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家暴說不

抵製暴力 尋求自救    康複身心 重建家園
個人資料
正文

直擊:生活在香港家暴陰影下的內地婦女(組圖) (ZT)

(2011-04-08 22:38:15) 下一個

文章來源: 南方都市報2011-03-07 21:28:38

[導讀]對新來港婦女而言,申請單程證難、經濟困窘、受暴力侵犯的她們,要麵對種種的製約因素

生活在香港家暴陰影下的內地婦女

▲阿麗(左)和阿萍接受南都記者采訪,在香港,像她們這樣遭遇家庭暴力的內地婦女不少。 南都記者 王日晶 攝

生活在香港家暴陰影下的內地婦女

單親跨境母親唐小姐和她的兒子望著窗外,不知道以後的日子會怎樣。南都記者 高貴彬 攝

“嫁個香港人”,一度是跨境婚姻內地婦女羨慕和炫耀的資本。然而身份的困窘、經濟的拮據、兒女骨肉分離……種種因素讓這個光彩的泡沫一觸即破。三八婦女節到來之際,香港多家婦女權益組織提出關注跨境家庭問題,跨境婚姻婦女這個日漸龐大的群體不應再受冷落。

據統計,近年內地與香港交往頻繁,跨境婚姻數目持續上升。在過去20多年,跨境婚姻的數目由1986年的16451宗,上升至2009年的22339宗,其中超過八成是內地女嫁港男的情況。

港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呈報的虐待配偶個案總共3163起。香港社會福利署早前表示,香港家暴個案七成涉及內地人與香港人的跨境婚姻,新移民較多的元朗、荃灣葵青、西貢黃大仙為家暴問題三大重災區,各占個案總數逾一成。

據香港群福婦女權益會統計數據,2010年有512個家庭暴力求助個案,其中約八成是內地跨境婚姻婦女。“數不清的內地婦女受盡委屈,這些委屈隻有我們自己知道。”拿到單程證的阿萍訴說自己遭受家庭暴力時,失聲哭起來。

家庭暴力隻是跨境婚姻婦女極端的例子。對絕大多數新來港婦女而言,申請單程證難、經濟困窘、與兒女骨肉分離、受暴力侵犯……無親戚朋友的她們,不僅要麵對文化差異的適應,還要麵對種種的製約因素。

目前,香港設有5個地址保密的庇護中心,專門給予受虐婦女躲避家庭暴力行為,另外還有61個綜合家庭服務中心遍布全港各區,向有需要的婦女伸出援手,提供一係列預防、支持和補救性福利服務,包括輔導、家庭生活教育、親子活動、支持及轉介服務等,其中2/3是由社會福利署管理,其他都是由各類民間組織運營。盡管不是專門為來港婦女而設,香港婦聯、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群福婦女權益會等十多個社會服務團體機構為在港婦女權益奔走貢獻。

數據顯示,跨境婚姻的數目由1986年的16451宗,上升至2009年的22339宗,其中超過八成是內地女嫁港男的情況。2010年呈報的虐待配偶個案總共3163起,七成涉及內地人與香港人的跨境婚姻。

■ 個案

群福婦女權益會是由一群曾遭受配偶虐待的婦女組成的自助互助非牟利團體,主要為受虐婦女爭取有關改善生活的政策,以保障其應有的權益。通過該機構,南都記者采訪到了嫁給港男的內地婦女阿萍和阿麗(均為化名),她們都因為家庭暴力向群福婦女權益會求助。

遭家暴五年 躲進庇護中心

3月5日下午1時,香港九龍塘歌和老街公園,來自潮汕的阿萍向南都記者講述了她多年遭受家庭暴力的經曆。

2002年,她22歲,在深圳某商場做銷售員,認識了一名比自己大25歲的港籍男子並交往。“他很大方,對我很細心體貼,又是香港公務員,感覺很有教養,很可靠。”阿萍回憶起當時交往的情景:“他說他已經離婚了,想找個伴侶好好過日子。後來才發現都是謊話。”

2003年阿萍和丈夫結婚,並於2004年1月生下一女。2008年生下第二個女兒,阿萍才發現原來2002年丈夫表白時謊稱離婚,而實際上他是2004年才離,並且自己已是第4任,前3名受害者都不堪忍受家庭暴力才離開。

“隻要我一跟別的男人說話,回到家就要被他打。”阿萍天真地以為,是自己沒有生下男孩才招致這樣的虐待,於是忍受著,想為他生一名男丁。然而她發現,丈夫的前3任妻子都分別為他生有男孩。“甚至連我生小女兒坐月子的時候,他都毆打我。甚至恐嚇我要拿刀劃花我的臉,或者把我賣到菲律賓做妓女。”

因為遭受家庭暴力,阿萍曾經報過3次警,但是沒有用。阿萍唯有提出離婚,目前正在辦理離婚手續以及女兒的撫養權事宜。在群福婦女權益會等機構的幫助下,去年11月至今,阿萍和兩個女兒都寄居於一處地址保密、專為家庭暴力受害婦女所設的庇護中心,以逃避丈夫的暴力行為。

謊言騙局 內地女稱被騙光錢財

同樣向群福婦女權益會求助的阿麗稱自己的跨境婚姻碰上了一場騙局。

不少跨境婚姻都始於港男的花言巧語,甚至謊言,對於這點香港群福婦女權益會中心主任劉燕玲感觸頗深,“在很多人看來,嫁給香港人是很光彩的一件事,我想說的是,在這個光鮮的背後藏著一個怎樣的陰暗麵。”

“1999年我們在從廣州到深圳的長途巴士上相識,他要了我的號碼,然後幾個月來經常打電話給我,糾纏我。”阿麗回憶道:“他自稱常從事公益事業,而且對我照顧周到。當然,後來證明這都是騙局,把我的生意和錢都騙光了。”

阿麗稱,1999年和丈夫相識時,她在深圳有自己的店鋪和事業。十年來,丈夫在外不斷拈花惹草,並和情婦合夥,慢慢地把阿麗的店鋪和錢都騙去了。後來丈夫公然帶著情婦在她麵前示威,並經常對阿麗拳腳相加。曾經丈夫悄悄把兒子帶回深圳和情婦居住,阿麗上門尋兒,卻被情婦拿著鐵棍恐嚇,幸有陪同上門的保安解救。“我一回深圳找兒子,便會被打一頓。有8個月我和兒子不能相見。”

阿麗稱,其丈夫2009年4月甚至去了阿麗家鄉所在入境處,自稱香港特派警察,誣告阿麗欲對兒子不利,試圖讓當地入境處不批予阿麗赴港簽注。

(由於涉及當事人生命安全、單程證審批以及子女撫養權爭奪等問題,應當事人要求,南都記者未聯係當事人丈夫進行采訪。)

■ 困境

單程證 跨境婚姻婦女的枷鎖

在香港,持雙程證(臨時赴港許可)的婦女被稱之為“準來港婦女”,拿到單程證的則稱為“新來港婦女”,持單程證滿七年者才能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

單程證是跨境婚姻婦女成為香港居民的憑證。根據香港現行的人口政策及單程證製度,與港人結婚的內地婦女,需要排期4年,等待單程證審批下來才能定居香港。在此之前,隻能辦理港澳自由行,或者申請自2009年12月25日開始實施的探親簽注,可在港逗留1年。

對阿麗而言,單程證是她爭奪兒子撫養權的籌碼,卻也成了丈夫威脅離婚、逼她放棄兒子的手段:“他威脅我:‘你不同意就不給你辦單程證!’”單程證需要丈夫的簽名和照片,而阿麗的丈夫一直不願配合,因此她現在赴港持的仍是雙程證。如果答應離婚,阿麗便失去了約束丈夫為她辦單程證的籌碼,放棄單程證便等於放棄了爭取兒子撫養權的機會。這讓阿麗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離異後單程證成了丈夫控製來港婦女的一種手段。”劉燕玲表示。關注跨境家庭婦女權益人士曾冠榮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有時候港籍丈夫會用‘單程證’來威脅內地妻子。”由於阿麗正和丈夫在辦理離婚手續、爭取兒子撫養權方麵僵持不下,阿麗一再叮囑南都記者別透露太多資訊,擔心丈夫實施報複,並影響判決結果。

跨境單親媽媽 為兒女穿梭兩地

早前有調查發現,由於婚後不足4年便離婚或者丈夫離世,跨境母親遲遲無法領到單程證赴港,香港現在大約有5千至1萬個該類家庭。她們飽受與子女分離之苦,其中有八成內地單親媽媽要依靠子女的綜援金生活。

今年港府的財政預算案為港人“派糖”6000港元,隻限於香港永久性居民。持雙程證的準來港婦女和雖然有單程證、但未滿7年的新來港婦女並未能享受該待遇。

在港沒有身份,不能在港工作,亦無法使用香港的社會保障和服務,即使病了也無法享受醫療保險。帶兒女回內地生活?子女沒有內地戶籍,回內地生活,社保、入學、住房等又將如何解決?

為了照顧子女,這類跨境家庭的單親媽媽唯有不停地續領雙程證留港。調查顯示,超過八成受訪者每次續領的留港限期是90天,約有一成受訪者每次續證的留港限期更是30天或以下。

香港關注家庭及婦女權益人士梅偉強向南都記者透露,過去5年赴港定居人員的數字顯示,來自廣東省以外的赴港團聚的人員約占總數三成至四成。由此估計,有部分家長需要經常長途跋涉。“續證時期若碰巧在學期期間,在學的子女又無人照顧,家長就需要帶同子女回鄉,子女唯有長時間缺課。”如此跨境生活對他們的生理、心理和經濟造成沉重負擔。

追問

1、為何跨境婚姻容易發生家庭暴力?

疑心重 跨境家庭八成老夫少妻

在群福婦女權益會做了13年義工的黃鎮輝女士認為,跨境婚姻的家庭暴力,和港籍丈夫對新來港婦女的不信任有關。她表示,前來群福婦女權益會求助的個案中有八成是新來港婦女,而她們絕大部分都是“老夫少妻”,年紀相差很大,例如阿萍和丈夫的年齡便相差了25歲。

“年紀較大的單身香港男子,很多都是離過婚,或者經濟條件不佳,娶內地女子比較容易。他們對自己本來就沒信心。”黃鎮輝表示,這些案例中,男方通常疑心很重,妻子去哪裏、和什麽人說話都得向他報告。“甚至下樓買菜也要規定多長時間內必須回來,有的男性還會查問自己兒女,打探妻子的行蹤。”

對於跨境婚姻家暴頻繁的原因,香港群福婦女權益會中心主任劉燕玲則認為和香港流行的一種偏見有關:“內地女人如果不是貪錢、不是為了拿香港身份證,那為何會嫁比自己年長這麽多的男人?”尤其不少香港丈夫持有這種觀念,容易將婚姻當成一種互相利用的交易,在對待新來港婦女上便容易懷著一種偏見,甚至蔑視。

用劉燕玲的話說,“很多內地女子想法很單純”,認為香港是個文明程度較高的社會,誠信度高,便天真地希望有一個可靠、誠信的香港人可以與其分擔將來,後來才發現,“原來童話的真麵目是這樣的”。

2、遭受家暴,警察不理?

申訴難 執法機構難斷家務事

“也不是說香港不重視婦女的合法權益,實際上,社會福利署經常宣傳婦女保護的政策。然而,執法者在現實中沒有嚴格執行,各家庭也有各自的不同情形。”劉燕玲向南都記者透露,對於家庭糾紛,警方很少介入。“香港警員對這種家庭糾紛有自己一套處理方法。他們經常隨身帶一個處理‘家事糾紛’的小冊子,報警了他們會登記,然後回應說,這種家庭事,你們自己回家關上門解決吧。”

當然,執法機構難介入家庭事件,對於情節嚴重的暴力事件,跨境婚姻婦女也可向法院提出申訴。但對於大多既無親戚朋友,又無經濟財力,更非香港永久居民的這個群體而言,連申請社會福利都成問題。訴諸法院,是一條漫長而波折的路,恐怕熬不起。

3、跨境婚姻婦女為何不願求助?

怕報複 更無維權意識

盡管香港婦聯等十多個社會服務團體機構為在港婦女權益奔走貢獻。但關鍵不是有多少團體在努力維權,而是很多來港婦女並沒有維權的意識。

群福婦女權益會義工黃鎮輝女士感慨地說,在自己13年的義工生涯中,發現很多遭受家庭暴力的新來港婦女受“家醜不可外揚”的觀念影響,除非忍無可忍,否則不願向外人傾訴。還有相當一部分來港婦女並不知道有上述社會團體可以求助。阿萍就是這一部分人之一:“如果我早知道有庇護中心,早就申請去了。”

此外,害怕報警後遭丈夫更厲害虐待,也是束縛內地在港受虐婦女的因素。“第一次報警,是我女兒報的。”阿萍回憶以前受虐經曆說:“他總威脅我,如果我報警,就把我趕出家門,讓我睡街。”

劉燕玲則表示,很多家暴受害婦女不僅經濟受控製、身體受到傷害,同時精神上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不少受害者的精神處於崩潰邊緣的狀態。“更有極端的情況,受虐者反而成為施虐者。”劉燕玲曾接觸過一些個案,妻子不堪丈夫虐待反而殘害丈夫。

建議

婚前最好赴港了解情況

夏小姐來自湖北孝感,她在深圳工廠打工期間結識了一名香港人隨後結婚,遭受家庭暴力。忍氣吞聲熬了十幾年,夏小姐終於獲得了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女兒也將順利升上高中。她跟丈夫離婚後,參加了香港相關的婦女權益保護組織。

對於將與港男結婚的內地女性,夏小姐想給她們一些建議。鑒於不少港男來深圳找女朋友,受女方簽證問題,雙方戀愛基本在內地。夏小姐說:“這樣女方就不知道男方在香港所處的環境,他跟你說的情況是否屬實,必須在結婚前赴港得到證實,不能輕信男方所言。”

“內地婦女在港舉目無親的現象極其普遍。”夏小姐說。結婚前女方要融入到港方家庭,這樣,婚後雙方出現矛盾,女方可尋求家人幫助,此外應該多結識朋友,讓自己有情感的出口。

出路

逐漸放鬆的新移民政策

隨著跨境家庭數目增多,跨境單親母親、跨境家暴等問題也日益顯著。這幾年,港府也逐漸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一再放鬆移民政策。本月2日在香港立法會會議上,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示,港府今年的人口普查會統計跨境家庭的數目,包括持雙程證人士的數目。

今年1月份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在北京宣布將放鬆移民政策,港人在內地超齡子女從4月1日起可以單程證申請來港與父母團聚。

“如果政府擔心存在假結婚的現象,那麽對於那些孩子都已生下來的家庭,已經沒有太多懷疑的理由了。”關注跨境家庭婦女權益人士曾冠榮認為,輪候單程證至少需排期4年,這個年限太長。他強調,即使已經拿到單程證,成為永久性香港居民仍需7年,這個年限也應該縮短。曾冠榮提議,港府可以對跨境單親母親的情況進行核實,再酌情予以單程證的審批。

當然,港府在教育、醫療等方麵也關注到了跨境家庭。教育方麵,對於居於內地而跨境到香港上學的跨境兒童,政府相關部門會為他們特別是幼齡學童提供更便利、更安全的過境及交通服務。

在醫療服務方麵,已獲得單程證的新來港婦女及身為香港居民的11歲以下兒童,可以使用公營醫療服務。

由此可見,對於跨境家庭婦女這個群體,路似乎就在前方,隻是有點曲折。

統籌:南都特派香港記者 王日晶

采寫:南都特派香港記者 王日晶 朱菂 王雅楠

(南方都市報)


本博客其它博文鏈接

  • 美華裔女孩麵對噩運自強不息 被哈佛等名校錄取(圖) (ZT)
  • 一個語言和情感虐待受害者的故事 (英文)
  • 一個遭遇情感和心理虐待的幸存者的故事 (英文)
  • 北京姑娘自述:親曆日本丈夫的家暴與外遇(組圖) (ZT)
  • 直擊:生活在香港家暴陰影下的內地婦女(組圖) (ZT)
  • 警嫂網絡求救 自曝遭受丈夫SM性虐待暴力近兩年(圖) (ZT)
  • 網戀結婚華人女子費城遭虐待 丈夫頻提變態要求 (ZT)


  • 《相關信息僅供參考,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