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汉语、汉字的避諱借字——“裙”、“ ”、“ ”

(2013-07-14 11:06:10) 下一個
汉语、汉字的避諱借字——“裙”、“ ”、“ ”



BYVoid原創


避諱借字——“裙”、“ ”、“ ”



中華民族是個含蓄、害羞、善於聯想的民族,因此自古以來就有“避諱”之俗。避諱有兩大原因,一是因爲道德、倫理而不願提起某個字眼,一是攝於帝王將相的權威而改用他字。因爲後者而避諱的字,往往隻在某一個曆史時期,當時過境遷之後,人們自會複用正字。而因爲前者產生的避諱,則可能會持續很久,甚至讓人遺忘掉正字和正音。“鳥”和“操”就是兩個非常經典的例子。


“鳥”,本係端母字,注音都了切,讀若“ ”(diao3)。然而恰恰“裙”(男性生殖器)字讀音與“鳥”相同。可以想像,整天說花鳥蟲魚,飛鳥走獸的文人墨客會覺得多麽不雅。中古時期的士大夫就因因此把“鳥”改讀爲“嫋”(niao3)。


有意思的是,在宋元時期的話本中,幾乎都還用“裙”字表示粗口,例如∶ “傻裙放手,我趕相公去!”——元 馬致遠 《薦福碑》 第二折 “一點兒唾津兒 下去,這裙病便可。”——元 王實甫 《西廂記》 第三本


但“裙”字畢竟還是粗俗,到明清以後的小說中,幾乎都用“鳥”字代替“裙”了∶ 智深在外麵大叫道∶“直娘的秀驢們!不放灑家入寺時,山門外討把火來燒了這個鳥寺。”——明 施耐庵 《水滸傳》


時至今日,“裙”字已經不用。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鳥”有兩讀,讀作“裙”時與“裙”意義相同。但是“鳥”字的“裙”音也有被遺忘的趨勢(參見電視劇演員讀音)。許多粗口詞匯例如“傻裙”,很多人已經不會正確書寫,大多以錯別字“傻吊”代替,寫作“傻鳥”甚至會讓人覺得不知所雲。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操”。“操”字在《廣韻》中屬於清母,而且有平去兩讀。讀作平聲時(cao1),意義爲“拿,從事”,如“操持”、“操心”。讀作去聲,也就是與“ ”(cao4)同音,表示“品行”,如“節操”、“操守”(曹操之“操”應取自此義)。我們現在讀“操”時隻有陰平一個音,很顯然去聲是爲了避“ ”之諱而與平聲合流的。同樣“糙”,也是清母去聲字,七到切(cao4),因爲避諱變成了平聲。


與之相似的是“造”,本身也有濁音上聲和送氣清音去聲兩讀,濁音上聲後來變成了不送氣清音去聲(zao4),而送氣清音去聲讀作cao4。讀作不送氣音(zao4)時,意義爲“作,製作”,如“創造”、“造就”、“造詣”。讀作送氣音(cao4)時,意義是“到、去”,如“造訪”。其送氣音也是因爲避諱而與不送氣音合流了。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現在語音中沒有與“裙”和“ ”讀音相同的常用字,而另一個忌諱的字“ ”,卻有一個常用字“逼”與其同音,這是爲什麽呢?我們可以假定避諱字的借代產生在官話入聲消失以前(唐宋)。這樣的話,“逼”是幫母入聲字,讀若bik,而“ ”是幫母平聲,讀若bi,兩者顯然不同,不需要避諱改變“逼”的讀音。實際上,中古音中與“ ”同音的字的讀音已經完全改變了。《廣韻》中與“ ”同音的字“卑”、“裨”,現在都發生了不規則變化,分別讀作bei1和bi4。


BYVoid原創 轉載請注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