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靜坐與健康 ZT

(2011-11-27 11:34:20) 下一個

 


 靜坐與健康

 

 

 

為什麽要學習靜坐? 

靜坐對於男女老幼的健康,都有幫助,可使耐寒力和消化力增強,且使皮膚潤澤,並有美容的功效。尤其是需要長期療養的如:肺癆、神經衰弱、心髒病、慢性腸胃病、風濕麻痹、關節酸痛、以及失眠等症的病人,他們每日愁眉苦臉,懷念自己的前途與現狀,愈想愈悲哀,結果使病況日趨嚴重。假使學習靜坐,精神凝斂,則心境日趨愉快,就足以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最後必然能克服病魔,轉弱為強。 

有人懷疑靜坐易使人陷於枯寂消極,殊不知人生態度的積極或消極,由於健康的影響是很大的。靜坐能增長健康,就可以糾正消極的流弊,也就是說可以增長勞動的效能。因為體力增強,從事勞動,就不會時常感動疲倦。從另一方麵講,經常勞動是會損害健康,所以勞動之後也需要休息,靜坐使腦神經思維靜止,則又是一種最佳的休息。 

靜坐的方法 

靜坐時間最好在黎明之前,其次是在夜靜時,一則不妨礙日裏勞動生產,二則初學的人心神不寧靜,易為外界喧雜的聲音所擾亂。因此早晚人聲寂靜的時候是比較適宜,否則醒來時坐一次再入睡亦可,靜坐功夫純熟後,對自己意誌就會有極大的操縱力,雖在熱鬧如劇場中,亦能凝神默坐,不被外物所擾。 

 

靜坐的姿勢,是把右足墊在左腿下,左足放在右腿上,(這叫單盤,若是雙盤,再把右足從下扳上,擱在左腿上,靜坐不拘單、雙盤都可以的)左手放在右手上,手掌心向上迭安於小腿上,將身前後搖動數次,吐出濁氣數口,空氣由鼻吸入,頭須自然正直,忌僵硬。閉眼,合唇,舌舐上顎,鼻正對肚臍,肩部放鬆下垂勿聳起,背勿靠壁,或依靠於他物之上,以免妨礙血液流行。 


臀部用枕頭之類墊高一二寸,不用亦可,腎囊勿使壓住,褲帶襪帶領扣之類都要解鬆,以寬適不脫落為宜。天氣寒冷時腿上蓋毛毯等物以免膝關節受風。修定的方法可分作三步來實施: 

一、數息鼻中的一呼一吸叫做息,靜坐入手的功夫就是調息,呼吸須細長深遠,用意引至臍下,出入綿綿,忌迫促,或有聲。息調順了以後,就可開始數息。《法觀經》說:“佛法初門,即數息觀,以世間人皆貪著身,未能忘身守意,心多散亂,故佛法初門,教修數息觀。”《解脫道論》說:“數息是世尊所稱歎。”它的修法是初入坐時可數自己的呼吸,呼吸一次就計一個數,從“呼”計數也可以,從“吸”計數也可以,從一數至十,數完了,再從頭由一數起。 


二、係心臍下經過相當時間的數息之後,思慮漸趨恬靜,這時可放棄數息,將注意力集中於臍下小腹,眼雖閉著,但眼光須內視小腹。智者大師《釋禪波羅密法門》說“若係心臍下,臍是氣海,係心在臍能除眾病。”其原因是注意臍下,深長細遠的呼吸,不但,有強健肺部的功能,並具有寧靜神經的作用。智者大師又說:“下著安心(即是係心臍下)令息微微然,息調則眾患不生,其心易定。”這是心息相依,其法存心於聽息之出入,但不是有聲可聽,一有聲,息就粗浮,當耐心潛神地輕輕微微傾聽若存若亡的息,這樣一來就愈微愈靜。 


三、凝心靜坐注意臍下,使心息相依,倘心息不忘,就不能入定。心息相依,經過一個時期,心便凝然。智者大師說“但凝其心,息諸亂想,即是修止,名凝心止。”怎樣凝法呢?隻須應用一個呆字,一呆呆住,什麽都不思量,這就是凝心,漸漸地不覺有手,不覺有身,並不覺有我,但見聞仍然了了,這是定相初現;從此進入心息兩忘的境界,就是入定,入定的境界、乃是自然地隨著功夫的進程達到的,切勿存心求定,一有求定心,就不能得定,而且反因求定的一念,會引起其他妄想雜念來,因為求定這個念頭就是妄念。 


以上所說的修定三個階定,並不是機械地排定次序的,倘靜坐功夫純熟。一入坐便可係心臍下,可把數息這階段取消。 


坐畢出定,將起時,先想氣從全身毛孔放出,須放數次,倘不做這種觀想,下次坐時就會感到身心煩躁不安,這點不可忽略。氣放出後,可搖動身體,屈伸兩臂,再用兩手掌互相摩擦,使手掌發熱,搓兩眼,然後放足,以手按摩足部,緩緩起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