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千北

我不是專業醫生,但對防病治病有興趣,想多向大家交流,學習,多蒙恩惠。
個人資料
正文

二線梯隊部署與長津湖之戰

(2021-10-06 06:24:54) 下一個

長津湖戰役,誌願軍傷亡慘重,主要原因公認是作戰準備嚴重不足。何以至此?看一下戰爭爆發至長津湖之戰的事件順序。

  •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 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出兵韓國。
  • 1950年7月13日,中央軍委作出《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13兵團組成東北邊防軍,進駐東北。
  • 1950年8月5日,毛澤東電告東北邊防軍,要求在8月底完成作戰準備。
  • 1950年8月,人民軍將美/韓軍逼至釜山,持續猛攻。美軍穩住了陣腳,戰爭進入膠著狀態。
  •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北朝鮮人民軍潰敗。
  • 1950年10月7日,美軍越過三八線,向平壤推進。
  • 1950年10月8日,中國最終決定出兵朝鮮。13兵團改編為中國人民誌願軍.
  • 1950年10月19日,誌願軍渡過鴨綠江入朝參戰。
  • 1950年10月25日,第一次戰役開始。美軍和韓軍被打得措手不及,敗退至清川江以南。
  • 1950年11月4日,9兵團開始由輯安、臨江等地緊急入朝參戰。
  • 1950年11月25日,第二次戰役開始。
  • 1950年11月27日,東線,9兵團在長津湖地區突襲美軍,後包圍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9兵團傷亡約5萬餘人(包括凍傷),失去戰鬥力。美陸戰一師突圍,美第10軍及韓軍循海路撤退。

從上述時間表可以看出,7月中旬將13兵團改編成東北邊防軍,8月進駐東北,可攻可守,是第一線部隊,戰略部署正確。但美軍裝備和戰力強大,如與美軍開戰,僅靠13兵團是不夠的,當13兵團在7-8兩月進行集結和備戰之際,應該及時部署第二線部隊,為可能的戰爭預做準備。9兵團作為二線部隊,有8,9兩個月的時間向東北集結備戰,至遲應於10月底完成在東北的部署和各項準備。

但實際情況是,1950年9月7日在上海召開9兵團高級幹部會議,陳毅宣布結束攻台整訓,兵團自津浦路沿線北進開赴山東兗州,準備擔任東北邊防軍第二梯隊。10月29日,九兵團才在曲阜召集會議,朱德講話,對團以上幹部進行作戰動員。11月4日,兵團前鋒27軍最先進入朝鮮。11月26日,9兵團主力進入東線攻擊出發地域。因此,9兵團的部署,集結,和備戰工作至少延遲了1個月。在第二次戰役開始前,動作遲緩的部署,戰前準備很差,已經使9兵團在長津湖之戰處於極其不利的位置。

第二線部隊部署遲緩的責任在最高統帥毛澤東和總參謀部/中央軍委。最高統帥毛澤東應負主要責任,他在部署一線部隊時,即應考慮和及時部署二線部隊。第二次戰役後,毛澤東給9兵團的親筆信,表明毛知道自己應負的責任,他沒有怪罪與9兵團,而是安慰和鼓勵。信中寫道:“九兵團久居江南,一切戰備訓練都是解放台灣,現在卻來到風雪連天的高寒地區去打仗,幾乎沒有任何準備。另外,朝鮮軍情十分緊急,部隊在開往東北的火車上得到通知入朝, 沒來得及換冬裝就直接渡過鴨綠江。… ” 

主持總參謀部的聶榮臻和其他軍委成員既然知道毛決定部署13兵團,在朝鮮戰爭已經爆發的情況下,應及時向毛提醒/建議部署二線部隊,盡早安排和督促各項準備。沒有看到他們這麽做。如果確實沒有,是聶榮臻等的失職,應負相當責任。可以想見,如果當時主持總參的是林彪或粟裕,當不致如此。

長津湖之戰過去70多年了,戰士幹部付出的鮮血和生命,令人尊敬。希望能吸取教訓,避免類似錯誤。也希望中美兩國友好相處,永不開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