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歲是人生的一個很重要和有標誌性的轉折點。
很多年前讀過一首兒童詩,現在都記得:“我十四歲/四歲的小孩叫我阿姨/四十歲的阿姨叫我小孩”。感覺四十歲就是標誌著一個人的身份成為“叔叔”和“阿姨”的年齡。
有的會議,標明是“青年論壇”,限定參加者四十歲以下。那時剛過那關口,隻能含恨放棄了。轉念安慰自己,作中年狀看青年茁壯成長也不壞。
讀博士的時候,覺得四十歲非常遙遠。我的導師是個比較年輕的女學者,那年她剛滿四十,在我看來是十足的中年人。生日那天,她老公要搞個surprise party,秘密地發郵件,邀請了一些她的朋友,同事,博士生。我們如約而至,埋伏在房間裏。教授進了門,笑吟吟的,並沒有花容失色,後來她說,一看門口停了那麽多車,就知道了。
嗬,四十歲的女人真不好忽悠。
更早的時候, 上過一個女教授的課。她喝可樂的杯子上煞有介事地印著: Life Starts at Forty. 我覺得她很樂觀, 但又好象在自我安慰。
工作以後的一個女同事。一路名校走來,順風順水,但是一直單身。她說她的前任是個華人,他們分手以後,他已經結婚有了孩子,但她說他們還是“friends”,很念念不忘的樣子。一直不結婚,在中國文化裏,好象就永遠是父母眼裏的孩子,在美國可能也一樣。她的四十歲生日,父母出麵給她辦了個生日party, 邀請同事去吃飯慶祝。她現在還單著,在朝著50的道路上緩慢爬行。到時候父母還會給她辦party嗎?我覺得不會。因為四十歲的意義更大。
從前在國內時,讀過一篇文章,標題是《男人四十是“精品”》,文章是批判四十歲男人春風得意,自以為是的。我覺得提醒得很好,四十歲的男人和二十多歲的比起來,當然有閱曆,經驗之優勢,也會多少混出一點在社會上的名堂,但是自詡為“精品”就過了。當然,也可能這種尊號是部分心懷鬼胎的無知少女自己免費贈送的。其實,四十歲的人,多半就是一群老鬼,可愛不起來。
好象是在《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這部電影中,有一句台詞:“過了四十,你就不會再愛上任何人了,因為你看見的都是缺點。”這句話也挺有意思,深刻揭示了老鬼們刀槍不入的本質。
四十歲以後,再見到舊情人,可能心裏會說:“不過如此嘛,我當年怎麽搞的...” 也可能往事一幕幕湧上心頭,反省是誰辜負了誰,是在哪一個關口錯過了。見到她的孩子,難免也產生一絲憐愛,送個禮物,封個紅包,心裏想著這是她的化身,嘴裏作諄諄教導的長輩狀:好好學習!落款寫什麽呢? 寫叔叔,好象你還想卷土重來,還是寫個舅舅算了。
四十歲真是很受關注。五四時期,最激進崇新的人說:過了四十的人都該槍斃。好象這個年齡真的是個分水嶺,在它之前,你好歹還有改造或適應的可能,一過了線,就隻能成為社會進步的絆腳石了,顧問委員會都懶得給你設,直接斃掉。
再見,青春。四十確實人生的的中場,所以電影也總要這樣拍: 〈二十,三十,四十〉,〈男人四十〉,〈女人四十〉。這個時候壓力最大,想得最多,往後看是曾經滄海,往前看,沒有少年的憧憬,也沒有老人的篤定。曾經以為自己站在時代的潮頭,不經意間,更年輕的一代人已經長大,竟然嘲笑他們不知道夜店酒吧,隻會吃路邊大排檔,穿得像七老八十的人,取些酸文假醋的網名。
沒那麽不堪吧。我們追演唱會,看搖滾,蹦迪的時候,九零後的父母不就在約會和做這些事情嗎?麵對這麽狂妄的青年,年過四十,已然謹言慎行,常常自我批評的的人也不得不抬起微禿的頭,吃片藥穩定血壓,奮起自衛了:想當年,勞資披發佯狂走的時候,你還在吃奶呀。
(本博客所有文章都是原創,請不要隨意轉貼,也鼓勵所有人都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