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閑人

幾方田畝,耕耘不輟,樂在其中
個人資料
樂閑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家國七十年——記亦泣亦歌的人生旅途(54)

(2025-02-04 12:19:02) 下一個

第四節  劉桂芳(2)

這天下班時,師傅帶我站在車間門口看下班的人流,因為我們上的是常日班,比運轉班晚下班一個小時,所以有觀望的機會。這是師傅的愛好,每天下班他都會站在車間門口觀望。成衣車間的擋車工下班,是一個很大的人流,女工們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從二十歲左右,到五十歲左右。相貌有俊俏的,也有平平的。其中一個四十幾歲、風韻猶存中年婦女每天都會停下來和師傅寒暄,有時師傅會拉起她的手撫弄,她也不拒絕,仍然是溫情脈脈地述說著。自從1966年三月初那次刮骨刺心的別離後,我視一切粉黛無色,也從不關注他人的男女交流情況。師傅拉我去車間門口觀望下班人流,也僅僅是觀望而已,西施東施與我何關?師傅拿起那女性的手撫弄,我僅僅理解為上海人比較開放。直到多年後,方才了解師傅為什麽要拉我看人流的苦衷,他是在等待那個風韻猶存的中年婦女,他心中有苦悶需要宣泄,苦悶之極,唯撫弄雙手可以解鬱。之所以拉我一道觀賞人流,因他看出我不諳情事,也不關心他人情事,有閑言碎語也可以以我在場遮掩。從師傅幾乎每天都看人流的習慣,我推斷師傅和這個女士一定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經曆,因為某種原因而未成眷屬。這段無果之緣是全廠共知,否則他們不會在廣庭大眾之下公然拉手。這件事也導出了另一個事實:師傅具有一流的人品,值得美女去愛。因為那個女士不是一般的美麗,而師傅卻是一個相貌有嚴重缺陷的人。他們若真有情話,很容易使人聯想起卡西莫多和埃斯梅拉達的淒美特質。這日的人流基本走盡後,走道的端頭來了一個女青年,看了挺養眼的,走近細看,卻是劉桂芳。走到我們跟前,她對陳師傅莞爾一笑,接著又向我點點頭。我也點頭致意,心裏卻想:這個姑娘現在穿這身衣服,比穿綠軍裝好看多了。陳師傅等劉桂芳走遠了,對我說:“這是個好姑娘,吃苦耐勞。過日子肯定是一把好手。”我不置可否地笑一笑。

1969年2月10號左右,我和宋元三結束了二年多的學習生涯,告別上海回安徽。去派出所遷戶口時,公安看了看我們說:“你們這正式戶口遷出去可惜了,上海多好呀!”宋元三說:“組織派來學習,學好了,應該回去效力的。”公安不再說什麽,給我們辦了遷移手續。出了派出所的門,宋元三說:“嗨,我們的臨時戶口什麽時候轉為正式戶口了。早知道,不回去了。”我說:“不回去到哪兒找工作呀?”宋元三說:“嘿,憑我們倆的技術,國針廠還不雙手捧著。”我說:“六安地區棉紡針織廠肯定得來人把我們要回去。”宋元三說:“說說而已,不回去也對不起他們。”

臨走的前一天晚上,宿舍了來了二個姑娘,劉桂芳和她的學友兼工友。她們在宿舍裏和我們聊了很長時間,天南海北的,也沒正題。眼看著十點鍾了她們也沒有告別的意思。我心裏挺急的,行裝還沒收拾好呢,明天還得趕早去老北站。

劉桂芳她們走後。李震寰急切地告訴我:“小徐,人家來看你,你怎麽一點都不熱情呀!那個姑娘可是真心的愛你呀!”我被他說得一愣,說了一句簡直是二百五的話:“她愛我做什麽?”李震寰說:“你呀,怎麽對談戀愛一竅不通啊!告訴你,下次碰到這樣的姑娘,你就放大膽地和她相處。不要膽怯。”我沮喪地說:“我不會再有愛情了。我心死了。”宿舍裏不知是誰問了一句:“為什要說這樣的話?”我歎了口氣,就把在免渡河和王華的戀情簡單地講了,當然,我沒講我身上的汙點,隻是講沒工作配不上她。李震寰問:“你到上海學習她知道嗎?”我說:“她不知道,我不敢講。”李震寰說:“這就對了,如果你和她講了,她和她的男友肯定得黃了。”他又說:“難怪你看不出這個姑娘的感情呢,原來你心有創傷。不要難過,會有好姑娘等你。”我傷感地說:“像那樣的怕是找不到了。”李震寰說:“也是啊,初戀總是美好的。”

收拾好行裝後,我的心也沒平靜下來,我很愧疚。劉桂芳來看我,我卻很冷淡,豈不是傷了她的心,做人不應當這樣的。

四年後的1973年,我因公出差到國針廠。辦完事後已近中午,我去食堂吃飯,幾個工業中學畢業的青工對我指指點點,我聽她們悄聲說到劉桂芳的名字,這引起了我的心痛。之後,我去看望師傅,和師傅寒暄後,就問師傅劉桂芳上什麽班?師傅歎口氣,“可惜了那個姑娘。”我愕然,忙問怎麽回事?師傅說劉桂芳神經了。我“啊”了一聲,“怎麽會這樣?”四年前的愧疚之情強烈地湧現在胸間,我問師傅:“劉桂芳的家在哪兒你知道嗎?”師傅說:“在江浦路西頭,新華醫院對麵那一片。小徐,你應當去看看她。”我嗯哪一聲,隨即和師傅告別。

佛家說人是講因緣的。在茫茫上海找人應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可我幾乎沒費什麽周折就站在了她的家門口,開門見我的是她的妹妹,當她問了我的姓名後,她呆了,隨即轉身進屋把她媽媽喊出來。她媽媽看看我沒吱聲就進屋了。她妹妹解釋說:“姐姐得了這病,媽媽很難過。不湊巧,姐姐住院去了。”我問在什麽醫院?她妹妹說:“在龍華精神病醫院。”

我二話沒說匆匆趕赴龍華醫院,到達時已經是下午三點多鍾。門衛告訴我說:“今天不是接待日。明天再來吧!”我掏出了第二天的火車票給門衛看,門衛不吱聲走了。我焦急地站在門口,不一會兒,看到門衛和一個女醫務工作者向我走來。她問了我的情況,就對我說:“你跟我來吧!”路上,我問了劉桂芳的情況,因為我害怕她神誌不清。醫生說:“她恢複得很好啊,可以單獨見麵的。”

再次見到劉桂芳,是在醫院的一間較為豪華的接待廳。當劉桂芳身著一身紫色的病服站在我身邊時,我愴然良久。劉桂芳驚喜地說:“徐凱,沒想到我們會在這兒相見,你看我這身紫色衣服……”她沒說下去。我連忙說:“醫生說了,你很快就會把這衣服脫了。”接下來,我問了一句最不該問的話:“你怎麽得了這病?”她淒然一笑,“你們走後,每天下班到水池洗手臉,會洗很長時間。嚴重的時候,我能把臉洗爛。”我的心像被針刺了一下,轉而說:“醫生說你是她管理的病員中恢複的最好的一個。很快就會出院了。”她笑了,“是啊!你看看我的照片。”她站起來,帶我看接待廳掛在四周牆壁上的大幅照片。都是些外賓來參觀時的合影,她穿著病服站在其間。她說:“這裏有阿爾巴尼亞的、羅馬尼亞的、法國的、坦桑尼亞、越南的、朝鮮的的等等。徐凱,你看我這輩子的生活豐富多彩吧!”我開玩笑地說:“你得這病也不全是壞事,否則你怎能和這些外國人合影啊!”她說:“是啊!,要不你也不會來這兒看我。”我說:“下次相見,應當在國針廠啊!”

再次別離,我幾乎沒有任何傷感。她說:“再來上海,一定得告訴一聲。反正你認識我家了。”我說:“一定的,祝你早日出院!”她笑了,“不出院,難不成在這兒呆一輩子?”

此後,我曾數度去上海,卻沒再去找劉桂芳。我覺得她會有自己希望得到的生活,因為我認為上蒼不會拋棄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