們總是一天工作16個小時,經常一天飛三個來回。近六百架飛機墜毀,超過一千人犧牲在駝峰航線上。

 

  到戰爭結束時,65萬噸物資經由駝峰航線抵達中國。

 

  在中國抗日航空烈士的三十塊紀念碑的六十麵上,一共刻著三千三百個烈士的名字,其中有二千二百個美國人,這些年輕的美國飛行員,把他們年輕的生命獻給了中國的天空。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對他們表示崇敬,他們什麽都沒有留下,唯一留在這個世界上的隻有紀念碑上這些名字。

 

駝峰航線的戰略意義

 

  駝峰航線是中美兩國“二戰”期間,為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保障中國戰略物資運輸,共同在中國西南山區開辟的空中通道。它的開辟是兩國飛行人員共同創立的世界航空史上的英雄壯舉。駝峰飛行員克服重重艱難險阻,英勇犧牲,飛越駝峰天險,打破了日軍對中國的圍困,運來了對日作戰的急需的戰略物資,架設了空中戰爭生命線,對打敗日本軍國主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犧牲於駝峰航線的先烈將永遠活在中美人民的心中。

 

駝峰航線也架起了中美人民之間一架友誼的橋梁。1947年美國成立的“駝峰飛行員協會”,至今已多次組織代表團訪問中國。在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的1995年,“駝峰飛行員協會”組織代表團來華,故地重遊,在昆明“駝峰飛行紀念碑”前舉行“二戰駝峰飛行紀念儀式”。此次在美國舉行的“曆史的記憶”展覽又將中美人民之間曆久彌深的友誼推上一個新的高峰。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