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說,人本主義根源可以追溯到人類自我主體意識的萌生,是人類在逐漸一點點逃脫了對自然的盲目敬畏和崇拜之後,在主觀對客觀的認知過程之中產生的一種人類自身能力的一種認可。 這種認可是人類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對人類的主觀認知能力,倫理感情,等等,以及建立在其上的人類文化的一種尊重和認可。這種認可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對作為一個抽象的“人”的肯定和尊重。從這種對抽象的人的肯定的基礎上,產生了以“人”為中心的,重視人的發展的文化,稱為“人文主義”。正是在這種人文主義的關懷下,產生了人本主義,即對作為個體的人的尊重和肯定。
西方從希臘羅馬的泛神體係到中世紀之後的一神論,一直是以神為中心,希臘羅馬對人的文化的尊崇也是建立在“人神同形”的神祇崇拜的基礎上。西方從文藝複興伊始到理性主義,把對人的價值和世界觀,或者說“人性”,從神的奴役之下解放了出來空前地激發了人的創造力,極大地促進了社會和科學的發展。同時,西方的建立自在神和宗教信仰基礎上的傳統文化和社會實踐,則在通過宗教改革之後在現代社會適應留存了下來。
比較看來,中國古代社會一開始就把目光和視域放在了人的生存和社會上,強調人的生存體驗和社會倫理道德。但是,中國的文化雖然沒有拔高神的力量, 對作為個體的人的尊重,或者說對“人性”的尊重,往往屈服於強大的君權和家族父權孝悌)之下。不同於西方神權和世俗君權的對立所產生的能夠一定程度容納和反思“人性”的空間,中國古代這種君主和家族雙重的權力枷鎖極大地壓製了對人性的反思和尊重,加上外族的入侵導致的文化斷裂,人性在不堪重負中逐漸喪失了可以呼吸的空間。
西方文化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喚醒了中國人對人性的重新關注,雖然西方的科學和社會體製在一定程度上“強健”了中國多年的積弱, 但西方的強勢文化衝擊下產生的文化自卑非但沒有喚醒“人性”的尊嚴,反而導致了在西方種族和文化至上的權力等級之下產生的民族自卑。在這種新的民族文化和權力等級下,沒有產生對人性的尊重和“人人平等“的肯定,甚至產生了對作為群體種族的“中國人”的鄙棄和踐踏,作為特定種族和個體的中國人非但沒有感到“人性”的尊嚴,人性的光輝反而再度蒙塵。
一個崇洋媚外,崇尚權力強大和金錢,不尊重自己的民族,不尊重每個具體的個體的“人”的民族,是不可能 激發人創造的激情,不肯能釋放人創造的能量; 也是不可能尊重和扶助弱者,不可能尊重並教育自己的後代尊重他人,不可能產生基於尊重關懷基礎上的良好的互動社區文化….,總之,離開了以人為中心的對每個具體的人的尊嚴和潛能的尊重,人性隻能掙紮在絕望的邊緣,不得呼吸;人文隻能在權力和金錢的重壓下荒蕪。 中國現在最缺的不是權力和金錢,金錢和權力的欲望已經把人與人之間的鴻溝越拉越大,人性的尊嚴被金錢和權力踐踏在腳底,中國現在最缺的是人本主義的複興,缺的是紮紮實實從每個人做起,把對大寫的人的肯定和人性的尊重重新撿起,放置在人性的殿堂之中。
蜉蝣之暮
pia兄博文有評論,請查看
http://bbs.wenxuecity.com/culture/?refresh=1
pia
p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