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先進

專欄作者,工作狂,心理學者和大學老師
正文

調結構就是拚心理,要複蘇必需新思路

(2013-07-16 08:30:54) 下一個

近期英國經濟數字,逐漸出現好轉。最好看的是兩個方麵,首先是,各類經濟信心指數慢慢恢複,其次就是房地產出現了複蘇。尤其是後者,以英國目前房地產趨勢,作為經濟活力體現來看,都在穩步上升,除了倫敦之外,其他地區都還稱不上有泡沫的跡象。加上英國央行會繼續采取低息政策,對於英國出口和吸引外來投資提供了有利環境,最明顯的時候來自中國地產商已經開始逐漸購買倫敦物業。最近一筆就是平安集團買下了倫敦金融城勞合社大樓。在美國,也傳了類似經濟複蘇的跡象。假如新一輪的經濟周期正在形成,至少英美兩國在過去三年的調整之後,似乎在迎來了一個上行的通道。

相比之下,中國的情況似乎有點不妙。自從六二〇錢荒之後,各界對於經濟前景出現了偏於悲觀情緒。這對於靠仗義疏財來行走天下的中國外交來說,是一個令人擔心的信號。對於中國內政來說,也是會讓人擔心,少了當年4萬億的豪氣之後,中國人能適應未來可能的窮日子嗎?

對於中國國內未來經濟來說,調整經濟結構,擴大內需幾乎已經是國內經濟轉型的突破點。隻不過這屆政府相對低調,在這個突破點上,並不敢發動宣傳優勢,搞高歌猛進的戰術。這可以視為本屆政府的理性務實,也可能處於中共內部在宣傳與施政口徑上還存在磨合空間。宣傳部門曆來是中國政治的前哨,黨和政府係統常常借助它製造的聲勢來為施政鋪路。

目前,黨與政府之間的關係,至今還是處在一個彼此融合的階段。宣傳部更多是在為黨係統服務,解決權力交接遺留問題,比如整風、審判前腐敗分子,分給政府係統的宣傳資源不多。

更大的可能是,中國政府對於經濟調整缺乏足夠信心,不敢大聲,試圖以暗渡陳倉的方式來進行,“摸石頭過河”的改革,承擔罵名的最小,追究起來也缺乏證據。這是中共從大躍進的慘敗和改革開放神話塑造中得到的經驗教訓。

然而,這對於政府和民眾來說,失去了極好的政治訓練的機會,使得依然停留在一個還沒長大的現代政府和國民的狀態。一旦將來,中國經濟稍有危機,中國政府是否有足夠信心去公開實情,民眾是否有足夠成熟心態去共度難關,這是比GDP增長還是衰減更重要問題。總的趨勢來說,中國經濟在未來偏向於持續增長。然而,在信息不確定的情況,社會穩定和政府施政信用,其實基本上是一個民眾的心理認同問題。

在英國試圖擺脫危機的過程,兩黨的政治交鋒和辯論是貫穿始終,保守黨的經濟政策需要不斷地被公開挑戰和證明。特別是歐債危機與保守黨主導的聯合政府幾乎是同步登台,英國傳統的出口市場出現了萎縮,聯合政府,主要是保守黨在上任之初,堅持削減政府財政,同時對銀行業進行改造。對於外交押寶也做出了正確判斷,經濟上轉向亞洲的策略,此處亞洲並非狹義的中國,他們在印度、東南亞的布局也是非常用心。

現在,中國慢慢進入太子黨治國的狀態。借用英國的保守黨與工黨輪替的模式,太子黨相當於英國的保守黨。也許兩黨共同之處在於有殺伐果斷的魄力,不在於一時的惡評。以英國保守黨為例,一開始就祭出削減政府財政這一招,貫穿始終,對於今天英國經濟出現複蘇的跡象,可謂功不可沒。相比之下,工黨看起來是錯選了領袖,並且為工會所挾持,不敢在正確的領域,做出果斷的決策,總是說一些漂亮的場麵話。政治之中,所謂太子黨也好,保守黨也罷,關鍵是一種有做政治精英的擔當,敢做necessary evil的手段,至於場麵話說的風趣幽默,沒什麽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