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月十一日,用了17噸青銅澆築的總高9·
曆史上的孔子有兩個。一個是真實的孔子,一個是被拔高北扭曲的孔子。
真實的孔子應當是和藹可親、誨人不倦的良師,翻開《論語》,這一形象躍然紙上,那段段語錄,恰似珠璣,有著醍醐灌頂的效用,這樣的老師肯定受到尊敬,要不然就不會出現幾十人隨他周遊列國奔波14年,碰得鼻青臉腫也矢誌不移的悲壯場麵。孔子的偉大恰恰就在這裏,他強烈的責任感和曆盡艱險而不悔的出世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國人,成為士大夫階層修身養性的基礎文化,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文化之一。
另一個孔子就沒有這麽可愛了。曆史上孔子的形象受到過二次扭曲,一次是漢代的董仲舒,他善於揣摩皇帝心理,根據西漢強盛時期的政治需要,糅合了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學說,提出了“君權神授”、“春秋大一統”、“三綱五常”等觀點並附著在孔子身上向漢武帝兜售,得到了急欲建功立業的漢武帝的賞識,最終開創了“廢除百家,獨尊儒術”的局麵,孔子也被強製性地脫去老師的衣衫,改頭換麵地以“教主”身份出現在政治舞台上。第二次是在宋朝,道學家程顥程頤兄弟和朱熹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封建禮教,意欲將飲食男女、衣食住行,喜怒哀樂都納入應當被滅盡的人欲之中。可是,現實中的人欲能禁得住嗎?不說是皇帝老兒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就連這些道學家也是妻妾成群並時常狎妓,可他們偏偏要禁他人的欲,什麽樣的人是他們的禁欲對象呢?肯定是一般的平民百姓,所才冒出“餓死事小失節為大。”的屁話來。道學家的醜行,徹底敗壞了儒學和孔子的形象,以至於有人抨擊道學儒家是“滿肚子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我不知道曆史博物館北門口的那尊塑像是哪一個孔子,是洙泗上誨人不倦的孔子還是道學家捧為神聖的滅人欲的孔子。我想,它應當是後者,因為尊師無需這麽大的動作,心中有師就可以了,隻有想奴化人才會這麽做。但這絕對是一個信息,想告訴什麽?我揣摩不透,是君權神授?是三綱五常?還是獨尊儒術?可能都不是,隻是想讓用“仁愛”、“和為貴”做旗子,引導人做順民。他們想過沒有,全國人民都成為順民了,都變成自私自利、隻顧安樂享受的慫包,狼來了,誰拿獵槍?這是不是精英們和帝國主義的合謀?妄圖從思想的層麵來解除中國人民的鬥爭精神。曾經的年代,國人被清政府利用孔孟之道奴化的可以了,且不說八旗子弟變成一群廢物,單單是小日本八千關東軍可抵得上咱二十萬東北軍,三五個日本鬼子,可以把黃縣掃蕩一遍。也許他們會說,他們在發揚傳統文化,可傳統文化不獨儒學一家,還有為哲學淵源的道家和為治國方略基礎的法家,它們和儒家一樣都是傳統文化的主流,為什麽要單單把孔子單獨列出來?
可能還有深層次的原因,這就是再次羞辱毛澤東,在毛澤東紀念堂前擺放一尊孔子雕像來騷擾毛澤東的在天之靈。
大家都知道,毛澤東是反儒的,在他的治下曾轟轟烈烈地開展反儒運動。可毛澤東反儒的實質是反對人們革命之後停滯不前的思想和革命的途中因為局部勝利而產生的向舊體製投降招安的心理,繼而號召人們要用奮發圖強的鬥爭精神抗拒美蘇的霸權。當年,孔子帶著門徒周遊列國的時候,主要就是打著克己複禮旗幟,希望諸侯們能恢複到周朝的奴隸社會狀態,結果是碰得頭破血流,不得不偃旗息鼓老老實實回家繼續從事教書事業。現在的世界局勢和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年代何其相似,強者為王,霸者揮鞭,美帝的航母在國門口肆意挑釁,國人氣憤填膺。可恰恰在這個時候,精英們把孔子的雕塑擺放在毛澤東紀念堂的旁邊,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人們不禁要問,當代精英“克己複禮”是不是也要讓中國人民放棄鬥爭精神,完全徹底地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上去?我之所以做出此次的尊孔雕塑出台是羞辱毛澤東的陰暗心理作祟不是沒有道理。帝國主義害怕毛澤東,精英們痛恨毛澤東,咬牙切齒不足以解恨,就搞陰謀,當年的教師節日期的確定就是例證,他們把教師節定在毛澤東逝世的第二天,也就是說毛澤東死了,全國的教師統統應彈冠相慶了。這樣做是否在強奸民意?
因此,國家博物館北門外那尊不倫不類的孔子像應當砸了,換上一尊儒雅可親的師長形象和老子的像以及荀子的像並列擺放在一起供人瞻仰。隻有這樣才堪稱發揚光大中華傳統文化。(值得欣慰的是這尊塑像已搬離原址,是一件順應民意的善舉)
嗬嗬,還要加個《孟子》。我回的是評論,而有人回的是人。看看下邊就明白~~
更正:此言差矣
此言詫異。我本不是五mao,讀了你的言論也忍不住要兩毛一下:
孔老夫子反複被打倒、請出上千年了。曆代帝王在揭杆起義是都把孔老夫子踩在腳下,到坐江山時都要將夫子扶正。當年武昌起義時也沒高舉孔老夫子的旗號吧?如今台灣、香港哪個尊孔不甚於大陸?
說到底,“五四”打倒的是“孔家店”,而不是“孔夫子”。反對的是由孔儒思想衍生出來的糟粕,而不是核心理論。
有些把中華文化掛在嘴邊的家庭暴力鼓吹者,就是不懂儒學的核心是仁愛, 儒學的倫理觀念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反而抱著為其他目的而衍生的糟粕不放。所以說TA們“糟蹋老祖宗”不過分。
要說追諡,唐開始封王;五代十國時,西夏封了帝,元封王;明以後是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