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巧用黃芪治療高血壓 ZT

(2014-06-03 19:17:04) 下一個

 

黃芪,又稱戴糝、芰草、百木、黃耆。據《本草綱目》記載:黃芪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補氣固表、補氣養血、補氣養髒、補氣提升、補中利水、生肌托毒之功。現代藥理學專家在研究中又發現了應用黃芪治療高血壓,療效顯著而且無毒無副反應的新的藥理作用。

    黃芪治療高血壓最為適宜的是氣陰血虛型高血壓患者,此類病人脈見虛弱,氣短乏力,眩暈兼項強、腰膝酸軟、手足心熱、目澀耳鳴,又體態豐滿,舒張壓高而不降,症狀較多

    臨床應用時,常用補氣滋陰湯頭,取黃芪、牡蠣各30克,女貞子、桑寄生各25克,牛膝10克,澤瀉5克,鉤藤20克,加減效果顯著。尤其是對口服各種西藥後收縮壓控製在正常值內,但舒張壓始終在13.3千帕(100毫米汞柱)以上不降的患者,其效果更為顯著。

    我 國中藥學專家在研究中發現,黃芪具有雙向調節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量小時可升高血壓,用量大時則降血壓。因此,治療高血壓時,黃芪用量必須30克以上,氣 虛兼血瘀症患者還可適當加量。凡氣陰兩虛高血壓,黃芪與滋陰補腎藥為伍,黃芪用量銷大於滋陰藥。高血壓又有冠心病患者,黃芪與活血化瘀藥為伍,則黃芪用量 必倍於活血化瘀藥。高血壓兼頸項痛者,黃芪應與葛根為伍,黃芪與葛根的用量為2:1。高血壓又伴腎炎水腫的病人,選用黃芪與防已為伍。高血壓又有糖尿病 者,應選黃芪與山藥為伍。如此配伍用藥,能起到表本兼治,提高療效的作用。

    中醫學說認為,黃芪製法不同則作用有異,生黃芪走表、生肌;炙黃芪補內髒,高熱屬實熱者應忌用,以免得不償失,延誤病情。 (中華康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