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23 (1)
2024 (1)
“道”的一個通俗表述
對人生來說,道是一個很沉重的字。因為它代表宇宙本體與天地萬物。或者說它是“存在的真諦”。道在中國人心目中是神聖的,通常不輕言。無論在東方宗教或東方哲學裏,道都概括了其最本質的東西。然而當人們跨越國度,道又成為另一個樣子。在日本,人人言必稱道,事事行必有道。道成了行為準則。茶有茶道,劍有劍道。當人們跨越大洋來看西方,道成了上帝的代名詞。基督說“我就是道”。道成了宇宙的主宰,它離人們似乎很遠很遠。西方的宗教使人感到道的超然。然而老子又說“道可道,非常道”,佛教說“空是道”。這樣東方的宗教使人感到道的虛無。正是因為道的這種非常性,它充滿了神秘。也正如此,道義因不同文明而異。人們很難對此有共同的認識。對道的不同解讀,使得文明交流變得困難。人們為此爭辯,甚至戰爭。近幾年來筆者一直在想,能否有一種道的表達能為世界上大多數人所接受與認同呢?一天,突然想起一位烏克蘭女孩多年前跟筆者說的那句話。也許那句話能表達道的通俗意思。
那是在97年,筆者辭去科研工作去佛教道場體驗生活。許多同事不理解,並紛紛勸筆者要慎重考慮。那時有一位烏克蘭同事跟筆者說。她回家將這件事跟她女兒說了後,她女兒讓她給我帶一句話。這句話就是“不要在乎別人怎麽看,跟著自己的心走”。筆者當時聽了這句話很感動,也很佩服這位二十多歲女孩的境界。今天當筆者在尋找道的通俗意義時,她的這句話又浮現在眼前。假如要將道的含義用生活的方式來表述的話,筆者感到“跟著自己的心走”不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嗎?的確如此,基督的愛與佛教的慈悲都是心的內容。如果心智沒有打開,那麽就去尋找什麽是心。如果心智已被喚醒,就讓它帶領自己。心中一切俱足。在西方,當需要有人做善事時,人們常說的話是:“Bring out our heart”。在東方,人們做事前的一個習慣是,先問問自己是否心安。如果我們都能跟著自己的心走,那麽這個世界就會美好得多。基督徒會去愛別人,佛教徒會將慈悲帶給人間,伊斯蘭信徒會把所有人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而共產主義信徒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任何宗教理念都是為了喚醒我們自己的內心,而不是用來要求他人的行為。它應該是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生存方式。“跟著自己的心走”也許會使人們多一份了解與溝通,少一分爭辯與對抗。當講到“喚醒心智”,人們也許會想起複雜的佛教修行途徑。事實上,並不需要那麽複雜。有一個人總結了幾千年中華文明,提出了四個字的結論。康熙皇帝將“正大光明”放在乾清宮的大堂之上,不僅僅是告誡他的大臣,而是告誡我們每一個人。做人要有正氣,理事要有大氣,心中要有光明。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在做事時想得positive點,看得遠一點,大一點,做得正一點,心就自然在其中。“跟著自己的心走”不僅僅是一種奉獻的生活,也是一種愛護自己的最好方式。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基督說了前半句,讓我們自己去體會後半句。幾千年中華文明也告誡人們,傷害別人就是損害自己。在這龍年即將來臨時,顯一在此祝大家快樂。
謝謝雨滴。雨滴雖然小,但能匯成大海。好名字!
喜歡這個“道”的通俗表述.
你能懂這麽深的禪理,這本身就是實修。禪不在坐。我們會殊途同歸的。
你的修行實踐已經讓我非常佩服。相比之下,我還沒有開始實修,慚愧慚愧。正如我在你的另一篇博文所回的,靜心是悟道的途徑,但人們易於陷入專注,沉思,冥想,而這些都不是靜心或坐禪。我自己就屬此列,執著還是太多了:)
謝謝。你對禪的理解很深。我僅僅知“求道”的方向,不能說已悟道。就是因為“意之動”太厲害。“業”重。
他的“知行合一”對每個人都是最大的挑戰,也許,這可以用“懷佛心本分做人,持禪心機智做事”來詮釋吧:)
問好樓主!
謝謝你分享如此好文:)
祝你龍年修行更進步!
好高興在這裡看到花兒,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