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家暴說不

抵製暴力 尋求自救    康複身心 重建家園
個人資料
正文

心理疆界:中國人最缺的一堂心理課

(2011-03-06 20:01:24) 下一個
心理疆界:中國人最缺的一堂心理課 (ZT)

作者:朱若霞

免費在線閱讀:

http://read.dangdang.com/content_2113329?ref=read-2-D&book_id=10534


原文選登如下:

心理疆界:中國人最缺的一堂心理課(1)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心理疆界是一個非常陌生非常新鮮的名詞。在中國社會和中國人群中,隨意侵犯他人的心理疆界,或是被他人侵犯心理疆界後忍氣吞聲、委屈求全的例子,可以說是屢見不鮮、不勝枚舉,甚至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種常態。

  年紀大一些的讀者,恐怕都有印象:二十幾年前龍應台一篇批評中國人過於懦弱、姑息容忍的雜文《中國人,你為什麽不生氣》,不僅在當時的台灣社會造成轟動,在海峽兩岸、乃至全世界的華人中,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共鳴。

  那麽,到底什麽是心理疆界呢?

  在徐浩淵博士主持的“心育心小學教師心理培訓課程”中,有這樣的定義:

  每一個或者的動物或者人,時刻都在盡力保持著自己的兩種生存空間—物理空間和心理空間。這種空間與外界的界限,也稱作疆界。

  相對有形的物理空間,我們每個人還需要一個看不見摸不到的心理空間,被一道無形的心理疆界環繞著。

  也就是說,我們的心靈和領土一樣,也有一道疆界。這道疆界將我們自己與別人隔開,以保持自己的個性空間。心理疆界明確地定義出什麽是我的、我應該對什麽負責,也標明什麽不是我的、我不應該對什麽負責任。心理疆界向我們展示,我自己在什麽地方截止、他人從什麽地方開始,從而給我們和他人的“心理財產”,界定一個明確的範圍。

  具體來說,屬於我們的、需要我們保護和盡責的“心理財產”包括:情緒、態度、行為、信念、選擇、價值觀、限製、才能、思想、欲望和愛。

  心理疆界健康的人,有以下三個重要的特征:

  第一,他們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信念、選擇、價值觀、限製、才能、思想、欲望和愛,不在這些方麵幹涉別人,同時也絕不容許別人在這些方麵幹涉自己;

  第二,他們百分百為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負責,不將自己在這方麵的問題歸罪於他人或環境,同時也不會“越界”,不會承擔他人態度和行為失當的後果;

  第三,他們百分百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不將自己的情緒困擾歸咎於他人,同時也不會因為他人的傷心、憤怒、失望、擔憂、痛苦等負麵情緒,而放棄自己的原則和立場。

  第一條和第二條對於我們來說,是比較好理解的,盡管“知易行難”,要做到這兩點並不容易;第三條則首先是“知”的問題,因為這其中的道理,和我們日常的觀點,大相徑庭。

  我們習慣上認為“都是他讓我生氣!”“都是他讓我傷心!”“如果他不這麽做,我就不會這麽痛苦,這麽難過了!”……即別人應該為我的情緒負責,我的不開心都是別人造成的;隻有別人改變了,我的痛苦才能消除。這樣等於把我們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讓別人掌控和操縱我們。

  事實上,沒有人可以“惹”我們生氣,我們生氣與否,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我們是否表達自己的怒氣,怎樣表達,也是我們的選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x瀟瀟 回複 悄悄話 “沒有人可以“惹”我們生氣,我們生氣與否,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我們是否表達自己的怒氣,怎樣表達,也是我們的選擇。”
說的很好!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