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坊

喜歡吃,那就想吃出品位。於是愛上了料理烹飪。喜歡玩,打球,電腦,攝影。要玩就得像模兒像樣兒。
正文

韭菜雞蛋蝦皮餡兒餃子

(2012-02-14 22:21:58) 下一個

     春節之際,凡有中國人處,大都喜歡吃餃子。俗話說的好,舒服不過倒著,好吃不過餃子。我國食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今天就說說春節吃餃子的來曆。
     餃子在曆史上最早的名字是“嬌耳”,這種頗受人歡迎的食品是東漢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至今。



  相傳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裏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裏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張仲景奉獻出來的這個特殊的藥物叫“祛寒嬌耳湯”,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床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複,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1.材料: 韭菜  100克  雞蛋  5-6個  蝦皮  20克   黑木耳  30克   魔芋絲 100克  蔥少許  麵粉 500克

   調料: 香油  生抽   鹽  植物油   胡椒粉   雞精  白糖  辣椒油  山西老陳醋  

2.製作方法:
第一步圖2-3和麵:溫開水一杯,水裏放些許鹽,麵粉裏放雞蛋一個。水要慢慢倒入盆中,筷子不停攪動,感覺沒有幹麵粉,都成麵疙瘩的時候,就可以下手揉了,揉麵要用力,揉到麵的表麵很光滑就好了,這時麵光盆光手光是最佳境界。

第二步圖4-6拌餡:餡裏放鹽、雞精、生抽、香油、,還可以加點胡椒粉什麽的。順時針攪拌,感覺所有的東西都融合在一起即可。 (俺今天做的是素餡兒,本來常規應該放泡好的粉絲,我自作主張用了魔芋絲,主要是覺得國內粉絲質量保不齊,能少用就少吃)

第三步擀皮:取出醒好的麵團,揉成長條狀,用刀切成小段。(俺本事大自己揪的)用手搓成扁平狀,拿擀麵杖擀的時候,注意中間厚邊緣薄,中間厚防止餃子餡漏,邊緣薄吃起來口感好。

第四步包餃子:將餃子餡放入皮中央,如果技術不熟練的話,不要放太多餡。先捏中央,再捏兩邊,然後由中間向兩邊將餃子皮邊緣擠一下,這樣餃子下鍋煮時就不會漏湯了。

第五步煮餃子:要開水下鍋,依次不要煮太多,剛下過要從鍋邊開始往下攪拌,為了防止粘鍋,開鍋後加冷水,再開一次加冷水後改中火開著蓋煮。看到餃子都飄起來了就可以出鍋了。

第六步調餃子醋:這是俺家的習慣。(僅供參考:醋+白糖+辣椒油+香油,就說到這兒,剩下的自己琢磨吧……)



溫馨提示:素餡兒比較幹,可以適當多放些油。









謝謝觀帖,下次再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幸福劇團 回複 悄悄話 最喜歡韭菜,韭黃就更好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