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去偽求真:為什麽說中國共產黨是抗戰的堅強領導者——紀念抗戰勝利73周年

(2018-08-15 05:04:59) 下一個

今天,8月15日,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3周年紀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3周年紀念日,更是中國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紀念日。

回顧中華百年屈辱史,由於朝廷昏庸、官府貪腐、民眾麻木、國似散沙,中國政府總是以割地賠款,引狼入室應對外寇的入侵。日寇從侵華到投降既不是1937年“七七事變”後全麵侵華的八年,也不是從1931年“九一八”侵占東三省的十四年,而是從1895年腐敗清政府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給日寇的五十年和1879年日本強行吞並琉球群島的六十六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後,以蔣介石為首的中國國民政府在外國列強的裹脅下仍然失去了外蒙古和琉球、釣魚島。曆史警示後人,落後就會挨打,但這個“落後”不僅僅在於經濟,更在於政治、外交和文化,政治腐敗、外交軟弱、文化落後,經濟再強也會挨打,1840年至1949年的一百一十年被列強侵略瓜分的曆史已經給予了證明。

日寇侵華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國恥,但偉大的抗日戰爭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奮勇抗敵的英雄史篇,中國抗日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全中國人民最大的光榮!

一段時期以來,圍繞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中的領導地位和曆史作用,存在截然不同的兩種聲音,極少數的蔣家餘孽、公知大V以還原曆史、歌頌抗戰老兵為幌子,公然篡改抗戰曆史,刻意誇大國民黨軍隊在抗戰中的作用,把賣國頭子蔣介石粉飾成抗戰“英明領袖”,肆意汙蔑中共軍隊是“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惡意抵毀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這於這種顛倒黑白的擁蔣反共言論必須用曆史事實予以堅決駁斥和批判。

一、誰領導了中國的抗日戰爭

不可否認,抗戰前後,國民黨政府是中國的合法政府,蔣介石是中華民國最高統帥,國民黨軍隊(以下簡稱國軍)是中國的國防軍,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本應積極抗戰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但事實上蔣介石不但沒有盡到領導全民抗日的職責,反而經常阻撓或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直到日寇侵略中國大陸十年後的美日珍珠港戰爭爆發才敢正式對日宣戰,這是一名“抗日領袖”的應有作為嗎?

中國的抗日戰爭持續了十四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37年“七七事變”前為中國局部抗戰時期,在這一時期,蔣介石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以出賣中國東三省和華北為條件先後同日寇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上海停戰協定》、《塘沽協定》和《何梅協定》,並向全國發布“奢言抗日者,殺無赦!”的訓令,先後多次調集兵力圍剿紅軍、十九路軍和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等抗日武裝,為日寇占領華北發動“七七事變”全麵侵華提供了方便和條件。而在同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反擊國民黨圍剿的艱難環境下,連續多次發表決議、宣言、告全國民眾書和指示信等,提出抗日主張。1931年9月19日,中共滿洲省委發表《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的宣言》,1932年4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布《對日戰爭宣言》正式對日宣戰。期間,中國共產黨迅速指示或派出羅登賢、趙尚誌、楊靖宇、趙一曼、周保中、李兆麟、魏拯民、馮仲雲等重要軍事幹部,深入東北地區組織和發動民眾抗日活動,領導和組建東北抗日聯軍,團結和動員自發組織起來的東北義勇軍等一道在白山黑水間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從而拉開了中國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狠狠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中國共產黨是這一時期抗戰的堅強領導者。

1937年“七七事變”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為中國全麵抗戰時期,在這一時期經曆的防禦、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中,在防禦階段,蔣介石被迫領導了正麵戰場對日防禦作戰,結果每戰必敗,喪失大部分國土,自己帶著國軍精銳逃到了西南山中保存實力,其留在敵占區“打遊擊”的國軍大部分投日當了偽軍,成為日寇侵華的幫凶。在相持和戰略反攻階段,身為中國戰區統帥的蔣介石除了繼續喪失國土,掀起過三次反共高潮和後期在中緬邊境協助美英抗日外,再無其它抗日建樹。而這一時期,毛主席於1938年5、6月間先後發表了《論持久戰》和《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等抗日軍事論著,深刻闡述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戰略方針和爭取抗戰勝利的正確道路,是領導我黨和全國抗日戰爭的綱領性文獻,對全民抗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戰略指導作用。八路軍、新四軍和地方武裝在共產黨、毛主席正確領導下,深入敵後建立起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展抗日遊擊戰爭,抗擊了60%以上的侵華日軍和95%的偽軍,解放並創立了麵積達100多萬平方公裏,人口近2億的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成為了抗戰中後期的抗日主戰場,毛主席成為了抗戰相持和戰略反攻階段國內對日作戰事實上的領導者和指揮者。

二、全麵抗戰時期國共兩黨的表現和作用

中國全麵抗戰從“七七盧溝橋事變”開始,曆時八年。在中國共產黨和全國愛國民主團體的倡導下,“西安事變”後的蔣介石被迫同意組成了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農紅軍和江南遊擊隊先後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新編第四軍,在國民政府領導下對日作戰。但隨著戰局的發展,國共兩黨在抗日方針上采取了不同戰略戰術,形成了國民黨領導的正麵戰場和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下麵就國共雙方兩個戰場在抗戰三個階段中的表現和作用作一個簡單比較和論述:

(一)、防禦階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這個階段基本上是國民黨領導的“正麵戰場”階段,在此階段著名戰役有:1、淞滬會戰:1937年8月至11月,國軍75萬對日軍30萬,打了三個月,以國軍西撤上海淪陷結束。2、南京保衛戰:從1937年12月7日約7萬日軍在南京外圍發動進攻,至12日晚以守將唐生智棄城逃亡、15萬國軍大潰敗結束,導致5萬日寇進城實施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3、太原會戰:1937年9月至11月,國軍28萬對日軍14萬,曆時二個月,中國參戰部隊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共產黨的八路軍,期間八路軍取得了平型關大捷和夜襲陽明堡戰鬥的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但最終以忻口、太原相繼失守結束。4、徐州會戰,1938年1月至5月,國軍60萬對日軍24萬,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率部抵抗日軍向徐州地區進攻,期間雖取得“台兒莊大捷”,但5月19日日軍占領徐州,6月6日占領河南省會開封,6月9日,蔣介石命令在鄭州花園口炸開黃河南岸大壩(史稱黃河花園口決堤),造成上百萬民眾直接或間接死亡,但並沒有阻止日寇南侵。5、武漢會戰:1938年6月至10月曆時4個半月,武漢會戰是中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會戰,參戰中國軍隊達110萬人,日軍達30多萬人,會戰以國軍大部脫離戰場結束,蔣介石逃往重慶。在此階段,八路軍、新四軍自1937年9月平型關初戰到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在敵後戰場對日軍作戰1600多次,斃傷日軍6萬餘人,其中單次殲敵千人以上的戰役達16次。

(二)、戰略相持階段(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後,八路軍各部轉入了廣泛的敵後抗日遊擊戰爭,在日占區主動出擊殲滅日寇收複失地,先後創建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聶榮臻115師一部)、晉西北(後擴大為晉綏)抗日根據地(賀龍120師)、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劉伯承129師)、山東抗日根據地(羅榮桓115師主力);在華中,新四軍先後創建了蘇南、皖南、淮南、蘇北、皖東等抗日根據地;在華南,東江人民抗日遊擊縱隊創建了東江抗日根據地,瓊崖抗日獨立遊擊縱隊開辟了瓊崖抗日根據地等,在敵後給予了日寇沉重的打擊。侵華日軍隨著戰局的擴大,戰線的延長和長期戰爭的消耗,維護占領區交通線和強化物資征集成了侵華戰爭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此階段,日本的侵華方針有了重大調整:逐漸將其主要兵力用於打擊在敵後戰場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而對國民黨政府則采取以政治誘降為主的方針。隨著汪精衛等投日,八年中先後有一百多萬國軍投日成為協日偽軍,其中大部分是從正麵戰場潰敗下來留在敵後的蔣軍,他們在蔣介石的授意和供給下協助日軍進攻中共抗日根據地或幫日寇維護“大東亞共榮圈”治安。日本侵略軍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幾乎全部偽軍,對中共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了艱苦的反掃蕩、反蠶食鬥爭,1940年8月,八路軍對華北日軍發動了百團大戰,共作戰1824次,斃傷日偽軍2.5萬餘人,俘1.8萬餘人,破壞鐵路470餘公裏、公路1500餘公裏,摧毀大量敵碉堡和據點,繳獲大批槍炮和軍用物資。1941年至1942年間,敵後戰場共對日作戰4.2萬次,斃傷俘日偽軍33萬餘人,恢複和擴大了敵後抗日根據地。到一九四三年底,八路軍、新四軍以及地方抗日遊擊武裝平均抗擊了64%的侵華日軍和95%的偽軍,有效牽製、消滅了大量日軍,有力支援了國內正麵戰場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逐漸成為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而此階段的國軍雖然被迫投入了長沙會戰、桂南會戰等對日防禦作戰,但均以節節敗退丟城失地告終,與此同時,蔣介石分別在一九四0年、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三年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反共高潮,期間蔣軍取得的最大勝利就是偷襲新四軍軍部發動的“皖南事變”。

(三)、戰略反攻階段(1944年1月至1945年8月):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反攻階段,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軍民在毫無外援的情況之下,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對日偽軍普遍發起局部反攻,1944年,共對日作戰約2萬餘次,殲滅日偽軍近20萬人,攻克縣城20多座,解放人口1700多萬,開辟了新的抗日根據地。1945年,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武裝主動發起了春季、夏季大規模攻勢作戰,共收複縣城70餘座,殲滅日偽軍40餘萬人,基本上掃清了敵後根據地內的日偽軍據點,把日偽軍壓縮到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線上。而在這一階段,國民黨在美國的軍事援助和空中支援下卻在“豫湘桂會戰”中大潰敗,先後喪失了河南、湖南、廣西、廣東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八個月丟失146座城市、20多萬平方公裏的國土。

三、日本投降前最後一個月國共抗日戰果比較

先看看國民黨軍對日正麵戰場戰果:

【1945年7月15日日寇攻占福建雲宵縣城、洗劫浙江金華縣;7月19日日軍攻陷江西萬安縣城;7月20日日軍攻陷福建詔安縣城;7月21日日軍攻陷江西吉水縣城;7月23日日軍攻陷江西泰和縣城(江西省國民政府所在地);7月24日日軍攻陷廣西憑祥縣城和鎮南關;7月27日日軍攻陷江西萬載縣城;7月29日日軍攻占江西吉安縣城;7月30日日軍攻陷江西上高縣城;8月1日日軍攻陷江西奉新縣城、高安縣城;8月2日日軍攻陷江西峽江縣城;8月3日日軍攻陷江西新淦縣城;8月6日日軍攻陷江西清江縣樟樹鎮;8月7日日軍攻陷江西清江縣全境;8月8日日軍攻陷江西豐城縣;直到8月12號,日軍攻占廣西全州縣城(這也是二戰中盟國被占領的最後一座縣城)。到8月15日國軍在潰逃途中驚聞日本投降了。】
再看看中共軍民對日敵後戰場戰果:

【1945年7月15日新四軍收複江蘇揚中縣城;7月23日八路軍山東軍區收複山東郯城;7月24日八路軍冀魯豫軍區6分區一部收複山東武城縣城;7月26日八路軍冀魯豫軍區4分區一部收複河北廣宗縣城;7月26日冀魯豫軍區第4軍分區、7軍分區、8軍分區主力收複山東堂邑、陽穀縣城;7月28日八路軍冀魯豫軍區3分區一部收複山東館陶縣城;7月31日八路軍冀魯豫軍區2分區一部收複河北巨鹿縣城;8月7日八路軍魯南軍區一部收複山東費縣縣城;8月7日八路軍冀魯豫軍區12分區一部收複河南扶溝縣城;8月8日渤海軍區第6軍分區部隊收複山東省高苑縣(今屬高青縣)縣城;8月8日冀晉軍區、冀察軍區地方武裝各一部分別收複河北省平山和察哈爾省涿鹿兩座縣城,晉察冀軍區主力一部收複綏遠省興和縣城;8月14日冀魯豫軍區部隊收複山東省東阿縣城,新四軍收複定遠縣城。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從上述最後一個月戰果(數據摘錄喬良將軍的文章)看,國民黨丟了18座城鎮,共產黨解放了16座城鎮且無丟失。通過對比,國共雙方誰領導了中國抗戰,誰是抗戰中流砥柱,一目了然。

四、國共軍隊抗擊日偽軍成果比較

據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國軍共斃傷日軍48萬3708人,國軍與偽軍是一個老板,互無傷亡。

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記載: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華南遊擊隊共對日偽軍作戰125,165次,斃傷日軍52萬0463人、偽軍49萬0130人,俘虜日軍6213人、偽軍51萬2933人,日軍投誠746人、偽軍反正18萬3632人。

(筆者注:數據中“斃傷”中的傷者治愈後可重新投入戰場,故統計數為人次。)

據戰後日本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編寫的《華北治安戰》記載:1939年以來,日本華北方麵軍在岡村寧次指揮下,對共產黨抗日武裝先後發起的冀東、冀中(包括五一掃蕩)、冀南、晉南、晉中、魯西等地數十次所謂“肅正作戰”,以及先後五次勾聯指揮華北華中偽政權機關、偽軍和特務針對八路軍、新四軍發起的所謂“治安強化運動”書中確認,“中共遊擊戰”是一場“不分晝夜、連續不斷、永無休止的戰爭”,是使日軍“深陷泥潭裏的浴血戰爭”。《岡村寧次回憶錄》中寫道:“共軍的確長於諜報(在其本國以內),而且足智多謀,故經常出現我小部隊被全殲的慘狀。”(第326頁)

另據日本《朝日新聞》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五日電:華北軍發表昭和十八年(1943年)度綜合戰果,充分說明了過去以重慶軍為對手的華北軍,在今天已完全轉變為以掃共戰為中心的事實……敵大半為中共軍……交戰回數一萬五千次,與中共黨軍的作戰占七成五,交戰的二百萬敵兵力中,半數以上都是中共黨軍,我方收容的十萬九千具敵遺屍中,中共黨軍約占半數。而七萬四千的俘虜中,中共黨軍所占的比率,則隻有三成五。這一方麵暴露了重慶軍的劣弱性,同時也說明了中共黨軍交戰意識的昂揚……

中國八年抗戰的確有二個戰場,一個是300餘萬國民黨軍隊防禦120多萬日本侵略軍進攻(全麵抗戰前期數據,後期中日雙方都增加了兵力)的正麵戰場,結果是國軍節節敗退丟掉大半個中國;另一個是共產黨軍隊開辟的敵後戰場,結果是由5萬多軍隊發展到120多萬抗日軍民武裝,抗擊了大部的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的偽軍,共從日寇占領中解放縣以上城市150餘座以及二萬萬人民所在的廣大的國土,同時也保衛了躲到山城袖手旁觀放冷槍的蔣委員長。抗戰勝利後,遠在西南深山的蔣介石下令日偽軍不得向身邊的中共敵後抗日部隊繳械投降,並在美軍的艦機幫助下,急慌慌地下山搶奪勝利果實,其反共強盜嘴臉暴露無疑,古今中外有這樣的抗戰領袖嗎?真是荒謬之極。

這裏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所謂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的謠諑,其實是非常荒謬的。這個謠諑所指不外乎針對的是中共從全民抗戰初期的5萬多軍隊發展到抗戰勝利時的120多萬之眾,其理由是八路軍除了全民抗戰初期參加過太原會戰外,再未參加“正麵戰場”,而是在日占區“遊而不擊”,“圖謀發展”等等。其實,要駁斥這種謠言理由很簡單,廣大淪陷區的普通民眾深受日寇的奴役和蹂躪,他們是抗日最堅決的群體,但是,身在敵占區的愛國青壯年要抗日報仇隻能參軍殺敵,而當時的日占區隻有兩支中國軍隊,一是共產黨軍隊,再就是國民黨軍隊,愛國民眾通過比較發現,共產黨軍隊雖然艱苦但同老百姓親如一家,是保護百姓真正打鬼子的部隊,是中華民族忠實的衛士,是中國人民光明的救星。而敵後國民黨軍隊大部分投日當了偽軍,他們不救中國助東洋、幫助日寇奴役百姓掃蕩抗日根據地,少數非淪陷區的國軍也是腐敗無能,麵對日寇一擊即潰,麵對百姓如狼似虎,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湯恩伯部隊在向豫西潰敗時被民眾繳槍就是典型例證。因此,當時全國立誌參軍報國的愛國青年學生、鐵血中華兒女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共產黨,他們克服各種困難投奔延安,或就近投身八路軍、新四軍和遊擊隊參加抗日戰鬥,眾多起義、反正或被俘的偽軍官兵自願參加了共產黨軍隊,如此一來,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武裝不快速壯大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共產黨軍隊在抗戰中得以迅速發展壯大,是堅決抗日的感召,是愛國民心的所向,是共產黨才是堅定的抗日領導者最好的曆史佐證。

事實勝於雄辨,無論是正麵戰場,還是敵後戰場,主動殲滅日寇、收複失地、保護人民的才是抗日的主戰場,是共產黨、毛主席領導的人民戰爭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成為中國抗日戰爭事實上的堅強領導者。而蔣介石身為一國統帥,在國家存亡的關鍵時期,麵對日寇的入侵,消極抗日,積極反共,造成了除西藏、西康、新疆、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川外的大半個中國遭日寇鐵蹄蹂躪,3500萬中國軍民傷亡,5620多億美元財產損失,成為中華民族千古罪人。

2018-08-15

轉自鼎盛論壇,發帖者:quark200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