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譯道德經(三)
老幾
第二十五章
1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2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3 可以為天地母。
4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5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6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7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譯文
1 在天地產生之前,有物在混沌中存在。
2 它悄無聲息,獨立恒行,循環往複,不曾懈怠。
3 它可以稱得上是天地之母。
4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姑且起個名字叫做「道」,勉強稱其為「大」。
5 大,則可往;往,則可遠;遠,則必返。
6 因此,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四大,而唯有人能將其合而為一。
7 人以地為法,地以天為法,天以道為法,道以自然為法。
解釋
已譯的現本道德經第一章講了道德經的本體論,第四十二章講宇宙生成論。這第二十五章講道的來源,也可以理解為道德經的方法論。這三個部分是基礎,放到前麵,是為了以後解釋方便。懶人和史語二兄都認為這一章應該為首篇,也是十分有道理的,因為它也說了道的來源,可以作為背景引言。我們現在小學階段,暫時把這個問題先放到一邊。
前麵解釋得可能過於簡單,這一節開始加上些必要的解字,輔一些意譯,方便大家理解。或許是添蛇加足,有待評判。
古人相信,天地形成前是“混沌”狀態。道在天地前,混沌中。“有物混成”,這個“物”字,指“有一個東西”,可以是物質的或非物質的。結合上下文就知道“有物混成”的“物”,就是“道”。這個道在天地出現之前就有了,宇宙萬事萬物都是因它而生。因此,這個道,涵括了宇宙萬物以及宇宙萬物背後的規律。用科學的語言說,道是宇宙大爆炸前的狀態,包括宇宙間的所有物質,全部能量,路徑,及其運動變化的規律。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中,“寂”是靜,無聲無息;“寥”是廣闊,沒有邊際。寂靜,是說沒有時間概念;廣闊無際,是說沒有空間製約。沒有時間空間的限製,所以道無處不在。正因為如此,道才可以衍生出天地,稱為天地之母。在這個意義上說,道又是宇宙的生命。生命不息,運動不止,獨立不改,所以譯為“恒行”。
“周行”指循環往複,是道的特性。太陽,月亮,地球,萬事萬物,弱而變強,盛極而衰,莫不如此。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道”這個“物”沒有空間邊界,沒有時間邊界,即為無限,因此可以叫“大”(注意:理之所在“大”也必然是無限小!如分子原子電子等等無限可分。大即是無限大,又是無限小,不可不知。用易經裏的話說,叫做“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也隻有如此,道才能“無處不在”。《道德經》通篇都是“相對論”,“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執於大,莫忘小,切記。 筆者特注)。
道“大”就可以有空間往返,就可以叫“逝”。“逝”就是往,是過去也是未來;已往是過去,向往是未來。時間無窮,過去未來都是無限大。過去越來離我們越遠,所以“逝”也可以叫“遠”。同樣,未來離我們越來越近,即便近無可近,卻是永“遠”不至。所謂進在咫尺,遠在天邊。所以就道而言,近也是遠。
“反”意思是返。道周行,所以遠極必返。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大,天大,地大不用解釋,為什麽說人亦大?很簡單,有容乃大!因為人心裏能夠容納天地萬物,所以而唯有人能將此四大(天地道人)合而為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幾句話是《道德經》的方法論,說《易經》《道德經》同源的一個根據,就是從它們的方法論看的。
“法”是指規律規則,是要遵循效法的對象。人生活於大地,要符合大地的規律規則;人效法大地的規則才能符合道。比如當人淩駕於地球之上,破壞環境,無限製開采大地資源,就違背了道。
同樣,天下雨刮風、日出日落,大地都得接受,所以說地法天。天體運行遵循“道”的規律規則,所以天法道。而“道”是在天地形成以前就有的,遵守自然規律規則,獨立不改,非人力可改,所以道法自然。
附原文及原譯文
第二十五章
1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2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3 可以為天地母。
4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5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6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7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譯文
1 在產生天地之前,有一個混然一體的存在。
2 寂靜啊,空虛啊!獨立自在,永不改變。普天噝校?啦黃>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