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道與預測未來

(2013-10-08 20:01:00) 下一個

道與預測未來

史語

預測未來是人類的一個永恒主題。西方曾有幾百年的大論戰,到大哲學家休謨斷定未來不可知,因為人隻能通過經驗一點點地感知真實的世界,而真實的世界如此複雜與廣大,以至於人沒有全麵理解真實世界的能力。休謨的未來不可知論很刺痛人,人如果無法預測未來,就等於絲毫無法掌控自己未來的命運。

康德認為休謨的不可知論有漏洞,提出在人的經驗之外,有一個先於人類經驗的客觀存在,並且它是可知的。康德認為,人們如果理解了先驗的世界,就可預知未來。而黑格爾則較康德更進一步,認為康德的先驗世界是種精神,稱作絕對精神,並認為這個絕對精神是世界的本源,是非物質的。

老子的未來預測

那麽,《道德經》是如何理解這個問題的呢?老子說過“道可道,非常道”,似乎與休謨有同感,而“道”概念本身似乎又與康德的先驗世界相近;至於黑格爾,自認為其絕對精神就是無,世界是從無到有,暗合老子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如果肢解老子的思想,老子既可以是休謨式不可知論者,可以是康德式的先驗論者,也可以是黑格爾式的虛無主義者。事實上,老子的信徒中三者皆有。但老子的全麵思想是什麽?具體地說,老子認為人能夠預測自己的未來嗎?

從以往的爭論來看,預測未來有兩個要素,一是人的經驗之外,是否有一個並行的客觀世界,休謨說沒有,康德和黑格爾說有;二是如果有一個客觀世界,它的本質是什麽?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康德沒有清楚說明,黑格爾說僅是精神的。

老子認為世界是可以預知的,所謂“不出戶,知天下”,而預測未來的根據是理解“道”。道是一種客觀存在,然而,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意思是說,道在人的認識世界裏可以作為抽象的概念單獨存在,但是,在客觀世界裏,道與物共生,不可以離開物而單獨的存在。

跳出因果率-共生與互生

從休謨,康德到黑格爾,在討論預測未來問題時,因果率是基礎,而老子則跳出了因果律,在因果律之外提出了共生與互生的關係。

老子認為,道與天地人三者共生,道處於極為特殊的地位,它貫穿於天地人之間,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也因為道的存在,天地人三者之間是相通的,可以相互影響,因此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說。自然,是所有的存在,是天地人的總和。

我們可不可以跳出因果率,從共生和互生的角度來理解雞和蛋的關係?

老子跳出因果律的束縛,在共生與互生的概念之上預測未來,類似計算機從32 Bit CPU 升級到64 Bit CPU,因此《道德經》至今尚有生命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