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閑人

幾方田畝,耕耘不輟,樂在其中
個人資料
樂閑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家國七十年——記亦泣亦歌的人生旅途(48)

(2025-01-29 09:42:18) 下一個

第一節 喜從天降(2)

國營上海針織廠,是上海最大的針織企業,隸屬於上海市紡織局的子公司上海市針織公司。這個公司分管了19家針織企業,除國營上海針織廠(簡稱國針廠)外,其他18家企業均以阿拉伯字母排名,從針織1廠到針織18廠。另外,針織公司還分管三十幾家織襪廠。國針廠是日本人創辦的企業,日本人投降後,此廠據說成為宋子文家的企業。解放後,成為上海首家全民所有製企業,而其他18家針織企業都是公私合營性質。

那時,敬業精神是人們的基本素質之一。第二天,宋元三帶領我們四人來到廠勞資科報到。勞資科的女性葉科長接待了我們,簡短地說了些客氣話,就帶我們去了車間。在針織車間,她將宋元三和我交給了車間主任何保定,之後就帶著程業立和牟啟培去了成衣車間。

何保定很快地就將宋元三安排給了唐玉龍師傅,把我安排給陳德金師傅。這兩個師傅各有特點,唐玉龍思維敏捷,對新技術接受快,他所分管的11台台車,大都是28級織機,以針織提花為主業。而陳德金師傅以工作細致,技術精湛著稱,他分管的11台織機,全部是36和40級別的織機。以生產42支紗、84支紗以及100支紗為主業。這裏要特別說明一下織機的級別是怎麽回事。台車的級別是以每英寸長度均勻排列多少根織針為標誌,28級意味著每英寸均勻排列28根織針。由此可見,級別越高織物越細密,織造越困難。

陳德金師傅是蘇北阜寧人,早年以蹬三輪車謀生,後來入日本人創辦的針織廠,做一名台車擋車工。廠內有一個日本保全工很欣賞他,主動教授了他保全技術。所以他得以成為一名台車保全工。跟陳德金師傅學技術,我學得了他的認真負責的態度和對技術精益求精精神,這使我獲益終生。不是我自負,我以心靈手巧而為人稱道或者嫉妒,自從跟隨陳師傅學徒,學得了他工作的態度和精神,可謂是如虎添翼。很快地,我就將陳師傅的技術學到手,裝出來的機器運轉良好。可以這樣說,自我做了陳師傅的徒弟後,陳師傅也獲益了,保全工的粗活、累活、技術活全部由我攬下。

記得我在裝出第一部40級別的機器後,機器運轉良好,這距離我跟著陳師傅學習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此後,我又陸續裝出幾部40級別的織機和36級別的織機,結果都運轉良好,這個月陳師傅的生產任務全部按時完成。這令車間主任主任何保定刮目相看,記得那時正好趕上保皇組織赤衛隊造反激烈的時候,車間生產受到影響,何主任就把車間因赤衛隊成員離職造成的空缺,全部壓在陳師傅的機台上。陳師傅對此很有意見,而何保定甜言蜜語一副笑臉,他有火也發不出來,因為他知道何保定為什麽這樣做?因為他手底下有我這樣一個能裝40級別織機的小青年,比讓其他老師傅安裝機器容易得多,他發火的目的就是讓車間主任知道交給他的任務多了,這不公平。在當時,46支和100支紗的汗衫是高級產品,價格高還難得買到。有能力生產46支和100支紗汗衫的隻有國針廠和位於曹家渡的針織二廠(五和二廠),全國也隻有這兩家廠能生產這樣高級的汗衫。而國針廠所有的46支和100支汗布的生產任務全部都在陳師傅的機台上,也都全部是我安裝的機器,至今我都為此感到自豪。生產46支和100支紗汗布的難度很大,特別是46支紗,難度最大,因為它是單股紗,紗支最細,而100支紗是雙股紗,強度較46支要高一些。因為紗支細,機器密度細,很容易出漏針和破洞,而廠裏的質量標準是6個/10kg坯布 。在國針廠,能達到這個質量標準的唯陳師傅一人。其他的師傅安裝這種織機,一般都會被弄得焦頭爛額,最終知難而退。

在學會了40級別織機的安裝後,有關台車的汗布安裝技術基本學會,剩下的就是學習設備修理。設備修理比安裝要難,因為設備在運轉過程中會出現各種複雜的毛病,怎樣消除這些毛病頗費心思,技術熟練的人能做到手到病除,而一般人會對毛病束手無策,這就是技術好和技術差的區別。學習修理織機,主要靠兩點,一是機遇,得遇到織機出毛病;二是看到毛病得會分析,找出產生毛病的根源。我大約花費了半年的時間,方才掌握了一些常見毛病的修理,也從中掌握了一些修理的竅門。應當說,我學技術學得紮實,牢固於心。以至於丟棄了18年後,1988年,我為生活所迫辭職下海,到蘇北鄉鎮企業工作,靠的就是這項技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