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氣質,素然自若

(2016-06-08 15:20:21) 下一個

氣質,素然自若

中國人相處,愛好論氣質。可是氣質鮮有形表;它不可學作,又無法模仿。氣質若隱若現於書法的字裏行間,宛如蘭亭序之流意;悠悠於暢然。氣質似靜似動於蒙娜麗莎的微笑;疑似美人含馨喻覽。氣質卻幽卻然於草原上的長調;猶如山間小溪通暢於委婉。氣質總是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使得我們心有所動。古人常用“梅蘭竹菊”來形容氣質之風度。雖然有些過於剛硬,但也不乏形象逼真。

氣質如梅,立風骨於飛雪,留淡雅於寒窗。

氣質如蘭,寄純真於暗香,存自信於平常。

氣質如竹,執氣度於虛心,現剛毅於翠朗。

氣質如菊,吐信芳於晨霜,展淑美於蒼茫。

既然不能學作又無法模仿,那氣質顯然不是學問;誠如它與思想隔岸相望。的確如此,氣質那內在“GRACE”又如何能仿作與想象。然而,氣質如果完全與學問無關,仿佛又使得人感到缺失了什麽。因為,氣質似乎與學問相同,都有著某種累積性的傾向。知識取決於“學”與“問”;推理邏輯,定義內涵從而產生思想。氣質取決於“修”與“養”;內觀本心,平靜體驗從而感受精神。所以,氣質並不神秘;它是人們走入本心,探索真實自身心性的自然反映。無論是天生具有還是後天達成,都離不開這種內在修養。無論基督傳教還是佛陀問道,都離不開這種精神自由。筆者在拜訪一位103歲的佛教高僧時,見過那種充滿魅力的氣質。他眼神中透露著那種純真;使人很難想象用雙腳,他走過地球的絕大多數地方。仿佛生活沒有給他帶去那沉重的滄桑。看著他那孩子般的目光,難道這就是尼赫魯臨終要傾訴的對象?難道他就是化解幾百人種族衝突的輪椅和尚?正當困惑時,他突然向我做了個頑皮的鬼臉;不由得感到心中一陣輕鬆。我仿佛明白了他的意思;放下吧!思想。隻有放下,我們的靈性才能迸發更多的想象。知識的積累經常會妨礙精神的通暢。涅磐前佛陀說,他一生什麽也沒有講;就是擔心指月的手(思想)被當成月亮。基督說,不分別才是走向愛的希望;“仍石頭”又怎麽能夠進入天堂。這正是多少先輩曾經說的那條精神內省之路!而氣質正是覺知深確與心性空靈的意向。沿著這條路,我們似乎能夠觸及什麽是真正“自我”的地方。在那裏,我們越來越喜歡用藝術來表達思想,以彌補其圓融缺失與圓潤不足。從思想出發,我們不經意地產生“惡”之念,而社會忙碌於法律的海洋。而由精神出發,我們恍然瞥見自我本善;心的氣質中,本來就沒有那汙染的塵埃。死亡的確是人生最大的恐懼;但它隻存在於那喋喋不休的思想。還有那焦慮與悲傷,失落與迷茫。人究竟應當如何生活?答案無窮,因人而往。但是在氣質的意流中,有一個聲音在那裏回響:瀟灑的人生也許是【用於思想,但活在心上】。

當超越思想,氣質更閃爍著哲理的光芒。它將矛盾對立的世界圓融於一個本體。它將錯綜複雜的過程圓潤於一流清溪。以素為絢,以柔為堅。舉重以若輕,承壓於無形。就像老子說的上善若水。但是,假如我們避開善惡之分,隻論生活之趣。那又應當如何?屈子長歎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而驀然回首於內在的那個片刻,心仿佛在說:無求才像更深的求。

素之然於不為兮,著自在而如意;神氣平於不擬兮,隨流心而酣暢。朗朗落落,自由自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by心言 回複 悄悄話 這些探討很好。氣質和經曆,閱曆和知識分不開。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西方朔' 的評論 :
放下思想不等於不要思想,而是不要做思想的奴隸。思想僅僅是工具。問題是,這世界上有幾個人不是思想的奴隸?
西方朔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隻是在下認為,氣質不可能和學問無關,其次,要放下思想幾乎不可能。就算那位看破紅塵的僧。我在西方朔酒後吐真言裏,也說過過分思想的人是無聊的人。但不思想的人古今幾何?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寧' 的評論 :
水寧你好。 無求是讓真正的自然流動,它是智慧的源泉。也是返璞歸真的道理。
水寧 回複 悄悄話 y兄好!
來了好幾回。留個爪印。
“無求才像更深的求”,似懂非懂之間。慢慢體會。
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