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禪的藝術與藝術的禪

(2011-10-03 18:48:03) 下一個

引言

讀研究生時,一天佛學社請到聖嚴法師來校做演講。有意思的是,演講題目被佛學社定為“禪的藝術”。當時作者認為這個題目有些自相矛盾。藝術是感情的舞台表現,而禪是要四大皆空。它們怎麽能放在一起呢?聖嚴法師在那天也沒有講什麽深噢的禪理。隻是講了佛弟子對室內布置的要求以及插花的藝術等等。演講結束後,作者向聖嚴法師的英文翻譯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說很可惜,應該在演講時作為問題提出來。在皈依佛教多年後,作者開始慢慢理解禪是什麽,並對禪與藝術的關係有初步認識。禪與藝術並不矛盾。藝術的深處往往透著禪,而禪的深處往往需要藝術來通達。

作為一個修行的概念,禪存在於佛教誕生之前。許多當時的外道都精通於禪修。佛陀在悟道前,也經過多年的苦行與禪修。現代的Hinduism and Jainism仍然將禪修作為精神完善的主要途徑。在佛陀悟道後,禪的概念包含了新內容,即中道。中道是“不二法門”,它超越二元,超越邏輯。古印度是邏輯學的發祥地。這脫離了邏輯的“不二法門”在當時的印度是不容易被接受的。佛陀超渡一些外道,但還是有相當多外道並不理解佛說的道理。由此佛講道時,也包含一些傳統的禪修。而對那些超越二元的問題往往避而不答。佛入涅磐幾百年後,佛教仍然受到許多外道的邏輯挑戰。玄奘大師在西土取經時,就經曆了這樣的挑戰。因此,在伊斯蘭勢力東移後,佛教在印度消失。可是,禪的心法卻通過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的方式流傳下來。這種不立文字,以心傳心的方法在中原大地上結成碩果。正是由於不立文字,禪的心法在許多場合帶有藝術特征。它使人在瞬間直覺內心。在佛陀悟道前後,禪主要體現為“靜慮”。然而通過慧能大師,禪的心法普及到生活層麵。從理論上講,人的任何行為都可以用作“明心見性”的方式。禪宗到百丈祖師後,形成了生活禪。禪與藝術就更近了。作者將用“禪的藝術”作為題目來寫一個係列,以探討藝術作為禪修技巧的重要性。

藝術是人表達內心感情或感受的形式。它的優點是在某種程度上能擺脫語言邏輯的束縛,而又非常達意。雖然略懂琴棋書畫,但作者對藝術是門外漢。十多年前,作者去波士頓出差。在出機場過道的牆上看到一個名人錄。上麵寫著:

The most beautiful thing in world could not be seen or even touched . It only can be felt by heart.

說這話的人是一個失去視覺與聽覺的女孩。她沒有因為殘疾而放棄對人生的探索。她的這句話直接說明了“心”與美的感受之間的關聯。這句話說明這個女孩感受到“心”的世界。具有啟示意義的是,正是缺乏視覺與聽覺才使得她沒有很多幹擾,更容易感受“心”的世界。而像我們這些受過許多教育的人因邏輯思維的幹擾,反而不易感受“心”的世界。多年後,在參禪過程中的輕微脫落,使得作者也初步感受到“心”的世界。那時,常常感到一種詩意,但語言匱乏又表達不出來。在欣賞藝術時,那種平靜的心能清楚地感知創作者要表達的意向。突然明白藝術的真諦在於“心”。一般來說,藝術被定義為意在創造具有愉悅形式的東西。愉悅又表現在人各個不同的覺知層次。思維的層次,感覺的層次,情感的層次,以及“心”的層次。在這其中,“心”的愉悅或精神的愉悅是最高的,終極的,同時具有明確的整一性。當藝術觸及“心”的世界時,它與禪是相通的。這時,藝術必然或多或少會帶有禪的意味。作者將會以“藝術的禪” 作為題目來探討藝術中表現出來的“心”的世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Redcheetah 回複 悄悄話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