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閑人

幾方田畝,耕耘不輟,樂在其中
正文

三個女人唱大戲 江青 雌馬不再安貞(5)

(2016-09-19 05:21:52) 下一個

在滴水洞,毛澤東肯定對如何發動文化大革命進行了整體謀劃,這其中依靠什麽人是最為重要的問題。環顧周圍,黨的核心圈裏的幾個主要人物何人可依?答案不難理解。

劉少奇,這個自延安整風運動以來一直最受他器重、被視為接班人的人,已徹底令他失望。這失望既是哲學的,也是政治的,更是組織的。

說它是哲學的,即人類之路究竟是走獸道還是人道?社會的發展的主要方麵是靠精神還是靠物資?看來如果劉少奇上台,走的必然是獸道,靠的是單純物質的觀點;說它是政治的,即執政依靠什麽人,是廣大人民群眾還是少數精英?是多數人對少數人的專政、還是少數人對多數人的專政?劉少奇必然走精英路線,他在四清中依靠工作組,搞神秘運動足以說明一切;說它是組織的,即完全放手讓劉少奇管了二十年黨,中國共產黨幾乎成了白區黨的天下,劉少奇在黨內幾乎一手遮天,同時,軍隊內也有極少數人有意地或者是不知不覺地上了劉少奇的船,放任下去,自己將有被廢黜的可能。直到這時,毛澤東才發現,自己一直信任的人,原來是一個機會主義者,而且還有些忘恩負義。

再看一看鄧小平,這個一直以來的親信,近年來也逐漸偏向劉少奇。因為這是一枚最被他看好的棋子,抗戰時期用他來監管紅四方麵軍的殘存力量,即八路軍129師,以此來保證他的意圖能在張國燾的舊部中得到徹底貫徹執行。建國後,為了牽製劉少奇和周恩來,他安排鄧小平為總書記,分割了他們的權力,以便自己更好地控製黨政軍。現在,鄧小平開始疏遠自己,書記處成為獨立王國,說明他已和自己離心離德,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本意是用書記處掌控黨政,現在卻失控了,書記處成為一支捉摸不定的力量,而且很可能成為劉的陣地。但鄧小平這個人個性強,是領袖級別的人物,人才難得,和劉少奇還是有區別的,他也不太相信鄧會和劉一塊兒篡黨,起碼現在還不是尾大不隨,先冷一冷,打而不倒,讓他暫時從政治舞台上退出,作為一枚備用的棋子暫且閑置起來。在這裏,不管毛澤東對鄧小平如何看法,但對他的處置卻體現出極為高超的政治胸懷,天佑中華的神跡,通過這一處置完美地顯示出來。

朱德,盡管他老實的外殼裏也有些許詭譎成分,但他不失為一個忠厚人,況且他和毛澤東一路共事幾十年,主流是合作,朱毛,朱毛,朱毛分離了,在稍有那麽一點相信命運的毛澤東看來是大不吉!共產黨的排位裏,少不了這個功高不蓋主的人。忠厚是小奸詐的煙幕,但他做事不逾規,心中有氣,搞搞小動作也情有可原,隨他去吧!

陳雲在黨內一直以經濟專家而著稱,他是唯一的工人出身的政治局常委,在黨內沒有自己的係統,對其他集團也就不構成威脅。劉少奇架空毛,他一直沒有參與。客觀地分析,可能有與其讓劉篡權、不如保毛的思想。因為他和劉是同一級別的人,在延安整風前,他在黨內的地位高於劉,沒必要見劉也畢恭畢敬,一輩子事一個主人可以了,誰知道劉篡權成功,會把自己怎樣?所以,在毛看來,陳雲是對自己不具威脅的人。改開以後的陳雲對鄧小平的平起平坐的態度,證實我的這個判斷是正確的。

周恩來一直是黨內頂層級人物,在中央蘇區是,在延安也是,共和國成立後便擔任首任總理。毫無疑問,他是精英中的精英,穩健、聰睿、勤儉、心懷寬闊,善於處理各種複雜的問題,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傑出的行政管理者。周恩來在中央蘇區雖處高層,但沒有和王明集團深度糾纏在一起,對毛澤東比較尊重,遵義會議後,一直視毛澤東為最高領袖。在延安整風中,由於蘇聯人和共產國際的保護和支持,沒被整肅,但地位降至劉少奇之後。建國後,由於其一貫的謙虛作風、嫻熟地處理政務的能力和對毛澤東的充分尊敬,一直穩居黨內第三的位置。周恩來對毛澤東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尊重,是在革命處於危機關頭時通過事實體會出來的尊重,他通過戰爭年代毛澤東一係列力挽狂瀾的高超智慧,徹底認識到唯有毛澤東思想才是救國救民的根本所在。正是通過“三年困難時期”, 周總理真正覺悟到了在建設時期,任何情況下,隻有毛澤東思想才是強國富民的根本所在,從此一心一意地跟定了毛澤東,義無反顧,直到永遠!因此,即便經曆了大躍進、大饑饉的挫折,他也沒絲毫降低對毛澤東的敬重。在毛澤東看來,周恩來是他治國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領導人民進行第二次長征,也一定能得到周恩來的有力支持。因為他有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心,同時和劉少奇有不可調和的矛盾。這矛盾產生於延安整風,延安整風不僅僅是撥雲見日,確立了毛澤東的領袖地位,同樣的也整出一個白區黨山頭,劉少奇自我戴上了白區正確路線代表的桂冠。周恩來一直是南方白區黨的領導者,功勞一下子被別人搶去,心裏不會好受。和陳雲一樣,不事二主同樣是周恩來的道德和政治抉擇。總之,以周恩來對毛澤東的忠誠和高超的處世能力,毛澤東離不開周。同樣的,周也離不開毛,因為周恩來缺少超級戰略智慧和陽剛的決斷能力,這一點從遵義會議前紅軍被打得抱頭鼠竄可以看出。問題是,在使用依靠周恩來的時候,毛澤東要時刻提防在尚未完全摧毀劉少奇集團的時候,官僚集團(包括劉倒台後的散兵遊勇)凝聚在周恩來的麾下,形成老尾巴尚未完全斬斷,新尾巴又長大甩不動的局麵。後來的實踐證明,周恩來很好地處理了這個問題,每解放一個老幹部,他都依照毛澤東的意思行事,因為他心裏清楚,每解放一個老幹部,他的麾下必定會增加一名鬥士。實際上,周恩來在文革中行事有一定的規則,無論是哪個山頭的人,他都會出麵保,但隻要是劉少奇的鐵杆,他是絕對不會保的。所以,在文革前期需要燒一燒的,後期需要解放的,他和毛澤東簡直是不謀而合。

如何在組織上鏟除劉少奇集團,並及時填補劉少奇被打倒後的權力真空。毛澤東的深謀遠慮一直得到周恩來的心領神會並加以貫徹執行。比如,將林彪推向接班人的位置,就最能體現毛周無間隙的緊密合作。《吳法憲回憶錄》有關這個問題是這樣敘述的:

1966年8月1日,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是宣告 “文化大革命”全麵開始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會議期間,毛澤東寫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紙報”,鋒芒直指劉少奇。毛澤東問周恩來:“劉少奇不行了,我對他觀察了21年,完全失望了。對鄧小平也觀察了7年,也失望了。要把劉少奇拿下來,現在怎麽辦?”周恩來回答說:“那就隻有林彪了,由林彪接替劉少奇最合適。”毛說:“好,那就把林彪接來北京吧。”

那麽毛澤東具體是哪一天當麵跟周恩來說出“拿掉劉少奇”的話呢?從各種跡象分析,應該是在1966年7月27日。崇新嶽的《文革大起底》提出三個證據來確認這個日期:第一個是證據《周恩來年譜》記載,在7月27日這天,毛澤東兩次找周恩來單獨談話,這是非常異常的;第二個證據是7月27日至30日,中共召開八屆十一中全會的預備會議,所以毛澤東要在十一中全會的預備會議上,把罷免劉少奇的事情內定下來。文革小組成員王力回憶,在八屆十一中全會的預備會議上,有三件事使他感到吃驚:第一,會議公報的送審傳閱名單上,居然沒有劉少奇;第二,在送審傳閱的名單上,毛澤東的名字後麵即是林彪;第三,公報初稿上,曾引述的劉少奇幾天前的一段講話,被刪掉了。

此前的林彪,一直在大連療養。汪東興幾次打電話催他回北京,林彪推辭再三,而且還正式寫了請假報告。

 8月6日,吳法憲接到周恩來電話指示後,派出專機前往大連接林彪回京。當林彪的專機抵達機場、飛機滑行到跑道的一頭停下時,周恩來立即登機麵見林彪,汪東興代表毛主席也趕到機場。三個人在機艙裏商談半個多小時。但林彪出來時,臉色陰沉。

在這次全會臨時增加的改選政治局常委的過程中,毛澤東將林彪排在了緊靠自己的第二位。

毛澤東屬意林彪,周恩來為什麽能猜出來?是因為他們對形勢的身同感受。在中國,軍隊的力量是穩定一切的力量,軍隊不亂,黨就不亂,政府就不亂,社會也不會亂,在文革中給軍隊一定的地位,是保證文革能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在共產黨內,林彪是紅一方麵軍的司令,從井岡山上下來,屬於毛澤東的山頭。在解放軍序列,林彪戰功卓著,有蓋世之威,把他推到前台替換劉少奇,順理成章,何人不服?1959年彭德懷在廬山會議倒台後,毛澤東讓林彪接任國防部長職位,也是周恩來鼎力推薦。可以說,最能摸透毛澤東意圖的,非周恩來莫屬,在推出林彪這一事上可看出他和毛澤東心息相通。另一方麵,林彪一直在軍界,加之身體不好,長期養病,這給人一種印象,林彪不屬意政治,沒有野心。周恩來知道,如果林彪上台,他同樣離不開自己。在毛澤東心裏,林彪是自己人,又是小字輩,他和劉鄧不同之處在於,在林彪麵前他能以長輩自居,可以隨心所欲地操縱他,使得第二次長征和第一次長征一樣取得勝利。

問題是,為什麽林彪一直對參與政治不感興趣?身體不好是一方麵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應當是建國以後不讚同毛澤東的治國方略,明顯的是反對出兵朝鮮,私下不滿意1957年廬山會議對彭德懷的處置等。甚至在文革期間也和毛澤東對著幹,如1967年5·13演出之後,林彪明確支持軍隊內部的保守派組織,導致北京全部軍隊單位內部的所有造反派的快速瓦解。為什麽會這樣?因為林彪也是一個既得利益的維護者。打江山期間,出於生存需要,他和毛澤東有共同利益,因此一直堅定地跟著毛澤東,唯毛澤東馬首是瞻。取得政權後,他有了大官僚擁有的一切享受,他要保護這些私人利益不被剝奪,這就和“生命不息,鬥爭不止”的毛澤東發生了根本衝突,分道揚鑣是必然的結局。林彪是毛澤東山頭的人,知道毛澤東的智慧和威望,即便內心不同意毛澤東的所作所為,也不會公開出來反對,因此就以養病為借口,觀望徘徊於政治舞台之外。直到八屆十一中全會前夕,毛澤東發怒,他才不得不從大連趕回北京,在會上發出了“毛主席活到哪一天,九十歲、一百多歲,都是我們黨的最高領袖,他的話都是我們行動的準則。誰反對毛主席,全黨共誅之,全國共討之。在毛主席身後,如果有誰做赫魯曉夫那樣的秘密報告,一定是野心家,一定是大壞蛋,全黨共誅之,全國共討之。”這樣的錚錚誓言。

任何事物,我們不能隻看表麵不看實質,林彪盡管有上述這段錚錚誓言,但並不代表他真的就是毛澤東的好學生。其實,林彪和劉鄧是一類人,都屬於既得利益集團,都是精英治國論者。之所以要堅定的支持毛澤東,道理很簡單:他們是一個山頭的人。維護本山頭的利益,也就是維護自己的利益。如果劉鄧上台,林彪處境會很危險,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因此他隻有橫下一條心跟著毛澤東走到底。縱觀毛澤東一生,他最信任的兩個人,就是林彪和鄧小平,恰恰這兩個人都反對文化大革命,而且一個是軍人集團的代表,一個是官僚集團的代表。作為軍人集團代表的林彪,以步步緊逼的方式清了君側(王、關、戚),接著又以支左的權力鏟除了地方各級造反派(以清查5·16為名),客觀上為官僚集團登台鋪平了道路,隻是在進一步清君側(第二次廬山會議上對張春橋發難)的鬥爭中失敗了。可是,軍人集團換將不易旗,它們和官僚集團一道徹底埋葬了文化大革命,把政治舞台打掃得幹幹淨淨請鄧小平上台。具體做法是,首先短視地發動一場宮廷政變,抓捕了江青等四人。之所以說他們短視,就是他們沒看清當時中央掌權的左派力量強大,右派想動也不敢動。鏟除江青集團,意味著鏟除了中央大舞台的一半,一個舞台被拆了半個,剩下的半個還能長久嗎?結果被右翼集團輕輕一踹,就坍塌了。這本是一般智商的人都能想通的事,偏偏這些文革新貴們想不明白,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日子過慣了,靠溜須拍馬過日子,蹚不好政治這塘渾水,沒走幾步,就滑入深淵被淹死了。

通過上麵的分析,可見毛澤東可以放心使用的人幾乎沒有。因此他不得不把江青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上,以便自己的意圖能得到徹底貫徹執行。從整個文革的過程看,江青的政治觀念比毛澤東要左,是純正的左派。文革前期,作為先鋒的她,懷著對走資派的憤恨和對丈夫的滿腔忠誠一路衝殺,為摧毀劉少奇集團出了大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