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美國大學生的中國曆史教育

(2014-08-11 14:59:42) 下一個

論文將以我本人自2006年以來在美國大學從事中國史教育的經驗為基礎,探討如何讓美國年輕一代準確地了解中國曆史,文化,近現代建立民族國家和現代化所進行的奮鬥,以及討論對這些背景的把握的重要性,因為它們將有效地影響美國年輕一代對中國的了解和知識構建,並將對未來的中美關係產生根本的影響。

 

美國學生對中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的景仰是無可置疑的。在教學中,我強調兩點: 1,“中國” 在古代是一個內核穩定, 外延模糊的文化概念,到了20世紀才真正形成政治和領土意義上清晰穩定的民族國家“中國”。其邊界模糊性使得“中國”可以不斷包容和吸收非核心的民族文化,超越朝代興亡,最終熔鑄成近代的中華民族。對這一概念的澄清, 有助於美國大學生了解中國近現代的民族關係和邊疆問題;2,以學生感興趣的鄭和船隊為例,講述中國對外關係傳統中以和平的文化政治歸化為訴求,有別於歐洲以武力征服和經濟掠奪為目的的殖民主義。

 

在對近代中國曆史的講解中,我強調古代中國有一整套有別於歐美文化和製度背景的脈絡,內政和外交理念和實踐,在近代受到西方的衝擊乃至經受軍事侵略和多次戰敗之後,一直試圖尋找一條既能獨立富強,然而又有別於西方的道路。用曆史學家和後現代理論家阿裏夫·德裏克(Arif Dirlik)的話來說, 是一條第三世界國家追求富強的“替代性的現代性”(alternative modernity)方案。我相信,美國學生以“替代性的現代性”這一理論來思考20世紀中國曆史及其一係列實踐, 將有助於他們擺脫美國媒體意識形態色彩濃厚的宣傳報道的影響,對於中國乃至美國以外的很多國家的近代曆程,增加客觀和分析性的理解。

 

在古代中國史和近代中國史知識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分析中國當代的外交和國防政策,讓學生以自己的獨立閱讀,思考和研究認識到中國在曆史和當代都從未謀求全球霸權,在19世紀中葉以後中國史的語境中,中國需要實現富國強軍是正當但也有節製的。在學生期末所進行的獨立研究中,基本上都認識到中國從來不是一個咄咄逼人,以軍事力量追求全球霸權的國家。中國的核戰略和整個國防戰略,基本以防禦為主,對外軍事行動也基本服從外交大局,這符合中華文明的曆史傳統,也符合當代中國和平發展的需要。

 

筆者相信,對中國的古代,近代曆史和當代國防戰略和意圖進行詳細和不帶偏見的了解, 是美國年輕一代正確看待中國崛起和參與構建未來中美關係的重要認識基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