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格爾森醫生的故事 ZT

(2014-08-30 07:39:29) 下一個
   
格爾森(Max Gerson 1881—1958)

在上世紀20年代,如果你隨便問一個德國醫生,誰是德國最著名的外科醫生,對方肯定會回答,索布魯奇。索布魯奇(Ferdinand Sauerbruch)之所以響譽德國醫學界,是因為他第一次成功地完成了人類心髒手術。當時,請他做胸外科學術報告的請貼紛至遝來,令他應接不暇。

一次,索氏從慕尼黑乘火車出差,途中,不期然遇見一樁令他非常驚奇的事兒。和他同一包廂的乘客引起他的好奇。

這位先生的麵部有些異樣,本應平坦的地方明顯凹凸不平,但也並無病相。醫生暗度,此人也許遭遇過嚴重的燒傷。在隨意的聊天中,索氏問起個中緣由,旅伴告訴醫生,他這是患皮膚結核留下的。“不可能吧!”索氏當下脫口而出:“皮膚結核在醫學上又叫真狼瘡,是不治之症呀。”

然而,這位先生依然堅持他得的是這種病,並脫掉上衣讓醫生看他前胸。醫生大為驚異!這位旅伴的胸部果然還有一塊已經完全治愈的皮膚結核斑。

旅伴把這樁醫 學奇跡歸功於一位年輕的內科醫生——格爾森。並且說,辦法就是飲食!這再次引起索氏的好奇。他請旅伴邀請他的內科醫生改日到慕尼黑家中做客,旅伴欣然同意。

兩周以後,索氏見到了格爾森。年輕的博士看來既聰明又謙和。他告訴這位外科名醫,他數年前曾患過一次嚴重的偏頭痛,一直看不好,當時感到很茫然甚至抑鬱。冥冥之中他想到,是不是自己的飲食有問題。於是,他決定嚐試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這一試,嚴重的偏頭痛居然徹底好了!同時,也試出一種全新的養生療法!

從此以後,格爾森醫生每遇到同樣的病人,即依法炮製。結果,幾乎毫無例外,都能奏效。一次,一位病人不期然發現,格爾森的膳食療法居然同時治好了他的皮膚結核。自此,年輕的醫生又開始用這種獨特的“處方”醫治皮膚結 核。效果也幾乎毫無例外。

從治療偏頭痛到治療皮膚結核,能產生如此驚人療效的食物究竟是什麽奇特的東西呢?索氏進一步了解發現,原來,隻不過是不加食鹽、禁肉禁酒的普通飲食而已。聽到這裏,外科名醫的反應是將信將疑,甚至覺得有些可笑。他看不出這種療法與取得的療效之間有何相幹。但火車上旅伴的實例又不能不令人信服。索氏心想,一定要驗證一下格爾森的療法。如果是科學的,它一定能重複。

驗證格爾森療法

不久,這位著名外科醫生真的在自己診所開設了一間“狼瘡診室”,按照格爾森的作法進行治療。

由於索氏的名聲,很快就有450位病人登記就醫。然而,開始的時候並不順利,甚至令他大失所望。盡管患者的膳食按規定沒有食鹽之類,但患者皮膚上的狼瘡依然如故,沒有多少 改觀。原因何在呢?忙於胸外科和新開診室兩項業務的索氏一時並沒有找到。一次偶然的查房讓他發現了其中的秘密。原來,一位懷有同情心的護士偷偷將香腸、啤酒和其他違禁品送給病人。

試驗在嚴密的監督下重新開始。不久,事實證明,格爾森是對的。名醫親眼目睹患者的皮膚日益平複,病人一個接一個痊愈。參加試驗的450位患者絕大多數都康複了,隻有4名沒被治愈。試驗證實,格爾森飲食療法的治愈率(療效)高達99%。

格爾森療法的有效性被名醫肯定後,大小報刊雜誌普遍報道,格爾森的名氣一下子響遍了德國。繼而,大批病人蜂擁而至。不過,在德國,醫學界(除索氏等外)對格爾森及其飲食療法既不賞識,也不認可,他們聲稱,格爾森的治療方法不科學。

轉向治療癌症

1933年,在德國迫害 猶太人的行動日益猖獗,而格爾森博士恰恰是猶太人,他在德國已無立錐之地。他被迫逃往奧地利,在維也納他開了一間診所。但好景不長,奧地利也掀起了反猶太惡浪,他又被迫輾轉到巴黎。1938年,格爾森移居美國,並獲準開設診所。

至此,格爾森運用飲食療法治療疾病已逾10年。在治療偏頭痛和皮膚結核的過程中,一次,他偶然治好了一例膽道癌患者。受此鼓舞,他又陸續接診了12位癌症患者,其中7位痊愈。1941年,由於在紐約生活安定,他又開始診治癌症,並在長島建立了一處住院治療中心。格爾森宣稱,他的療法可以治好大約30%左右“無可藥救”的病人,而對早期癌症則幾乎是百分之百。雖然對不少病例沒有效果,比如對血細胞數量較低者及嚴重肝損傷者,但對不治之症癌症來說,30%的治愈率已相當驚人了。

1946年,為支持和驗證格爾森的論斷,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了一次參議院小組委員會聽證會,小組委員會主席佩珀請來五位曾被宣布“回天無術”的癌症病人為格爾森作證,格爾森本人也被邀請出席作證。最後,委員會提出撥款一億美元資助癌症研究的議案。盡管格爾森並沒有想為自己要求任何研究基金,但他表示支持這項動議。

在一次有200位企業家參加的聚會上,格爾森宣布了另外5例經他治愈的癌症病例,令與會者有目共睹。他究竟治愈了多少癌症病人,也許已難追究,但至少有50例以上。因為,他著有《50例癌症的治療效果》一書,而書中詳細描述了他成功治愈各種惡性腫瘤的經過。

從不相信到相信——一名記者的調查

一位新聞記者霍特最初認為格爾森是庸醫,在采訪了他的幾位病人之後,改變 了原來的看法。以下是他采訪過的幾個病人。

新澤西州的理發師梅伍德,左肺癌腫,疼痛得不能扭動脖子,醫生判斷他隻能再活幾天。當求助於格爾森療法後,病人幾乎被徹底治愈,僅僅殘留了幾段肌肉的損傷。記者去采訪時,已痊愈數年的他正在家中料理家務。

另一位病人是一個患腦癌的軍人,腦瘤切除後又複發。患者顧忌再做手術,因此改投格爾森診所。經格爾森治療數月後,腫瘤竟完全消失。

這以後,軍人又介紹了患卵巢癌的弟媳去見格爾森。根據前麵醫院的診斷,如果及時手術,這位年輕女人可免一死,但從此也就喪失了生育能力,而這位女子還未曾生育過。為保存生育能力,女人決定接受格爾森療法。格爾森僅靠飲食療法完全治好了她的癌症,但醫生並不認為她還能生育。

幾年以後,軍 人的弟媳帶了兩個孩子去拜訪格爾森。初一見麵,醫生以為她做善事,收養了兩個孩子,對她的善行表示讚賞。但女人很自豪地向他說,這是她自己的孩子。醫生表示懷疑,孩子雖然像她,但有可能是親戚的。於是,女人挑戰般地和醫生打賭,請他打電話詢問澤西市基督教會產科醫院。醫生果真拿起電話---最後,當然是醫生輸了。

最有影響的一個病例是小約翰-同瑟,他是1930—1950年代美國著名作家同瑟的兒子。同瑟的驚險小說在當時被列為最暢銷書之一。

大約在1945年,17歲的小同瑟被診斷得了腦癌。苦惱的父親為了兒子的病幾乎跑遍了全美國,拜訪了幾乎全部有名的癌症專家,專家們幾乎用盡了所有常規的手段,包括外科手術和放療,甚至使用了少見的芥子氣療法。然而,孩子的癌瘤依舊長勢凶猛,未見任何收 斂的跡象。

同瑟聽說格爾森療法後,便詢問原來的醫生,可否帶孩子去登門一試。主治醫生雖表示他並不反對,但卻十分肯定地預言,這孩子看來隻能堅持一周。據另一位癌症專家回憶,當時孩子的白細胞已降至3%,說明已病入膏肓,像這樣的病人還沒有得救的先例。

1946年9月,當孩子送進格爾森診所之前,他的病況和醫生的預測便是如此。但後來怎樣呢?請看其父同瑟在其動人的傳記《死神並不可怕》一書中的描述:“一周之內,小同瑟不但漸漸不再感到難受,而且開始大大好轉!白細胞數目穩定上升,腫瘤以罕見的速度收縮,瘤部傷勢漸愈。而且,真可謂奇跡中的奇跡,頭部的腫瘤終於趨於平複。”月末,當孩子的白細胞數恢複正常時,腫瘤仍在繼續退縮。同瑟寫道:“當時,我真高興激動得忘乎所以!”
但後來,原因不明,小同瑟的病情還是惡化了。雖然格爾森勉強同意進行麻醉術和激素治療,但孩子的病況已漸趨不妙。小同瑟經過轉院並再試傳統的療法,一切都於事無補了,1947年7月1日,小同瑟離開了人間。

格爾森後來把小同瑟舊病複發的原因歸咎於激素治療,並向記者霍特說,對讚成激素治療感到後悔。但是據作家同瑟所述,孩子病情的惡化似乎在激素治療以前已經出現。即便如此,格爾森療法在開始階段的驚人效果還是無庸置疑的。再者,一個預計活不過一周的孩子經格爾森之手,畢竟多活了9個月。同瑟認為:“撇開偏見,說句公道話,對比其他療法,格爾森膳食的確是獨樹一幟,它所達到的功效確實叫人驚歎!”

醫學界排斥格爾森

不過,醫學界對格爾森療法依舊不認同,甚至指責他自吹自 擂握有降癌之術。他們拒不發表格爾森的論文,也不向醫學界同仁介紹他的醫術。記者霍特還發現,格爾森給醫學雜誌去過信,要求公開驗證他的治療結果,然而均遭到拒絕。幸虧格爾森在此之前已經發表了大約50篇醫學論文,大多數刊登在德文雜誌上。

記者霍特在其趣味盎然的《格爾森真有降癌之醫術嗎?》一書中寫道:醫學會的醫生們訪問過格爾森五次,博士每次都向他們出示病例、X光照片,甚至活生生的病人------醫生們每次也都認認真真地傾聽,彬彬有禮地離去,隻是不哼不響,不加評論,也從未把他們的耳聞目睹報道出去。而對格爾森的攻擊卻依然如故。

1958年紐約州醫學會竟終止了他的委員資格,原因據說是接受電台采訪,上過廣播節目,“個人出風頭”。而記者霍特發現,其他醫生也有類似行為, 卻未受到指責。原來他們背後有州醫學會這棵大樹撐腰,無人敢予加罪。

記者霍特認為,格爾森並不需要出風頭,他的患者已多得應接不暇。霍特認為,原因出於同行的嫉妒。

州醫學會還剝奪了他的收費權和聘請青年助手的權利。這直接造成兩個後果。一是,由於操勞過度,格爾森醫生終於在77歲時死於肺炎;二是,在博士身後沒有留下一個訓練有素,可以繼承其事業的人,格爾森膳食配方隨著創始人的亡故,漸漸被人們遺忘了。

為什麽醫學同行會嫉妒格爾森呢?作家約翰-同瑟在其傳記中似乎觸到了問題的症結。他在書中提到一位曾給小同瑟治過病的醫生,這位癌症專家說:“如果這種治法(指格爾森膳食療法)果能生效,我們豈不是可以把成百萬美元的設備統統拋到河裏去,任憑用罐子熬胡蘿卜就行了!”的確,格爾森和他的膳食療法,對整個傳統醫學的作法,是一次不小的衝擊。

格爾森的支持者

雖然如此,格爾森博士在學術團體中仍有不少支持者。應邀參加過1946年參議院小組委員會聽證會的五位醫生曾發表聲明,以他們親眼所見為格爾森療法的驚人效果作證。

遠在德國的、發現格爾森的“伯樂”索布魯奇,盡管在當地有赫赫威名,但對美國的事情卻鞭長莫及。

更令人遺憾的是,格爾森最強有力支持者史 懷澤先生,當時遠在西非的叢林中。

史懷澤(Albert Schweitzer有譯施韋策)先生是1952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是著名的人道主義者,職業是傳教士、醫生。有一次,在妻子患結核病生命垂危時(1928年),他曾遍訪所有名醫,但均束手無策。最後,他找到了格爾森。經過格爾森之手,他妻子不僅恢複健康,而且竟多話了30年,79歲才去世。

自此,格爾森成為史懷澤的私人醫生,兩人一生一直保持十分密切的關係。史懷澤自妻子獲救後也開始在自己的醫院實施格爾森療法。他用此法成功治愈心髒病、腎功能衰竭,乃至癌症。他還用此法完全治愈了自己的II型糖尿病。

其間,史懷澤加入由格爾森過去的病人和其他讚助者所組成的癌症基金會,並成為基金會的主席。在格爾森去世之際,史懷澤曾在一封信中寫道:“我是把他當作醫學史上最傑出的天才之一看待的。他賦有 某種天生的品質,出於對疾病本質和醫治過程極為深邃的了解,才十分成功地開拓出一條嶄新的途徑。”

在格爾森去世後,也惟有史懷澤仍繼續采用格爾森療法,但1965年,史懷澤先生也以90歲高齡辭世,格爾森療法失去了最有影響、最重要的領軍人物。

不可思議的抗癌膳食

說到這裏,讀者一定會問,這種備受諾貝爾和平獎獲獎者史懷澤讚譽的、引起醫學界同行嫉妒的抗癌膳食配方到底是什麽呢?有什麽秘密嗎?

首先,格爾森的抗癌膳食與他的治狼瘡膳食一樣,都是無鹽膳食。道理在用鉀替代鈉。其次,病人主要食用:一,水果和蔬菜汁;二,用芹菜、韭菜、番茄、洋蔥、土豆和胡蘿卜調製的湯;三,服用啤酒酵母等;四,某種麥片;五,某些營養補充劑。

膳食配方中禁食酒精、精製麵粉、各種肉類,嚴禁熏製的、罐裝的、醃製的食品,禁食巧克力、咖啡,禁用調味品。禁用多數藥物,特別禁用麻醉藥。據格爾森說,在他的飲食條件下病人體質變得過度敏感,麻醉藥足以置之死地。

如此清談的食譜顯然不會吸引一般病人,除非其他一切常規治療手段都被證明無效,病人已對治療喪失信心。情況也確實如此,跨進格爾森門檻的患者,差不多都是已意識到死神正在向他們招手的人。

後人的研究表明,格爾森本人並未完全意識到他的醫術奧妙所在。但無論如何,格爾森療法的療效是無庸置疑的,也就是說,格爾森走的路子是正確的。我們最應牢記的是格爾森的基本觀念,他認為:具備正常代謝機能的健康機體,絕不會遭遇癌症之苦。因此,我這種療法的基本目標就是恢複正常的新陳代謝,或者至少令它盡量正常一點。

值得慶幸的是,格爾森療法並未失傳,世上仍有數間醫院繼續格爾森未盡的事業,用膳食療法拯救癌症患者的生命。

希爾醫生的故事

四十多年前(1960年左右),一位新西蘭的女醫生發現自己臉上忽然長了一個瘤,而且越長越大。那個時代,“癌”還是新鮮事兒,很少人聽過,大家經常提起、令人生畏的疾病是“肺病”。這位醫生叫伊娃-希爾,57歲,她已行醫30多年,替數不清的人治過病。當發現自己右麵頰長了癌以後,她接受了手術割除。可是,很快,腫塊又再長了出來。癌症專家要她做放射治療,可恰好放射 治療機壞了,沒做成。否則,她肯定變成醜陋的怪物。

在惶恐之餘,她聽說美國有一間醫院用草藥醫治癌症。於是,她飛到德克薩斯州,找到那間霍賽醫院(Hoxsey Clinic),打算拿自己作實驗品,同時認認真真研究該院的治癌方法,

短短兩個月內,她臉上的腫瘤縮小並消失了,不留疤痕,就像什麽都沒有發生過。

霍賽醫院當時是全球最大的獨立癌症醫院,美國和加拿大的病人蜂擁而至。希爾醫生說:“他們不少抵達時都已經完全沒有希望,給化療放療折磨得不像人樣,麵目可憎。而做齊化療放療,病情卻全無起色。這些病例清清楚楚地證明,傳統的療法(化療、放療、手術)對於癌症隻起暫時作用,因為它們企圖用除掉局部的方法去解決整體性病患的問題。

霍賽醫院采用的其實就是格爾森療法,這種治療方式以飲食為關鍵,醫院給病人的膳食有葡萄、大量生吃的水果、全麥麵包、大量蒜頭。希爾醫生住院期間吃大量水果。院方又準備了草藥和礦物質給病人內服外敷。

希爾醫生在霍賽醫院治病的同時,研究了他們的治療方法,前後六個月。她揀回自己的性命,矢誌返回老家新西蘭推廣這種方法,造福新西蘭及澳洲的病人。回新西蘭後,她開辦診所,用起了格爾森膳食療法。果然,不出所料,非常有效,她救活了許多人,成績斐然。

她如此大的成績,換來的卻是被警方拘捕,上庭受審。法官判她罪名成立:使用未經認可的療法治病,違反衛生部規定。

麵對如此荒謬不公義的遭遇,希爾醫生的病人及朋友為她奔走營救,籌款上訴。結果上訴庭撤回控罪 ,還大讚她仁心仁術,造福人群。從此,她名正言順地繼續拯救各方癌症患者,再未受幹擾迫害。

究竟希爾醫生采用的方法,有甚麽道理?為什麽療效如此神奇?她引述的還是開風氣之先的癌症神醫格爾森的話:“我逐漸得到這樣的基本結論:具備正常代謝機能的健康機體,絕不會遭遇癌症之苦。因此,我這種療法的基本目標就是恢複正常的新陳代謝,或者至少令它盡量正常一點。”

後來,希爾醫生總結自己逃出鬼門關的經過時說:“關鍵在於飲食”。所以,癌症患者來到她的診所求醫,她馬上要他們吃大量水果,喝葡萄汁,吃大蒜。過一段日子,再給予草藥及其他治療。

回新西蘭行醫多年之後,希爾醫生漸漸發覺,合適的草藥不易找到,於是越用越少。最後,她經驗豐富起來,索性完全不用,而是要求 病人吃有機種植的、沒有汙染的蔬果,為期至少兩年。

澳洲另一位女醫生巴巴拉-摩爾被診斷為晚期白血病(血癌),大家以為她必無希望,可是她馬上改變飲食習慣,多吃蔬果,結果康複。這件事轟動全國,傳媒廣泛報道。她四出勸人棄肉茹素,不過,也有人說她“瘋了”。

另辟蹊徑的拓荒者

格爾森醫生、史懷澤醫生、希爾醫生、摩爾醫生等提倡用飲食來治癌,一直被醫學界冷嘲熱諷,視為不學無術。然而,近年來,科學研究的結果開始處處提供證據,說明這種療法果然有其道理。這些先驅隻不過是另辟蹊徑罷了,在這條路上,他們發現了一塊新的天地。他們的遠見與努力,不知挽救了多少生命。

希爾醫生說,“患者絕對不宜吃肉類。我見過許多人,一旦停止吃肉蛋奶,不再攝入動物性蛋白質,健康馬上改善,萬試萬靈。”

“嬰兒應該吃母乳,但斷奶後甚麽奶都不應喝
。……天下沒有一種動物斷了奶之後還繼續喝奶的。”

在一次醫學界的大型會議上,很多醫生指責希爾醫生倒撥時鍾,采用民間古方。她說,“管它民間不民間,古老不古老,醫得好人才重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