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煨茭白:將(冰凍)茭白洗淨切成滾刀塊,入油鍋中煸至微黃撈出; 鍋中加少許高湯,倒入茭白,加蔥薑水、鹽、白糖、糟酒,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煨3分鍾,出鍋前勾芡即可。
糟鹵是從陳年酒糟中提取香氣濃鬱的糟汁,再配入辛香調味汁,突出陳釀酒糟的香氣,鮮鹹口味適中,葷素浸蘸皆可,清節蒸、糟溜、保湯、炒菜皆宜。《說文解字》曰:糟,酒滓。糟是極具中華文化特色的烹飪方法。最早追源於先秦時期,酒和糟已廣泛用於膳食中,到了宋代就有了鹵料、醬料、糟料的配方。說到糟製,就要扯幾句黃酒文化。
黃酒是中國最早的釀造酒。我們的遠古先民在貯存采集到的植物時,無意中得到了天然生成的口味淡薄的酒,即古代的醴。中國釀酒的曆史當從此始。至於以後出現的儀狄造酒之說,已經是夏禹時期的事情了,他不過是總結了前人一套釀酒的經驗,釀造出比原始黃酒甜美一些的米酒罷了。
殷商時代,酒業已很發達。《史記·殷本紀》提到“紂為酒池。回船糟丘而牛飲者,三千餘人為輩”。這裏的牛飲,當然是指酒度較低的甜黃酒,也間接說明釀酒作坊已具有相當的規模。 到了周朝,據《禮記》記載,黃酒的釀造已有了一套完整的工藝。
唐代和宋代是我國黃酒釀造技術最輝煌的發展時期。釀酒行業在經過了數千年的實踐之後,傳統的釀造經驗得到了升華,形成了傳統的釀造理論,傳統的黃酒釀酒工藝流程,技術措施及主要的工藝設備至遲在宋代基本定型。在釀酒實踐中最有指導價值的釀酒專著是北宋末期成書的<<北山酒經>>。
紹興是盛產黃酒的曆史名城,幾千年來可以說“田舍家家藏家 釀,驛路處處飄酒香” 。每逢冬釀季節,家家自釀老酒。在古代,農村家家素有 這樣冬釀老酒的習俗,選用自家種的糯穀,碾成糯米,蒸成糯米飯,拌進麥曲, 然後放進缸裏進行發酵。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開耙,將發酵的酒米飯灌進酒袋裏上榨,榨盡酒汁,留在布袋裏的就是酒糟。由此知“糟” ,是用大米製作紹酒的副產品。
那俺就關燈節能了哈~~麻煩姐姐照亮~~
9494,出手不凡~~
嗬嗬嗬。。飄姐這陣勢才叫大將之風~~~問好:)
那就試試?~~
杜康和儀狄都是夏朝人,杜康造酒主要是商業宣傳~~
這兩人有木有啥淵源?
噓~~小點聲~~一會兒炒勺鍋鏟擀麵杖就砸過來了~~飲食是文化,有其更深厚的內涵~~
同意飄的,以後誰發菜單帖子,必須像林楓mm那樣,引經據典,外加說文解字,把中國的飲食文化融會貫通、發揚光大進行到底...
這就叫“一個頂仨”吧?~~足以見得姐姐對飲食文化的推崇~~
很少能買到新鮮茭白,這冰凍的還是去其他城市囤的貨~~
中國酒文化,除了黃酒還有燒白和葡萄酒,這些在宋朝就有記載~~
就這樣定了~
問好樓下眾親~~~~
就這樣定了~
問好樓下眾親~~~~
就這樣定了~
問好樓下眾親~~~~
就這樣定了~
問好樓下眾親~~~~
謝謝林楓分享,問好!
姐姐講的故事有意思。糟也是姓,但至今沒有見識過~~
跟妹妹說個故事,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有個同學,老師問叫什麽名字,家裏姓廖,給他起名廖糟,想必由“料糟”而來,老師說,糟糕的糟不好聽啊,就幫家長建議給他改了名字。(^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