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千北

我不是專業醫生,但對防病治病有興趣,想多向大家交流,學習,多蒙恩惠。
個人資料
正文

太極拳· 內力

(2013-09-09 06:22:00) 下一個

太極拳是一項很好的適合中老年人的運動。太極拳看上去緩慢,圓潤,穩當。內行的高手常說打太極要有內力,常打太極拳的人內力好。那麽內力是什麽呢?

1)當人體運動,特別是作複雜的全身性的旋轉運動時,有全身上下很多的肌肉參與。許多肌肉之間的功能是拮抗性的。這個拮抗是指,在做一個動作時,在肢體的運動軌跡和速度不變的前提下,有兩種作用相反的肌肉群,如果一組肌肉的用力強度增加,另一組肌肉的用力強度也必須相應增加;如果一組肌肉的用力強度減小,另一組肌肉的用力強度也必須相應減弱。如此,才能保持不變的運動軌跡和速度。例如,某個動作,要求一組肌肉不斷伸長,另一組肌肉收縮。如果伸長肌肉組的力度加大,則收縮肌肉組的抵抗力度也必須加大,來維持一定的收縮速度和程度,以此對消伸長肌肉組的力度,結果就是動作的軌跡和速度不變。否則,如果伸長肌肉組的力度加大,而收縮肌肉組的抵抗力度不變,運動速度就會加快。也就是說,僅僅從肢體的運動軌跡和速度來看,無法判斷這兩組相互拮抗的肌肉組群的用力程度。隻要協調的當,不論力度大小,都會產生同樣的運動軌跡和速度。但是在力度大的情況下,協調得宜就不容易,動作很難做到圓潤,流暢。隻有不斷練習,才能逐漸掌握大力度條件下的協調控製。會打太極的人,會主動的有意識的加大這兩組拮抗肌肉群的力度,盡管看上去動作和新手無異(運動軌跡和速度相同),但實際上肌肉組群的使用力度很大,彼此拮抗,舉輕若重,很花力氣,要求高度精細的協調。

2)太極拳的很多動作,身體各位置的扭曲程度很大,重心經常隻有一隻腳承擔,甚至是一隻腳的一小部分承擔,並且身體重心在不斷移動,由一隻腳慢慢過渡到兩隻腳或另一隻腳,可是移動的速度很慢。所以要做得穩當,流暢,動作到位,難度很大。必須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控製協調全身各部分大大小小的肌肉及其力度。一些平時很少使用或彼此很少協調使用的肌肉,做太極運動時會經常使用,得到鍛煉。有了肌肉動作力度大小的精細控製,動作才會穩定而且圓潤。新手在做太極運動時,別人用手稍微觸碰一下,就會站立不穩,踉踉蹌蹌,並且動作過程不平穩,不圓潤。而經常打太極拳的人,做各種動作時,節奏平穩,連接平滑圓潤,身體很穩定,別人去輕推或觸碰,沒有問題。就是由於高手對全身各部大小肌肉的力度控製精準,協調很好。運動時,人身體上很多肌肉的力度大小,彼此的協調,是無意識地進行的,不用去想,這其實是腦子裏已經建立了整套的反應控製模式。初學自行車時,很容易摔倒。不是力氣不夠,而是腦子對什麽情況下用什麽肌肉,力度大小,肌肉彼此間的協調,不知道如何進行。多次反複練習,就是腦子的學習過程。反複的糾錯和嚐試,最終腦子對調控過程建立了正確的反應控製模式,根本不用去想,就會“自動”的自由騎車了。

這樣看來,太極拳的內力,大約就是對全身大小肌肉的高度掌控和精細協調的能力,並盡量大力度使用拮抗肌肉組群,其結果就是動作的流暢,圓潤,舉輕若重。常人無法有意識的使用或控製的肌肉,太極高手可以隨意運用。以前在央視看過一個節目,北京一個五,六十歲的太極高手對陣一個30來歲的拳擊高手。兩人身體各個部位都附有肌電感應器,各自用拳擊打一個受力感受器,結果顯示相對於拳擊高手,太極拳高手各部位肌肉的作用時間極為接近,極為短暫,受力感受器的受力峰值高而且窄。讓拳擊高手對太極高手肚子上打一拳,受拳者基本不動。又讓太極高手向對方肚子上打一拳,結果對方踉蹌後退。節目中專家的結論是太極拳高手的肌肉協調和控製能力非常人可比。美國一個大學教授的研究顯示,常打太極拳的老人不宜摔倒。這是腦子對身體各部肌肉良好控製的必然結果。太極拳的好處多多,願大家抽空經常練習。有高手指教很好。沒有高手指教,自己不斷體會琢磨,不斷練習,沒準也會成為高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欲千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鍋沿' 的評論 : 我從你那學到不少。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鍋沿 回複 悄悄話 這就牽到調息和調身,我也在探討中。我離這個境界差的很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