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敵視源於何處?美國大學生看中國

(2015-01-19 15:13:25) 下一個
應我過去的導師邀請,參加了他組織的panel. 我們又有幾年不見,這次重逢在主辦會議的一所位於美國南方的美麗的大學的校園裏。我和他相識十多年,如今亦師亦友,談話一般也比較坦率(唉,說他老人家挽救了當年懵懵懂懂浪跡美國,在黑暗中摸索的我,也不為過)。

會議間隙,在校園散步,導師這個中日文俱佳,可稱中國通的知名學者說到一件事:他看到一個報道,說一位美國教授在課堂上問學生,假如美國和中國發生軍事衝突,應該怎麽辦。有學生回答,NUKE,就是用核武器攻擊中國。

我說,我並不覺得很奇怪,因為我也指導過研究中國軍力增長,但出發點在於美國如何應對的學生(更見識過同情新疆分裂主義暴力卻指責中國對9/11反應冷淡,被我當場批駁的美國大學生)。但是,我總是試圖讓學生們相信,從曆史和文化來看,中國都不是一個以武力稱霸的國家。中國可能喜歡以自己的文化影響其他民族,但對於武力征服,始終並不熱衷。中國核武戰略的主要目的,也是自衛和阻嚇(deterrence,這裏補充一點,中文把deterrence 翻譯成“威懾”是誤導的,它本身並沒有威脅的意思)。導師說,中國在非洲和南美的勢力擴張,的確引起了西方的很大關注。我說,中國作為快速發展的大國,必然需要向外尋求資源,這是自然而然的。

很多美國大學生對於中國的興趣,的確在很多時候是一種對敵人的興趣,所謂 know thy enemy, 未必出於善意的好奇。反觀中國大學生,真正“反美”的,恐怕是極少數,即使有反美的,大概也是出於對美國霸權的不滿,既不至於走到要用核武器攻擊美國的極端,又還沒有去為了反對而係統地研究。從根本上說,相對美國的反中,中國民間的反美也隻是一種自我防衛心理,而不是攻擊,隻是一種情緒,而非理性。兩者的區別,可能不太容易為人注意,尤其是那些看到有美國人能說幾句中文就樂不可支的國人。

就在我的美國同事裏,也有公然在公開講座上向學生介紹如何打擊中國內地戰略目標的人,而聽講的學生,則是一臉的嚴肅,如臨大敵。

由此聯想到前一段時間沸沸揚揚的五歲美國兒童在電視上“kill everyone in China”的言論,隻能說,這是美國人精神深處對中國的敵視和冷血暴力傾向的一次很偶然的公開表達,而華人對此的反應,絕不是神經過敏。如此敵視是源於媒體,源於教育,還是更深,其實我也沒有明確的答案,或許這個國家的宗教文化和政治文化注定了它的存在和自我認同必須基於一個又一個的,真實或假想的敵人;他的快感,必須來源於征服和戰勝。

這真是讓人遺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