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貼)任憑:一個可疑的高層智囊鄭必堅——透視西方心理戰與中國改革(節選)

(2012-09-08 08:58:51) 下一個
一個可疑的高層智囊鄭必堅——透視西方心理戰與中國改革(節選)

任憑

  本文這裏不打算把中國的第五縱隊一一列舉。本文重點分析疑點最多,影響最大的疑似“第五縱隊”、“意識形態專家”鄭必堅。
  對鄭必堅的分析和吳敬璉類似,筆者無法斷定他就是第五縱隊,雖然他們起到的客觀效果和第五縱隊一樣,但其主觀動機確實難以在現階段確鑿核實。鄭必堅的智商、水平、影響遠在吳敬璉之上。這表現在鄭必堅近期的的文章、講話不像吳敬璉那樣有那麽多的漏洞。鄭必堅近期文章和發言的特點似乎是在可允許的範圍內,極力淡化毛澤東和社會主義色彩。他極力反毛反共反社會主義,卻又讓你抓不住把柄。鄭必堅已經做到了一個體製內學者瘋狂反對共產主義卻又滴水不漏的極限。
  筆者上文如此鑒定吳敬璉、茅於軾之類的人物:要麽你是腦殘,要麽你是漢奸。作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首屈一指的高層智囊,筆者無法像鑒定吳敬璉們那樣鑒定鄭必堅,筆者隻能對他作如下結論:如果鄭必堅不是第五縱隊和漢奸的話,那麽以下所有奇詭的事隻是一係列的巧合!
  1、鄭必堅是“兩個凡是”的始作俑者
  上文介紹到,美國在蘇聯的第五縱隊早期活動的重要特點是,通過把馬列主義教條化、極端化的方式,醜化馬列主義,這叫做打著紅旗反紅旗。
  而在中國,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被人厭惡,並且在全黨全民心中開始負麵化,始於“兩個凡是”的提出。其實真正懂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不會提出“兩個凡是”,也不會鼓動“兩個凡是”。事實上,正是“兩個凡是”的提出,使真正的左派、真正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信仰者十分被動,而反共反社會主義的右派則找到了一個攻擊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突破口。
  在中國,發生的事情比蘇聯還奇怪。如果這一切不是信息心理戰的話,那麽隻能說上帝給中國安排了太多的巧合。
  《半月談》雜誌的創辦者、曾任人民日報總編室主任、中央外宣辦秘書長的喻權域在2008年5月《對真理標準討論的再思考》一文披露了兩個凡是出台的內幕:
  【粉碎“四人幫”後,中央的陳雲、李先念、葉劍英、王震等領導同誌和全黨全國的許多同誌,都主張為1976年清明節發生的“天安門事件”平反,都主張恢複鄧小平同誌在黨內外的職務,重新出來工作。
  當時擔任黨中央主席的華國鋒同誌,並不反對上述主張。但是他主張過一段時間,待“時機成熟”的時候才作出平反決定。】
  【1977年2月,中央的兩位“秀才”——鄭必堅和龔育之為“兩報一刊”起草了一篇題為《學好文件抓好綱》的社論,經當時在中央主管宣傳工作的李鑫同誌審閱、簽發,於2月7日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和《紅旗》雜誌上發表,引起全國轟動。
  那篇社論的要害是提出了“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很明顯,這是要阻止中央為“天安門事件”平反、為鄧小平同誌平反。】
  【當年在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工作,“八九風波”之後由中央派到人民日報社當副總編輯的張雲聲同誌,親口對我說:那天早上,食堂已經開飯好一陣,鄭必堅和龔育之才到。一坐下來就得意洋洋地對在座的同誌講:昨天晚上他們倆人挖空心思,在燈下寫出了“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那兩句重要的話。  1978年5月,胡耀邦等同誌組織了關於真理標準的大討論。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等全國各大報刊發表了許多討論文章,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黨委都發表了意見。】
  【據湖南的同誌講,華國鋒同誌辭去中共中央主席之後,於80年代中期回到他曾經長期工作過的湖南省看望。他曾幾次在湖南發牢騷說:兩個秀才(指鄭必堅、龔育之)起草了一篇講話稿,我拿到會場上去念了一遍,就把“兩個凡是”的錯誤主張栽到我頭上了。】
  喻權域對此感慨道:
  【奇怪的是,發明“兩個凡是”,寫出“兩個凡是”的社論來的鄭必堅和龔育之,三十多年來沒有作過任何自我批評。這在我們黨的曆史上可能是絕無僅有的。】
  龔育之作為“兩個凡是”的發明者之一,不僅沒有像華國鋒那樣被邊緣化,反而在改革開放年代節節高升到中宣部原副部長、中央黨校原副校長的位置。龔育之2007年6月去世,生前是中國著名反共刊物《炎黃春秋》的重要支持者,其晚年文章甚至遺稿都盡量發在了《炎黃春秋》,被《炎黃春秋》列為核心作者。
  而鄭必堅比龔育之更輝煌。
  1954年鄭必堅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係研究生畢業,曆任中國人民大學教師,中共中央宣傳部科學處幹部,中共中央毛澤東著作編委會理論組副組長,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室務委員、研究員,中共中央總書記特別助理,國務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總幹事。
  198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所長。
  1992年9月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1997年8月起任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中共第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
  《光明日報》網站、《中國高層文膽》一書對鄭必堅的介紹,則隱去了鄭必堅發明兩個凡是的重要細節:
  【1950年,鄭必堅高中畢業後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係。1954年,鄭必堅畢業後留校任教。鄭必堅離開中國人民大學後,調到了中共中央宣傳部科學處工作。1977年3月,中央決定成立毛澤東著作編輯委員會,鄭必堅任該編輯委員會理論組副組長。1981年1月,中央書記處研究室成立,……成為中央書記處研究室的室務委員、研究員。
  1980年初,中央政治局決定起草《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直接領導《決議》起草小組,鄧小平、胡耀邦親自主持。直接負責^胡喬木點將鄭必堅參與編寫。
  在《決議》起草的過程中,鄭必堅的理論功底和文筆被胡耀邦賞識,《決議》起草工作尚未完成,鄭必堅就被胡耀邦調去起草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60周年的講話稿去了。
  1981年6月,在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胡耀邦被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從此,鄭必堅作為胡耀邦的秘書和助理,主要在文件和報告起草方麵協助胡耀邦工作。
  ……
  1982年9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開幕,胡耀邦代表中央委員會做的題為《全麵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麵》的報告,就是由鄭必堅等人執筆。這是鄭必堅擔任胡耀邦秘書後參與起草的第一份黨代會工作報告。
  1986年底,胡耀邦準備起草十三大報告,鄭必堅被任命為起草小組組長。1987年1月,胡耀邦辭職後,中央仍然吸收鄭必堅參加起草小組,並指定他為起草小組的三名負責人之一,鄭必堅負責報告的第二部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黨的基本路線》和第七部分《爭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勝利》的起草工作。這份題為《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工作報告的最大貢獻,是係統地闡述了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完整地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
  1988年,鄭必堅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所長,他的理論研究工作進入了新的階段。之後,鄭必堅相繼參加了十四大報告(負責《十四年偉大實踐的基本總結》部分)、十五大報告(負責《鄧小平理論的曆史地位和指導意義》部分)、十六大報告(負責《總論》部分)的起草,又參加了這期間各次中央全會的理論性、綱領性決議的起草。有人說,他是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幹部中參加黨代會和中央全會文件起草次數最多的一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