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九定睛看了片刻,發現西邊水池北麵,樹的枝幹遒勁,斜著軀幹伸出西宮牆,虯枝可以觸及澄瑞亭的琉璃寶頂,雖然不像密林中,參天大樹那樣有氣魄,但是身在紅牆之內,也是千姿百態,不可小覷。董九根據樹葉落後枝幹的特點,估計是一棵杏樹,因為它的樹冠呈圓形。董九接著拉大美人來到樹幹前,端詳它的樹皮特點,發現其樹皮縱裂分布、顯灰褐色。粗枝卻是淺褐色,皮孔大而橫生;新枝泛淺紅褐色,有光澤但無毛,見很多小皮孔。
“到底什麽樹嘛?又不是什麽女神,值得你左瞧右瞅,摸個沒完嗎?”大美人見董九幹什麽都非常投入,非搞得一清二楚不可,心生煩躁,忍不住哂笑起來。
“妹妹,哥哥猜是一棵杏樹,對吧?”董九小聲答道。大美人反問道:“堂堂皇家後花園,為什麽要栽一棵普通百姓都會栽的杏樹呢,哥哥?”
董九被大美人的問題激發了遐想,搜刮著記憶中,有關杏樹的風俗、文化和傳說,擔心大美人等不及,摸著石頭過河地試答道:“禁宮花園之所以有杏樹的身影,可能跟它的象征意義的流變有關吧!在明清之前,杏樹被《山海經》譽稱靈山之木,象征高雅、純潔的姿態和品德,多用於指代仙道人物、士大夫和醫學世家。而帝王則取之構成皇家獨用的杏林春燕圖,作為皇室婚俗中富貴吉祥的圖飾。
“另外,這棵杏樹,位於玉翠亭、澄瑞亭和位育齋中間,令人想起杏壇二字。它出自《莊子·漁父》,借指孔子禮樂傳授之所。三國時期的名醫董豐為百姓治病不收診金,卻讓人在他的隱居之所種植一至多棵杏樹。根據這段美談,令人想起杏林二字,借指中醫學界或者醫學界,表達治病救人之意。
“雖然皇宮禁苑是至高無上的地方,但是為了體現這位真龍天子得民心,他自然要體恤天下百姓、關心農事、與民生息。而杏花初開,正是春耕之際,提醒代天巡狩的孤家寡人,農耕的開始,以及一年之計在於春的時刻。欲使家天下傳承萬世,以農為本才是固國的根基、傳世的血脈。
“除了李白《清平三調》提及‘雲想衣裳花想容’,把‘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比作雍容華貴的洛陽牡丹,畢竟劉夢得詩稱‘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還有清帝王家,愛把後花園的後妃比作天仙,個個長得杏臉桃腮。她們在禦花園圍繞著皇帝,給九五至尊的他獻上三宮六院才能給的喜樂!這棵杏樹,形象地體現了這層良好的心願吧!”
大美人邊聽邊笑,見這位熊瞎子真能瞎掰,等他說完,冷冷地問道:“哥哥怎麽不提紅杏出牆呢?”
董九聽後大吃一驚,連忙低聲答道:“高牆深宮之中,隻有這麽一棵杏樹,離牆根這麽遠,雖有心卻力不逮。加上那麽多太監,哪敢出牆?出牆,杏花也落在太監身上,是吧妹妹?”
大美人聞聽,哈哈大笑,不予置評,拉著董九來到拱衛杏樹的玉翠亭前,指著這座不起眼的建築說道:“這座亭子明嘉靖時叫毓翠亭,鍾靈毓秀的毓,不是金玉的玉。兩字音雖同,但是明清漢字底蘊的差距,真是可見一斑!哥哥看此亭的方形攢尖頂,覆蓋黃、藍和綠色琉璃瓦,相間排列而具有棋盤格頂之譽稱,在故宮的亭閣中,別具一格!在亭牆之間,曾有綠竹環繞,在維修時,盡數拔除了,隻留下亭前這棵杏樹。此亭也是遊園時,宮中主仆觀賞杏花修竹的絕佳之處。”
大美人沒有進亭子觀賞其五彩百花天花板,而是轉身來到位育齋門前,知道這座麵闊五間的空屋沒啥看頭,隻是說道:“這裏在雍正時期,曾是一處佛堂。哥哥猜猜,位育齋的位育,出自何處?”
董九略加思索便答道:“估計是《中庸》吧——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看來清朝皇帝老兒,受儒家思想影響至深。更是對順應天道,各得其所,才能滋養萬物、香火綿遠深信不疑。我們的革命思想,卻是人定勝天、戰勝自然、改造自然,才能實現我們革命建設的偉大目標,是吧妹妹?”
大美人未答反而接著問:“雍正為什麽把佛堂設在位育齋呢?”
董九扶著位育齋的支摘窗欞,仰望已經字跡模糊的門匾,試著解釋道:“雍正因為深信道士煉製的長生不老丹,導致健康每況愈下。轉向佛教菩薩祈求福壽,盼望恢複健康。哥哥記得舊書中提及,雍正曾在澄瑞亭設鬥壇,供奉鬥母元君,即北鬥群星之母。她又是佛教二十四諸天之一的護法神——摩利支天。雖然有‘北鬥注死、南鬥注生’之說,如果為了延年益壽,還是拜北鬥有用。隻要她老人家手下留情,不把雍正老命索去,他自然可以恢複健康,再多吃幾粒仙丹妙藥,是吧妹妹?雍正病急亂投醫,還在宮城的養心殿西暖閣、乾清宮和欽安殿,一一設置鬥壇,供奉佛道諸神,祈福祛病延壽。哥哥猜,位育齋改成佛堂,也是出於他想恢複被丹藥糟蹋壞了的健康,是吧妹妹?”
大美人沒有接董九的問題,而是接著拉他向東走向延暉閣。在齋閣間處,大美人停下腳步,指著兩牆之間的空地說:“在59年維修故宮時,這條小夾道,有一間破屋,搖搖欲墜。當時的古建築專家單士元下令拆除,砌了一方台,埋土種植紅墨牡丹、翠竹,並豎了幾塊淡綠色劍石,一掃之前的衰敗頹勢,迎來紅牆綠石翠竹相映、紅黑花瓣搖曳生香的美景。哥哥想象得出嗎?”
大美人未等董九點頭和發表感慨,就匆匆來到延暉閣前。董九知道大美人是為了趕緊看完禦花園諸景,然後回養心殿吃涮羊肉。便放下好奇心,專注大美人的指揮和解釋。
站在朱漆斑駁的燈籠框隔扇門前,大美人指了指閣樓說道:“哥哥,乾隆時期,此兩層樓閣從清望閣改名為延暉閣,沿用至今,是皇帝老兒登高俯瞰紫禁城、景山和西山美景以及賦詩歌詠的佳處。此處曾儲藏大量乾隆的字畫作品,而在晚清時,閣前小廣場,還是選秀女的主要場所。
“哥哥,二樓有迴廊環繞,還有楹聯可讀,我們上去看看如何?”大美人說完,示意警衛開路,然後一手拉著董九,一手要推開明間正門,發現延暉閣並未開放。警衛一臉驚慌地支吾道:“首長,這間、間房子還在維修,二層門窗還沒、沒修好!”
董九插話道:“妹妹,我們趕緊看看別處景點,否則耽誤吃午飯,是吧?妹妹告訴哥哥楹聯內容也行啊!”大美人一聽吃午飯,覺得走了半天,又饑又渴,也就不跟警衛算賬,讓董九牽著手,朝東匆匆而去。大美人邊走邊說道:“乾隆老兒的楹聯有啥說的?他的詩作,越聽越覺得他把詩歌糟蹋了。”
來到禦花園北門的內門——承光門,大美人指著左右對跪的鎏金銅象說:“哥哥,這裏為什麽擺放兩頭象,而不是別的動物?”
董九聽完,覺得有點新奇,搜腸刮肚也找不到更好的解釋,隻好連蒙帶猜地答道:“妹妹,象通‘祥’,所以有吉祥之意。根據銅象的姿態,前伏後跪,通‘前富後貴’,所以一尊銅象,通過諧音,為宮中主仆帶來富貴吉祥的福氣。哥哥記得,在太和殿龍椅方台兩側,在幾座上也各設有一頭銅象,背負五穀寶瓶,含有給天下帶來太平吉祥、五穀豐登的寓意。”
大美人聽完董九解釋,心情頓時好了起來,情不自禁地讚歎道:“哥哥果然博聞強記。故宮各種神獸怪物不少,哥哥不妨說道說道,妹妹正好走累了,邊聽邊歇歇腳!”
董九說了一聲遵命,就如數家珍地說了起來:“剛才我們在假山穿行時,見到甬道上有一隻大蝙蝠圖案,讓人想起‘腳踏福地’四字。還有在太和殿見到的甪端,是一頭像麒麟的獨角神獸,能夠日行萬裏、聽懂四方語言、知曉天下大事,要求為君者廣納諫言、勤勉禦政,才能洞悉萬事萬物,做出正確決定,利國利民,成為明君。而拱衛九五之尊的獅子,數太和門前鑄有45叢發卷的銅獅最高貴,是威嚴、力量的象征和鎮宅避邪的王者。哥哥在沈陽故宮見過銅鹿,是帝王喜歡的瑞獸,寓含福祿之意。至於麒麟,是一種集諸多祥瑞於一身的神獸,主天下太平天降神獸的代表。它的出現,預示天豐人壽、禍害遠離、福氣自來、子孫綿延之氣象。而天一門前的獬豸,我們說過,主公正廉貞之象,是司法、監察、審計等處的圖騰。還有銅鳳凰,是太平盛世才會出現的神鳥,主國家安寧、人君吉祥之兆。在乾清宮丹墀上的銅鶴銅龜,體現龜鶴千秋之心願,主國祚永固、帝王長壽、皇權延續萬代之意。最後就是在故宮的許多宮殿門樓的屋脊上,安置了許許多多的小蹲獸,我們以前講過,就不再贅述。”
大美人未等董九說完,就問了起來:“哥哥最喜歡哪種神獸?”
“獬豸!”董九小心地回答。“幫妹妹挑一種心儀的神獸吧!選錯了,你就別指望有羊肉吃了。”大美人說完,忍不住嘿嘿嘿地冷笑了幾聲,讓董九頓時忐忑不安起來。本能地想看一眼遠遠站在周圍的警衛,還是忍住這種慣性,想了片刻,抬頭看著大美人神情不定的嬌容回答道:“鳳凰,是吧妹妹?我們快上堆繡山吧,否則沒時間涮羊肉了,嗬嗬——”董九不敢等大美人發表意見,就拉起她的小手,朝禦景亭走去。
“抱著人家吧,雙腳都走疼了!”大美人思緒被董九攪亂了,有點心煩意亂,很快覺得渾身無力,情不自禁地靠在董九懷裏,顧不上身邊警衛怎麽想,也知道他們嘴巴很緊,絕對不敢亂說話,隻好柔聲抱怨道。
董九二話沒說,抱起大美人,仿佛覺得那棵越來越遠的杏樹,突然花開、芳香滿懷,忍不住讚歎道:“妹妹身上有縷縷暗香,真是仙子下凡!”
“壞蛋!一下子說妹妹是鳳凰,一下子又變成仙子,你真是一頭熊瞎子,嘻嘻嘻!”大美人被董九抱著,慢慢覺得渾身輕鬆起來,才有力氣跟董九這位無所不能、嘴上抹蜜的老男人戲謔起來。
來到堆繡山西側,大美人才離開董九懷抱,指著一扇石門說道:“這座假山,在萬曆朝原觀花殿的舊址上,‘壘垛石山子’而成。主體是玲瓏太湖石,以小山子填充,其間點綴草木。本來東西兩側設置一條嶝道,現在見到的卻是東西石門。我們從南麵洞門上去吧!”
來到堆繡山的南麵,大美人指了指岩洞正門兩側的石獅馱石盤蟠龍噴泉,神秘地笑了一聲,沒有接著解釋,讓董九感到很蹊蹺,不知大美人心裏想什麽,難道大冬天還想看見噴出的水柱和垂溢的水簾嗎?
來到洞門前,董九順著大美人指向的洞門上額,看見“堆繡”二字。推開雙扇朱漆斑駁的小門,門上銅釘色澤暗淡,但是依舊閃爍皇家舊日輝煌。在警衛不知從何處搞來的手電筒照耀下,董九跟著大美人步入石券門,來到玲瓏洞府,仰頭看了看磚砌穹隆式石雕蟠龍藻井。沿著盤旋嶝道,很快來到坐落在山頂的禦景亭。
董九未等大美人解釋,就麵南背北,眺望陰天籠罩的整座紫禁城,雖然冬景蕭索,但是殿宇輪廓壯觀,是中國曆史文物中的瑰寶,心中一掃舊日心中鬱悶之情,感到心曠神怡起來。
被大美人拉倒亭前,董九才專心聽她介紹道:“這座假山,南麵最高處14米,北麵倚宮牆也高達10米。剛才見到的龍口噴泉,在52年拆除乾隆水法係統的銅管,裝上自來水管,接上龍頭才恢複往日高達10米噴泉的盛況。除了洞門額匾外,在東麵山腳石壁處,還有刻字‘雲根’。
“這座方形石柱亭子,沒啥特殊之處,亭外南麵本來設有香案,供節日祭拜以祈福之用。按當時解說員的說辭,此亭建造特點,是一鬥二升交蔴葉鬥栱,攢尖頂,上覆翠綠琉璃瓦,黃色琉璃瓦剪邊,鎏金寶頂,四麵設隔扇門。四周圍繞著漢白玉石欄板。亭內天花有木刻鎏金蟠龍藻井,麵南設寶座。我們進亭子看看。”
董九仰頭看了一眼色澤灰暗的亭匾,禦景亭三字倒很清晰。來到亭內,並沒見到寶座,但是石桌石榻依然健在。“哥哥, 我們出去吧!”大美人見董九把亭內上下前後左右看了一遍,便及時建議道。
沿著東麵之字形下山道,在半山腰見到一座東西向的磚券洞,雖然洞壁朱漆斑駁,但顯得別有洞天,上有觀景洞。在此小山穹南麵的觀景通道,折回南麵嶝道。大美人邊走邊說道:“堆繡山和禦景亭是明清帝王後妃重陽登高的固定場所。眺望皇宮後院、景山、西苑累了,進亭中,有寶座、石凳、石榻以供休憩。接下來,我們把禦花園東邊的景點簡單看一下就結束了今天上午的禦花園之遊,好嗎哥哥?”
董九點頭答應,拉著大美人,很快來到堆繡山腳旁的摛藻堂。董九見堂西壁有門與其耳房相通。大美人隻說了一句,這是乾隆的藏書房,便緊步來到與澄瑞亭相對的浮碧亭與凝香亭中間。
“哥哥,凝香亭與毓翠亭形製相仿,隻是缺了一棵亭前杏樹。我們進浮碧亭中看看。”大美人說完,就拉著董九來到亭中。大美人接著介紹說:“兩亭形製差不多,但是在彩繪、藻井四周的天花圖案卻各有特色。哥哥你抬頭看,這裏的天花是百花圖案,而澄瑞亭卻是金龍圖案井口天花。到亭外看看吧哥哥!”
來到亭外,按照大美人的介紹,董九發現亭外出夏敞軒的橫枋上有金線龍錦彩畫,為皇家獨享彩繪,與澄瑞亭相仿。董九瞥了一眼亭西側的花壇中,花草枯萎,但是豎立了一塊奇石,剛想問大美人,就被她拉著,走向萬春亭。
“哥哥,你知道澄瑞亭和浮碧亭的名字來源嗎?”大美人在介紹萬春亭前,突然停住腳步問道。
董九撓了撓頭皮才答道:“是不是出自宋太宗《緣識》詩中‘遙觀極自望雲頭,碧海波澄瑞日浮’?”大美人搖搖頭說:“你是董半仙還問人家?等看完東路景點,別忘了作詩哦?不過這句詩裏麵,倒是有澄瑞和浮碧四字,想不到這個趙光義還能作詩。我以為這個‘燭影斧聲’篡位的大壞蛋,隻會折磨小周後,留給後人一幅《熙陵幸小周後圖》,令人不齒。更是在收複燕雲十劉州的兩次北伐中一敗塗地,是一個小人偽君子。哥哥對這個流氓皇帝怎麽看?”
董九不想節外生枝,因為趙光義並不像大美人說得那麽不堪,否則他怎麽可能位極九五之尊?他的這個皇位,可是他憑本事得到的。董九怕大美人生氣,隻好硬著頭皮答道:“趙光義武功不如其兄長趙匡胤,但是文治尚可。在他執政其間,收複了福建的陳氏泉漳兩地、錢氏吳越、沙陀北漢,但是收複燕雲十六州不果,統一交趾失敗。在他統治後期,重內虛外,重視教化,身體力行,‘開卷有益’就是他說的。
“妹妹更看重一個人的品行,哥哥深以為然。宋太宗得位不正,雖然宋史和其他正史典籍上都說他趙光義得位是遵循‘金匱之盟’,但是盟文不得,隻是成王敗寇的又一個例證。在他得位之後,所有阻礙他傳位給他子孫後代的人,統統死得蹊蹺、突然,讓人無法相信他得位正統、合乎世襲禮法。直到南宋的趙眘即位為趙孝宗,趙匡胤這一支的子孫,才開始繼承大統,合乎父死子繼的首選製度,而不是次選的兄終弟及。
“正史上說,在擔任開封府尹時,他政績斐然,才被封為晉王。可見他治理一方還是有幾把刷子。宋亡之後的稗官野史上把趙光義說得麵目全非,尤其是無名氏的一幅春宮圖,加上元人馮海粟一首詩‘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怪底金風衝地起,禦園紅紫滿龍堆’,讓後人不勝唏噓。不過哥哥站在妹妹這邊,相信這個趙光義就是一個偽君子,道德侏儒。”
大美人眼神疑惑地看著董九,嘴角下撇道:“哥哥就是趙光義轉世,‘麵黔色而體肥,器具甚偉’,對不對?那你妹妹我是什麽?”董九笑而不語,趕緊拉著大美人,朝萬春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