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智以渡兮,慧以孤兮

(2016-11-15 16:40:29) 下一個

智以渡兮,慧以孤兮

關於什麽是哲學,曆來有各種不同的表述。在哲學傳統之中,這個問題充滿分歧,倍受爭議。皮爾金哲學辭典中定義哲學為“有關思想,行為,與實在中最基本與普遍的概念”。雖然這個抽象概括了大多數現代表述,但它還是過於偏於細節。而推崇邏輯思辨的理性更強化了這種趨勢,從而造成了這樣一種認識;即哲學僅僅是指導科學的方法論,它對存在真諦一籌莫展。這個趨勢使得“哲學死亡”的觀點有了市場。那麽,這種趨勢的根源在何處,讓我們從哲學的範疇說起。

雖然,老子也有類似的論述;但學術界通常認為,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裏斯多德奠定了哲學的範疇。他們將形而上學知識論倫理學作為哲學範疇。而兩千多年的哲學發展,人們至今仍然在為此三人的貢獻做注腳,並對這些範疇的延伸問題而感到困惑。然而,這種困境是否反映這樣一種可能性呢?即對這三個範疇,是否有更恰當的分類使得其能更凸顯哲學本質呢?為探討這種可能性,有必要綜合全人類智慧;特別是東方哲學。從老子道德經及佛教經典看,真正獨立的哲學範疇隻有形而上學知識論。而倫理學不是獨立的哲學範疇;因為倫理本源從屬於形而上學。或者說,道德本源與存在真諦是同一的,認識存在真諦就是認識自己。如果我們更深入地探索這兩個範疇的認識論就會發現,形而上學知識論從屬於不同的認識論。這是兩千年來被忽視的現象。老子在道德經中指明了兩種不同的認識方法 - 為學日增,為道日損。為學日增對應於知識論;它從整體去規範細節。所以人們從學習出發,分析現象,發現差別,建立概念,確立聯係,增加知識。這就是邏輯認識。它是“以一釋多”的過程;是人們認識“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過程。而邏輯思維正是它的必要條件。但是,形而上學也需要應用邏輯思維的認識論嗎?顯然誤解發生在這裏。老子認為,超越一。求就是從萬物回到三,二,一,及道的過程;這是一個“以多知一”的過程。它與為學日增的過程完全相反。因為,“為道日損”中要損的正是邏輯思辨。如果用哲學學術語言表述的話:存在本體是一個“GENERIC”(抽象)的極致。這種抽象化的終點使得言語道斷。人們最多能用一個無結構的名相來表示存在本體。有人說“存在”,有人說“絕對精神”,有人說“神”,也有人說“道”。許多哲學家沿著這個方向達到這裏都束手無策。康德在此講“不可知”與美感;黑格爾在此講對立統一,卻無法消除對立;維特根斯坦在此講“語言極致無意義”;海德格爾在此講“哲學死亡”。這些隱喻著一個道理:如果應用邏輯認識論於形而上,或者將形而上當作學問,是不會有結果的;也是不可能產生智慧的

哲學從誕生起就與智慧,與自由緊密聯係。智慧雖然被運用於指導知識論,但是,智慧與自由永遠不從屬於知識本身。因為知識總是被束縛於條件,不是真正智慧與自由。行而上(智慧)脫離邏輯認識的特性隱喻了另一種哲學本質的定義。這就是本文題目所表達的 - 智以渡兮,慧以孤兮。何為渡,橋也。在麵對認識論延續產生斷裂時,人們需要一座橋來抵達彼岸。因此,為認識存在整體,哲學就是這樣一座橋;一端連接著存在真諦,一端連接存在的邏輯細節。易經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在中國的儒釋道中,形而上從來屬於精神而不屬於學問。精神需要直覺通透,不需要邏輯理解。因此,哲學是連接人類精神與思想的橋梁。精神與思想的不同認識論就像人行走的兩條腿;走向存在細節使得哲學促生科學。走向存在真諦使得精神通達覺醒。何為孤?反本歸源也。智慧更多地體現於事物的相互聯係,而不是彼此差別。它反饋著從萬物回到三,二,一的過程。就如慧字的結構所示,掃除心中雜草。走向孤獨,超越差別,體現共同點的智慧。它最終是一種虛懷若穀的氣度,一種MINDFULLNESS的心態,一種精神自由的境界。

曆史長河中,許多人以做學問的態度來對待形而上。遺憾的是,他們永遠無法得到任何確定的,唯一的形而上之“解”。相反在科學上,人們突飛猛進地收獲知識,以及各種局部科學之“解”。這種對比的強大反差,使得人們越來越相信形而上是虛無的,不存在的;恰恰沒有意識到自身認識論的局限。對那種“解”的執著,人越來越相信,存在整一是個有意誌主導的體係;任何事物都有安排。他們甚至不願意用開放的思維去想想某種不確定“解”是否也是可能的。到此,已經不是科學的局限,而是胸懷的大小了。精神與思想在認識論上的差別告訴人們,存在整一不可能被理“解”。但是,先輩們在精神領域的探索又告訴人們,存在整一有可能被感知。而精神道路就是觀與知的過程,而不是求“解”的過程。通向精神的媒介是我們自身的覺知(Mindful Awareness)。我們要做的隻是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去觀察就可以了。佛教中的止觀,就是一心專注地觀察。在這個過程中,自身覺知會變得更靈敏,被觀察的存在也會更深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4)
評論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pplebee3' 的評論 : 謝謝你的建議與鼓勵。你說得好,隻要負有責任感,能隨心;不必顧慮完美及其他。過程本身提供了發現自身缺點的契機。我會繼續將心中感受到的東西寫出來。
applebee3 回複 悄悄話 我相信你的激情也包含著一種責任感。所以我覺得你不要顧慮太多。再說你的文字大多有智慧,可能有所偏,比如東方的文化與宗教更有體驗,那也是因為你個人經曆。這都沒關係,一旦開始了,就會有所準備,也會適時調整。總之我覺得你不要把它當負擔。就象我們希望世界更美好,安寧。可是有時會失望,但還是會有期待。所以我們做的就是隨心,能做多少算多少。畢竟最後的結局不在人,在於神。文字可以一直修改,更正,並補充。我一直這樣做的。再說自已想做的事情也是隨自已的心願。那多好啊!等著看新的博文,一些禪修經曆也好:)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pplebee3' 的評論 : 你說的對。我隻是希望能激情是自然的,而非自大的。
applebee3 回複 悄悄話 創造需要一股激情的能量。我覺得你可以平衡好那種狀態,並不影響修行。其實我覺得反而通過那個過程,你會有更多的智慧看到。我覺得你語言很優美,邏輯也很好。更重要你的文字裏有智慧與恩慈。我相信隻要有機會看到你文字的人都會有所得到,不管是知識上的,美感上的,如有修行基礎的他們甚至會得悟。我大概一年持續性看你的心語,對我幫助很大。還有那篇什麽是哲學內在體驗,非常好!我是很不喜歡寫文的,有時在寫之前就坐在前院靜好一陣才開始。祝好。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中間小謝' 的評論 : 謝謝仁兄。你說的對。無論是自大,還是自重;都是自己的毛病。你說的創造力問題挺好。我也曾經考慮過如何用科學語言,藝術語言來解析佛教道理。但是因為擔心影響修行,都沒有更多繼續。這是個矛盾。我也有點懶惰。
中間小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fz9465' 的評論 : 一個在時空中如此持久、龍大,獨創性如此高的文化,怎麽可能是全無價值的呢!這是任一個正常的成年人,甚至是有?嚴肅性的少年都知道的。悟空孫君的看法明顯就是違反常識常理常情的。而五四以來如麽多飽受教育的智能正常的成年人抱這種觀點,因此我把它歸結為民族的業力。
而我們這些支持傳統文化的人卻無力去轉動這個顯而易見其荒謬性的業力。為何?正因為我們缺乏創造力。創造力最基本表現為一種能轉動事物而使之自新的能力。但這不易,五祖就沒有這個能力,所以中國化佛教的事才要由六祖完成。而其他修行人恐怕祇能起到維護既有傳統的作用,這已經是很大貢獻了。
古老的民族時至今日,積習多,惰性也大,因此象六祖那樣的人就更難出現了。這是民族業力的另一麵。五四傳人是懶。我們這些傳統的支持者是惰,是平庸乏力。
又,就我看過的y兄的跟帖討論,並不感到兄"自大",但似感到兄有時放不下修行人的"自重"。但我沒有長期跟讀兄的討論,因此這個印象不一定是確切的,如果是誤讀,請兄莫怪。兄的討論溫和耐心明晰,內容深廣,已經極好了。我亦陸續受益匪淺,謝兄。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中間小謝' 的評論 : 謝謝探討,你的話有道理。我是學物理。物與理,形與數都是整體與個體的邏輯關係。哲學整體性的方法論雖然是哲學智慧,但它僅僅是世間理。真正智慧來自內心。一種不期而至,一觸而就的內在靈性直覺湧動。它不產生於人思維的推動力,沒有“識”的業力。觀察到它需要很敏銳與空靈的覺知。擁有這樣智慧的人才是哲人。即那種舉手投腳給人以啟示的精神擁有者。
我與悟空孫的根本分歧在中華傳統文化究竟隻是糟粕,還是富有精華。12年上文學城,就有一個直覺。即自己應當在講解中華傳統文化精華上做些事情。隻是,在這過程中,發現探討的過程也是修行的過程。自己的弱點會在不經意中出現。人的精神實踐來自做事與做人融合的時刻。
中間小謝 回複 悄悄話 知識象代數,要細節的深入分析和序列描述的不斷裂才算成功。
智慧象幾何,一眼看到其整體拓樸的妙處才算把握。

代數要描述一個有價值的幾何,它本身才有價值。
幾何則要相應的代數來 zoom in 一些局部,就象微分幾何的樣子。

從一篇博文看到y兄是物理學家。。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為寫而寫' 的評論 :
不客氣,歡迎探討。
為寫而寫 回複 悄悄話 正在學習mindfulness,理解您說的,但是切身實踐慢慢深化這個覺知需要時間與信念。謝謝分享。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蓮盆籽' 的評論 :
是這個意思。但,問題是,不容易。
蓮盆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fz9465' 的評論 :
非常佩服你能把複雜深奧的概念用淺白的語言解釋清楚。
我昨天說的那個過程,雖然包括了一些內在感知,還隻限於邏輯推理,因為那是一個認識外界Physical universe的過程。
精神通透就是用向內探索,用mind, not sensory,來感??覺spirit,自己的和神明的。當這個兩個聯係上了,才能有不可言語的知。信仰神明,所以需要宗教。是這個意思?
有個叫Reza Asian 的人說,不論什麽宗教,選一個深挖下去就行。有些明白了。
這一下子往腦袋裏塞了好多東西,回去消化了再來學習。
謝謝你!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aBrisa' 的評論 :
歡迎同道,一起探討。
LaBrisa 回複 悄悄話 近期在兩處博文的評論中看到先生的回帖,歎服其中深邃的洞見。

我心仰望基督,但同時也對佛法有無可否認的共鳴。沒想到,竟在這裏碰到了同道中人。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蓮盆籽' 的評論 :
人類認識存在有兩個途徑,1. 邏輯思維;2. 精神通透。老子將它形容“為學日增,為道日損”。邏輯思維就是我們正常的認知過程,就如你說的那樣。精神通透是避免邏輯思辨,運用感覺的過程。有一點點像藝術的過程。感覺這個詞不準確,用AWARENESS就很好。問題是,我們的AWARENESS不夠深刻與廣闊;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去改善。各種宗教就提供了具體的改善方法。
蓮盆籽 回複 悄悄話 先生好!
在別處幾次看到您的評論,沒完全看懂。我沒學過哲學,中文程度不高。
這篇反複讀了幾遍,還是沒完全理解那些詞,您是不是在說認知的過程?
對外界的認識是通過觀察和思考,對存在的認識是通過人內心的感覺,然後用感受到的去檢驗對外界的認識,就知道了。
請問我這樣解讀對嗎?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為人父' 的評論 :
你也是個有睿智的人。
為人父 回複 悄悄話 對這些抽象的問題,你解釋的非常好,非常通透,佩服!
applebee3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很好,謝謝分享!
cxyz 回複 悄悄話 嗬嗬, 一字一字地讀完, 有的還反複。
謝謝分享。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歡迎思韻如藍和cxyz
cxyz 回複 悄悄話 先留個痕,再細讀。問好。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我也受了基督的洗禮。基督的話與是真理。在最深處,基督教與佛教講得是同一東西。謝謝你的留言。
思韻如藍 回複 悄悄話 喜歡你的領悟。容我慢慢地讀,細細地品...我也是受了基督的洗禮,依然對"禪"有濃厚興趣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