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圓融於理,圓潤於事

(2016-02-12 13:33:15) 下一個

圓融於理,圓潤於事

筆者曾經說過“無論主義的魅力有多大,人最終是跟道德走的”。人們甚至可以說,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就是道德。在傳統文化裏,人們強調如“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理念,從而產生各種社會倫理。但是,社會倫理多種多樣。不同的文明有著自己不同的倫理取向。而且,所有倫理理念都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從來不會一成不變。那麽,如何才能恰當地把握倫理理念,使得做事符合道德與正義呢?一天在後院步禪,“圓融於理,圓潤於事”的念頭突然湧上心頭。

在文明道路上,人試圖擺脫“講勢不講理”的叢林法則。但是,講理的道路又是多麽不容易。人們經常會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窘境;從而進入情緒對立,甚至產生暴力對抗。而這種對立與對抗都是理念偏執的結果;從而喪失了道理的根基。讓我們用易經八卦為例子來說明這點。假定“離”卦為左派立場,而“坎”卦為右派立場。那麽,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他們的視野僅在一隅而不在整體。即便是中間派,那也僅在“離,坎”兩端,還不是全部。俗話說“不能謀全局,無法謀一隅”。要使得“理”真正符合“”,人的視野需要關注整體(所有卦位)。也就是說關注利益的所有方,否則就不是“”理,而是公理與婆理了。因此在生活中,講道理就是要傾聽各方的理,並圓融於整體。而不是以自己之理來排斥他人之理。這就是“圓融於理”的根本。

然而,當人能做到道理的圓融後,是否就能自然而然地通達公正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是因為運用道理於社會事務中,有一個與人為善與態度真誠的問題,有一個耐心說服,熱情關懷的方式問題,有一個把握相互關係與掌控先後次序的問題,還有一個各社會階層齊心合力的問題。忽視這幾個問題,往往對事物的具體落實無法達到道德的標準。具體事物雖然細小得像“術”,但是,“術”以圓潤為極致。沒有“術”的圓潤連接,就不可能有“道”。因此人類曆史的舞台是往往給那些人提供的;他們有全局視野,同時能把握細節,團結他人共同努力。這就是“圓潤於事”的根本。

在生活道路上,人們常常麵對處世與做事的挑戰。也許“圓融於理,圓潤於事”能提醒我們什麽才是關鍵,因為“道以融為極,術以潤為致”;融者有理想,潤者有操守。然而,同樣不能忽視的是,如何在把握“理”與“事”的過程中改變自己。恰如儒家提倡的“修齊治平”。修身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提,也是更好地把握“理”與“事”的關鍵。

善書者,易寧靜不浮躁;

善棋者,明大局知先後;

善畫者,從表象見意像;

善琴者,能用心來傾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