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千北

我不是專業醫生,但對防病治病有興趣,想多向大家交流,學習,多蒙恩惠。
個人資料
正文

小議中共對海外民運方針的轉變

(2022-11-20 22:06:23) 下一個

自1982年底王炳章在紐約創辦《中國之春》,1983年在紐約成立中國民主團結聯盟(民聯)開始,至1996年台海危機結束為止,中國政府在海外,尤其是在美國,化了很大力氣打擊對抗海外民運。但從1993的中美銀河號事件起始,至1995~1996年間的台海危機,尤其是台海危機事件,促使中國政府檢討反思,意識到之前對海外民運盡全力打壓,而對其他國際和海外各種勢力應對不力,力量分散,投入不足,是得不償失。

中國政府發現海外民運隻是吆喝聲音大,行動雨點小的文人鼓動隊,不足為慮。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之後,中國改革開放重整旗鼓,開始了90年代大規模的國企破產、改製、和重組,私有經濟迅猛發展,港台和海外對中國的投資大幅上升,經濟成長顯著,中國成為充滿發展機會的廣闊原野。促使原本很多厭惡中共的民運人士認為中國除了一黨獨裁,已基本轉型為經濟形態上的資本主義社會,很多同情民運的海外留學生也轉變了態度。顯然,中國政府看到了這些變化。

大約從1997至2000年之間,中國政府完成了海外工作重點的轉移,對海外民運,以不影響國內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和外交關係為界,由全力打壓變為不理不睬,或稍作應付。之前對想回國的民運活躍和骨幹人士,多半予以拒絕。後改為允許,或隻要到使領館寫明脫離民運,有悔過之意,不再參加,即允許來去自由。對國內的民運人物,則盡量趕到國外去。從而把海外人力和資源集中用於改善國際外交關係、強化經貿活動、應對台灣地下活動等方麵。曆史已經證明,這個海外工作方針的轉變是正確的。數年前,一位生於香港的資深前民運人士說,他去北京旅遊,發現除了軍隊國家化和政治製度,他們當初追求的目標都已實現了。

上麵說的隻是我的感覺。是否如此,並無確實的證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