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閑人

幾方田畝,耕耘不輟,樂在其中
個人資料
樂閑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家國七十年——記亦泣亦歌的人生旅途(75)

(2025-02-24 09:25:39) 下一個

三十八歲的學員(2)

另一方麵是我利用了在黨校學習的兩年時間,基本完成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自學考試學業。這件事是我一直以來深感自豪的事。參加自學考試,是一個叫胡平月的同學建議的,他說:當官有什麽用?死了以後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默默無名,可是你如果發表了一部小說,就有成名的可能。你看,海明威就憑一個中篇《老人與海》就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的這番話對我觸動很大,勾起了我成為一個作家的欲望。一直以來,我對在黨校學經理管理並不感興趣。我知道自己不是搞經濟的料子,解難還行,當官肯定不合格。同時還認為中國沒有經濟管理這一學說,如果有,也是從國外書本上抄來的,到中國肯定水土不服。所以,胡平月的話我聽了很順耳,就跟他一道參加了自學考試。在教育局報名的時候,分管主任見我填的表,就說像你這樣大的年齡(40歲)參加自學考試很難得,希望你堅持下去,取得成功,說實話,我們需要你這年齡段的例子。

由安徽師範大學開設的漢語言文學自學考試(大專),一共開設8門課,分別是: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概論,古代文學作品選,現代文學作品選,外國文學作品選,形式邏輯,寫作。其中古代漢語和外國文學作品選分兩次考,所以,一共得考10次。考試規定一年考兩次,每次報名的科目不限。如果你有水平,一年也可以考完十門,獲得畢業證書。

經過一年半的努力,到1987年在黨校畢業時,我取得了九門合格的成績,寫作課以59分的成績惜敗。一年半後,我此時已在蘇北興化幫人家辦工廠,專程返回六安參加考試,以76分的成績獲得通過。拿畢業證的時候,分管主任說真的替我高興,這樣一來,我們號召大齡人參加自學考試也就有了榜樣。我更高興,自1962年從牙克石中學退學以來,本以為和讀書絕緣,哪知道在28年後,我通過努力取得了一張中文大專文憑,非常自豪啊!那紅紅的畢業證書,見證了我不屈的性格,見證了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的真理。我感謝1980那個火熱沸騰的年代,沒有那個令人激情四射、向往理想的年代,就不會有我取得的成就,也就是這個成就,導致了我在15年後又開始向新的人生高度攀登。

自學考試不僅是獲得了一張大專文憑這樣簡單,它真的使我獲益匪淺。漢語言文學的專業知識學得比較紮實;雖然在1980年代初期我閱讀了大量的外國文學名著,但都以追求的情節為主。這次自學考試學習,在輔導材料的引導下,研究了作品的表現手法,以及如何突出人物個性,掌握得雖淺,但畢竟知道是怎麽回事,對日後的閱讀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在黨校學習時間,我沒有浪費上蒼賜給我的學習時間,不說是爭分奪秒,起碼是時刻把學習放在第一位。除去規定的專業課外,我還閱讀了大量的各類書籍,有古代哲學、文學和詩詞及散文,也包括西方哲學。西方哲學雖讀得粗糙,但總是有一些收獲,起碼知道這些哲學家哪個國家人,主要著作是什麽?幾年後,我路過南京,見新街口新華書店有薩特的《存在與虛無》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出售,如獲至寶,連忙買了。哪知道讀了幾次也讀不進去,自認知識與能力有限。之後,又看到尼采的作品,又是望洋生畏。

六安市委黨校第一屆經濟管理班於1987年6月結束,全班42名學員如期畢業。學校安排全體學員以實習的名義去北京遊玩一次,來回旅費全額報銷。在1986年4月,黨校也曾組織一次免費黃山遊,由於我要參加自學考試,所以沒能隨團成行。這次,我們一行42人從合肥坐火車在泰安下車,登上泰山。泰山給我的感覺就一個字:重,非常的沉重,所謂泰山壓頂不彎腰,也是突出一個重字。從泰山下來,我根本不覺意,哪知道到旅館住下後,雙腿不聽使喚了,我嚇得不輕,以為得了怪病殘廢了。武繼文說不怕的,這是上下山累的,你看我們颼颼地爬上爬下,根本不知道愛惜腿,所以它罷工了,放心,明天肯定會好。果如武繼文所言,第二天,我的雙腿活動基本自如,沒耽誤去北京。

這是我時隔13年後再一次去北京。視線裏的北京市貌沒什麽大變化,隻是北京飯店那17層高樓比較顯眼,像個巨星火柴盒豎在一片大屋蓋建築中間,尤顯不倫不類,不由得心想,堂堂首都的城建設計也就這水平了,可能本意是“鶴立雞群”,卻弄成粗俗漢子闖進仕女群的尷尬。記得1973年第一次到北京,這棟高樓正在建設,同時建設的還有地鐵,許多地段都是公開挖大溝,說是建好軌道再填埋,這方法被稱之為明挖填埋法。我們為了體驗坐地鐵的感覺,就從崇文門上車,一直坐到西郊的蘋果園,沒啥特殊感受,和坐火車差不多。寫作此段文章時,我查閱了北京地鐵的曆史,網上介紹北京的地鐵始建於1965年,和我1973年在北京所見不合,不知道什什麽原因?都說是眼見為實,可我親眼所見的,卻和曆史記載合不上。難不成是地鐵出事故後扒了重建?百度百科上介紹北京地鐵於1969年曾出過一次大事故,是不是損毀嚴重必須扒了重來?不得而知。

我們在北京住了兩夜,玩了三天。回到六安後,黨校組織了送別宴會,初夜時分,帶著醉意的一群成年學生依依不舍告別。之後,凡是組織培養的重點人都升了官,方雲勝擔任了市房管局長;武繼文升任廠工會主席;城建係統來的四個人都升為科長。其他的三十幾人,都回單位就原職。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