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拚到老

在字句裏看過去現在和未來
個人資料
chunfengfe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牡丹花下 619-兄妹暢遊北京公園-8

(2025-10-19 12:59:25) 下一個

見董九出了東暖閣的西門,就向北簷而去,大美人立刻停住腳步說:“我們先出坤寧宮,從東穿堂上禦花園吧!後門一般都不開,不要給我的警衛添麻煩,行嗎哥哥?”董九也停了下來,想不到大美人並不像世人說的那樣,從來我行我素,不考慮別人的想法和難處,欣然點頭,重新牽著大美人的手,跟著警衛出了坤寧宮。通過東穿堂,看見大美人嘴中說的木影壁,不過壁麵上被一層塑料布包了起來,看不見有沒有囍字。

站在宮後月台上,董九被石雕禦路迷住了。雖然這裏的雲龍石雕沒有保和殿後的那麽巨大,但是依然不失皇家氣度。董九數了數,共有六條龍。大美人見董九好像入迷了,不屑地哂笑道:“哥哥,石雕禦路,連宋代《營造法式》中都沒有提及,隻說到殿內地麵心石的製作,不過沒有曆史證明。

“皇家宮殿鋪設石雕禦路,到明朝才出現,來到清代,這種製式和慣例到達鼎盛時期,僅僅在紫禁城就有45塊石雕禦路。不過講究外朝屬陽內廷屬陰,才有外朝五門三朝、內廷二宮六寢之說,五門即正陽門(前門)、大清門(已拆除)、天安門、端門和午門,也有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和乾清門之說,三朝即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二宮六寢,自然是乾清宮和坤寧宮,以及東西六宮的東路六宮——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和延禧宮,和西路六宮——永壽宮、翊坤宮、 儲秀宮、鹹福宮、長春宮、啟祥宮。

“不管是太和殿丹墀下的三段石雕禦路,還是保和殿後月台下的雲龍石雕,都是9-5-3製式的雲龍戲珠,但是在連接殿門前後的丹陛禦路上,都是二龍戲珠石雕。可謂陽中有陰、陰隨陽轉,講究陰陽平衡,以求達到天地人的相互感應,追求自然、人事的順暢、吉利,達到康泰、幸福的人生目的。走吧哥哥,我們出坤寧門,上禦花園看看!”

董九拉著董九,身後跟著警衛,欣然走向坤寧門。大美人邊走邊說:“在明朝嘉靖十四年即1535年,改建此處北圍廊的廣運門,新門重新命名,叫作坤寧門。門寬三間,左右次間隔為值房,明間中間即中一間設雙扇門,通禦花園。坤寧門的屋頂屬單簷歇山頂,從大門兩側的山牆,斜著砌出八字形琉璃影壁,出去就可以看見!”

站在雙龍飛舞的石雕上,董九在大美人的指點下,回望坤寧門,從大門後簷山牆兩側,各伸出一麵琉璃影壁,雖然朱漆斑駁,但是氣勢不減,在薄雪覆蓋中,顯得一身錚錚硬骨,仿佛看見當年孝節周皇後,毅然決然死去,而免受“叛軍”之辱。

大美人見董九神情凝重,不禁揶揄道:“又想到什麽了?是不是想那個大周後,嘻嘻嘻——!”董九聞聽,大吃一驚,發現大美人可以讀心,轉身拉著大美人下了石階,朝欽安殿走去,同時答道:“妹妹對周皇後怎麽看?”

大美人不答反問道:“哥哥對亡國之君朱由檢如何看呢?”

董九略加思考後,低聲答道:“哥哥對這個意外得到皇位的崇禎帝沒有啥好感,因為他性格上的幾個致命弱點——多疑、性急、薄情、溜肩膀,居然說出‘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多疑而殺國之棟梁——袁崇煥,讓朝廷上下的官員寒心,誰也不敢豁出去為朱家賣命,也暴露了朱由檢不是一個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皇帝,否則怎麽會自毀長城?無論是傳說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還是他的韜略、識人、用人的胸襟和氣魄,隻說明一件事——崇禎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他朱由檢內務府有千萬兩白銀不花,讓王公大臣捐銀子作軍餉不成,選擇急功近利的短視手段,強加天下百姓賦稅、裁撤驛站來增加國庫收入,讓本來就家徒四壁、無以生計的百姓成為流民,被趕到死路,逼反了王嘉胤、高迎祥、李自成和張獻忠。農民起義軍衝進北京,終結了經曆萬曆、昌泰和天啟三朝而早已千瘡百孔的明朝,而他自己走投無路,在1644年3月19日自縊於煤山。

“崇禎這個人剛愎自用、毫無政治經驗,認定的事,無論對錯一定要去做,結果自然是失敗,卻不反省,更不會承認錯誤,而是指責他人失職,甚至懷疑他們心懷不臣之心。譬如外拒清兵內鎮壓農民起義軍,是當時明朝財力和兵力無法承擔的完敗策略,導致崇禎首鼠兩端、舉棋不定,讓官兵白白送死,明朝在他手上不亡可能嗎?

“因薄情寡義,讓朝廷官員早已背棄他朱由檢,任憑大明王朝在風雨飄零中,轟然倒塌。沒有擔當,讓臣下背鍋,讓他的內閣朝臣越來越離心離德、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敢辦實事,擔心一旦辦砸,就會被皇上拋棄而背負失敗的罪責。譬如盧象升戰死,麵對其家屬要撫恤時,崇禎不允;孫傳庭戰死,崇禎也未撫恤其家人,讓那些朱家的忠臣良將不是戰死就是戰敗投降清廷。所以崇禎‘用人多疑、急功近利、有恩不欲歸下、有過全盤推脫’,才讓他成為亡國之君。”

大美人不以為然地嗤笑道:“明朝晚期,天災人禍外敵入侵,他朱由檢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夥子,又麵對積重難返的朝廷腐敗官僚體係,換成你董九,再給你三頭六臂,也得亡國。他朱由檢撿到一個皇位,但是根本沒有經曆做皇儲的教育和曆練,而是在居人籬下的環境中長大——形成他小氣、多疑、固執的性格。他能延續晚明十七年,已經盡力了!當然,如果他不殺袁崇煥,采用漢初和親的政策,與後金議和周旋,先安內後攮外,也許能做一個明朝中興之主。唉,不管怎麽說,即使明朝可以續命百年,如果不納入世界的工業革命潮流,一樣避免不了我國被西方侵略者奴役的百年屈辱。哥哥,妹妹想聽聽你用二個字,概括曆朝曆代的特點好嗎?”

董九停下腳步,不急於上欽安殿參觀,理了理頭緒,想想中國從古至今經曆的朝代,然後才抬頭看著大美人說:“夏商——傳說;周朝——禮樂;秦朝——精悍;漢朝——梁柱;三國——折騰;晉朝——躺平;十六國——趕集;南北朝——朝露;隋朝——驚豔;唐朝——寶頂;五代十國——煙花;宋朝——戲台;遼國、大理、西夏、金——意外;元朝——打盹;明朝——奇葩;清朝——辮子;民國——乞丐;中華人民共和國——複興。” 

大美人聽完,咯咯笑個不停,一邊拍打董九,一邊戲謔道:“哥哥隻喜歡漢朝、唐朝和今朝,其他朝代,譬如宋朝居然是一座戲台,銀樣鑞槍頭是吧?難怪主席會說‘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哥哥怎麽評價‘文采’和‘風騷’兩詞,是詞義的重複還是詞義的遞進?”

董九聽完大美人的問題,深感她對主席所作詩填詞的名篇《沁園春•雪》一定有獨到的見解。主席到目前為止,最有名的填詞有兩首——《沁園春•長沙》以及《沁園春•雪》。看來主席很喜歡詞牌《沁園春》。前一首詞是他1925年填寫的,當時他33虛歲,正是他處於探索中國革命和民族獨立運動的階段,對中國命運的探索充滿不屈不饒的信念,也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早期階段。所以整闋詞,從秋色入手,上闋寫景,下闋抒情,寄托情懷和希冀。作者胸懷博大,眼界開闊,對中國之未來和命運,進行不屈不饒的探索,彰顯了他對農民運動的實踐和倚重的決心和態度,對推動中國完成反封建反殖民的革命運動,最後實現獨立和自由,表達堅定的意誌、充滿必勝的信心。

《沁園春》詞牌得名於東漢的的沁水公主園,詞作最早見於晚唐,而詞調與格律正體以蘇軾的《沁園春·孤館燈青》為準。《沁園春》的詞作,一般具有“典雅莊重、豁達豪放、悲壯激昂”的藝術特點,也是主席在抒發革命豪情和歌頌實現國家獨立和進步的理想時,選擇《沁園春》詞牌填詞的主要原因。

而《沁園春•雪》,是主席1936年填寫的,並於1945年在重慶談判時,發表於《新民報晚刊》上,頓時引發洛陽紙貴。主席填本詞時已經44歲,處於他的革命生涯成熟階段。經曆了與國民黨的分分合合,對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的走向,比十一年前,具有更深切的體念和更完整的理解,更加堅定了與代表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和外國殖民者利益的蔣家王朝決一高低的信念和意誌,對實現代表工農和廣大中國人民的利益、擺脫被殖民的命運、建立獨立、自由、強大和富裕之中國的偉大理想,充滿樂觀和浪漫的革命豪情。

董九對這闋文情並茂的《沁園春•雪》,也很喜歡,覺得非經曆革命鬥爭的生死實踐,是寫不出這麽豪邁的詞句,是無法體現這麽恢弘的氣概。曆史上《沁園春》名篇不少,譬如蘇軾的“孤館燈青”、“情若連環”,陸遊的“孤鶴歸飛”、“粉破梅梢”、“一別秦樓”,辛棄疾的“帶湖新居將成”,汪莘的“憶黃山”, 劉克莊的“夢孚若”,納蘭性德的“瞬息浮生”以及鄭燮的“恨”。而這些詞作,無一例外地側重個人命運的境遇、抒懷憤懣,或者感情遭遇的描繪、人生軌跡的追憶,並沒有上升到國家的命運, 尤其是人民的福祉這個層麵。柳亞子曾寫道:“毛潤之沁園春一闋,餘推為千古絕唱,雖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後,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 董九認為,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上闋開篇,描寫視野開闊的雪景,這種大手筆體現主席的視野和格局,尤其在紅軍經曆了殊死搏鬥的長征,最後擺脫被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的厄運,勝利完成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力量的浴火重生,相信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中國傳統信仰的、集古老文化與現代革命思想於一身的毛澤東,對革命之前途、中國之未來,在黨指揮槍這個被無數失敗和慘痛代價換來的顛撲不敗之信念加持下,心中充滿無限的憧憬、腦海奔騰衝鋒號跌宕起伏、震撼天地的旋律、手中緊握如椽之筆,才能寫出這樣情感恣意、文采飛揚、畫麵遼闊的詞句和意境。

一句“江山如此多嬌”, 從上闋寫景,自然過渡到下闋的抒情。文筆從景色的開闊和縱深,進入曆史上建立偉業的各個朝代代表人物的棖觸和勾勒,得出中華民族曆朝曆代,雖然不乏物華天寶、呈獻人傑地靈,但是她們處於的時代、社會架構、理想追求、氣度格局,都無法與今天媲美,水到渠成得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完美結論。
除了詞調的壯觀,董九更傾向於該詞作是主席振臂填寫的力透紙背的一篇討伐檄——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堅決鬥爭和對日本軍國主義蠢蠢欲動、滅我中華民族的狼子野心的毅然反擊。

董九覺得自己思緒飄散得太遠,低頭看了看一直在等答案的大美人說:“妹妹,主席這闋《沁園春》,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傑作,非經曆非凡、意誌堅定、理想崇高者,不能填寫得如此氣魄宏大、氣象萬千、胸懷博大、意境磅礴、抱負偉大。

 “依哥哥拙見,主席的用詞,非簡單的對仗,而是詞義的遞進。雖然主席用詞縱橫捭闔,但是寓意深遠,對曆朝極具代表性的偉大君王在文治武功、國策戰略上,進行排查、審核和評論,寫出他們在群雄逐鹿中原勝出後的立國姿態和動機,反映這些千古帝王治國策略的階級局限。

“譬如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這句中的‘文采’,不但是書麵意義上文學水平和造詣,更在指出嬴政和劉徹對文治的輕視甚至破壞,一味依賴武力,導致國祚短暫、國庫空虛,被曆史的滾滾洪流淹沒。而‘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之風騷,雖然是從《國風》和《離騷》中得到的兩個字組合的一個詞,借指文采,但是字麵後的涵義,包含李世民和趙匡胤得來的帝王之尊位名不正言不順,前者有玄武門之變,後者策劃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手腕,趕走唐高祖和後周的幼主周恭帝,自立為帝,唐太宗卻開創了貞觀之治和最燦爛的華夏文明;而趙匡胤創立的天下,是中國曆史上,科技、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巔峰朝代,與唐朝詩歌的璀璨並肩成就中華文學的唐詩宋詞、唐宋八大家的傑出貢獻。

“風騷的詞源,含有《國風》的歌舞升平之複興勝景,又沾染《離騷》中的懷才不遇而心生憤懣和憂鬱之情,而前者也是唐太宗和宋高祖立國後,唐宋鼎盛時期取得的重要成就。詞作用‘稍遜’二字,並不是否定他們的貢獻和能力,而是寓意他們不滿當時的朝局,打破舊世界,建立新朝代,最後開創華夏複興的偉大時代,但是在曆史長河中,他們的豐功偉業,無法避免家天下一代不如一代的現實;最後國力衰竭,被新的勢力取代,讓中國曆史脫離不了簡單的朝代重複,最後遠離世界潮流,破敗落後而不得不麵對和身受被殖民被奴役的殘酷現實和遭遇。隻有中國共產黨帶領的中國社會,吸收、建立並實踐最偉大的理論體係,才能擺脫中國曆史的簡單朝代重複,並能脫穎而出,成就新的政權和體製,把中華民族引領到一個真正偉大複興的時代。

“哥哥的結論是,文采與風騷,是曆史的對話,也是現實的遞進,更是對未來的指點,讓這首詞,跟曆史上所有偉大的傑作一樣,可以根據讀者的階級立場、人生閱曆和情感遭遇,解讀出不同層麵的意義。從側麵,說明主席的力作《沁園春•雪》是中華文學曆史上最偉大的一座豐碑,遠勝於西漢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壯舉。另外,西漢漢元帝建昭三年即公元前36年,西域都護府副校尉陳湯,矯詔號令西域眾小國出兵,聯合都護府官兵共計四萬多人,戰勝北匈奴,斬殺郅支單於,並將其首級送至長安,並附奏疏朝表,其中‘宜懸頭稾街蠻夷之間,以示萬裏。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振聾發聵之警示,延續至今達兩千年之後,依然不息。不過與主席的巨作相比,還是黯然失色,因為主席的文治武功,哪裏是破胡侯陳湯可以媲美的?” 董九娓娓道來,暢談戛然而止。 

大美人聽完,默默無語,讓一陣侃侃而談的董九不禁擔心不已,拉著大美人的手,就想朝欽天監走去,卻聽見大美人語調幽幽地問道:“哥哥,你覺得妹妹能夠壓住主席身邊那些亂臣賊子嗎?”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