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科學精神的起源zt

(2013-12-13 16:53:01) 下一個

科學精神的起源

作者:吳國盛 | AT 2013/11/22 06:39 | 來源:科學與社會

摘要:科學精神是一種特別屬於希臘文明的思維方式,它關注知識本身的確定性,不考慮知識的實用和功利,關注真理的內在推演。科學精神就是理性精神,理性的原則是內在性原則和自主性原則。科學精神源於希臘自由的人性理想。希臘理性科學開始於自然的發明。 
 

    科學有思想方式和社會建製兩個方麵,作為社會建製的科學是近代以後的事情,作為思想方式的科學起源於古代希臘。所謂科學精神,首先指的是一種特殊的思想方式,這種特殊的思想方式並不普遍存在於各個文明之中。它特別的屬於古代希臘人。希臘文明並不是最古老的文明,持續時間也不很長。但它對人類曆史的影響最為持久而巨大,原因在於,它是科學精神的發源地。

    1、何謂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是一種什麽樣的思想方式呢?在希臘文明之前和之後,其它文明都產生和發展了豐富而多樣化的知識,從處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到管理社會、定國安邦,從安撫靈魂、維護社會穩定,到解決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問題,都各有經驗、方法、對策。所有這些知識,不論是零散的還是係統的,不論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都具有強烈的經驗特征、實用特征。但是,沒有一種文明像希臘文明一樣,超越了知識的實用性功能,而對知識本身感興趣,對知識的確定性問題如醉如癡。對知識本身感興趣,著迷於知識的確定性問題,這就是希臘版本的科學精神。

    並不是說其它文明都沒有對知識本身有過任何反省。中國的孔子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莊子說過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這些言論有些甚至很深刻,但都是到此為止,不再深究。希臘人卻罕見的把知識問題列為人生的首要問題。認識你自己是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裏最有名的一句箴言,也是希臘精神生活的縮寫。什麽是認識認識為什麽一定要指向自己?這是希臘思想家反複詢問的問題。

    亞裏士多德《形而上學》開篇第一句,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把的問題擺在了最為突出的地位。他在這部重要著作的第一卷區分了經驗、技藝和科學(知識,episteme,在希臘文裏,知識科學是同一個詞)。他認為,低等動物有感覺,高等動物除了感覺還有記憶。從記憶中可以生成經驗,從經驗中可以造就技藝(techne)。經驗是關於個別事物的知識,技藝是關於普遍事物的知識。技藝高於經驗,因為有經驗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技藝者知其所以然,故技藝者比經驗者更有智慧、懂得更多。但是技藝還不是最高的,最高的科學episteme)。技藝固然因為超越了經驗而令人驚奇讚歎,但是由於多數技藝隻是為了生活之必需,還不是最高的知,隻有那些為了消磨時間、既不提供快樂也不以滿足日常必需為目的的技藝,才是科學。我們中國人常常把知識分成經驗知識和理論知識兩大類,亞裏士多德卻給出了知識的三個階段。他的經驗知識大體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經驗知識,技藝這種追究原因、知其所以然的普遍知識,大體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理論知識,但是我們的分類中卻沒有亞裏士多德所說的科學的位置。這件事情反映了希臘科學精神相當大程度上被我們忽視、被我們遺忘。

    什麽是認識?認識即是追求科學。什麽是科學?為什麽在技藝這種理論性知識之外還要增加科學這樣一個純粹知識的階段?這是特別值得我們中國人思考的地方。亞裏士多德說得很明白,在各門科學中,那為著自身,為知識而求取的科學比那為後果而求取的科學,更加是智慧。982A1518[1]“如若人們為了擺脫無知而進行哲學思考,那麽,很顯然他們是為了知而追求知識,並不以某種實用為目的。982B2123[2]純粹的科學必須是為著求知本身的目的而不是任何其它目的而存在,這種指向自己,才是純粹的科學。這樣的科學,就是自由的科學。
 

    超越任何功利的考慮、為科學而科學、為知識而知識,這就是希臘科學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希臘人對人類文明的獨特貢獻,在其它任何文明中都找不到這樣的精神氣質。
 

    2、理性思維的本質是追求內在性
 

    亞裏士多德已經表明,理論知識與經驗知識的不同就在於,理論知識研究事物的原因本原。最高的、純粹的科學(知識),研究原因和本原本身。尋求本原的努力,自始至終貫穿在前蘇格拉底的希臘思想史中。當泰勒斯說萬物的起源是,阿那克西曼德說萬物的本原是無定apeiron),阿那克西米尼說本原是,畢達哥拉斯學派說本原是,赫拉克利特說本原是,巴門尼德提出存在與非存在、提出真理與意見之別,恩培多克勒提出四根說,阿那克薩哥拉提出種子和努斯,德謨克利特提出原子論的時候,他們都或多或少地把他們對世界的思考落實到了對事物本原的追究之中。

     什麽是原因和本原?原因、本原就是根據,是事物可理解性的根據。借助根據,我們獲得對事物的理解,我們知道如何與事物打交道。對本原的追求,也就是對根據的追求。追問這種希臘理性生活所習慣的東西,首先也是著眼於根據而來的。蘇格拉底柏拉圖把idea),亞裏士多德把本體substance)或形式form)作為他們所找到的第一根據。在後世的形而上學家中,笛卡爾找到了我思,萊布尼茨找到了單子,黑格爾找到了絕對精神,作為他們各自的終極根據。一部西方哲學史就是一部尋找最終根據的曆史,而這個追究根據的範式本身卻是希臘人開創的。根據就是理由、原因。充足理由律(Principle of Sufficient Reason)就是根據律。尋找根據即是講理。根據律是西方理性主義的第一定律。

     所謂科學的思維方式就是理性思維,所謂西方的科學傳統就是理性主義傳統。

     理性主義興起於希臘民主政治熱烈論辯的土壤之中。討論、辯論、爭論是否沒有完沒了?是否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蘇格拉底一反智者們為辯論而辯論的風氣,要把辯論引向一個崇高的目標,在那裏,道理顯明而有約束的力量,並且這種力量並不來自你的能言善辯,而來自道理自身。道理顯明地擁有自身,因而自足自主自律自明。這就是根據的內在性原則。滿足內在性原則的自身就有規約性的力量。

     何謂理性(reason)?辭典上說:理性,一種從一些信念的真達到另一些信念的真的能力。”[3]簡單說來,理性是一種保真推理的能力。保真推理無疑是構建確定性知識的最好方法,唯有保真推理,才會有確定性知識。亞裏士多德已經發現,典型的保真推理就是三段論推理:

    大前提:凡人皆有死
    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人
    結論:蘇格拉底有死

    為什麽三段論推理是保真推理呢?原因是,結論已經事先包含在前提之中。所以,保真推理之所以能夠保真,原因就在於,保真推理本質上隻是原初真理的自我展開。它是自己推出自己(的部分)。保真推理的要害在於,它活躍在內在性領域之中。認識為什麽一定要指向自己?因為唯有指向自己認識才具有確定性、普遍性、必然性。這是西方理性主義的內在性思路。

    對於中國思想而言,內在性思路是不可思議的。宇宙間萬事萬物均處在有機的相互聯係之中,每個個體事物不可能根據”“自己就能夠如此這般。中國思想推崇無我、無自己。一切事物均在有機宇宙的汪洋大海中,按照整體的運勢而運動。當亞裏士多德說出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時候,孔子卻強調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對於希臘人來說,真理具有獨立不依的崇高地位,真理自己為自己開辟道路。
 

    科學追究根據,純粹的科學追究事物內在固有的根據。事物內在固有的根據因其內在而具有必然性、普遍性和確定性。所謂理性思維,就是循著事物內在的根據,對真理(真知)進行內在擴展。科學、理性、真理,就此結成一體。
 

    於是我們看到,希臘人有發達的邏輯學、發達的演繹數學、發達的哲學-形而上學。這些都是希臘科學理性傳統的豐碩成果,而其它文明沒有發展出這些東西,既不關乎智力水平,也不關乎物質生產能力,實乃在更深的層麵上,文明模式的根本不同。
 

    3、科學精神之源:自由的人性理想
 

    在科學、理性的背後,是希臘人自由的人性理想。唯有將自由置於人性理解之核心地位的民族,才有可能對純粹的科學如醉如癡,因為,純粹的科學就是自由的科學。自由的科學出自自身(內在演繹)、為著自身(為科學而科學),因為所謂自由也就是出自自身、為著自身。從希臘時代以來,西方人的自由從來就是個體的自主、自決、自立、自足。
 

    把自由作為人之為人的根本標誌,是希臘文明傳遞給現代西方社會的文化基因。對中國人而言,是否有情有義有愛,是判斷人之為人的標準。儒家用字來概括這一人性理想。這一人性理想與中國文化的血緣親情特征相關,而血緣文化又與農耕文明氏族同居、不喜遷徙的社會秩序相關。希臘文明是海洋文明、商業文明,喜遷徙流動,因而形成了高度契約化的社會秩序。在這樣的社會秩序中,個體的獨立自主性是被默認的前提,維護這種個體的自主、自立、自足,是維護這種契約化社會秩序的前提。
 

    自由的科學有兩個特征,一個是它的批判性,一個是它的非功利性。
 

    自由的學問是質疑和批判的學問。對不同的意見可以進行相互批判。這種知識態度與希臘的民主製有關,而在東方專製社會裏,盛行的是對權威的崇拜以及知識的神聖化,決無可能養成質疑和批判這樣的知識態度。

    古代希臘人生活的希臘半島多山,沒有大麵積的衝積平原,因而也無須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從而沒有形成如東方社會那樣的水利農業,以及建立在水利農業之上的東方專製政體。希臘半島地理上的多樣性導致了希臘文化的多樣性:希臘社會由大大小小的城邦所組成。亞裏士多德曾經說過,所謂人就是住在城邦裏的動物,而住在城邦裏的人就是政治的人,政治的人是要承擔起公共事務的人。希臘城邦製讓自由民成為自由的。
 

    希臘人自由的談論政治成為風氣,柏拉圖的對話充分展示了希臘人是如何熱衷於討論正義、法律、理想的政體和理想的統治者這些政治話題的。在辯論過程中,話題實際上遠遠超出了政治話題,而涉及到宇宙人生的各個方麵。這種自由的辯論之風是構成希臘自由的學術的社會學基礎。在希臘哲學家們之間,這種自由的辯論風氣表現為熟悉各家思想並相互批評。我們有可靠的證據,說明早期的希臘哲學家們互相了解大家的思想並互相批評。在很多情況下隻要閱讀哲學家們自己的話就可以明白,這些話經後來的撰述者的引用而為我們保存了下來。例如,在巴門尼德之後的哲學家中,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薩哥拉兩位都采用了他的原理,認為無不能生有,並用類似於巴門尼德本人使用過的術語進行重新表述。在這之前,赫拉克利特在好幾個場合提到他的前輩及同時代人。”[4]這種相互批評的思想傳統對於造就自由的科學是至關重要的。希臘哲學誕生之前的神話世界觀、更早以及同時代東方社會盛行的神話世界觀,都沒有經受批判性的洗禮,因而經不起理性思維的進一步推敲。埃及神話中的太陽神阿蒙-拉為什麽會每天都駕著他的船隻航行一次?為什麽不同的季節沿著不同的天空路線航行?埃及神話沒有給予解釋。神話宇宙論往往還提供好幾個版本,但各種版本簡單並存,版本之間的優劣沒有進一步加以辨別,那怕相互矛盾也不予理會。希臘哲學的批判和辯論傳統,為純粹知識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自由的學問是超功利、非實用的。柏拉圖在《理想國》裏借蘇格拉底之口特別強調了數學的非功利性、它的純粹性、它對於追求真理的必要性,因為算術和幾何的學習不是為做買賣,而是迫使靈魂使用純粹理性通向真理本身526B),這門科學的真正目的是純粹為了知識。
 

    希臘人開辟了演繹和推理的數學傳統,這首先是由於他們把數學這門科學看成是培養自由民所必須的自由的學問。自由的學問是純粹的學問,不受實利所製約,而演繹科學正好符合這一自由的原則。對希臘人來說,數學並不是任何意義上的實用性學科,而毋寧說是培養德性的學科。
 

    追求自由的知識,與希臘人視自由為最高的人文理想有關[5]。自由的人是理性的人,而理性就體現在科學之中。對古典希臘人而言,能夠保證人成為人的那種優雅之藝是科學,而對自由的追求是希臘偉大的科學理性傳統的真正秘密之所在。
 

    亞裏士多德在《形而上學》第一卷第二章中提到了自由學術起於驚異,但源於閑暇。自由的學術不是起源於實際生活的需要,而是起於對世界的驚異。有所驚異者感受到自己的無知,因而為了擺脫無知而求知。但是,這種無任何實用目的、單純為了求知而從事的學術,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閑暇[6]。亞裏士多德說,可以說,隻有在生活必需品全部齊備之後,人們為了娛樂消遣才開始進行這樣的思考。顯然,我們追求它並不是為了其他效用,正如我們把一個為自己、並不為他人而存在的人稱為自由人一樣,在各種科學中唯有這種科學才是自由的,隻有它才僅是為了自身而存在。982B2428[7]自由的學術建立在學者的生活無憂之上,而這一點靠的是希臘奴隸製,正是希臘奴隸製保證了貴族和自由民優裕的生活及閑暇。希臘的奴隸有兩個來源,一是戰爭中的俘虜或者外邦人,一是城邦內部自由民因貧困撩倒淪為奴隸。奴隸從事農業和手工業,沒有政治權利,不能在城邦事務中發表獨立的意見[8]。大量的奴隸使自由民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但同時也使希臘哲學家養成了輕視手工勞動的習慣。

    自由的學術不顧及學術的現實功用,而自由的學者也不受雇於任何政府、企業或老板,它根本上不是一種可供養家糊口的職業。早期的自然哲學家要麽自己擁有財產,要麽是以擔任私人教師、醫師或工程師為生,因為不存在自然哲學家或科學家這一類職業。因此,希臘科學是空懸在社會學的真空之中,自然哲學家們進行的是毫無實用價值、似乎也毫無意義的個人研究,有時還要受到敵視和嘲笑。”[9]在希臘古典時代,城邦並沒有用國家的財力設立為國家服務的教育和科學機構,以支持科學和教育事業。希臘的教育和科學活動都是民間活動,但並不是所有從事教育活動的人都稱得上學者、哲學家。蘇格拉底時代的許多智者(sophist)就被認為並不是真正的學者,因為他們靠教人辯論術、幫人打官司掙錢,因為必須為客戶服務,所以他們做不到自由的思考。柏拉圖甚至稱智者的工作為奴隸式的工作。希臘的哲學家純粹出於個人求知的興趣從事學術研究,這是空前絕後的。
 

    4、理性科學的開始:自然的發明

     說科學是特別屬於希臘人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證據,那就是,是希臘人發明了自然的概念。自然發明標誌著理性科學的開始。這個說法來自著名希臘科學史家勞埃德,但我賦予這個說法新的意思。[10]

     今天我們生活在由西方科學傳統所營造的世界之中,往往把自然概念看作理所當然的,而沒有意識到這個概念其實包括著大量的預設。正是因為古代中國人不承認這些預設,他們並沒有自然的概念。

    現代漢語中自然這個詞是對西方文字的翻譯,古代漢語裏並沒有自然這個獨立的單詞。古漢語中的自然最早出現在老子《道德經》中,是一個形容性的詞組,意思是自己如此自己的樣子,或作為動詞,意思是成為自己目前的樣子自然成為一個名詞性的詞組,完全來自近代對西方語言Nature的翻譯。

    近代西方的自然概念,是關於存在者特殊領域的標定:有些存在者是屬於自然界的,有些不是。這也是今天漢語自然一詞的基本意思。但是這個存在者領域是如何劃定出來的,卻並不十分清楚。自然科學被認為是以自然為研究對象的科學,但是,什麽是自然?如何劃定這個特殊的存在者領域?無論怎麽劃定,總是有一個存在者的領域能夠被劃定出來,並被稱為自然 

    但是在中國古代,並沒有這樣一個存在者領域被標定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對象。所有人包括中國人當然老早就知道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鳥獸魚蟲這些東西,但是這些東西是否獨自構成一個有著內在統一性的領域,卻不是自明的。中國人也有天地人三才的說法,但是,由於相信天人合一、天人相感、天人相通,天地人三才本質上屬於同一個世界,並不是三個不同的世界。

    對希臘人而言,自然是如何被劃定出來的呢?有兩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自然作為本性本質從而作為根據,是西方理性科學的前提和預設。現代西方語言的Nature有兩個基本的義項,一是本性,一是自然界,以後者為主。Nature來自希臘文physis,在前蘇格拉底時期,physis的主要意思是本性,而沒有自然界的意思。一本名為《論自然》的著作,並不是今天我們所想像的關於自然界的科學著作,而是一本論事物之本性的一般哲學著作。大量論自然之言論、著述的出現,反映的是希臘思想家力圖以追究本性的方式去理解世間的萬事萬物,而這,正是我們前麵反複提到的理性思維方式本身。因此,對於前蘇格拉底的希臘思想家們來說,所謂的科學就是追究自然(本性、本質、根據)的科學,所謂的哲學就是追究自然(本性、本質、根據)的哲學。今天我們都知道,自然科學是全部科學的正宗,但是它之所以正宗,不是因為它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界,而是在自然一詞的古意裏,包含了科學肇始的特殊路徑的秘密。自然就是科學性思想方式本身。英文稱自然哲學為natural philosophy而不是philosophy of nature,稱自然科學為natural science而不是science of nature,正是西方哲學和科學的開端處之實情的一種依稀可辨的虛弱的餘音

    第二個環節是將自然物單獨劃定出來,使之成為自然界這個工作主要是由亞裏士多德完成的。由於將自然物這個特定的存在者領域劃定出來,自然便不再是一切存在者的本質,而隻是自然物的本質。與自然物相對立的是人工物,其區別在於,自然物在自身中保有自身運動的根據,而人工物卻不保有;自然物的本質是內在的,人工物的本質是外在的。作為自然物之本質的自然,體現的是自主性原則和內在性原則,也就是理性原則。這就是為什麽在自然科學脫離哲學母體成為一個專門領域的科學之後,仍然享有理性科學之正宗名聲的原因。在自然物與製作物的規定過程中,自然物具有優先地位;在自然與技藝之間,自然享有優先地位。自然物是自己生長出來的,人工物是他者製作出來的。生長物高於製作物。但是,生長物雖然與製作物不同,但它們都受根據所製約,都是由於根據而存在。這樣,在所有以追尋根據理據從而把握存在者之存在的理性事業中,追求自然即自然物的本質根據的事業,占據一個突出的和優先的地位。西方科學與哲學始終糾纏在一起,哲學始終或隱或顯地以科學為參照係,其原因就在於此。

    古漢語自然不是一個名詞,因此我們不能問自然是什麽,因為自然不是一個什麽,我們隻能通過描述來顯示事物的自然。而希臘文的physis,卻允許我們追問什麽是自然(理據),從而創造了自然科學。中國人就事論理和西方人就理論理的不同思維方式,已然分明。中國思想與西方科學思維方式的分野,於此可見一斑。

參考資料

 

       [1] 亞裏士多德,《亞裏士多德全集》第7卷[M],苗力田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30頁。 

       [2] 亞裏士多德,《亞裏士多德全集》第7卷[M],苗力田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31頁。   

       [3]布寧、餘紀元編著,《西方哲學英漢對照辭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58

       [4] 洛伊德:《早期希臘科學》[M],孫小淳譯,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頁。

       [5] 參見吳國盛:科學與人文,《中國社會科學》[J],北京,2001年第4期。

       [6] 閑暇的希臘文是schole,學者(scholar)、學校(school)這兩個詞均來源於此。
       [7] 亞裏士多德,《亞裏士多德全集》第7卷[M],苗力田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31頁。
       [8] 歐裏庇得斯說:所謂奴隸,就是一個不能發表自己思想觀點的人。

        [9] 麥克萊倫第三等:《世界史上的科學技術》[M],王鳴陽譯,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3頁。

        [10] 參見吳國盛:自然的發現,《北京大學學報》[J],北京,2008年第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