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閑人

幾方田畝,耕耘不輟,樂在其中
正文

瑰寶怎樣誕生?——聽德沃夏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的聯想

(2011-12-03 17:07:25) 下一個

捷克著名音樂家德沃夏克於1892年秋天接受美國的邀請,辭去布拉格音樂學院教授職務,渡過浩瀚的大西洋,來到紐約就任紐約國立音樂學院院長。1894年春末,他又回到自己的家園——波西米亞。

       德沃夏克客居紐約不到兩年時間。他寫出了二部舉世聞名的音樂篇章:第九交響曲《新世界》和《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可以說這兩部作品都是古典音樂的珍品,之所以是珍品,不僅是作品磅礴的氣勢和華美的旋律,更重要的是作品中感人的思鄉之情和對親人的無限懷念的心緒,隻要你聽過這兩部作品,都會被深深地感動。

       凡遠離故鄉的人,都會產生深切地思鄉之情,當時,紐約於波西米亞而言,無異於天涯海角,從波西米亞到紐約要乘坐半個多月的輪船,初來咋到一個地方,一切都是新鮮的,也都是陌生的,新鮮則能激發情感,陌生則會使人思念故土古人。這就能理解為什麽激情和思念這兩種情感自始至終貫穿於《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裏了。

       在作品裏,激情和思念像兩條平行的主線齊頭並進,它們互相依存彼此映照,一浪接一浪地把人們帶入時而奔放、時而沉醉、時而感慨的詩意般的意境裏。

       客居紐約的德沃夏克有著音樂學院院長的頭銜,可以想象他不會有多數人客居他鄉的淒苦和落寞,他是得意的,甚至是躊躇滿誌。因此在這部作品中,思念的描述很少有悲傷的筆觸,這思念有時懷著激情,有時卻沉浸在溫馨中。我在欣賞這部作品時,仿佛在聆聽一個功成名就的人在向人敘述他頗有建樹的過去以及他所遇到的友善的紳士淑女時的情形。設想著他坐在臨海的山坡上,背後是綠茵覆蓋的山嵐和淙淙溪流。他的敘述像溪流一樣的清澈,像大海一樣的澎湃,像五月的玫瑰一樣芬芳,音樂語言沒有花哨、沒有渲染,隻是把自己的經曆以及感受如實地通過管弦表達出來。在這裏,我們可以探測出他對長輩思念的深度,也可以窺視到他悼念初戀情人的惆悵心情,特別是後一種思念,幾乎不含任何悲傷,隻是把他和初戀情人之間的溫馨細節一點一點地從胸間掏出來擺放在聽者的麵前,使你情不自禁地動容。《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之所以獲得巨大成功,關鍵在於它厚重、熱情、粗獷的風格,厚重親和人,熱情感染人,粗獷震撼人。

       德沃夏克是幸運的,他的幸運不僅在於關鍵時刻受到音樂巨匠勃拉姆斯的提攜,使他得以在音樂王國奧地利和德國巡回演出,最終奠定了世界級大師的地位,不如此,美國國家音樂學院怎能將院長的桂冠奉於他。他的幸運還在於他受邀來到美國,成功的喜悅、初來咋到的欣喜、撲麵的異域風情和黑人的音樂天賦給了他創作的養分,他以深厚功底把這些養分有機糅合在一起,在粗獷厚重的斯拉夫音樂風格中添上了黑人的激情與奔放和濃烈的鄉愁,極大地增強了震撼和感染的力度。離開這幾點,《新世界》和《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絕不會誕生。

所以,文化瑰寶的誕生,離不開才智和機遇的結合。從事文藝創作的人,哪怕是才高八鬥,沒有機遇,終究一事無成抱恨終生;沒才學的人,即便機遇頻頻出現,也會一晃而過。凡功名成就的人,機遇顯得比才學更加重要,看一看古今中外各行各業的大師,哪個沒受到名人的提攜?魯迅於章太炎,錢學森於馮·卡門,肖邦於李斯特,勃拉姆斯於舒曼,德沃夏克於勃拉姆斯,此乃名師出高徒之謂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成熟的桃子 回複 悄悄話 Seitz, is another musician i like. 他的音樂好像在跟人傾訴。柔的。。。。。。
TNEGI//ETN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玉壘關的評論:
首先感謝樓主用這篇美文所做的拋磚引玉;其次,我覺得玉壘關的標準對於自身來說雖然恰到好處,但對於創造供大眾受用的人類藝術的人來說則太低了。
樂閑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玉壘關的評論:
說得非常正確,能夠自娛自樂就是成功。
玉壘關 回複 悄悄話 關於成功和才華的關係。我覺得,其實成功的定義挺寬的。隻要自己的才華能夠自娛自樂,就是成功了。
樂閑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茅斌騷客的評論:
謝光臨,以音樂會友,別有一番情趣。
樂閑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夢海星的評論:
身居海外,凡喜愛音樂的人新大陸是必聽的樂曲,那濃濃不斷的鄉愁比美酒還要純美。年故鄉,年故鄉,故鄉真可愛……
謝謝光臨1
茅斌騷客 回複 悄悄話 樂閑人的文章不錯,拜讀了。
夢海星 回複 悄悄話 感謝分享!《新大陸》是我的最愛之一。那揮之不去的鄉愁,在每人心底迴盪。。。問好有福的樂閒人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