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珍饈道道憶(1)--牛肉餅
(2013-07-25 16:16:13)
下一個
當年風風在北京生活過一段時間,由於職業原因,曾經常去河北出差,路過大廠的時候,在一家牛肉餅店, 和朋友進去吃過一次牛肉大餅。
在大廠有一家中德合資的肉牛屠宰廠。其實大部分是“退役”的黃牛,也有一些“年老”的奶牛。當時在北京還沒有專門的肉牛生產基地,譬如西門塔爾牛的養殖基地很少。西門塔爾牛因為肉奶兩用,國內引進了不少。那些很高級的賓館,一些專門用來做牛排的牛肉,好像是進口的。其實在北美的肉牛非常難吃,一點牛肉味都沒有。有一次風風到洛杉磯出差,在一家餐館點了“大蔥炒牛肉”,吃了半天,那一丁點的牛肉味道,多麽容易忽略不計啊!無論怎麽做,都很難吃出當年風風在國內吃牛肉的回憶滋味。
風風小時候在江南生活,過得主要是米飯、蔬菜和魚肉等飲食之道,很少吃餃子、烙餅、餡餅等北方麵食。後來在北方時間待久了,也能夠吃些麵食。那次在大廠吃的牛肉餅,給風風留下非常難忘的印象。
當時已經是初秋時節,中午時分。忘了店名,店前有一副對聯還依稀記得:貴賓滿意緣開道,牛肉噴香餅作伐。橫幅:誠迎天下客。看著這對仗工整,溢滿謙德的開店宗旨,風風立馬和朋友在不大的店麵,找到一處坐下,各人點了一斤牛肉餅,一碗湯,幾個小菜和一些啤酒。一邊喝著啤酒,一邊等著牛肉大餅上桌。
估計這家店主有親戚或好友在屠宰場工作,可以比較便宜地買到一些邊邊角角的牛肉,所謂下腳料。這些原材料都很新鮮,隻是來源不同部位,大小不一,價錢較低。所以肉餅的價格也比較公道,當時風風也覺得顧客不少,正是中午時分,生意最好。
聽上餅的服務員說,這是現烤的牛肉大餅,當天攪的餡。餅被切成幾大瓣,放在一個大的白瓷盤,嫋嫋地冒著熱氣,一股含有牛肉、大蔥、調料和精心燒烤的清香,一下子就讓涎水決堤而出。當時在外跑了半天的我們,饑腸轆轆;又被小店的古色古香的對聯將魂兒勾了。那個服務員,小巧玲瓏,說的不是北京口音,隻是小小的貝齒,咬著嫩滑的話語,淺著甜甜的笑靨,把我們的目光捏著,在店裏漫遊。說話的時候,秀色可餐;見那小蠻腰一閃出了視線,風風才覺得分外地餓了。
肉餡裏有很適當的牛油,經過明火的烘烤,淤積的那股鮮那口香,久久地膩在唇齒,不願滑入食道,走向深淵。無奈腸胃的幹癟和求索,還是無法逃避二師弟嚐人參果的吃相,風卷殘雲了瓣瓣盤中餐。
事後,風風一直對這家牛肉大餅念念不忘。每每在別的地方吃著相同的牛肉餅,都會有魯迅在【社戲】裏描繪的“吃蠶豆”的心理,而將這次在大廠吃的牛肉餅,歸為牛肉餅類食物的頭甲頭名之位。
任何事物的美好,都離不開“色、香、味”。一個可憐愛的服務員、兩行古香的對聯、一口新鮮味美潤滑無骨的肉餅,這樣的吃餅經曆,怎麽不會終生難忘呢?
你這篇主要是秀色可餐 :)讚同新鮮出爐的牛肉大餅肯定美味。
這裏中餐館的牛肉不能吃,本來味道就淡還經過小蘇打嫩肉粉蹂躪,吃的是調料味兒。質量好新鮮的牛排,烤7.8成熟,還不錯呀。
如果去北京,可以上大廠看看,說不準那家肉餅店已經發達了呢!多謝心雨的心得。祝你早日一饗心願!
如果恰逢味道好,就構成了很好的回憶。
真的!風風會去試試!
大花好!多謝你來看帖!
問好春樹。數量和質量總是一對矛盾,時常牽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