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貼,是憑記憶寫的,這是 中國新聞周刊2012年報道中的一部分:
1981年6月6日,當時的國家科委、農委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會議,要將新中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授予雜交水稻研發團體。前來領獎的顏龍安卻得知,獎狀上隻寫著“全國秈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組袁隆平等人”,沒有其他人的名字,獎狀與獎章也隻有一份。
頒獎大會召開的前一天,顏龍安找到當時主管科技的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和農業部黨組副書記朱榮,向他們反映情況。“這麽多人對雜交水稻做出過重要貢獻,怎麽都不提名字,變成了一個‘等’字?難道雜交水稻是某一個人發明出來的嗎?”隨即,科委與農業部就在參會人員的駐地京西賓館緊急召開了一個協商會,除了袁隆平和顏龍安以外,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農民日報等9家媒體也旁聽了會議。會上,袁隆平沒有發言。
顏龍安說,雖然方毅對他的意見表示理解,但大局已定。一位領導勸他:“今天晚上,國際廣播電台就要向全世界播出‘袁隆平等人獲雜交水稻特等發明獎’這條消息了,明天所有的報紙也都會刊載這則新聞,這麽大的事情,關乎到國家威望,不好再有什麽更改。”
----------
袁隆平科研水平低。三係雜交稻,那些推廣的具體的品種,也是別人搞出來的。
而袁隆平的研究進展卻不是很順利。1975年以後,他以自己的不育係配成的優勢組合“南優2號”,在湖南洞庭湖地區大規模試種。與同類雜交稻品種相比,“南優2號”的確長勢最好,穗大粒多,但卻有致命缺陷——不抗病。後來,洞庭湖地區幾十萬畝水稻遭遇矮縮病,顆粒無收,“南優2號”也因此被逐漸淘汰。
1991年版的《中國雜交水稻的發展》一書列出了23個雜交水稻組合。在1980年之前,也就是第一代雜交水稻品種裏,隻有“南優2號”為袁隆平的成果。此書由中國農科院與湖南農科院主編,主要撰稿人第一位即是袁隆平。
雜交水稻研究的上述曆程引發了一個爭議:第一個能大規模推廣的不育係、保持係、強恢複係與優勢組合都不是袁隆平做出的,但長期以來他卻被公認為“雜交水稻之父”,幾乎成為雜交水稻唯一的形象代言人。
------------
袁隆平的政治投機:
六四以後,李鵬的名聲很臭,有的正義感的人都不願意接近李鵬。第二年的全國人代會,袁隆平和李鵬套近乎,要錢,李鵬從總理基金裏拿出了千萬元人民幣支持袁隆平。
下麵是2012年 中國新聞周刊文章裏的一段話:
據李晏軍的不完全統計,1966一2000年,國家投人到雜交水稻技術研發的直接經費2000萬元,間接經費2000萬元,但從2000年起,袁隆平所在的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三次得到總理基金的資助總額就達4000萬元,相當於過去24年全國雜交水稻研發經費的總和。
----------
這一段話是不準確的,袁隆平得到總理基金資助,是從1990年起。袁隆平找到李鵬要錢這件事,李鵬給他總理基金的錢,是當時新聞公開報道的。
袁隆平從李鵬那裏拿到一大筆錢,除此以外,全國正常的雜交稻科研經費的分配使用,他也有一定發言權。利用這些,他拉一批人,壓一批人。朱英國後來為什麽還給袁隆平說話,無非是在經費分配上得了袁的好處。
-----------
袁隆平圈錢:
袁隆平搞了一個隆平高科的上市公司,他兒子具體操作。前麵不是說袁隆平水平不行麽,袁隆平拿到了大筆的科研經費,招兵買馬,也有人為他效力。可是卻搞出了種子讓農民絕收,少收。隆平高科的這一醜聞,新聞上也是被捅出來過的。
這是中國新聞周刊文章作者寫的:
是網上有人實名舉報打著袁隆平招牌的隆平高科涉嫌腐敗(袁本人並未被指控牽涉其中)。回頭找老同學幫我介紹采訪對象,自然是百般推脫。隆平高科被舉報的上市時的腐敗事項,隨著時間推移,已極難查證,後來我們報道袁隆平時,發現它即便當年有圈錢嫌疑,也沒太大的報道價值,而當年的舉報者,有的去世,有的則興致了了。----------
袁隆平利用媒體:
袁隆平善於作秀,擺拍。總是拍一些在田間地頭勞作的照片。中國新聞界那些記者,哪裏搞得清雜交水稻研究背後誰真正做了什麽,誰攻克了哪些難題。在實際中推廣應用的又是誰培育的品種。袁隆平投這些浮淺媒體所好,頻頻曝光。而那些真正踏實工作的雜交稻科研人員卻默默無聞。
有些反感袁隆平新聞形象的人說,袁隆平是政治宣傳需要,政府推出的一個人物。這到真是冤枉了政府。袁隆平是卑劣地主動搶功。主動投媒體所好。把一個撈名撈錢作秀的袁隆平,打造為一個在田間辛勤科研的形象。
黃章晉的文章是2018年的:
十多年前,有次聽一位長沙官場上的老同學無意中說,有位年輕水稻科研人員被袁隆平打壓,不但經費批不下來,甚至東躲西藏弄塊試驗田都搞不成。當時,袁隆平是神一般人物,我對此並未往心裏去。
---------
袁隆平一方麵投機鑽營,一方麵打壓不投靠他,屈服他淫威的人,這才是他的真實形象。
袁隆平能投機成功,最大的最早的原因還是他那個全國協作組組長的頭銜。這個頭銜的得來,並不是他水平,學曆高,而是因為湖南省在華國鋒授意下出了最多經費。
利用權勢巧取豪奪科研成果,現在已經成了一個普遍問題。開這個先河的,還得數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