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萬王之王> 序一 <萬王之王>自序 作者 九頭鳥
(2005-08-28 09:56:25)
下一個
BBS 未名空間站 - 談古論金,黃梁一夢 (武俠) - 閱讀文章 paladin 版 讚助鏈接 將您的鏈接放在這兒 [上一篇] [下一篇] [同主題上篇]
[同主題下篇] birdninehead 身份 :用戶上站次數:256發表文章:201 篇經驗值 :1963表現值 :9生命力 :365 發信人:
birdninehead (九頭鳥), 信區: paladin 標 題: 原創 <萬王之王> 序一 <萬王之王>自序 作者
九頭鳥發信站: BBS 未名空間站 (Sun Aug 28 10:42:20 2005) 《萬王之王》自序 九頭鳥 於University Village,
Ohio, USA EMAIL:supernineheadbird@yahoo.com 網頁:http://www.ece.osu.edu/~weim/
(本書為九頭鳥原創且保留全部權利.信件請發至supernineheadbird@yahoo.com,但
可能無法即時回信或回貼,請原諒.要看本書各回目的匯合版,請到九頭鳥自己的網頁
http://www.ece.osu.edu/~weim/,然後選"中文版",進去後選"本莊莊文".網頁更新可能有延遲,請諒解.) 一. 內容簡介和主要申明二.
曆史原形簡介三. 儒學及世界三大古宗教背景知識(一) 書名的由來(二) 東方文化之本:儒學和大祭師簡介(三) 天竺文化之根:佛教和印度教簡介(四)
西方文化的搖籃:希臘神話和聖經簡介(五) 中華思辯宗教:道家簡介四. 《萬王之王》的寫作動力五. 《萬王之王》為什麽要選春秋為背景年代(一)
春秋時代的主要特點(二) 此書前麵部分的主要美眉出場順序(三) 與年代有關的注意事項(四) 本書的精神主旨六. 《萬王之王》與電腦遊戲七.
對一些問題的問答(一) 為什麽前一段時間九頭鳥在朋友們眼裏表現得有些奇怪(二) 九頭鳥還會不會再寫武俠小說(三)
為什麽《萬王之王》中,男女主角有不少是王孫公子或公主八. 請不要對號入座九. 九頭鳥筆名簡介
注:由於要說的東西太多太亂,九頭鳥又懶得把其分拆成多篇文章,本文結構有些零亂,還請大家湊合著看。 一. 內容簡介和主要申明
《萬王之王》是一部以春秋時期“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楚莊王羋旅(或羋侶,羋字念“米”)為主要曆史原形的武俠小說,篇幅大約為三百四十萬字。目前,此書的主體部分已經基本完成,但還需比較多的修改。此書的主要內容可以被概括為:楚莊王幼年時流落民間,曆經萬般痛苦磨難,幾度易名易姓,才終於以“昭元”這個名字在深山中生存下來,並得授“大祭師”的思維方式。當昭元還是半大少年時,遭遇了一場懵懂情變,並憤然放棄王位、出走遠方,開始“三年不鳴”的神秘曆程。
在昭元萬裏西行的過程中,他首先被騙入盜墓賊夥,結果陷身於大月氏天師墓,但也從此獲得了脫胎換骨的武功。接下來,他參與了古印度諸種姓階層的明爭暗鬥,並與燃燈、彌勒、悉達多、地藏王等一起創立了佛教,自稱阿彌陀佛。後來他為了探討傳說中的理想社會,前往古希臘愛琴海,在大海上解救了特洛伊公主,隨即被卷入特洛伊戰爭。但是,昭元最終不但未能改變特洛伊失敗的命運,更還被傷心欲絕的愛侶視若寇仇。
在嚴酷的現實麵前,昭元開始對自己一路西行的消極避世進行反思。在自稱上帝、給流亡的部分特洛伊人以指路神示,並以“中華”的“中”字為他們創立十字架後,昭元毅然決定回國重登王位。但是,在回國的路上,在他思索道統、自稱元始天尊的路上,他卻又麵臨著更多的困惑,更大的險惡,和更不可思議的悲歡離合。
正如九頭鳥在《論正規武俠小說的寫作方法》一文中提出的那樣,在這裏九頭鳥要申明: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如果你在看了本申明之後還依然將本書內容當真,請反思你的智力;如果你在明白本書內容是虛構之後還要認真,那麽請反思你的寬容。另外,此書中可能還會有比較多的疏漏,或是會有一些錯字,請大家不吝指出。
二. 曆史原形簡介
作為男主角主要曆史原形的楚莊王,最主要的事跡是在其稱霸的事業中,創造了“問鼎輕重”這一典故。但是,他最傳奇的事跡,則是其“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還曾是曆史上最早的“失足青年”。本書的主要出發點,就是努力填補楚莊王這“三”年的空白,試圖從更合理的角度來解釋,他為什麽忽然就能“一鳴驚人
”。 曆史上的楚莊王少年即位,大權一直旁落。他即位不久,本人就在一場兵變中被權臣挾至數百裏外當人質,直到令尹打贏了仗,才得以脫險。在即位之初的幾年裏(三年中的
“三”,一般是指多數)楚莊王一直花天酒地,“左擁鄭姬,右抱蔡女”(成語左擁右抱的起源之一),令其先王好不容易又再經營起來的一點霸業起色,完全喪失殆盡,甚至楚國自身都麵臨存亡險境。但後來他聽隱語進諫後改過從新,迅速使得楚國勢力重新勃發,並最終成為奠定功業時最年輕的春秋霸主。要知道在春秋那種群星燦爛、無一弱者的年代裏,大家可都有差不多的資源和表現機會,一個君王要在青少年時代就成名的話,是非常不容易的。
春秋時,列國君主大都能親自批堅執銳,上陣衝殺。楚莊王由於比較年青,又喜歡射箭,打仗時更容易衝動,經常身先士卒。比如在晉楚會戰中,他聞報軍中有賊,竟然親自駕車追捕,幾乎落入險境。但是,在本書中,他的這一次大衝動,還將有另外的解釋。
中國民間關於楚莊王的傳說相當很多,而且在很多傳說中,他的性格差異很大,甚至迥然相反。在著名的“絕纓大會”上,他在愛妃被人醉後偷抱的情況下,不但不予追究其責,反而還主動替偷抱者遮掩。此事從來都被列為感化下屬的帝王諸術之一,被無數後世之人模仿,如隋唐時的楊素,就是依此典故,最終沒有深究李靖和紅拂女私奔之事的。從這件事上來看,楚莊王似乎顯得非常深謀遠慮。但是,楚莊王也還有優孟葬馬的故事,卻又顯得他很衝動。但不管如何,楚莊王做事時,雖然開始可能很耿很硬很衝動,但折騰到最後一般還算肯聽人勸,這是比較難得的一點。
此外,傳說中楚莊王是觀世音菩薩的父親(稍後將有介紹),是中國人把雞爪當美食的第一人,是一種名菜“龍虎鬥”(不是廣東的那一種)的賜名人,是喜用小鼎來現煮現吃(火鍋起源)的人,是民間傳說中的喜神“莊王”,還是民俗“社火隊”的起源。同時,他還是中國第一個明確提出“止戈為武”,並拒絕以“京觀”方式去侮辱敵方戰死士兵屍體的君王。
楚莊王的佩劍名“長幹”,也即是後來李白描述“青梅竹馬”所依的地名。中國有些地名的傳說,如清河橋,落雁島,珞迦山,太室山,少室山等,都與楚莊王有關。許多曆史學者還考證說,楚莊王是曆史上開始修連城要塞(即長城)的第一人,但更多人則根據楚莊王主要是一個進攻型的君王這一事實,否認此一考證。楚莊王的名琴“繞梁”,和齊桓公的“號鍾”,司馬相如的“綠綺”,蔡邕的“焦尾”一起,合稱中華四大名琴。
楚國曆代均重視箭術,楚莊王手下將軍養由基,在傳說中更是連禽獸都通其名的神射手。楚莊王的夫人樊姬(在本書裏,九頭鳥為她取名為樊舜華)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賢後,經常和唐太宗的長孫皇後一起,被搬出來教導婦女。和楚莊王共事的名相孫叔敖,曾主持修建了有信史記載的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如果傳說中大禹治水不算的話),被《史記•循吏列傳》列為第一人。他死後囑咐兒子先推一推再受封,不料楚莊王是直性人,也就沒有堅持逼他兒子。但後來,楚莊王在優孟的諫議下,又重新敕封孫叔敖的後代。對於這一對君臣,《呂氏春秋》曾經感歎說:“世人之事君者,皆以孫叔敖之遇荊莊王為幸”。
楚莊王雖然來自比較信神的楚國,但其對神的態度,卻很讓人驚奇。與許多君主講究避諱的習慣不同,楚莊王是曆史上唯一完全不忌諱提及不祥,甚至主動要求天降異象以給自己警示的君王。他曾在自己的身體得了怪病、群醫束手無策時,嚴詞拒絕為此病乞求神靈。另外,他還是唯一一個,因自己在朝堂之言無法被群臣挑出錯漏,而發愁的君王。他的兒子楚共王雖然很不出名,但也比較有耿直勁,是曆史上唯一主動要求給自己壞“諡號
”的君王。 楚莊王的主要治國方略,與曆史上諸賢君的治國方略無大區別,是所謂“幸福的家庭都一樣,悲傷的家庭各不同”。其中比較突出的一點是,他非常認同
“以擴張土地和人口為第一要務”的思想,對其特別重視,認為這兩項是保證國族度過衰弱期的真正“存亡縱深”。
在這一政策的指導下,楚國非常重視領土和人口,成為整個東周時期兼並國家、開拓領土最多的國家之一。楚國也從本來隻是一個起源於漢水中上遊,活動中心很長時間都隻沿著漢水一線的小國,發展成為“半天下”的第一大國。如楚莊王本人,就曾“並國二十六,開地三千裏”。楚莊王之後,楚國雖然國勢一直沒能恢複到楚莊王時的強勢,但卻依然很看重領土民口至上的原則,常常抓住時機大量增加疆土。如戰國中前期,楚國曾向巴蜀方向開拓,“漢中”就是楚始置郡名(楚國也有郡縣製度),後在秦“亡楚漢中”後為秦繼用。劉邦的“漢(中)王”,以及後來“漢朝”中的“漢”字,也是來源於此。
在長期的戰略擠壓之後,公元前三百三十三年,楚威王的令尹昭陽正式率兵滅越。南京石頭城、金陵等稱呼,就是從這時正式開始的。上海之所以有一簡稱為“申”,也是因為它曾是楚國春申君的封地。後來,楚國將軍莊喬(音近字)做了一件對中國有重大戰略意義的事,率兵南下開拓雲南,辟地千裏。後來秦軍奪取黔中郡等地,攻破楚都,斷絕莊喬歸路,莊喬遂自稱滇王。這是雲南、大理一帶,有自立政權的正式開始。在秦滅楚前四十多年,楚國還吞並了魯國(這是一大戰略失誤,導致齊國立場變化)。
由於楚莊王和其繼任者們長期珍視土地和人口,使得楚國終於在戰國時,同時成為人口最多、地盤最大、總體資源也最多的國家,並且果然在戰國前後成功地兩次“死而不僵
”。第一次是孫武、伍子胥的成名作,三萬吳軍千裏奔襲而破強楚之都,是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跡。但楚國終於在秦軍和越軍的幫助下恢複了疆域,並與越國結盟,共同對付吳國。第二次死而不僵則是秦攻楚、滅楚後,“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預言的應驗。
戰國後期,楚國在經曆了連續四個昏主一百多年的統治後,終於耗盡元氣,為秦所滅。由於楚人是最有資格跟秦爭奪天下的大國,楚人的自豪感一直特別的強,無法接受楚國敗、亡的現實。如郢都被攻破時居然隻有俘虜兩名,而且還都至死不肯吐露楚鼎下落。後來名將楚國最後一跟頂梁柱項燕戰死後,無數楚人更不願接受他的死訊,紛紛傳說他還率領部屬藏在某處深山等待時機。另外,由於楚人認為楚由盛而衰最大的轉折是秦用的詐術,以及秦滅楚時的瘋狂殘暴,這些都導致楚人對秦軍有蘊藏極深的怨恨。有鑒於此,秦始皇曆次巡遊天下,均以楚地為彈壓重點,期望能萬代傳承。
然而秦一統天下才十年多一點,就因過度暴政,激得天下豪傑蜂起。由於楚國地盤太大,人口太多,秦國在這樣短的時間裏實在無法管過來,遂導致楚國叛軍最早、最多、也最強。由於楚人對項燕等名將的刻骨思念,當項梁、項羽等宣稱自己是項燕後人時,楚人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就相信了,並義無反顧地誓死跟隨他們。最終結果是,項羽統帥的一路楚軍擊滅了秦軍主力,劉邦統帥的另外一路楚軍率先入函穀關直接亡秦。秦滅楚時,楚正規軍的戰鬥力驚人的弱,多次在自己占優時,卻大敗於秦軍。可在這個時候,烏合之眾拚湊起來的楚軍戰鬥力竟然又極強,如項羽的部隊就多次在劣勢下硬碰硬擊敗秦軍精銳之師。短短十多年就出現如此巨大的反差,實是讓人覺得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說法半點不假。
與秦有著刻骨國仇家恨的項羽,在斬殺了因畏秦而徘徊四十餘日的宋義、北上救趙成功前後(此役趙軍也展現了一向的強悍風格,在被名將章邯數十萬大軍圍攻,列國救兵因畏秦而長期觀望的嚴峻形勢下,竟然苦撐了數月之久),與趙軍等也與秦有切齒深仇的列國複國軍隊一起,對數十萬秦降卒進行了報複式的野蠻活埋。由於項羽也同樣過度殘暴,遂導致他的天下跟秦一樣,也沒支持幾年。真正建立長遠功業的,反而是當時還比較弱小的劉邦一係。由於劉邦、韓信都是楚人,也由於要緩和矛盾,垓下之戰後項氏宗親長老並沒有受到難為,而且還有好幾人被封侯。但是作為妥協,項式主要人物都被賜姓劉。
由於秦漢之際的幾乎所有重要人物,如陳勝、吳廣、新楚懷王(即義帝)、項羽、劉邦、項梁、項伯、範增、呂公、呂後、蕭何、韓信、陳平、英布、曹參、樊噲、周勃……
等等,除了張良一人是韓國人外,全部都是楚人,遂導致漢朝一度呈現出非常濃重的楚文化氣息。如劉邦自認“赤帝子”,漢朝尚火,崇赤,漢室典儀幾乎完全照搬楚國典儀,漢武帝發傾國精銳進攻匈奴時,祭請大神東皇太一(原始太陽神)保佑等。中國文學上史上的漢賦,也與以屈原、宋玉為代表的楚騷,以及以項羽《垓下歌》、劉邦《大風歌》為代表的楚歌等,有很明顯的繼承關係。另外,漢朝也部分繼承了楚人尚武任俠、知恥後勇、鍾情開疆拓土的勢頭,與匈奴搏鬥一百多年,打出了犯漢者雖遠必誅的氣概,史稱“強漢
”。當今人們說的“漢子”、“男子漢”,就是來自於此。因此,漢朝的建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很象是楚文化的一次“借屍還魂”,驗證了楚莊王等人長期堅持疆域原則、人口原則的正確性。
但是,漢朝決不僅僅是楚文化的簡單繼承。首先,楚國在戰國後期雖然是無可爭辯的地大人多,但三晉若合起來算,其人口還是要高過楚國一些的。如此巨大的人口,當然會對中華血脈的後世傳承有深遠意義。其次,戰國後期綜合實力最強的的,一般認為是秦楚齊三國,這些實力自然也會不可避免地對漢朝這個繼任者產生重大影響。比如漢朝的基本政治製度,總的來講,就根本上還是繼承秦朝的典章製度。劉邦之所以能建立漢朝,也是因為首先攻占、並認真經營了具有“形勝”的秦國原始地盤。這是因為,如果把地形地勢、麵積、物產豐饒程度、民風等因素綜合來看,關中八百裏秦川在冷兵器時代,對於爭衡天下來說,幾乎是全中國最為優越的地理位置。而齊魯一帶向來是中華古文化、古禮儀最為燦爛的地區之一,漢朝最終尊崇的國學是儒學,也顯示了齊魯文化的最終浸潤力。因此,用簡單的話來說,漢朝很象是主要由楚人領導,建立根基於秦地,融合三晉人口基礎,並以齊魯文化為主要精神靈魂的妥協式、融合式朝代。無論是秦人奠定的統一基礎,還是六國無數英才的慷慨悲壯,都是“漢”這個民族得以最終形成的共同光輝源泉。
三. 儒學及世界三大古宗教背景知識 (一) 書名的由來
這裏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書取書名《萬王之王》,並不是說男主角昭元就是各王者中最強的。楚莊王雖然有這麽多的故事和傳說,但是別的英雄如果羅列開來,其實也都很多、都很光彩。之所以選“萬王之王”四個字,主要是指小說中的楚莊王,除了在軍政上有影響之外,還對儒學以及世界三大古宗教和諸古文化的起源,都有重大影響,因而對後世各方麵的影響都非常大。為了讓讀者在看到書中某些人名時能會心一笑,有必要對這些文化現象作一些簡要介紹。
(二) 東方文化之本:儒學和大祭師簡介
儒學是中華之魂,是中華精神的最明顯的體現。需要注意的是,這裏的儒學,主要指先秦時期的儒學,絕對不是指後來那種被閹割和扭曲過的儒學。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孔子曾明言希望學生們能“六藝”俱全,明顯是要學生們德、智、體、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風度素養全麵發展,可後世那些一口咬定自己是儒生的豬頭們,究竟有幾個能“禮、樂、射、禦、書、數”都懂?早期儒學剛健開放的本質,在後世那些隻知死鑽書本的文弱書生身上,究竟有幾分影子?
儒學最根本的原則,就是中庸之道。在理解這個原則的時候,一定要明白,先賢說的這個“中”不是指什麽都不爭上遊,而是指相對於“過分”和“不及”來說,“中”才是最值得追求的正道。這裏的“庸”字也不是指平庸或庸俗,而是指要用平常心、持久心來堅持“中”字所蘊涵的原則。九頭鳥問大家:相對於過和不及來說,這個中字哪裏不對了?哪裏不好了?這中庸之道四個字,究竟哪裏不對了?哪裏不好了?莫非其不好的地方,就是沒料到後人特別喜歡以庸俗式的思維去理解自己?莫非就是沒有料到,後世有這麽多歪嘴和尚?在《萬王之王》中,中庸之道的深層道理,將是被臥眉山大祭師授予男主角的第一個思維方式,由此而生的高遠眼光更是一切其他後來思想的根本基礎。中庸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神學外衣掩藏下的大祭師思維方式,也就是如何看高、如何看遠、如何看正的思維方式。正如該大祭師(嘿嘿,你們看了就知道,這位大祭師可是人人都知道的一個傳奇人物,他的名字在高中語文書中的古文內)所說的那樣,男主角在臥眉山中所經曆的,是他一生中最重大的轉變,因為他在這轉變中被徹底重塑了靈魂。
這裏提到的大祭師,雖然脫胎於普通祭師,但並不是單純的巫師、法師或祭師。簡單的說,他們之間最重大的區別,就在於大祭師是以開化民智為己任,而普通巫師、法師或祭師卻是以愚民為潛規則的。這是因為,如果沒有有效的製約,領導者對跟隨者總容易有一種本能的“安全距離感”。如果跟隨者的智慧和眼光跟自己差得太遠,那麽領導者就會本能地想開化民智,想把他們跟自己拉近一點,讓自己能有所共鳴,不至於生活得如同麵臨無邊無際也無人的曠野。但如果跟隨者的智慧眼光跟自己太近,那麽領導者的神秘和權威將不再那麽令人崇拜,自然會導致其有一種危機感。如果領導者無法或不願通過提升自己來重新拉至安全距離,那麽最簡便的方式,自然莫過於愚民。這些在書中會有比較詳細的解釋。同時,本書也將以大祭師的心理角度,描述神是怎樣由人一步步創造的。
源於遠古時代的大祭師傳說,雖然離我們已有數千年之遙,但其對後世的影響依然很大。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家想過沒有,大家畢業時穿的學士服、碩士服、博士服等等,是不是很象祭祀用的法衣?沒錯,這其實就是對遠古時代,人們從大祭師那裏獲取知識的紀念。大家再想一想,美國的大法官袍,以及中國正在采用的法官袍,是不是也很象祭祀用的法衣?這自然是對遠古時代,人們從大祭師那裏獲取公正的紀念。
(三) 天竺文化之根:佛教和印度教簡介
下麵介紹佛教。佛教是源於古天竺的一種修行思想,一般認為其曆史上的主要創始人為釋迦牟尼。根據對阿育王石柱等的考古發現,釋迦牟尼本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尼泊爾境內一個古代小國的王子。此事本來是很清楚的,但在佛經(大乘佛經)中,無數佛和菩薩“倒駕慈航”“互為師徒”的事件,常常會把這本來似乎很簡單的起源,弄得複雜無比。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存在於普通民眾間的佛教崇拜,已經是一種被扭曲程度相當大的思想崇拜了。許多佛教的大學者,幾乎總是喋喋不休地強調,佛學其實不但不是宗教,而且還是一種無神論;佛也並不是神,不要把佛當神來崇拜。佛經中更是開宗明義,直言“
佛祖本是人”、“佛也有佛滅”等思想。可現實中的大眾佛教崇拜,卻還是無可爭議地以拜神為主導內容。佛教創始諸人若是看到現在的這個樣子,不知會有何種感想?
佛教中為中國普通大眾所熟悉的人物,有釋迦牟尼佛(即如來佛)、燃燈古佛、彌勒佛、阿彌陀佛、觀世音、文殊、普賢、地藏王等等。其中,大眾中對如來佛的稱呼有嚴重差失,因為在佛教中“如來”其實是“佛”的同義詞,如釋迦牟尼佛也叫釋迦牟尼如來,觀世音菩薩在倒駕慈航前也是佛,其稱號為“正法明心如來”等等。
當今世界的佛教,主要分為大乘和小乘。小乘佛教一般是指當初由釋迦牟尼直接創立的佛學,其主要特點是強調自己修行,脫離輪回之苦。小乘佛教的最高修行境界為“羅漢
”,也隻認釋迦牟尼一人為根本上師,也就是說,隻尊釋迦牟尼一人。大乘佛教主要是指後來佛學吸收了許多其他傳說中的神之後,變成了一種同時尊奉很多佛、有些類似多神教的思想體係。其主要特點,是除了要度自己脫離輪回之苦外,還要度大眾脫離輪回;在尊奉諸佛中,尤其重視尊奉阿彌陀佛,以及他的左右脅侍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在大乘佛教中,此三“神”被尊為“西方三聖”。
阿彌陀佛又名無量壽佛、無量光佛,許多學者認為,他其實是人類遠古時代太陽崇拜的另類表現。相傳阿彌陀佛成佛前是一位“轉輪聖王”,有一千個兒子,而且其中有四個兒子分別成了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四位大菩薩。阿彌陀佛是佛教中一個很奇特的佛,因為其成佛時的大願與其他諸佛相比,有本質的不同。大乘佛教中一向強調“佛佛平等”,但是偏偏阿彌陀佛成佛二十四願(一說有四十八願)中,卻有好幾個大願是超越其他佛的。比如“我作佛時,必於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中最尊,智慧勇猛……光明焰照無極
……所居自然七寶,極其軟好……都勝諸佛國,若不得如此,我不做佛”(出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檀過度人道)經》譯本),“必使我光明勝於日月、諸佛百億萬倍,若不得如此,我不作佛”,“必使我洞視(天眼通)、徹聽(天耳通)、飛行(天足通),十倍於諸佛”,“必使我智慧說經行道十倍於諸佛”,以及“有人民來生我國中者,不一色類金者,我不作佛”等等。由於他的根本大願本來就是要超越其他一切佛,因此他被很多佛學家尊為“大願王”。
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藥師佛一起,構成了橫三世佛。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藥師佛的左右脅侍,一般認為是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但在藏傳佛教的有些支派中,則認為應是地藏王菩薩和大吉祥天女菩薩。其中,阿彌陀佛是理想世界的教主,該理想世界被稱為“極樂世界”,或稱“極樂淨土”。釋迦牟尼佛則是我們這個俗世“娑婆世界”中的教主。藥師佛為“藥師佛淨土世界”的教主。
按照大乘佛教的說法,每一個佛都是一個世界的教主;一切佛的目的,都是要把自己這個世界的人,度化到極樂世界中去“往生”。而去極樂世界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念佛
”,也就是誠心誠意不斷地念“南無阿彌陀佛”,或是背誦“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由於大乘佛教淨土諸宗在中國影響非常大,導致中國僧人已經把“阿彌陀佛”四個字,當成了彼此之間的問候語。
觀世音菩薩本是阿彌陀佛的兒子,但在中土千百年的流傳中,竟然變成了一位大美女的形象。自從其女像崇拜出現後,中國曆朝曆代中,她的女像總是被用最符合當時中國人審美觀的方式來塑造。中國人,特別是婦女,對觀世音菩薩厚愛之下,甚至還給她安上了一個中國起源。按照《汝州誌》的說法,觀世音菩薩是春秋時期楚莊王的三公主妙善,後來舍棄手眼為藥以救父,從而得道。既然觀世音菩薩是楚莊王的女兒,那麽楚莊王自然就是阿彌陀佛了。這就是本書中,佛學這一部分的基本出發點。
佛教雖然主要是為了反印度教的“生有貴賤”思想而提出的,提倡“眾生平等”,但這依然不能改變其是主要脫胎於印度教的事實。直到今日,普通人依然很難分辨印度教神像和佛教諸像,可見二者相似的程度。在本書中,也比較詳細地描述了佛教是如何得以從印度教中脫胎和發展的。因此,了解一些印度教的知識,對於更好地理解書中印度各種姓間的明爭暗鬥,可能會有一些好處。
印度教是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後創立的一種宗教,其主要特點是以創世神的頭、手、腿、腳為喻,引申出婆羅門、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羅等四大種姓。印度教的神靈,最大的是三位一體的三位主神,也即創造之神梵天,保護之神毗濕奴和毀滅之神濕婆。
梵天也就是許多人聽說過的“四麵佛”,他主司創造。傳說中梵天不但創造了世界,而且還創造了自己的妻子,即象征純潔和智慧的辯才天女,並孜孜不倦地追求她。毗濕奴主司保護,其妻子為象征吉祥、財富和美惠的吉祥天女。在印度教的傳說中,毗濕奴曾多次化身來到我們的世界,而且其中有一次是“化身為佛陀(即釋迦牟尼佛),引導惡人棄絕種姓,引導他們自行毀滅”。因此,傳統上印度教徒對佛教徒一直非常歧視。濕婆是印度人眼中的毀滅大神,由於印度人認為毀滅是再生的起點,毀滅具有重整混亂的能力,因此有些印度人認為,濕婆的本事比梵天和毗濕奴還要大。由於濕婆的妻子雪山神女是豐收和生育之神,因此也有人認為濕婆也“兼管”一些豐收和生育。
(四) 西方文化的搖籃:希臘神話和聖經簡介
西方世界的主要文化傳承,一般來說有兩大起源,一為古希臘神話,一為《聖經》。至於其他如北歐神話、各民族自己的部族神話等等,多與這二者似是而非,或是有某種傳承關係。在古希臘神話中,宙斯和另外十一位神靈一起,構成了奧林匹斯山上的光輝係十二主神。這十二主神是:
天王宙斯:宙斯又名雷神,是萬神之王,但別的神似乎也經常敢於公然違抗他。他和五個兄弟姐妹聯合起來,在祖母的支持下與父親開戰,並最終奪取了父親對神界的統治權。他風流無度,跟無數人神生下無數神和半人半神,其中包括引發特洛伊戰爭的海倫。
天後赫拉:是宙斯的姐妹兼妻子,女神之王,眾神之母。她容貌美麗,權勢赫赫,對愛情忠貞不渝,並且是“嫉妒”的起源。相傳她每年都在卡尼索絲泉恢複少女之身,永遠絕對純潔地與宙斯一起生活。赫拉同時還是已婚婦女的保護神,代表女性的尊嚴和美德。
海王波塞冬:是宙斯的兄弟。他在和宙斯、哈德斯三兄弟以抽簽方式瓜分父親留下的世界時,成為了海洋之王。由於西方文明很大一部分是海洋文明,因此波塞冬在西方特別受崇拜。他是馬的創造者。他的妻子,海後阿穆芙萊特,是老海神涅柔斯的寶貝女兒。
得墨忒耳:是宙斯的姐姐,正義女神,並司萬民之本的農事。她的女兒珀耳塞福涅被冥王哈德斯搶入冥間世界,成為冥後。由於得墨忒耳特別珍愛女兒,在失去女兒之後她無心工作,致使大地荒蕪,萬物失去生機,人類麵臨滅絕。後來諸神出麵尋求妥協,最終迫使冥王答應讓冥後每年回家省親一段時間。由於這段時間裏得墨忒耳特別開心,特別願意賜福大地,於是這段時間就成了世界上的春天。
赫斯提亞:家室女神、灶神和貞節之神。她也是宙斯六兄弟姐妹中的一位。
阿波羅:人人熟知的太陽神。由於太陽崇拜是全人類自古以來共同的本能崇拜,阿波羅的地位顯得特別突出。他同時是光明之神、真理之神、音樂之神、弓箭之神、醫藥之神、寓言之神、英俊之神。
阿耳忒彌斯:月亮之神和狩獵之神,同時也是三大貞節神之一。她是阿波羅的孿生姐妹,兄妹倆共司光明,由她掌管月亮。傳統上歐洲人在狩獵季節開始的時候,要隆重祭祀她。
赫淮斯托斯:火神和工匠之神,妻子是愛和美之神維納斯。在古希臘神話中,神與人除了有神力上的區別外,神還總是極英俊或極美麗的。可偏偏這位火神,卻是神中唯一的醜陋者。但火神除了麵相醜陋之外,陪伴他的和他製作出來的全都是最美的,傳說中他的心靈也是最善良的。他的發怒,是“火山”一詞的起源。
阿佛洛狄忒:愛和美之神,其更被人們熟悉的是一個羅馬名字“維納斯”(本書中也采用了此簡名)。她是美的最高象征,遭到無數神和人的嫉妒,也遭到無數神和人的追求。由於宙斯追求她失敗,宙斯遂強行把她嫁給了以醜陋和瘸腿著稱的火神。她的兒子“厄洛斯”(即丘比特)是手執金箭和鉛箭的小愛神。
阿瑞斯:戰神,力量和強權的象征,阿佛洛狄忒的情人。他的羅馬名字為“瑪爾斯”
或“瑪瑙斯”。在後世羅馬傳說中,他被認為是羅馬人的起源。在後世羅馬共和國貴族與平民的妥協中,曾經設置了可以否決元老院決定的保民官。但與此同時,雙方也達成一個協議,即國家處於戰爭時期時,保民官無權否決元老院決議,而國家處於戰爭階段的標誌,就是戰神祭殿的大門開著。
雅典娜:智慧女神,生於宙斯的頭顱,也是宙斯最寵愛的女兒。她是三大貞節處女神之一,同時還是一位女戰神,在一場混戰中曾經戰勝過戰神阿瑞斯。她是法律與秩序、農業與園藝的保護神,她教育人們紡紗、造船、冶金等等技能,並且發明了耕種用的犁。她是希臘人、特別是雅典人最崇拜的神靈,雅典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她在雅典的時候,曾經主持了傳說中第一次以投票方式裁決是否有罪的審判,被審判對象是殺母為父報仇後,被複仇女神逼得無路可走的俄瑞斯忒斯。另外,雅典娜還同時是特洛伊的保護神。
赫耳墨斯:就是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那一位。他是神靈之間的信使,靈魂的引導者,體育、商業、旅遊、畜牧的保護神,同時還是小偷們所尊奉的“祖師爺”。
此外,還有幾個非常重要的黑暗係之神,一是冥王哈德斯,一是神神都怕的命運女神三姐妹。由於冥王是黑暗的代表,他是神和人的共同敵人。他主管財富、黑暗和公平審判。但是,他自己卻首先幹了一大件極不公平的事,就是搶了正義女神年輕貌美的女兒珀耳塞福涅為妻。隻是因為珀耳塞福涅後來愛上了他,諸神間又達成了妥協,此事才不了了之。
命運女神傳說中是三姐妹,其中大姐負責減斷生命線,二姐負責揉搓生命線,三妹負責接續生命線。但是一般來說,許多人還是傾向於把她們合而為一,統稱為命運女神。在古希臘神話中,命運女神是最神秘莫測的神靈,也是最無可抗拒的神靈。命運女神編織的命運對於一切神靈都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必須被絕對地、無條件地服從。相傳宙斯曾經很鬱悶地對其他眾神說:“命運女神對待我,就象我對待你們一樣殘酷。”
西方神話的另外一大來源《聖經》,一般被分為《舊約》和《新約》兩部分,主要內容是神與人之間立約以及此約後來被執行的情況。由於這兩部分的年代、筆觸和故事主線都有不小的差異,有人甚至認為這二者所說的上帝其實不是同一個上帝。《舊約》的具體年代無法考證,一般認為是在公元前幾百年或更早一些。而《新約》則主要描述耶穌降世後的故事。《舊約》和《新約》之間最重要的聯係,一般認為是舊約中預言的救世主“彌賽亞”。
不但大家熟知的基督教信奉聖經,猶太教也信,但猶太教隻信聖經中的《舊約》部分。這是因為猶太教認為,舊約中曾預言救世主降臨後世界“大同”,可耶穌降世後世界似乎並未大同,因此猶太人不願認耶穌為傳說中的彌賽亞。
許多人以為十字架是聖經成書後才由教會建立起來的標誌,這是不對的。西方很早就有十字架的傳統,如斯巴達克斯起義軍中的許多人,在會戰失敗後,就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關於十字架的起源,一說是起源於十字路口的抉擇,一說是傳說中公平和正義的神靈象征,還有一說與傳說中特洛伊的一種太陽崇拜有關係。在本書裏,將通過“中華”的
“中”字,把所有這些有關十字架的傳說全部統一起來。 (五) 中華思辯宗教:道家簡介
按照男主角行程的時間順序,現在該介紹中國自己的道統和神靈體係了。中國本土滋生出來最重要的思維體係是儒學,但從很多方麵上講,儒學並不是一種宗教。這是因為,儒學一直是基於中國人本主義精神的,從來沒有儒生把自己學係的先人解釋為神,也從來沒有人把儒學人物當神。中國本土滋生的最有名的宗教,通常認為是道教。
道教既然滋生於中華本土,其道統中的許多人物,自然都早已和中國遠古神話融為了一體。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道教的神仙傳說,甚至已深深烙印於了中國人的文化靈魂。道教跟諸子百家中的道家既有聯係又有區別。如道教自己認為,道統的起源是世界初始,道教的起源是伏羲、鬻熊、周文王、老子等人。但學術界一般認為,這些人物更主要是道家的人物,而道教作為一種宗教信仰,正式起源是漢代的張道陵(即人們熟知的張天師)。
道教最重要的特點是“黃老之術”、“休養生息”、“清靜無為”等,不過忌諱似比傳統佛教要少一些,也要鬆一些。但是,道教的封建性也似乎更強一些,道教的天宮設想與中國的朝廷模式很相似。道教被李唐皇室定為國教,老子也被尊為“玄元皇帝”。
道教有十洲三島、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說,其中最令普通人熟悉的,是湖北的武當山和江西的龍虎山。其中,武當山是享譽世界的太極拳劍的發源地。由於太極拳劍係列往往在被看第一眼的時候,就能以其特有的哲學式圓轉動作征服西方人,遂導致其成為近年來被西方人頂禮膜拜的“思維體操”。龍虎山則是曆代中國天師府第所在,是道教“
總壇”。
盡管宗教大多從根本上來說是偏唯心的,但相比之下,道教卻是世界諸大宗教中略偏於注重實際的。這方麵的例證,主要表現在道教不象許多宗教那樣隻相信“純修煉”等心理方式,而是總有一大派堅信能夠通過研製金丹配方,從而服食成仙。雖然這明顯是走上了偏門,但也因此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為世界發明了火藥的中國煉丹家們,幾乎全是道士。
道教最為大家熟悉的標誌是太極八卦圖,其主要是有太極圖和八卦圖組成。太極圖的起源一般認為是無極圖,太極圖的正式創立者一般認為是老子。八卦圖的起源,許多人認為是中華人文始祖之一的伏羲。太極圖中兩條陰陽魚互相對立而又圓轉和諧的形象,給全世界無數人,無論是學者還是普通人,都留下了本能的神秘感和玄奧感。大科學家波爾就特意借用太極圖來闡述他的科學觀點“對立即互補”,而且這一圖解已被科學界普遍接受。世界上第一個乘坐航天飛機的華人王贛駿博士,也是特意攜帶太極圖臂章飛越太空的。
八卦圖最重要的寓意,一般認為是那兩個符號的順序組合有二進製的內涵。大科學家萊布尼茲在發明二進製後,由於在當時沒有實用性,一度不敢發表研究成果。後來在一次私下交流中,一位朋友告訴他,中國數千年前的八卦圖與他的理論驚人暗合。萊布尼茲頓時膽子大了十倍,立刻便在那篇現代二進製的奠基論文中,引用伏羲八卦圖以佐證自己的觀點。
太極八卦圖除了這兩點比較公認的“解釋”外,還有一些爭議較大的的論述,比如量子力學中波粒二象性的解釋,近代物理中的“波包說”,黃赤交角回歸說,天體軌跡投影說,立竿測影定曆法說,腦電圖說,生物六十四遺傳密碼子暗合說(德國學者申伯格首先提出)等等。韓國使臣在被逼赴日談判時因為還沒有國旗,於是就把稍稍改變過的太極八卦圖作為國旗,並一直沿用至今。對於普通人來說,也許不太容易真正理解這些大科學家或專業人士們的思維深度,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對太極八卦圖的本能觀感。法國達索飛機公司的總工程師在考究戰鬥機複雜的總體飛行性能時,曾經說過一個返璞歸真的原則,就是“看起來好看的飛機就是好飛機”。因此,隻要普通人不墮入“信徒比先知更狂熱”的怪圈中,那麽依然能對中華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一經典圖案有基本正確的認識。
道家和道教最重要的經典,是《周易》(西方翻譯為“變之哲學”),老子的《道德經》,以及後世如莊子等人的一些經典。《周易》和老子的《道德經》,被世界公認為上古時代最全麵的辯證思維百科全書、上古時代最偉大的哲學專著,至今依然是西方國家中最暢銷的東方經典之一。《道德經》的開篇“道不道,非常道”六個字,被西方無數研究者認為是人類和辯證思維的第一次“正式”親密接觸。《道德經》除了其中的諸多哲學道理之外,還有一個後人望塵莫及的特點,就是其僅用短短五千餘言,便概括了後世不知多少萬言都說不清道不楚的道理。因此,“道”字被中國傳統文化和許多其他宗教借用,如日常生活中說的“道理”,佛教中的“道場”,基督教中的“布道會”、“講道”等等。
至於莊子,大家最熟悉的其實就是他的一篇《逍遙遊》。在《逍遙遊》中,莊子展現了至今依然令人汗顏的想象能力,其中“鯤鵬展翅”、“扶搖直上九萬裏”等等,全都成為後世的不朽名句。而且莊子也同樣是一個寫作高手(哈哈),整篇《逍遙遊》讀起來竟然有一種音樂美般的感覺,能夠讓人不由自主的就有身心放鬆之效果,是治療神經衰弱的良藥。
道教的神仙譜係,本來也是有一些界限分明的劃分的。按《神仙傳》介紹,仙可分為上仙,次仙,太上真人,飛天真人,靈仙,真人,靈人,飛仙,仙人等九級。按照《太真科》,也有上仙、高仙、大仙、神仙、玄仙、真仙、天仙、靈仙、至仙等九品。但也有人將仙隻分為天仙(“舉形升虛”,即白日飛升)、地仙(在陰幽之處修真而成仙,但也有不同解釋,如“遊於名山”等)和鬼仙(死後以靈魂方式修煉,然後才成仙,也有稱“屍解仙”的)三種。王重陽(嘿嘿,就是那個武功天下第一的中神通)等則把仙分為天仙、地仙、人仙、神仙和鬼仙五級。
但是,由於中華神話的起源非常複雜,各部各族的原始圖騰幾乎都被繼承了下來,遂導致許多人物或事件在不同的傳說中,經常能有完全不同的說法。因此,要把所有的傳說人物都納入到這些等級森嚴的神仙體係,往往顯得非常勉強。正因為如此,中國遠古神話的“體係化”嚐試,其實一直沒能成功。無數甚至自相矛盾的說法,一方麵說明了中國人起源的包容性,另一方麵也間接導致了先秦時中國人思維特別活躍。在這裏,九頭鳥主要隻介紹其中某一種或某幾種,剩下的讀者若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查證。
道教最高的神,或者說中華文化最古老、也最沒爭議的一個神,是傳說中開天辟地的盤古大神。盤古氏無父無母,無生無死,是中華文明的創世之神,也是中華文明最早的祖神。因此,盤古氏的傳說也就被道教借用,並尊其為道教三大尊神“三清”中的元始天尊(或稱元始天王)。
相傳盤古氏通過伸懶腰而開天辟地之後,爽得不成樣子,便把氣息化作風雲,聲音化為雷霆,左眼化為太陽,右眼化為月亮,身軀四肢化為四極五嶽,血液化為江河湖海……
總之是為後代子孫準備了世界所需的一切。在這一切完成之後,盤古氏覺得無事可做,其真靈便幹脆化為一團青氣,在天之極地之盡處到處遊蕩。
盤古氏開始遊蕩時很開心,可是後來,他卻越來越不開心了。原來他發現,自己極目所見的所有人,人人都有媽媽,甚至連女媧也還有自己給她既當爹又當媽,可偏偏就是我們的盤古氏自己,卻反而沒有媽媽。盤古氏越想越鬱悶,越想越失落,總覺得自己少了點什麽。
有一天,盤古氏在到處瞎轉的時候,忽然發現了純潔又漂亮的太元聖女(一說為上清玉女,還有說法為上元玉女等),立刻歡喜得大叫:“這個美眉好!”於是就一頭鑽進人家的口中,說什麽也不出來。太元聖女沒有辦法,隻好把他給生下來,於是他就有了媽媽了。由於他是時間空間一片混沌玄黃、一切都還無元無始的時期創世的,於是便自號元始天尊。道教中奉他的正式稱號,為玉清元始天尊。
三清中的太清道德天尊,就是我們熟悉的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是道教經典的最主要撰寫人。相傳玄妙玉女夢流星入口而孕,九九八十一年後,方才在李樹旁生下老子。老子生而白發能言,指著李樹說:“李就是我的姓。”由於他生而白發,人們也就同時稱他為
“老子”。在道教的傳說中,曾有一說指老子出函穀關後,在西域點化了釋迦牟尼。
三清中的太清靈寶天尊,人們一般不是很熟悉。相傳(嘿嘿)他是金侖玉女感“玉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玉暉煥耀,金映流真,結化含秀,苞凝元神”而生。他的主要特點,是“以靈寶之法,度世度人”。另外,與世界上許多宗教一樣,三清神尊也是有著“三位一體”的內涵的,比如道教中有元始天尊一氣化三清的說法,傳說中也有老子一氣化三清的說法。
三清之下,還有四禦,其中最為大家熟悉的就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的起源傳說無數,如有的說法為“昊天界上光嚴凈樂國王與寶月光皇後所生之子”,還有諸如古代財主說、黃帝說、東王公說等等。但是總的來說,玉皇大帝在中國神話中的地位,似乎不是與權威掛鉤,而是更常與別人反抗他的權威掛鉤。
玉皇大帝的“夫人”王母娘娘,是傳說中的西王母變化而來的。由於西王母是中華遠古神話中主管萬仙生死禍福的大神,她在古代受到特別的敬畏。她的手下中,九天玄女是掌劫大神,九光元女是掌運大神,還有數不清的大小仙官為她總司一切。在現代人的印象裏,她是一位儀態萬方的中年美婦人,但是她的原始形象卻是“豹尾虎齒,善嘯”。另外,還有一些人幹脆考證說,“西王母”其實乃是地名,根本不是人名。但無論如何,西王母在中華神話中的地位、權威和令人向往的程度,似乎要遠甚玉皇大帝。她為主席的蟠桃大會,數千年來一直是仙界最重要的法會。
道教其他的神就實在太多了,基本上所有我們聽說過的神,都在道教中有名位。在本書中,由於男主角就是從“交通鬼神”的大祭師職位起家的,因此這些傳說在書中很多都會有原形表現,解釋其是怎麽起源的。另外,這上麵提到的許多神女,也有一些會是書中美眉的封號,但每一個又都似是而非。總之,大家可以對應著看,或許時不時能啞然失笑。
總的來說,相對於別的書隻知道“傳承”、“因循”,強調“起源”、“開創”的思想,是本書的一大特色。如果讀者仔細看,多想多猜,會發現書中有無數對應後世的起源暗示。比如,此書解釋了文學界和史學界長期疑惑的一個問題,即盲詩人荷馬是盲人,可為什麽他描述的戰爭場麵中有大量的視覺形象來描述,而且許多遠比後世明眼人所能想象的還要奇瑰壯麗得多?又比如,在優孟葬馬的故事中,楚莊王究竟為什麽要那樣變態地優待那匹馬?“伊人”這個詞語是怎麽出現的?“泡妞”這個詞語曾經有過什麽樣的淵源?大預言家諾查丹瑪斯的身世是什麽樣的?佛教為什麽能夠被創立?為什麽會有西王母會周穆王的傳說?這些暗示中,可能有一些是很明顯的,但還有一些是很隱晦的,且看大家能夠看出多少來。
四. 《萬王之王》的寫作動力
《萬王之王》的寫作,首先是因為,九頭鳥希望實現高中時一個未能實現的夢想。當時,九頭鳥曾經利用高二寒假的時間,在一疊廢紙的背麵,偷偷寫了數萬字的一段武俠小說。然而不幸的是,這種幼稚的嚐試被九頭鳥的爸爸發現了,於是此事隻好在嘲笑中被終結。事情雖然已經過去十年,可九頭鳥卻依然還是無法完全舍棄當初的幼稚夢想,總想有個了結。
寫《萬王之王》的第二個原因,則是九頭鳥希望在自己徹底改變、徹底向世俗化低頭、從此隨波逐流之前,對自己曾經有過的那些純真而又幼稚的幻想,作一次最全麵、最徹底的紀念。如果讀者仔細看的話,會發現此書的結局,幾乎滿足了一個(幼稚)男人的全部幻想。但是,男主角其實並不能說是九頭鳥的性格翻版。真正與九頭鳥本人性別最相似的,其實是裏麵的一個二級人物(其戲份並不少),大家不妨仔細看一看,隨便猜一猜。另外,由於本書本來就是在強迫自己改變人生觀之前的一種“為了忘卻的紀念”,因此,當你猜測出來以後,你也許會發現,後來的九頭鳥將不再是那曾經的九頭鳥。
這是一個沉重而憂傷的話題(哈哈,“深沉”要開始了。在書中還會有許多段類似的深沉),因為那些曾經的幻想,永遠是九頭鳥一生中最親密的朋友。然而今天,九頭鳥卻要從此完全融入到庸俗的現實之中,去與自己這一代人所受的教育之描述完全不容的社會,永遠相擁相抱。對於九頭鳥來說,這究竟意味著徹底拋棄曾經的純潔,還是意味著被曾經的純潔徹底拋棄?
九頭鳥生於七十年代,和無數同齡人一樣,經曆了太多的振蕩,太多的錯位,和太多的失落。當九頭鳥還很小的時候,世界是美好的,世界是簡單的;世界擁抱著我們,我們擁抱著世界。當九頭鳥長大一些的時候,世界是奇異的,世界是嚴酷的;世界碰撞著我們,我們碰撞著世界。當九頭鳥成年之後,世界是沉重的,世界是庸俗的;世界汙染著我們,我們汙染著世界。在將來,汙染完成之後,世界是不是就是我們,我們是不是就是世界?
大人們曾經說,成長是美好的,成長是快樂的。然而,在我們的成長中,曾經的夢想一個個破滅,曾經的棱角一點點消失。當我們再回過頭去問大人的時候,他們說,成長的那一端是美好的,成長的那一端是快樂的。然而,當我們也成了大人的時候,我們終於發現,成長也許永遠都沒有盡頭,即使有,也隻能是衰老,是死亡。可是,當新一代來問我們的時候,我們卻依然滿麵笑容地對他們說,成長是美好的,成長是快樂的。也許,這就是傳說中成長的美好,這就是傳說中成長的快樂?
成長後的九頭鳥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少年時的幻想,隻應該屬於少年,少年也隻應該屬於少年時的幻想。少年時的幻想是美好的,它們是單純的,它們是幼稚的,它們不願意麵對現在的九頭鳥,九頭鳥也已經無法再麵對它們。今天的九頭鳥,已經無法在靈魂中永遠留住那些曾經的靈魂之友了;但是九頭鳥卻終於能夠把它們寫下來,在告別它們的同時,把它們永遠地送給後世的朋友,也把後世朋友的少年永遠送給它們。將來,人們看到此書的時候會知道,一個少年的夢想能是什麽樣;夢想看到未來少年們的時候也會知道,未來的少年們會是什麽樣。
與第二個原因的沉重基調完全相反,刺激九頭鳥寫《萬王之王》的第三個原因,是一個非常輕鬆的話題。九頭鳥一直對金庸《倚天屠龍記》的結局非常不滿,覺得其無論是在最初布局上,還是在最後收尾上,都有很大的勉強和遺憾。可是令人無奈的是,無論是金庸本人的幾次修訂,還是電視台的幾次重拍,始終沒有一個改得足夠好的。眼看老金都已經八十多歲了,九頭鳥情急之下,終於隻好認同求人不如求己這一真理,親自動手來描繪自己的構想。最後一個原因,則是與近年來正規武俠小說的嚴重衰落有關。現在的武俠小說,水平常常驚人的差,無論是情節,構思,大局觀,文筆,還是文史功底,幾乎每一樣都能令人作嘔。因此,九頭鳥也希望用此書來配合《論正規武俠小說的寫作方法》一文,作一次真正的寫作示範,讓有誌者寫起武俠小說來事半功倍。
五. 《萬王之王》為什麽要選春秋為背景年代 (一) 春秋時代的主要特點
此書的取材之所以為春秋時代,一方麵是為了讓其年代足夠古老,盡量靠近各種宗教或文化的大致起源時間,另一方麵,也是因為九頭鳥喜歡那種難分正邪、人人有理、群雄皆強、彼此碰撞的大環境,不喜歡正邪臉譜化、敵人弱智化、性格簡單化和力量對比懸殊化的模式。這便如拳擊賽一樣,要雙方勢均力敵,比賽才能最精彩。若是由一個拳王打一個白癡,那麽這場比賽,又有什麽意思?
中國的春秋時代,正是最適合九頭鳥這一喜好的時代。中國人靈魂裏那曾經的豪邁和剛強,也正是在那個時代得到了第一次盡情發揮。每當九頭鳥讀到一些介紹春秋時代的曆史書籍時,總是為那群雄互相襯托、處處鯰魚效應的大勢感慨不已。春秋時代,列國雖然有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但實際上這個共主卻實在是什麽都沒能“共”過。晉、楚、秦、齊、吳、越等群雄明爭暗鬥,每一方的光芒還沒有暗下去,另外一方的榮耀便已如潮湧;幾百年間的爭鬥中,幾乎沒有誰是真正的弱者。因此,那個時代的群雄對抗,乃是真正的強者與強者的激烈碰撞,是拳王與拳王之間的較量。而後代王朝興亡,除了漢朝與匈奴的長期對抗、三國時期的長期對抗等外,無論用兵規模大多少倍,幾乎都永遠隻是一個模式,那就是由英才來對白癡。這樣的比拚,對於回溯曆史、尋找真正強者的人來說,究竟能有多少意思?
激烈的競爭,造就了一大批強君悍將。那種群星燦爛的情景,與後世江山一旦穩定下來,立刻便催生豬頭無數的情形比起來,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後世皇帝中,簡直可以說白癡無數,而且許多居然都是善終;可是春秋六大強國幾百位國君中,究竟出過幾個白癡?
另外,春秋與後世相比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那個時候列國之間的爭鬥特別“公平
”的,彼此間的比拚也常常是最容易不讓人帶感情色彩、同時也最激動人心的。春秋時代,列國之間彼此掌握的資源,無論是人心、土地、民口、貧富、勇敢,都彼此相差不大。可後世皇帝們對敵時,其所掌握的基本資源對於對方來說,該是有多少倍的優勢?千百年
“必須本能服從皇帝”思想的浸潤,更培育了可怕的思維惰性,導致許多反抗皇帝的人,從一開始就從心理上處於了極大的劣勢。在這樣的優勢之下,無論是勝利,還是失敗,究竟有多少臉去和“精彩”二字掛鉤?
對比當時的世界,雖然希臘、天竺等地也有類似群雄爭霸的情形,但其無論是規模,還是對抗的激烈程度,都遠遠不能和同時代的中土相比。小小的伯羅奔尼撒半島周邊地域,居然分成幾十百把個幾千人萬把人的國家;就連傳說中不知放大了多少倍的特洛伊之戰,拚盡全愛琴海乃至西西裏的老本,也才不過湊足十一萬大軍。就這些國家的國王,也好叫國王?就這些國家之間的戰爭,也好叫戰爭?而古代印度雖然在人口上或許可以與中土類比,但其彼此間對抗的戰陣激烈程度,卻實在是大大不如。因此,當時中土群豪的勇烈程度,不但在中國曆代難與相比,便是放眼世界,也一樣璀燦無及。作對於本來就是要描寫英武的武俠小說來說,如果這樣的一個時代成為一片空白,那將是多麽大的諷刺?
要緬懷這些難於相比的列國英雄,自然要用難於相比的筆觸;也正因為如此,這部書的規模才會如此之大。總的來講,這部書中是在用強者來襯托強者,強者一直都生存在強者的海洋中,時刻都無法懈怠。另外,本書不會以主角的標準劃線。這也就是說,好人不一定是站在或趨向主角這一方的,也許反而還會跟他漸行漸遠;每一位英雄都有自己的利益、標準和道德觀,甚至可能會越來越與對方不和。相信當讀者讀完此書時,會有一種夢回春秋的感覺:中土群英中,無論是男主角的朋友,還是男主角的敵人,除了對其每個人的描寫篇幅要少一個數量級、武功上也暫時低一些外,其真實智勇水平幾乎沒一個差於男主角的。
(二) 此書前麵部分的主要美眉出場順序
由於此書采用的是強者襯托強者的思路,其結構和布局,無論從空間上來說,還是從時間上來說,都很“寬”。因此,要看此書,請先做好吃大宴的準備。這也就是說,要有心理準備先吃開胃配菜,再吃主菜。本書的開頭比較接近金庸的開卷風格,是先寫上一輩人的愛恨情仇和悲歡離合,然後才從其中一步步引出後世的小孩子們的成長。但是,其雖然隻是配菜,但其中卻不但有大篇幅的愛情描寫,還有大量為後麵準備的伏筆和暗示。九頭鳥真誠建議讀者在讀這一開始二十萬字的時候,小心注意其中的每一個名字,以及每一句你可能以為有些奇特的語句,因為在你們讀到結尾的時候會發現,一切幾乎都在最前麵就有了暗示。
但是,關於主菜的定義,可能有許多的差異。那些隻把漂亮美眉(女主角們)當主菜的讀者們,也許會覺得跟金庸小說一樣,開始時美眉太少、情節太悶。但九頭鳥可以極有信心地告訴你,隻要你能堅持看到男主角少年情變的情節,你可能都會覺得美眉多得簡直都讓你有些應接不暇。
九頭鳥先簡要介紹一下開始的大致情節,把其中主要美眉的大致出場時間列一下,免得隻吃美眉的讀者們堅持不下去。開始約兩萬字時,貫穿始終的幾位上輩美眉出場。九頭鳥貼第一貼的時候,會一直貼到這幾個美眉出場,以讓色狼們先好好看看配菜是什麽級別。接下來,幼年流落的男主角被送進洛陽一所權貴子弟書院,但卻受到貴公子們鄙視和排斥,險些丟命。到第二十來萬字時,一位才十歲的小美眉出場,救了男主角一命。然後,男主角在深山中又會遇見兩位小美眉,然後就在一位青春年華的大美眉麵前暈了頭,最終情變出逃。從這時開始,美眉們就開始不斷了,而且天竺、埃及、特洛伊都會有真正的大美人出場。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大多數的美眉與男主角其實並沒有感情糾葛,她們將是書中其他英雄的老婆,九頭鳥隻是借用男主角的行程把她們的故事串接起來。而且可以透露一點的是,書中最好的一位美眉,在目前的結局中男主角可能得不到。當然,這裏的“最好”是九頭鳥認為最好,九頭鳥估計絕大多數讀者很可能會認為另外一個是最好的(就如金庸認為小昭最好,可大多數人可能認為趙敏最好類似)。
總之,九頭鳥既不是幻想狂,也不是自虐狂。除了一筆帶過的那些後宮妃嬪不算外,男主角在最後,一定會有至少一個人人都流口水的老婆的。但是,也必須有至少兩個人人都流口水、且與男主角有重大感情糾葛的女主角離開他。具體將是如何,既要那種寫法更好配合其感情流向,也要看九頭鳥是不是又想修改主線或結局,可能還會參考一下讀者的反映。
目前,由於種種原因,九頭鳥為本書準備了兩個結局的構想。二者的主要區別,是其中一位非常重要的女主角的最後婚姻歸屬。當然,最後給讀者看的,可能隻是其中的一個結局。另外一個可能隻以小字內容給出,或是幹脆不給出。當然,無論是哪一個結局被給出,為了讓一切過渡平滑,結局所對應的前後眾多暗示、伏筆、感情輕重描述,都會有相應調整。相應的,許多其他人的婚姻狀況,還有幾位重要女主角的封號,也可能會隨之而變。
(三) 與年代有關的注意事項
由於此書對應年代過於久遠,對應的跨度也非常大,要揉合的東西也太多,因此很多人物和事件無法完全和曆史中的原型對得很好,要請大家諒解。比如,書中很多次提到鋼鐵武器,但實際上一般認為,中國曆史上雖然很早就有“鐵”這個字,但成規模冶鐵最早也還隻查到了在春秋中期。鋼劍最早則是春秋中晚期,且目前還隻在長沙楚墓中出土了一柄(中碳鋼)。又如荷馬其實不是希臘人,而是一個小亞細亞的城邦之人,說起來他也許更應算是特洛伊一方的。
另外,春秋時期,楚國勢力還遠未深入到巴蜀一帶。書中提及的以頭答謝楚王的巴蔓子,本來也隻是巴國一位將軍,而不是國君。又如楚人南遷之謎、楚夏是否同源、以隱語勸楚莊王的究竟是誰、偏寒帶的鯨類是否能足夠合理地出現於偏熱帶、沼澤地成因、盜墓的傳說、楚及列國宮廷傳承製度、列國後妃製度、名曲產生年代、武將佩刀的解釋、問鼎時是周襄王時期還是周定王時期、“染指”典故中的黿其實是甲魚類而非鱷魚類、特洛伊戰爭年代、英國長弓手起源、埃及王朝的結構、魏武子的家世、結草報恩故事的年代、樊姬的身份本為樊國公主、《鳳求凰》(注:後來司馬相如的另外一版的《鳳求凰》古曲暴長也暴難聽,曲義也粗俗得很,九頭鳥本人打死也不信司馬相如能憑該曲挑逗動卓文君,其曲充其量隻是二人私奔的一個文雅借口)等弦歌的產生年代和作者、楚吳之間是否千裏少人煙、中國吳越一帶礦石是否缺磷、董狐之事的信史與傳說、鬼方是否就是匈奴、月氏人的起源、馬其頓國的國王、雅典的王政時期、希臘的科林斯及其遠方殖民子國在特洛伊戰爭中的立場……等等等等無數的話題,書中的表現或描述都是和曆史上有區別的。如果讀者注意到後付之一笑,或是指出一些有趣的不同說法,或是指出九頭鳥一些可能的疏漏,九頭鳥當然是求之不得。但是如果一位讀者一讀到某處,就立刻想臉紅脖子粗地大罵“
作者真蠢,連這都不知道”,那麽為了你自己的顏麵著想,還請你先用腦子想一想,九頭鳥是不是真的不知道這些。
另外,既然要用通俗文學來描述這樣早的時代,書中可能要引用一些後世的成語或者句式。否則的話,就隻能用《左傳》級別的語句來寫武俠小說了,那樣不知有幾個人能看得懂。一些複雜的難字或者異形字,九頭鳥可能用通用、假借等方法,或是音近、形近或義近的字來代替,但肯定是經過選擇的字,不會阻礙讀者察覺其於信史中對應原形之間的關係。書中有兩個小部分是取自《東周列國誌》而加以改寫,相信讀者們將能夠很輕易地看出來。
(四) 本書的精神主旨
不但本書在時代選取上與傳統武俠小說有重大差異,本書所反映的精神基調,也與常見的武俠小說有本質區別。通常的武俠小說中的俠士們,大都年紀輕輕就滿腦子老年人思想,隻想避世或隱世,並經常斤斤計較於些芝麻小事,卻偏偏又昧於大是大非。這樣的思想如果對年輕人潛移默化過深,會導致整個社會提前進入“老齡化”,人們太沉溺於玩某種自己都不明白的“深沉”,鑽某種隻有空想意義的“精致”,最終被因循守舊的陷阱所吞沒。
為了避免過於偏向這種過分偏於避世或平庸的思想,九頭鳥希望能給讀者一個“做英雄、有大誌能有好結局”的印象。因此,書裏麵的幾個入世英雄,大都會有令人羨慕的婚姻。但是,為了與現實妥協,也會有幾位極重要的英雄會孤獨於世,或是死去。此外,還有一些根本不是英雄的人,也走上了狗屎運,娶到了他們根本配不上的女主角。
也許有人會諷刺說,你還真把自己當根蔥啊?你的這部破書有這樣大的作用麽?你也配考慮這麽長遠麽?
對此,九頭鳥的回答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如果有行善的風氣,無數人都來行小善,小善就是大善。如果願意對大善盡自己的一份力的人,總是受到打壓、諷刺和鄙視,那麽本來可能的大善,也許就永遠不會到來。當初柳永也未必把自己當成了什麽蔥,可他為後世造就了包括閣下在內的多少雌性男人?九頭鳥的這部書當然未必能有很大的作用,但重要的是,九頭鳥希望它能起的是主要偏向好的作用。
貶低普通人的微小努力和堅持,是人類想混淆是非、想逃避自己類似義務時的本能。也就是說,墮落者特別善於把大善與小善之間量的區別神聖化,而把小善與小惡之間質的區別庸俗化。如果有人真的很想把普通人鼓勵上進精神的想法,都貶為不配,不妨先想一想這樣的類比:單個普通人在外敵人入侵時的抵抗努力,能改變整個戰局嗎?單個良家婦女拒絕墮落,能改變整個社會風氣嗎?可是,這是一個人光明正大地去當漢奸、當妓女的理由嗎?
六. 《萬王之王》與電腦遊戲
本書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書的某些內容,與九頭鳥玩過的一些電腦遊戲有很深的關係。比如說,書中幾位最大的女主角的名字,都有源於遊戲的靈感。雙結局構想,本來也是源於角色扮演類的遊戲常同時設有悲結局和喜結局。書中在去救特洛伊公主的事中,有好幾萬字的情節描述七英雄彼此合作、勇闖伊沃島,也是為了紀念九頭鳥的一段遊戲往事。
這段往事,主要是起因於在寫此書的過程中,九頭鳥經常很累很累,急需放鬆腦子,改換一下思維方式。因此,九頭鳥總想跟人聯機玩《帝國時代征服者》。不料九頭鳥實在不太適合玩這種操作複雜的遊戲,加上本來也沒認真去玩,結果經常被人貶為“鬆島菜菜鳥”,或是“東方之豬”。後來九頭鳥就主要玩一種名叫“VAMPIRE
RPG”的場景地圖,因為該遊戲中每個人基本上隻需控製一個兵,然後七個人合作去打一個超強電腦的種種關卡。由於電腦的設定是單挑的話玩家必輸無疑,所以這個遊戲特別要求玩家之間的配合。
如果讀者們仔細看的話,可以發現,書中的七位英雄,無論是在特點上還是形象上,其實就是一一對應那個場景遊戲中的七位英雄的:法國擲斧英雄、維京狂戰士、蒙古騎射英雄、不列顛長弓英雄、匈奴騎射英雄、突厥騎射英雄和中國神弓英雄。其中,不列顛長弓英雄和中國神弓英雄由於擁有最遠的射程,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但也是最難操縱的人物。其他英雄則要麽是抗擊打能力比較強,要麽是攻擊能力比較強。
就九頭鳥個人來說,比較喜歡操縱騎馬英雄跑來跑去。但是,由於別人往往不善於操縱遠程英雄,因此九頭鳥經常不得不當兩個遠程英雄中的某一個。關於九頭鳥玩場景遊戲的詳細體會,讀者可以參考九頭鳥寫的一篇《九頭鳥夜遊豬式會社》,其中的大部分怪名其實都是九頭鳥自己用過的(在OSU中國學生會網站上的季刊中有)。
七. 對一些問題的問答 現在,九頭鳥來簡略回答一些朋友們可能想問的問題。 (一) 為什麽前一段時間九頭鳥在朋友們眼裏表現得有些奇怪
首先,上麵的一切,再加上“寫書”二字,就已經部分回答了下麵的這些小問題:你在這兩年的時間裏,為何表現得這麽怪?為什麽叫囂了幾年買車,卻直到現在才真正動手?為什麽不願意搬家折騰?為什麽中間有好長一段時間隻做TA/RA及RESEARCH,沒怎麽選課上?為什麽總是盡量早地就回家去,哪怕隻一點點時間空裕,也似乎總是在做什麽事,但又從不說在做什麽?為什麽對兩周一次幾個單身漢聚會的小PARTY那麽的渴望(寫的太累,腦袋太木,需要短暫換換腦子)?為什麽特別怕給國內家裏打電話?(特別怕他們那種不論從什麽話題開始,一定以趕快找女朋友的話題結束的訓斥)
(二) 九頭鳥還會不會再寫武俠小說
第二個問題,或者說第二類問題,就是你還會不會再寫小說?對於這個問題,至少在目前來說,九頭鳥的回答是負麵的。這是因為,勉強弄完此書主幹之後,九頭鳥已經實在是太累太累了。寫書時的痛苦,不僅僅表現在經常要連續好幾個小時,在電腦前麵幾乎一動不動地用全拚輸入法敲字,更在於它所帶來的和其他事情的衝突,無論是現實中的還是精神上的。尤其是這個學期九頭鳥趕上了無數煩心事,如做兩門課TA並同時碰見兩個
TOUGH教授(有的教授要求你每個題改三遍,而且必須按題登錄分數,有的教授每天給你發五六封信讓你做事),過GENERAL,選一門驚人費時間的LAB(每周課程的預習材料竟接近一英寸),交PAPER……等等等等,精力簡直都象是已被絞幹了。當時九頭鳥有三個多月幾乎完全沒有碰本書的寫作和修改,等BREAK中再撿起來時,幾乎熱淚盈眶。
另外,書的篇幅一旦過大,如果還要努力維持其質量的話,其複雜度的增長可不是線性的。巨大篇幅對人的精力消耗往往是驚人的,這可跟那些每部幾萬字或十幾萬字的小說不同。因此,不管從哪一方麵來說,九頭鳥都實在是心力交瘁、太需要休息了。
另一個原因,是九頭鳥前一段時間為了寫書,幾乎把自己所有的業餘時間全部吃個精光。因此,很多其他放鬆的事,九頭鳥都沒來得及去體驗。另外,九頭鳥需要改換人生觀,自然也需要大大地換一換腦子。
還有一個原因,是九頭鳥需要在再次寫書前,需要長期收集材料,慢慢準備構思。這種構思是潛意識的,也就是你平時看到了什麽趣事,有了什麽可能用上的想法,就隻用幾個字或一句話把它記下來,日後需要正式準備提綱的時候就可以來查詢。九頭鳥喜歡寫長篇,而且非常反感靠湊字數來唬人的自宮式寫法。因此,九頭鳥所需的材料是非常多的,所需的時間也是非常多的,經常要好幾年潛移默化的準備。如果你們實在要問現在你想好了什麽,九頭鳥隻能告訴你,現在還在想下一部書裏兩位女主角的名字(當然得是好名字啦)。
(三) 為什麽《萬王之王》中,男女主角有不少是王孫公子或公主?
第三個大問題,是為何本書中的男女主角,很多是王孫公子或是小姐公主(注意,本書不是童話,也不是那種玄幻小說,而是正規武俠小說;隻是其中的人物有這個特點)?
這是因為在那個時候,國家大都還不是很大,人物還不是很多,君主的生育能力也還都普遍較強,遂導致王子和公主遍地都是。同時,那個時代,王子們和公主們還遠沒有後世那樣腐化無能,他們的上進精神還沒有衰頹。有這樣的精神基礎,再加上他們身為王子、公主所擁有的物質基礎,自然是他們“顯眼”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另外,那個時候流傳下來的史料和傳說非常有限,導致別的普通人難有揚名立萬的機會,無形中也使得王子們公主們更加突出。大家仔細想一想,世界各國越古老的傳說,是不是王子們和公主們所占的比例越大?
再說了,王子們和公主們的母親一般都經過幾代優選,導致他們大都比較英俊或漂亮,所以也很適合讓思想上的少男少女們想入非非。此書既然是武俠小說,自然要努力滿足讀者幻想。
八. 請不要對號入座 關於此書,九頭鳥想對周圍的同學再強調一次,就是請大家不要太過對號入座,不要感覺過於良好,或是感覺過於不好。
九頭鳥既然生活在這個圈子裏,當然不可能完全不受影響。因此圈子裏的人物的某些特點,很可能在本書中確實是會有所反映。但是,首先,九頭鳥如果寫周圍的人,通常是喜歡把其美化一些的,否則就幹脆不寫,除非是被惹急了。其次,九頭鳥不喜歡把現實中的人物跟書中的人物聯係得過緊。因此,如果有的時候,九頭鳥無意中用到了某人的某個特點,而且又不好改的話,那麽就一定會用其他的特點來壓倒這一個小的辨識特征。
這也就是說,書中的人物的性格和經曆,肯定是絕大部分與現實中曾借用的那個人不搭杠、甚至相反的;如果不經由九頭鳥提醒,即使是曾經借用過某一小特點的人自己來看,他(她)也很難意識到該事的原形是取自於他(她)。另外,世上這麽多人、這麽多事,很難說做到完全不巧合的。很多事可能在某些人的感覺上和自己有點象,但天地良心,九頭鳥寫到的時候可確實沒有想到是你,也沒想到從你身上取原形。因此,當你感覺特別好(比如說以為自己是其中的某位漂亮美眉),或者感覺特別壞(以為某位惡人跟你很象)的時候,很可能隻是你自己在想入非非,或是在自尋煩惱。
好了,說了這麽多鬆鬆垮垮的廢話,接下來就是祝大家能從此書中獲取快樂了。作者的快樂是建立在讀者基礎之上的,隻有大家都能快樂,九頭鳥才能知道這些日月沒有白費,這段人生沒有虛度。對於一個即將全麵轉變、全麵否定自己從前人生觀的人來說,這種告別式的安慰,實在是太讓人傷感,也太讓人欣慰了。謝謝大家!(另外,由於現在太忙太累,九頭鳥可能無法對大家發的信和網上的回貼一一回複,請大家諒解。)、
九. 九頭鳥筆名簡介
本書作者九頭鳥,真姓“未”,真名為與此姓非常相近、但意義幾乎完全相反的一個字。九頭鳥本科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碩士畢業於清華大學,現在在美國Ohio
State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係留學。九頭鳥的真名、出生地,以及就讀過的這些學校裏的一些較有名的風景地名,在本書中會有幾次很隱晦的暗示。九頭鳥的主要作品,曾在會刊《七頁樹》上刊登過幾次,並於2003年的時候,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描寫自己留學趣事的書《青蛙•恐龍留學記》。《萬王之王》一書,是應《青蛙•恐龍留學記》一書最後附列的寫作計劃而寫的。
九頭鳥這個筆名的選取,主要有以下個方麵的原因。第一個最早、也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因為九頭鳥是湖北人,而湖北人的外號為“九頭鳥”。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將近八年來,九頭鳥在水木清華BBS上的ID一直是nineheadbird,現在雖然已經隻能夢回水木,但還是不忍舍棄這一筆名。至於第三個原因,則是感於未名空間BBS上一位網友對一篇《湖南有人發現九頭鳥,專家認為不可能》報道的評論。
當時,有人轉載了一篇文章,說是湖南有人宣稱發現了一隻除了正中間的那個頭外,兩翼還各長著四個頭的鳥。接下來就有專家們很認真的說,九個頭的鳥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九個頭將給內部器官的生長和適應帶來紊亂:總不成該鳥有九個食道、九個胃吧?因此,如果那位觀察者所看是實的話,那八個頭可能隻是八個奇形怪狀的突起。
本來,事件到這裏就已經結束了的。不料搞笑的是,一位特別反感“專家”稱謂的網友立即回了一篇文章,大肆反駁專家們的意見。該網友以調侃的語氣指出:誰說九個頭個個要吃東西的?我看該鳥就隻用一個頭吃東西,其他八個頭乃是專門咬人的,特別是咬你們這些磚家的。
這篇回文曾經讓九頭鳥覺得很有趣,並更加堅定了用“九頭鳥”作為自己筆名的想法。為此,九頭鳥還隨手寫了幾句話,以作為此事的紀念:九頭鳥者,產於流沙之東,大漠之南,昆侖之西,溺水之北,頭凡九,一司攝食,餘八首專齧人,野人以為神。(完)
九頭鳥作於2005年6月10日星期五 University Village, Ohio, USA -- ※ 來源:·BBS 未名空間站
http://mitbbs.com·[FROM: 24.31.] [上一篇] [下一篇] [同主題上篇] [同主題下篇] [轉寄] [轉貼] [回信給作者]
[修改文章] [刪除文章] [同主題閱讀] [從此處展開] [返回版麵] [快速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