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品仙、李本一挑釁新四軍張雲逸

(2013-07-08 11:59:57) 下一個




李品仙、李本一挑釁新四軍江北部隊張雲逸




http://www.uus8.org/kangrizhanzheng/%E7%BA%AA%E5%AE%9E%E7%AF%87/%E7%BA%A2%E6%9E%AB%E6%A0%91%E7%BA%A2%E6%9E%AB%E6%9E%97/mydoc048.htm




氣候的變化是有征兆的:月暈而風,日暈而雨。



政治風雲,也是一架晴雨表。在日本侵略者對國民黨頻頻勸降之後,蔣介石的臉麵就變顏色了。



1940年3月,在他的一手策劃下,全國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這時的安徽,由於前任桂係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安徽省政府主席廖磊,因患腦溢血去世,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國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李品仙繼任,安徽的政治形勢也在急轉直下地變化。



李品仙接任後,專程去重慶一次,進謁蔣介石,表明貫徹執行國民黨五屆六中全會反共決心。李品仙詳細報告了“大別山當前狀況,以往缺失,今後方針。”



蔣介石對李品仙建議深表讚許,一一采納,給以全權,囑其執行全部反共政策。



李品仙一到金家寨,首先把矛頭指向以共產黨為骨幹的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下令用武裝將動員委員會的工作團團員解決掉,又把各縣動員委員會的指導員,押解到金家寨“受訓”,企圖將共產黨員和進步分子一網打盡。結果,逼得不堪受壓的三千多名青年逃走,許多人投奔了新四軍。桂係又以“捉人”為名,尋釁鬧事,公然捕捉新四軍和地方優秀青年,在合肥梁園一帶,就有數十名青年被捕,有的被殺害,還喪心病狂地捆綁了女青年,裸體遊街示眾,罪名是這些青年接近了新四軍,參加了共產黨。他們還抄沒新四軍各辦事處的財物,捕殺新四軍官兵家屬,反共摩擦愈演愈烈。



接著,李品仙將國民黨皖東專員李本一召到金家寨,部署攻打皖東新四軍。



李本一回到專署所在地定遠後,馬上召集各縣縣長,縣常備隊長,遊擊縱隊司令會議,傳達李品仙關於進攻新四軍的命令和方案。



李本一為了尋找向新四軍進攻的借口,寫信給張雲逸,製造事端,說新四軍江北部隊不遵命開調江南,指責新四軍向民間勒派糧款,不尊重地方行政係統,擴大遊擊隊等等。



張雲逸複信給李本一,予以一一駁斥,堅決拒絕了要新四軍南調的無理要求



張雲逸在複信中說:



“新四軍奉命堅持皖東兩年,與日寇大小數百戰,用戰士頭顱熱血保衛了皖東國土,攻克了來安、阿哈兩座縣城,從日寇手中奪回周家崗、古河等要地,發動民眾,給敵人以有力打擊。而且當前敵人時刻準備進犯,正須全力堅持遊擊,以保皖東國土,斷不能南調,我軍四、五支隊均是大別山及兩淮健兒,現大別山及兩淮均有敵人,應該保衛自己家鄉及根據地,如果不讓我軍在皖東立足,當然為我軍將士所不允許。”



這封複信,義正詞嚴,還揭露了皖東國民黨頑固派許多反共行徑,要李本一下令製止向新四軍進攻。



張雲逸還寫信給李品仙,說:



“新四軍在津浦路東西活動,是安徽前任故主席廖磊正式劃歸新四軍駐防作戰的區域。”



他向桂係呼籲:為利於團結抗戰,以淮南路為界,分區抗日,新四軍不向西,桂係也不向東,團結抗日。



但是,李品仙,李本一對張雲逸的呼籲,竟置之不理,倚仗其優勢兵力,向路東新四軍大舉進攻了。



3月初,桂係第一三八,第一七一師,配合國民黨皖北行署所轄第十,第十二遊擊縱隊,定遠縣常備隊,共五千餘人,分三路,向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及第四支隊駐地定遠縣藕塘、大橋合圍來。與此同時,蘇魯戰區副司令長官兼江蘇省主席韓德勤,也正調兵遣將,準備從東向新四軍第五支隊駐地來安縣半塔發動進攻。



這一切,都嚴重地威脅著新四軍在皖東地區的存在和發展。



張雲逸根據中共中央對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要采取“有理,有利,有節”的自衛作戰方針,將江北指揮部幹部召集起來,對大家說:



“現在,頑固派向我們進攻了,這次摩擦仗非打不可了。要打就一定要打好,打退了頑固派的進攻,才能使頑固派不敢壓迫我們,才能實現團結抗戰。”



張雲逸作出的具體戰鬥部署是,首先集中第四、五支隊主力,於津浦鐵路西,反擊對新四軍威脅最大而戰鬥力又較弱的地方頑軍,以鞏固路西陣地,然後揮戈向東,反擊韓德勤部頑軍。



但當時,新四軍四支隊各團,分駐的駐地都較遠,第五支隊遠在津浦路東,駐在指揮部和第四支隊機關駐地的藕塘和大橋的,隻有一個特務營,情況非常危險。



張雲逸臨危不懼,沉著鎮定,一麵派出特務營,迅速搶占大橋東邊的有利地形,令其堅守待援;一麵派指揮部幹部,連夜動員群眾,過池河東,去“歡迎”打頭陣的皖北行署主任兼第十二遊擊縱隊司令顏仁毅。



早晨,烏雲布滿東邊的天空,直到10點,太陽才從烏雲裏露出臉來,池河水麵上灑了一條條暗淡的光環。顏仁毅率十二遊擊縱隊一千多人馬,氣勢洶洶來到池河西岸。可是,池河邊,卻呈現出這樣的場麵:



成百上千的群眾,手舉彩色三角小紙旗,敲鑼打鼓,夾道歡迎,群眾高呼口號:



“歡迎國民黨部隊抗日!”“歡迎顏主任抗日!”口號聲此起彼伏,響徹四野,震蕩著池河上空。



顏仁毅進攻前,估計到戰況的激烈,甚至估計到失敗,可萬萬沒有估計到這個場麵,不覺愕然,在民眾麵前漲紅了臉,羞愧難言,一時不知所措。



這一“軍”,將顏仁毅“將”得動彈不得,在池河西岸逗留了半日。



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11年),魏將司馬懿引十五萬大軍,攻到西蜀西城。此時諸葛亮手中隻有二千五百人馬,難抵司馬的十五萬大軍。諸葛亮傳令,將城頭旌旗盡皆藏匿,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自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間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司馬看畢大疑,傳令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大退而回。待司馬醒悟時,諸葛亮的援軍已到。



這就是曆史上諸葛亮演繹的著名的“空城計”。



張雲逸在頑軍五千人馬來犯,手中隻有一個營的危急情況下,智退顏仁毅,爭取了時間,調集了兵力,做好了反擊作戰的準備,也不比諸葛亮的“空城計”遜色。



無論是李品仙,還是李本一、顏仁毅,都不是張雲逸的對手。顏仁毅進攻,氣壯如牛,張雲逸略施小計,就把顏仁毅“將”在那裏,半天動彈不得。張雲逸卻韜指演算,驅利避害,將敵一個個撥動開來,從弱開刀,擊破一點,再擊其餘,靈活機動,使敵隊一支一支落入他的手掌。



3月3日,在張雲逸指揮下,四支隊第十四團,從定遠北的紅心鋪出發,經朱巷、東棣店、雙廟,一晝夜行軍二百裏,於4日上午11時,到達定遠城外,將縣城和西門控製住;四支隊九團也從駐地王子集,趕到定遠縣城東郊,將縣城東門和南門控製住。



國民黨定遠縣長吳十尚,見新四軍如神兵從空而降,大驚失色,忙讓縣常備隊關閉城門,妄圖堵住新四軍進城,但為時已晚。



新四軍第十四團和九團主力,從四門浩浩蕩蕩進入城內。吳子尚見大勢已去,在混亂之中化裝潛逃,縣常備隊放了幾槍,哪抵擋得住新四軍兩個團的進擊,三五成群舉手投降。



新四軍入城,沒放一槍,對國民黨的行署機關,縣政府絲毫沒有驚擾,通知商店開業,保護工商業。隨後,留下一個營維持市麵秩序,其餘主力皆撤出城外。主力部隊出城後,於夜晚悄悄離開縣城,開往高塘鋪一帶隱蔽起來,準備打敵援兵。



頑軍第十二縱隊司令顏仁毅,聽到新四軍進攻定遠城的消息,懼怕老巢被剿,無立足之地,急忙調兵回援,行至高塘鋪,遭到新四軍的阻擊。



顏仁毅自知中計,但已無法逃避,命令部隊衝殺,將輕重機槍全部調到隊前,組織強大火力,企圖打開一條路來逃竄。



新四軍阻擊部隊,死死堵住頑軍,拖住第十二遊擊縱隊,一步一步引人伏擊圈。當進到高塘鋪西側鬆樹林時,新四軍第四支隊第九、十四團主力,越過鬆樹林,像潮水般湧出來。在嘀嗒的衝鋒號聲中,伏擊部隊猶如驟風一般,衝入敵陣,槍聲震耳,殺聲震天。



十二遊擊縱隊被這強大的攻勢完全壓倒,驚恐萬狀,失去還擊之力,像無頭的蒼蠅,到處亂撞,死的死,傷的傷,在新四軍強大軍事攻勢和一繳槍不殺”的威懾下,一個個繳槍投降。



這一戰,繳獲輕重機槍二十一挺,步槍八百餘支,短槍數十支,子彈四萬餘發,斃傷頑軍二百餘人,其餘均被俘擄,一名副司令也被活捉,顏仁毅的第十二遊擊縱隊武裝基本被解除。



在高塘鋪反擊戰的同時,第四支隊第七團,在界牌附近,擊潰了由南路向新四軍江北指揮部進攻的李本一所率第十遊擊縱隊,將其趕回了古河。由羅炳輝率領來援的第五支隊,打退了國民黨軍桂係第一三八、一七二師的進攻。



至此,路東新四軍曆時九天的自衛反擊戰,勝利結束。



張雲逸當即決定:在軍事上,將新四軍第四、五支隊主力移向路東,馳援半塔集保衛戰。



在政治上,從團結抗戰的大局出發,再一次向國民黨軍呼籲和平,團結抗戰。



張雲逸分別向社會各界人士、人民團體,以及國民黨中央蔣介石、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桂係當局李宗仁、白崇禧致電,用繳獲來的大量反共文件,說明了皖東摩擦的事實真相,如實揭露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行徑,要求國民黨當局和桂係,懲辦肇事凶手李本一、顏仁毅,製止車品仙向皖東的進攻,停止摩擦,用和平方式解決一切問題。在輿論上,取得了社會各界人士和廣大群眾對新四軍的同情和支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