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到2022這十年將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次將會是創新大戰,看似無休無止的高風險戰鬥將決定誰才是21世紀的超級大國。
美國還會是世界領袖嗎?抑或如許多人所預測的,中國對創新與技術、教育和創意的巨大投資會得到回報,讓中國在2022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
是的,《華爾街日報》提醒道,在一場“針鋒相對的軍事技術競賽”中,形勢會越來越複雜,威脅會越來越大,氣氛會越來越緊張,而競爭雙方的自負也會導致衝突。這場戰爭的長期賭注太大了,預料不到的後果太可怕,新的債務負擔太沉重了。
盡管實行邊緣政策(brinksmanship)以及無休止的短期冷戰戰術,2012至2022年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不會以軍事衝突收尾,而是會不可避免地趨於緩和。是的,因為理智最終總是會占上風,推動創新與技術的轉變,促使創新與技術的著眼點放在解決人類麵臨的真正重大的問題上:最重要的是人類的生存而非殺戮。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100億,比現在多30億,每個人都希望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全球資源卻越來越少。
什麽才會誘發這種曆史性的轉變呢?過去十年,我們關注的總是美國領導人在商業、政治、銀行業及不斷變化的文化思維方麵的不足,如今我們必須改變,因為最有智慧的美國人能夠、必須且將會做出改變。
未來,我們將致力於創新解決方案,我們要相信新的領導人的洞察力,他們知道美國在2022年之前需要做出哪些改變,正如肯尼迪總統(President Kennedy)當年曾要求要在十年內將美國人送上月球一樣。
我們將在未來十年看到一個令人振奮的新美國。以下是八大原因:
1. 我們並沒有與中國交戰。
我們的戰爭在內部,是為了新的美國夢而戰。 在最近一期的《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中,前國家安
全顧問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寫道,“後美國時代:美國衰落的世界會是什麽樣?非常危險,非常不穩定。”為什麽?許多人已經“得出結論,美國的衰落與中國的崛起都是不可避免的。”
錯。美國在輸掉這場戰爭是因為我們的思維還局限在一種陳舊的說法上:即中國“有鮮明的帝王血統以及韜光養晦的戰略傳統,這兩樣是中國在過去幾千年中極度輝煌的關鍵”。不可避免?除非你接受這種陳詞濫調。這意味著屈從於一個自我應驗的預言,這個預言正是我們自己創造的。
不,這並非不可避免。因為我們必須、也將被迫醒來,來麵對人類生存的另一個現實,一個新的美國夢。
2. 在2012-2022年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創新力量會從軍事領域轉移
《華爾街日報》文章《中國尋求挑戰美國海上霸權》(China Challenges U.S Navy in Asian Seas)是一個很嚇人的標題。開頭更嚇人:“傑拉爾德?R?福特號航空母艦(USS Gerald R. Ford)被認為會幫助美國將自己在全球的海軍優勢再延續半個世紀,”這艘航母“可配備各類人員4,660人,並配有飛機和其他一係列令人生畏的武器。但在這艘航母的設計藍圖出爐到它2015年按計劃交付使用之間的這段時間,突然出現了一個未曾預料到的問題:中國正在建造一種新級別的彈道導彈,按照設計,它能穿越大氣平流層,擊中美國航母的甲板並爆炸,殺死船上的水手並嚴重損壞航母的飛行甲板……所以美國也正在相應調整自己的策略”,繼續進行這場代價昂貴且“針鋒相對的軍事技術競賽”。
想象一下:新艦隊一艘航母的成本就是150億美元,這筆錢本可用於商業創新,以確保全世界100億人的生存。用不了多久,這種思維模式必須、並且將會從關注霸權軍事手腕轉到關注人類文明的生存上來。
3. 中國在2022年前將成為創新領袖
為什麽?因為他們是深謀遠慮者。
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中,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的戴維森(Adam Davidson)警告說,“研究機構巴特爾紀念研究所(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最近在一份研究報告中預測,中國的開支將在2022年趕上美國;從研究領域看現在已經趕上了。”
中國已經在“綠色能源、生物與納米技術方麵投下巨資,這些投資很可能會在21世紀20年代形成產品。如果美國政府實驗室、大學與企業研發人員現在不馬上站在下一代突破創新的最前沿,那麽在這些創新技術形成可出售的產品時,美國將落後10或20年。美國一直是最新、最好的創意的源頭,這是美國全球競爭力的基礎。”
“如果這些創意源自其它地方”,美國夢會怎麽樣?“……全球經濟將變成美國迎頭追趕中國的局麵。”
4. 美國企業必須改變短淺的思維方式
戴維森指出了美國最大的問題:美國的短期思維文化。他寫道,“從一位CEO的角度看,長期研發是一項非常糟糕的投資……研發項目需要很大的投入,並且常常會失敗。即便成功,其它的公司也會來免費拷貝所有最好的創意”。他援引杜邦公司(DuPont)一位退休CEO的話表示,“很難讓股東從長遠角度看問題,他們最多隻看未來兩年。”
警告:我們沒有選擇。美國企業必須扭轉近期研發開支下降的趨勢,與中國在2012-2022年的創新競賽中針鋒相對。
戴維森認為美國的思維方式必須快速轉變,以下是他提出的戰略,其實就是恢複到早期使美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時的思維方式。很簡單:“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前三個月,化學製品巨頭杜邦公司執行委員會成員埃科爾斯(Angus Echols)就開始製定公司未來10年的發展計劃。”與肯尼迪提出的十年挑戰一樣,杜邦也是從長遠思考問題:
“埃科爾斯多次在備忘錄以及高層會議上表示,美國將很快卷入戰爭,杜邦應該為此效力。但杜邦也需要想得更遠。在戰爭結束時,美國婦女將需要便宜的長統襪。”所以杜邦“在為美國軍隊生產降落傘與輪胎的同時,其研發部門也在研究如何生產便宜的長統襪。”
日本投降後,杜邦馬上就從生產尼龍軍用產品轉到了女士內衣。另外杜邦還為從戰場回來的士兵提供了穩定的工作機會。這種長線思維使杜邦“在欣欣向榮的合成纖維與塑料行業占據了數十年的領軍地位”。
5. 美國是不是太局限於舊思維,難以改變,正在屈從?
最近,《福布斯》(Forbes)出版人卡爾加德(Rich Karlgaard)在其令人深思的“創新規則”(Innovation Rules)專欄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科技進步是在加速還是在減速?他援引了矽穀億萬富翁泰爾(Peter Thiel)的消極答案:泰爾拿著自己的iPhone說,與阿波羅登月計劃相比,這不是技術革新。
接著卡爾加德說,“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經濟學家考恩(Tyler Cowen)對此表示讚同。考恩在他的新書《大停滯》(The Great Stagnation)一書中寫道,他的祖母親曆了更大的時代變遷。她見證了飛機、摩天大樓、懸索橋、無線電與電視、抗生素、原子彈與核能的誕生,並看到州際高速、飛機旅行與登月成為現實。”
而“在首次登月成功及波音747首次飛行後一年,即1970年出生的孩子,看到了個人電腦、生物技術、手機、網絡瀏覽器、搜索引擎與納米技術。這並沒有多麽震撼,對嗎?”
錯,這些產品確實振奮了下一代人。泰爾與考恩都缺乏遠見。幸運地是卡爾加德看到了美國領導力在未來十年的進步:“工業革命在加速……基因工程與納米技術將很快消除疾病,讓所有人都有可能健康地活120年。”
他還預見到創新與技術會帶來更多進步:“我們需要耐心。”是的,耐心,信任,還需要一點嶄新的“積極生活態度”。
6. 到2022年,創新將會遠離五角大樓戰爭機器
《福布斯》的文章讓我思索:有沒有可能所有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創新本身有自然的極限,而我們正在接近這些極限?或者可能性更大的一種情況:商業創新的減速是不是因為軍事創新在加速?戴維森在《紐約時報》專欄文章《當創意機器停止工作》(When the Idea Machine Stops)中寫道,“創新公式”(Innovation Equation)是否存在一個平衡點、一個設定值、一個極限?
或許你會想到這一點:美國將納稅人一半的稅收用於五角大樓的戰爭機器。和中國、朝鮮、伊朗等國家一樣,我們在軍事開支上從來都是下大手筆的。因此,雖然美國近期在軍事領域還會有新的創新出現,但不久我們必須且將會經曆軍事較量向商業創新的曆史性轉變,這對人類文明的生存來說至關重要。
7. 五角大樓遊說團將失去影響力,納稅人一半的稅收將不再用於國防
八年前,五角大樓預計,隨著全球人口在2050年向100億大關逼近,戰爭將在2020年定義人類生活。這是“所有國家安全問題的根源”。“到2020年,毫無疑問將會有大事發生。隨著地球的負載能力減弱,一種古老的模式將重新出現:世界將爆發對食品、水與能源進行爭奪的全麵戰爭,戰爭將定義人類的生活。”
當然,五角大樓高官、軍事承包商與保守派政客都對花費約半數聯邦預算來維持戰爭機器的運行有既得利益,這個戰爭機器包括易受攻擊的新型航空母艦及即將到貨的其他過時武器。
但是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質疑戰爭是否是解決世界真正問題的最好手段。我們看到五角大樓戰爭機器如何占用了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的創新所需的有限資本和自然資源。這種尚武思維模式已經過時,將遭到下一代的唾棄。
8. 美國的創新戰略會很快向關注全球生存轉變
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編輯紮卡利亞( Fareed Zakaria)在《時代》周刊(Time)中說,蓋茨(Bill Gates)在幾年前說過,如果他可以實現一個改變人類未來50年命運的願望的話,他會選擇“能源奇跡”,一種“以煤炭一半價格且不排放二氧化碳就能生產能源”的神奇新技術。他說,“跟發明一種新的疫苗或藥物或選擇未來幾屆的新總統相比,我更希望能夠實現這個願望”。
我們需要更多像蓋茨一樣長遠考慮的領導者。自1994年開始,他已經將其260億美元財富中的很大一部分投資於疫苗與醫藥“能源”,以延長人類的壽命及穩定人口增長。不過,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從現在的70億增至100億人,要保證地球的生存,我們必須在短短的幾十年內找到大膽新潁的非軍事創新解決方案和新“能源”。
這對投資者來說意味著什麽?無止境的非軍事創新!
忘掉戰爭機器。是的,忘掉所有威脅、戰爭遊戲、蔓延的恐懼、膨脹的自我,以及所有從維持6000億美元戰爭機器中獲得的特殊利益。
事實上,誰贏得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創新戰爭並不重要。我們能夠、我們必須、我們將會盡快醒來,共同著手解決人類文明生存的問題,讓中國與美國攜手一起努力,思考該如何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解決100億人的吃飯問題。
是的,這才是2012-2022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真正挑戰。從這些創新大戰中湧現出來的將會是令人振奮的新技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