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收藏:袁隆平能投機成功的原因。來自於文學城幾曾回首網友Movie999

(2021-05-24 14:14:36) 下一個

還有一條,就是國內媒體的膚淺。英國搞曆史連續劇的編輯,往往有曆史學博士學位。美國報道科技的媒體從業人員具有科學方麵的博士學位的並不少見。中國做科技報道的記者一般是文科生。不要說嚴格的學術訓練,連基本的科學素養都不具備。

袁隆平特喜歡利用這些淺薄的媒體。海水稻被鼓吹了,袁隆平這個以前沒有做過這方麵研究的,也來插一杠子。袁有錢有勢,那真正搞海水稻也樂得袁加入進來。於是你看媒體,海水稻也變成袁隆平搞出來的。

真正討論雜交稻的科研貢獻。應該是列出雜交稻有哪幾條技術路線,這些技術路線的理論依據從哪裏來的。每一種技術路線的關鍵步驟,難點,優缺點在哪裏。難點是由誰突破的。

技術路線成立,不代表能成功推廣應用。要看後續推廣應用的品種有哪些,推廣了多久,多廣,累計增產效益有多少噸。每個品種的優缺點是什麽。投入產出比大不大,等等具體細化的討論,恢複曆史真相。

不必大而化之說什麽政治需要,水稻神話。

尋找利用野生稻,遠緣雜交,功勞歸丁穎,民國年代的成果。但是他那個時代,戰亂連連,具體的科研論文,我們看不到了,當時在國際上估計也沒有多少人知道。

三係雜交水稻這個技術路線,是日本人1968年實現了的。但是培養出的品種沒有多少優勢和推廣價值。

60年代找天然野生稻雄性不育植株,就是水稻研究界的已知常識。袁隆平在農田裏找到了一株,在國內發了篇文章。但這顆植株也沒有實際應用,並不是所有找到的野生植株都好用的。他作了這麽一件事而已,沒有什麽理論創新。

70年代李必湖和馮克珊找到的野生雄性不育植株,湖南自己搞不出不育係和保持係。動員,分發給十個省的水稻科研人員。江西龍顏安搞出來了。朱國英沒有用李必湖的植株。改進現有品種,另外找的野生雄性不育植株,搞出紅蓮型三係雜交稻。但他沒有袁隆平那麽多錢,也沒有全國其他人如龍顏安,張先程的協作,比袁隆平搞出來的晚。

三係配套成功,並不代表具體品種可以推廣應用。相反,袁隆平搞出的品種推廣後大麵積枯死。是1980年代初福建謝華安搞出新的恢複係,和可以推廣的品種。

四川的周達開,也是自成一體,利用非洲國家岡比亞的品種,搞出崗型雜交稻(後來還有D型)。到80年代也可以推廣應用了。由於四川省的大力支持,在西南,周的品種得到大麵積應用。

到1991年,26個新水稻品種,沒有一個是袁隆平搞出來的。

1981年報獎,袁隆平耍手段,拉上1978年才恢複的中國農科院,撇開其他省份的龍顏安,張先程。報獎搶功成功。這就是曆史真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