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爾與老子思想
:2001年10月18日下午2:00-4:00
地點:農園會議室
主講人: 曹街京(韓裔美籍哲學家、美國布法羅大學傑出教授)
“北京大學-香港大學現象學討論會”近日在北大舉行,曹街京教授為這次討論會做了兩場報告,第一場的題目是《現象學與東方思想》,今天的《海德格爾與老子思想》是他的第二場報告。以下是講座部分:
探討海德格爾與老子思想之間的關係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海德格爾是二十世紀西方最著名的哲學家之一,他曾經想和中國的一位學者一起把《老子》翻譯成德 文。你們的張祥龍老師是在巴赫洛拿的博士學位,我是他的指導老師之一,他的博士論文就是關於海德格爾和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子思想之間的關係的。
五天前,我在北京問學生:“你們為什麽喜歡海德格爾?”他們的回答是:“因為海德格爾愛中國。”他們的看法是把哲學當作友誼了。哲學和友誼是有關係,但這種友誼必須是建立在愛智慧的基礎上的。海德格爾是不是愛中國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追求真理。
海德格爾為什麽會對中國哲學尤其是老子思想感興趣呢?這段曆史並不是太清楚。德國有些評論家認為海德格爾對老子的興趣是並不重要的一段插曲;另一些人則認為海德格爾對老子是了解得如此之多,他對老子的興趣是認真的。所以他們認為不了解老子的學說就不能真正理解海德格爾的思想。持這種觀點的學者中最突出的代 表就是Reinhard May和Graham Greene,他們認為老子是海德格爾思想的基礎。有一本書叫《FX Oriente Lux》,這個書名的意思就是:從東方發出的光。
海德格爾的妻子和兒子卻是堅決地反對這種認為老子思想是海德格爾思想基礎的觀點。海德格爾的妻子叫Elfriede,他的大兒子叫Herrmann,海德格爾有一個兒子非常忠於他。1990年 我去海德格爾的家鄉參加一個會議,我在會上讀了我的一篇論文,題目是《海德格爾的東西方道路》。結果會後有一個個子非常高的年輕人走到我麵前說:“我父親根本不懂中文,他怎麽可能關注老子思想?所以你說的話是沒有根據的。”我聽了他的話之後快要蹶倒了。我當時幾乎不能相信我的眼睛。
中國學者Xiao Shiyi寫過他曾經和海德格爾合作,試圖翻譯老子,他們交流了很多老子的思想。1957年2月29日我在海德格爾的山間小屋裏訪問了他,他給我拿出好幾本老子的德文譯本。這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曆。那麽海德格爾的親屬為什麽這麽否定海德格爾和老子思想的關係呢?那次會議之後我和Puggeler談起這件事,他笑說這實際上是海德格爾的“黑手黨”(由妻子和兒子組成)在保護海德格爾的形象。可是為什麽保護海德格爾的形象就必須要否定他和老子思想的關係呢?下麵我就來解釋這個問題。
大家知道,海德格爾在30年 代成為弗蘭堡大學的校長,因為形勢所逼,他參加了納粹黨。後來二戰結束後,海德格爾受到了批判。弗蘭堡貝法國占領,海德格爾接受控告和審查。最後海德格爾雖然未被嚴重懲罰,但是精神上受到挫傷。所以他的家人認為隻要有一個醜聞就夠了。另外一個原因是,海德格爾是一位特別重視語言的哲學家,他對古希臘詞的解 釋是非常仔細的。他往往從詞根出發進行嚴密地分析,最後發表獨特的看法。海德格爾是不懂中文的,如果說他搞老子思想,那麽這似乎與他慣常注重語言、文字的嚴謹的作風有悖,所以他家人認為這是不光彩的事情。
在海德格爾與老子思想的關係問題上存在兩種完全對立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老子對海德格爾非常關鍵,另一種認為老子對海德格爾毫無關係。我的立場是在這兩個極端之間。Puggeler是支持我的,他給我寫過十封信,我希望這些信能得到發表。我在這個問題上采取曆史的觀點,做到盡量客觀。我談論的角度是從“存在”而不是從“道”出發。海德格爾是一位存在主義哲學家,他讚成老子是在一定程度上的,也就是說他是有限度地接受老子思想的。
海德格爾為什麽覺得老子思想對他有用?這是因為老子在某些方麵和他的思想是相通的。海德格爾關心的問題是如何克服形而上學,這一點和老子是類似的,當然在中國哲學裏沒有西方這種“形而上學”的概念。老子主要是要克服人道主義,這種人道主義以儒家為代表,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天在人道主義裏是被遮蔽的。海德 格爾攻擊以形而上學為基礎的人道主義,海德格爾和老子就是在這一點上發生共鳴的。
為什麽海德格爾要克服形而上學?或者說,為什麽形而上學應該被克服?從亞裏斯多德以來,形而上學一直是西方哲學的中心,它深植於西方哲學中,海德格爾能夠將它克服嗎?在海德格爾之前的尼采也曾想過要克服形而上學,也就是要克服哲學傳統中的理性方法。海德格爾在寫他的《存在與時間》時,認為克爾凱郭爾更重 要,但後來他認為尼采更重要,他因此出了《尼采》十卷本。尼采的中心思想是權力意誌。海德格爾要克服形而上學,尼采要克服理性傳統,但海德格爾又要克服尼采,這樣就越來越徹底。
在海德格爾看來,形而上學是主體性的形而上學,人的主體在中心。海德格爾認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他認為:人並不重要,存在才是中心。人類中心論是和傳統西方形而上學聯係在一起的。海德格爾認為人應該退開一步來思考存在本身。這就是海德格爾所謂克服西方傳統形而上學的含義。
海德格爾如何知道人成了中心?在西方哲學史上,由於主體(人)成為中心,所以存在被推開,人像皇帝那樣坐著。海德格爾在古希臘哲學中看到,一開始並不是以人為中心的,而是以存在為中心的。我們這個時代卻已經被人工構造現實所刻畫,由人的主體性來構造現實,這就涉及遺忘存在的曆史。“存在”在海德格爾心中是 什麽意思?是上帝嗎?不是。在海德格爾看來,上帝也隻是一個“存在者”(在德文中叫entity),“ 存在”和“存在者”是不一樣的,二者不能混淆,“存在”本身不是一個“存在者”。古希臘哲學家關心“存在”本身,而到了我們這個時代實際上是一個世界圖象時代了。人們把握的世界隻是複本,而複本和原本是不一樣的,複本是可以不斷被複製的。從文藝複興到工業革命再到後來,每隔一段時間,世界圖象就會更新一 次。在西方,每一個階段都會產生新的對世界的看法。1992年我在日本參加一個會議,有人認為:新的世紀馬上就要到了,我們需要一個新的世界圖象。
人如何製造世界圖象?在英文裏叫:artificially construct,在德文裏叫:vorstellen,中文意思就是“人為構成”。“人為構成”是一種主體性知覺,這是以人為中心的觀點,就像一個老師坐在那裏,他讓學生走到他麵前,他向學生提問,如果對答案不滿意的話,他就讓學生先站一邊去。Vorstellen的意思就是把什麽東西放到我麵前來,但我是不動的,其他東西可以任由我來安排。世界圖象就像照相,整個世界是按我的口味來構造和描畫的。
如果我們尊重事物本身和存在,那麽我們應該把自己當作仆人,而不是主人。在《老子》中經常出現“偽”這個字,比如他說“智慧出,有大偽”。這句話的意思是人越追求智慧,人為的東西就越多。海德格爾從《老子》中得到的啟示是:一、要把存在本身和人為構造區分開來;二、為了克服以人為中心就需要避免人為努力。 要克服人為努力,又需要另外一種人為。
存在者並不僅僅因為人看到它以一種表象存在而成為它本身。比如說,一棵樹在你看到它時它才是樹,還是它在你看到它之前就是一棵樹?在森林中遇到老虎,如果是我們先看見它,那麽我們可以躲避;如果是我們先被老虎看見,那麽我們就會be lost。海德格爾認為不是我們先看事物而是事物先看我們。有人也許會提出疑問:這怎麽可能呢?事物又沒有長眼睛。下麵我就來解釋這個問題。
我從兩個方麵來說明事物怎麽看我們。如果我們僅僅造一個圖象,那麽我們就失去了原本的東西。比如老虎的圖象不危險,但是老虎本身是危險的。圖象中的老虎已經被馴化,所以它不再危險了。人希望自然被馴服,但自然也是有危險性的,很多野獸像野馬都是有危險的。整個人類史就是把自然馴服、為我所用的曆史。狗在主 人進門時都會搖尾巴,那時它已經被馴服的緣故。閃電在以前何等可怕,它是會害人性命的,但是富蘭克林把閃電“馴服”了,使它為人類所用,我們現在可以用電,可以用它來燒飯等等。海德格爾和古希臘哲學家認為要馴服野性自然隻有很小的一部分,自然科學就是用來馴服自然的,但實際上它隻接觸到自然中很小的一部 分。
歌德在二十歲時感到很驕傲,因為他的詩寫得很好。康德給歌德寫信說:“你才二十歲,不應該這麽老氣橫秋,你就像一位牧場詩人。”什麽是“牧場詩人”呢?一個詩人坐在牧場上,周圍的一切都是和平、安靜的,詩人沉浸在這種環境中做出美好的詩。然而真正的世界並不會如此和平、安靜,真正的世界是疾風暴雨式的世 界,是帶危險性的。人類總喜歡把獅子催眠,使它無害,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把世界圖象化的做法。
海德格爾要重新喚起人們英雄鬥爭的氣質,這就要求不是把自然當成圖象,還要和自然荒野、危險的一麵打交道。在海德格爾看來,古希臘哲學家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老子》中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你們能看出這句話與海德格爾指出的古希臘思想的聯係嗎?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批評儒家思想,因為在儒家看來, 天地是被馴服的,它總是風調雨順的、為我所用的。老子認為天地並不是這樣的,天地有危險性的一麵。因此老子的意思和“世界並不隻是圖象”的思想是一致的。
梅洛龐蒂、塞尚這些人和海德格爾的思想也是相通的,那就是要把平常對待世界的看法顛倒過來,讓事物來看我們。這就像昆蟲的複眼。塞尚說過:好的畫家不是從外麵而是從裏麵看世界。老子和莊子也是用和平常相反的方法看世界的。我們不應該隻是用科學的方法看世界,哲學應該使人真正向自然開放,使自然以它自有的形 態向我們說話。
海德格爾從老子那裏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如何克服主體形而上學。海德格爾認為主體性是與現代科技聯係在一起的。現代科技在海德格爾看來是一種機器,是以更多、更強的力量來控製自然。這個過程是無窮無盡的。尼采的權力意誌是用一種更強的東西克服形而上學,用更強的力量超出它。尼采的這種做法勢必造成惡性循 環:你用更強的來克服強的,那麽實際上你和強的已經沒什麽兩樣了。海德格爾認為尼采和傳統形而上學有同樣的問題,所以尼采克服形而上學是不成功的。老子教了海德格爾一種克服的辦法:以弱勝強,即不是通過更強的來克服強的,而是通過弱的來克服強的。水“至柔至弱“,但是”攻堅強者莫善於水”。老子認為:雌 性、否定性、被動的東西能克服雄的、肯定性的、主動的東西。這個思想迷住了海德格爾,他用一個詞來概括這種方法:Verbindung der Metaphysik,就是用下麵的來克服上麵的。“柔道”這個“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弱,而是用你的力量來摔倒你。把進攻的、線性的力量轉移方向使它對準進攻者自己,以此達到克服的目的。
現代科技似乎是最強、最廣的真理,像機器、電腦,科技在表明它的力量。可是不被表現的就不是真理了嗎?海德格爾並不認為現代科技本身是壞的、邪惡的。他認為錯誤不在科技本身,而在於人們對科技的看法。如果人們認為真理必須通過科技來體現,那就遠離了真理。科技隻是有用,但它本身並不是真理。真理要到詩畫、 藝術中去尋找。隻有這樣,人們才能與世界擺脫控製和被控製的關係,而建立起一種全麵的關係。
但是科技不是一下子就能被拋棄的,因為它還是有用的。最合理的對待科技的方式應該是:任其所為,或者稱之為“放下”。如果你想讓科技沒完沒了地控製世界,那麽實際上你已經被科技所控製。這時候,不是你在用科技,而是科技在用你。舉個例子來說,要是你買了一輛車,那麽你的生活方式就被車子控製了,油價一漲你 就會頭疼。
我們的結論是:我們應該向世界、向現實開放,更加地開放。無論是海德格爾對老子的理解還是我們對海德格爾對老子的理解,都涉及東西方思想的關係。你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學生,東西方兩邊都應該學。如果拿西方哲學當主科,就要把中國哲學當副科;如果拿中國哲學當主科,就要把西方哲學當副科。
海德格爾親屬出於保護海德格爾的目的,說海德格爾對老子不感興趣、海德格爾和老子思想沒有關係都隻是謊言。海德格爾對老子思想有強烈的興趣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隻是海德格爾比較害羞,他不懂中文,所以他寫的關於老子的手稿在他臨死前都銷毀了。他覺得這是他的弱點,是他學術上不夠嚴格的地方。我們不在乎這 些,我們所關心的是東西方思想之間的聯係。總之,海德格爾的立場和老子的立場是非常相近的。
最後,我要祝福你們:無論研究什麽,我都希望你們取得成功。
謝謝允許使用大作,說來我們也算是有福。就此結個善緣,望以後多多指點。晚安(或早安:-))。
筆者是科學工作者,喜歡修行,過幾年就會出家,為了突破最後那些無明。
筆者寫文章隻想為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做些事情,您可隨意引用。品茶小軒是WXC水準較高。有你們這些人在探討哲理,中國有希望。筆者最多會在WXC待一年。很高興認識您。
[將“心”和“道”分開是思辨哲學的特征。人的一個通病就是將哲學表達局限在語言裏。]
非常同意。天才如維根特斯坦何海德格爾也沒有能夠完全突破這一點。
[有一讀者看後,做了一個比喻,筆者認為很形象。他說,本體就像天上的鷹,太陽將它投影在地麵。笛卡爾在用投影的幾何圖形描述本體;康德看著投影本身;而筆者看著鷹。他比喻得很有意思。筆者認為海德格爾意識到投影不是鷹,但他不知道鷹在哪裏。為什麽?這就是啟蒙運動後,哲學走向思辨的結果。]
很有意思。我們才加入文學城,不知道大家都在那裏討論?
[你很謙虛,具備哲學家的氣度。希望你能不局限在思辨裏。]
謝謝鼓勵和指導。不是謙虛,是知道自己水平十分有限。
也好,多說幾句。
將“心”和“道”分開是思辨哲學的特征。人的一個通病就是將哲學表達局限在語言裏。讓-弗朗索瓦認為,西方自文藝複興以來就隻有哲學學者,而沒有“哲人”,即那種舉手投足給人於啟示的聖人。而他的兒子-馬蒂厄(佛教弟子)卻說,這樣的“哲人”仍然存在於現代東方。沒有自身的修行,是不可能有哲學的深刻洞見。所以筆者說,作者對儒釋道知之甚少。沒走入內心,怎麽可能明白。本體是“心物不二”的。筆者寫過一篇文章,講內在經驗。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593/201302/22240.html
有一讀者看後,做了一個比喻,筆者認為很形象。他說,本體就像天上的鷹,太陽將它投影在地麵。笛卡爾在用投影的幾何圖形描述本體;康德看著投影本身;而筆者看著鷹。他比喻得很有意思。筆者認為海德格爾意識到投影不是鷹,但他不知道鷹在哪裏。為什麽?這就是啟蒙運動後,哲學走向思辨的結果。哲學最終是一種氣度與境界。你很謙虛,具備哲學家的氣度。希望你能不局限在思辨裏。
http://chinese-bloggers.com/weilai/?p=96#comment-96
[我想,中外名字並列是首要工作!] 有道理,不是每個人都熟悉。以後會注意。謝謝。
看來你我對對方的話都有些誤解。
[“心”和“道”怎麽可能分開。表述的角度有不同,深度也不同,但對象是相同的。]
你這裏將“心”等同於“道”,是我沒有想到的,也很難認同。心是有層次的,而道是無,沒有層次。你的說法和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實質上是一樣的。如果將你說的“心”,換上“本心”,似能成立,或許你的本意如此?
同意“儒釋道是相互補充,成為中華文明的傳統”。不僅如此,由於儒釋道基礎都在“心”上,儒學在王陽明手裏,最終通過“心學”,將儒釋道化為了一體。
[西方哲學的精神物質分離開始於啟蒙運動,與海得格爾無關。隻不過他感覺到走過頭了。進一步說,精神在西方從沒有離開修道院。而在東方,精神深入士大夫。]
我意思也是這樣,海得格爾正是看到了思辨的危險。
[西方的“神啟示”與東方的“見自性”沒本質上的差別。]
有道理。
忘了說了,上次你講的下麵觀點,如果取掉2裏麵“所以不可取”,將是一個非常精辟的論斷。即改成
[將哲學歸結為本體論和認識論容易引起誤讀。
1. 它造成存在本體可被理解的假象。而邏輯是不可能說明本體的。2. 它造成了人類精神與思想的斷裂。這也是西方哲學的弱點。]
您的觀點鮮明獨特,不同反響,對我多有教益。歡迎經常來交流指導,謝謝。
西方哲學的精神物質分離開始於啟蒙運動,與海得格爾無關。隻不過他感覺到走過頭了。進一步說,精神在西方從沒有離開修道院。而在東方,精神深入士大夫。西方的“神啟示”與東方的“見自性”沒本質上的差別。
正因為儒學是一個傳承,就有個繼承和發展的問題。後世儒學對孔子思想改變很多。宋明理學也不例外。正是因為朱熹對孔孟有很多改變,使陸九淵感到很受傷,才因此發展了與其對立的“心學”。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本質上都是“心”學。
同意“天人合一”也是易經的含義。易經雖被儒家列為五經之首,並非孔子的本來思想。孔子隻是用易來“強”說自己的主張而已。
正是西方哲學這種精神物質的分離,才使得現代科學的出現成為可能。科學的發展也造成了一係列的嚴重問題,而這恐怕正是海得格爾思想的來源吧。
"老子從社會講天道,德經就是如此。孔子從人講天道。形式不一,內容相同。" 我的看法是,更確切地說,老子是從天道講社會,"道法自然";孔子主要是講仁道,對本體興趣有限,隻是在易傳有些體現而已,出於功利性質."形式不一,內容相同"過於勉強了吧?
我想,中外名字並列是首要工作!
因為,他的名字是: Martin Heidegger
多說幾句。儒學是一個傳承,從孔子到宋明理學(新儒學)。其本質是“心”學。“天人合一”也是易經的含義。
將哲學歸結為本體論和認識論容易引起誤讀。
1. 它造成存在本體可被理解的假象。而邏輯是不可能說明本體的。2. 它造成了人類精神與思想的斷裂。所以不可取。這也是西方哲學的弱點。
老子從社會講天道,德經就是如此。孔子從人講天道。形式不一,內容相同。
本體論和認識論的說法,仍然是思辨哲學。
問如此問題者就是不懂;如果你懂了你就會說“自己算不上現代人”;懂了;從道德經而來。
您批評原作者的理由:“道家與儒家從來沒有將“人道”絕對化,而主張“天人合一”和我理解的原文意思有別。
在我看來,曹先生說的是老子講天道,孔子講人道,是指兩個人而言,不是指道家和儒家兩個學派。道家的老子莊子是有區別的;儒家天人合一是漢代董仲舒時才正式提出來的,似乎算不到孔子頭上。
您將哲學歸結於“內在經驗”和“邏輯思辨”兩個方麵,很有新意。不過我還是覺得本體論和認識論的提法更為合理一些。
您的“要明白哲學,必須擺脫思辨束縛而進入精神內在”以及古人修身的說法,也很有意思,似乎界於禪與哲學之間。
謝謝交流。
老幾
作者這句話反映了本身對儒釋道知之甚少。道家與儒家從來沒有將“人道”絕對化,而主張“天人合一”。海德格爾的確強調了“存在”為哲學核心,而不是存在的細節。但他的致命弱點,與作者一樣,仍然是思辨哲學。僅僅從老子哪裏有所啟示而已。這裏的關鍵是哲學的定位。
筆者認為:哲學是連接人類精神與思想的橋梁。一麵是“內在經驗”,一麵是“邏輯思辨”。“內在經驗”是把握“存在”整一性(同一律)的途徑,而“邏輯思辨”是理解“存在”局部運動的方法。
因此,要明白哲學,必須擺脫思辨束縛而進入精神內在。所以,中國古人將修身作為其先決條件。這樣才能有哲人的氣度與境界。否則,人是無法擺脫理性的浮躁,又如何能洞見真相。
“真相”是什麽?也就是道是什麽?現代人的智商太低,理解不了老子。孔子老子見了4回,為什麽孔子不照老子之道去做?不懂老子,絕對也懂不了孔子。這是現代中國文化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