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1月23日文章】題:龍的崛起:中國不是在審查互聯網,而是讓它發揮作用
中國政府最近公布了加強互聯網管理的新規定,最引入注意的是微博實名製。很多人譴責此舉是中國對言論自由的進一步侵犯,但事實要複雜得多。
10多年前。當中國的互聯網尚處於初創時期、用戶僅數百萬時,政府就明確表示將在允許其發展的同時對新生的網絡空間進行政治監督。當時,很多專家預測,此種行為定會失敗,隻可能出現兩種結局:一個自由擴張、為政治權力的控製範圍所不及的互聯網;或者是一個被政府控製扼殺、不能實現其潛在的社會和經濟利益的互聯網。
讓這些專家不解的是,在中國這兩種情況都沒有發生。以任何標準衡量,中國的互聯網都是世界上最活躍的經濟和社會網絡空間之一。超過5億用戶在互聯網上交流思想、進行交易和娛樂。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公司創造了億萬美元的經濟價值。中國的搜索引擎、電子商務和在線視頻企業都位居世界前列。
在中國的淘寶網上,數以百萬計的小店每月所做生意價值數十億美元。在微博平台上,活躍著2.5億用戶--他們表達對從性到官員腐敗等包羅萬象的問題的看法。
與此同時,一個龐大的政府主導的監控係統與運營商的自我審查相結合,使中國的互聯網受到政治權力的高度控製。臉譜網和推特網遭禁,而與之相似的中國網站則繁榮發展。穀歌與中國政府發生過一次眾所周知的爭吵,隨後,穀歌的搜索引擎受到限製,但其他業務仍在繼續發展。在社會危機發生時,中國的互聯網會過濾相關關鍵詞,以防威脅穩定。
中國的人口規模及其中央集權化的政治製度使之能夠創造一個與外界的互聯網既有聯係又相對獨立的平行互聯網。
中國對互聯網的反應十分特殊。近半個世紀前,信息革命伊始時,對網絡空間進行思考的先驅者諾伯特•維納撰寫了一本影響廣泛的專著《控製論》。他將人類對新挑戰的反應分為兩種:“個體發生”與“係統發生”。個體發生的活動是有組織的,是通過集中設計的製度執行的。
在另一方麵,係統發生的反應則是演化的,就像細菌在沒有受到有組織監控的情況下的互動情況。人類文明發展的特點始終是這兩種相反活動之間的持續鬥爭--個體發生的活動試圖控製係統發生的活動,而後者試圖削弱前者。兩者的關係既敵對又共生,就像“陰”和“陽”。
在如今的情況下,政治權力就是個體發生的,而網絡空間就是係統發生的。人類社會的健康依賴於兩者的平衡。失去平衡後,國家就會因災難性後果而陷入混亂。
中國政府對待互聯網的方式與中醫的方式類似,強調互聯網是國家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幹預過多或過少都是有害的;持續監督是必需的,這樣就能知道何時進行幹預以及以何種力度進行幹預。
社交媒體使中國政府能夠解決底層對問題的反饋不能很好地上達中央這一由來已久的問題。社交媒體使問題引起中國領導人注意。去年溫州動車事故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就像中醫為病人把脈一樣,中國領導人對這一嚴重的失衡問題產生警覺,從而予以全麵反應。結果就是高鐵變得更好、更安全了。
中國網絡空間目前的健康狀況不錯。從經濟和社會角度看,互聯網在繁榮發展。從政治角度看,互聯網被用於荏迅速變革之際維持社會穩定。目前,舊價值觀遭到削弱,新價值觀尚未建立,導致粗俗的物質主義盛行,社會和經濟鴻溝迅速加大。
社交媒體提供了一個安全閥,使政府注意到那些可能失控的問題。過分放大和過分壓製這些問題都可能令其爆炸,從而破壞國家穩定。
中國的平行互聯網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影響,反之亦然。印度現在也要求臉譜網和穀歌刪去網頁上冒犯性質和招致反對的信息。最終,正如在現實世界中那樣,網絡空間不會是平的,而會是淘壑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