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窗夜話

本博客主要發表一些曆史類,尤其是涉及心理史學的三國類雜文。
正文

國士之風——從史料看薑維人格魅力

(2010-12-17 09:10:20) 下一個

伯約的文韜武略,品德才具,均已載諸史冊,本文擬從其人格特質方麵探討他的人格魅力。

中國人人格與西方人存在差異,王登峰教授將中國人人格分為七個維度: 外向性、善良、行事風格、才幹、情緒性、人際關係、處事態度。下麵試用這七個維度來評價伯約的人格特點。

一、外向性,包括活躍、合群、樂觀三個小因素 。 “活躍”反映的是人際交往中的主動性 , “合群”反映的是人際交往中的親和力 , 而“樂觀”反映的是個體積極樂觀的特點 。

關於前期表現, 裴注裏有載:“傅子曰:維為人好立功名, 陰養死士” ,說明伯約喜歡結交綠林豪傑;歸蜀後,受到諸葛亮、蔣琬的栽培器重,最後遷大將軍, “居群臣之右”,在蜀國的融入也很成功;投降鍾會後,“ 會厚待維等,皆權還其印號節蓋。會與維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謂長史杜預曰:‘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鍾會的信任和推重。這些都說明伯約活躍、合群,外向性很好。

至於樂觀因素,從上述事跡看,總的來說是很積極樂觀的。但三國誌也記載了以下事跡:“維本羈旅托國,累年攻戰,功績不立。而宦官黃皓等弄權於內,右大將軍閻宇與皓協比,而皓陰欲廢維樹宇。維亦疑之,故自危懼,不複還成都”。顯示到了伯約生命後期,內憂外患,獨木難支,一個很樂觀的人也變得既“危”且“懼”,蒙上了悲觀的陰影。可能此時,他對自己的人生悲劇已經有所預感了吧!

二、行事風格 , 包括嚴謹、自製和沉穩三個小因素。“ 嚴謹 ” 反映的是工作態度和自我克製的特點 , “ 自製 ” 反映的是安份和遵守規矩的特點 , “ 沉穩 ” 則反映做事小心、謹慎的特點 。

(孔明)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書曰:“薑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 “思慮精密”反映其中的嚴謹和沉穩, 說明伯約不僅做事認真、踏實和有條理 , 而且細致謹慎和謀定而動。但 陳壽最後的評論中有一句“玩眾黷旅,明斷不周”,則對伯約的嚴謹和沉穩人格特征作了負麵評價。我個人認為,陳壽已是晉臣,伯約既是他故主,又是魏晉叛臣,迫於時勢他不敢明確讚美,隻能貶損,這句評價很難說是公允的。

三、才幹 , 包括決斷、堅韌和機敏三個小因素。“決斷”反映的是個體的決斷能力 , 堅韌 反映的是毅力特點 , “機敏”反映的是自信、敏銳的特點。

(孔明)又曰:“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薑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 此段評價中“ 敏於軍事,既有膽義”,反映其 才幹 中的 決斷和機敏因素,體現了伯約敢於任事、勇於決斷、積極進取、思路敏捷的特點 ; 九伐中原、圖謀複國則表現了其中的 堅韌因素, 說明其 做事目標明確、堅持原則、有始有終。

四、善良,包含誠信、正直、重感情等人格特點。

孔明評價伯約“忠勤時事”、“心存漢室”,充分肯定了伯約忠貞不渝的人格;伯約其後數十年守護蜀國的金戈鐵馬,最後詐降複國的錦城碧血更是用生命詮釋了忠誠信義的內涵, 華陽國誌曰,“維惡黃皓恣擅,啟後主欲殺之”,也 說明了他的正直。

五、情緒性 , 包括耐性和爽直兩個小因素。“耐性”反映的是情緒控製能力和情緒表現特點 , “爽直”反映的是情緒表達的掩飾性特點 。

  他在費禕手下 時,“自以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壯誌難酬,想必他也很不滿,卻沒聽說他象楊儀、廖立那樣口出怨言,而是始終維持了和上司的良好關係; 鍾會寫書勸降,伯約也沒象諸葛贍那樣大怒,斬來使,受激出戰,隻是“不答書, 列營守險 ”, 說明他耐性還是不錯的。他偽降鍾會時,想來內心充滿了屈辱和仇恨,卻能做到與敵人“情好 甚歡 ”, 說明需要時他的 情緒可以掩飾得很好。

六、人際關係 , 包括寬和與熱情兩個小因素。“寬和”反映的是對他人的基本態度,“熱情”反映的是主動和與人為善的特點 。

陳壽引用楊戲事說伯約 “外寬內忌”:“ 延熙二十年,隨大將軍薑維出軍至芒水。戲素心不服維,酒後言笑,每有傲弄之辭。維外寬內忌,意不能堪,軍還,有司承旨奏戲,免為庶人。”在我看來,楊戲傲慢侮上,挑戰統帥權威,受到免職的處分也不為過,伯約也沒當麵給他難堪,不能就憑這件事說伯約不寬厚,其他 譙周、張翼、廖化也提了很多反對意見,也沒見伯約打擊報複。不過,寬容熱情看來不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七、處世態度 , 包括自信和淡泊兩個小因素。“自信”反映的是對理想、事業的追求 , “ 淡泊”反映的是對成功的態度。

裴注所載:“傅子曰:(維)不脩布衣之業”,則說明伯約從青年時代起便誌向遠大。伯約的《 報母書 》裏麵也寫道:“ 良田百頃,不計一畝。但見遠誌,無有當歸”。後來頂著朝內一片責難之聲堅持北伐更是反映了他積極進取、矢誌不渝的精神。

新近的中國人人格結構常模研究中,發現中國人人格結構的前兩個維度,是行事風格和才幹,反映了中國人在知覺其人格結構時首先注重的東西。而這兩方麵的內容對人們所能達到的成就水平是至關重要的。隻有既具才幹,又能勤勉、嚴謹做事,才會做出成績。

孔明丞相對伯約的評價,恰恰主要集中在行事風格和才幹兩個維度,充分說明了孔明在簡拔人才時對才幹、勤勉與成就潛力相關性的重視程度。孔明又特意提到善良因素,這是對一個人人為人品行的評價,說明了他對人品的看重。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涵。從這些評價可以看出,伯約的確德才兼備。

從上麵看來,伯約唯一不夠出類拔萃的人格維度是人際關係。與他同傳(三國誌)的蔣琬相比似乎頗有不如。他後期在朝堂上是孤獨的,得不到朝內大多數人的支持,連軍方元老的廖化、張翼都提出反對意見,可能也是造成他北伐困難重重的原因之一。


綜上,可以看出伯約在人格七個維度中,外向性、善良、行事風格、才幹、情緒性、處事態度六個維度均為上選,體現了他誌存高遠,謀勇兼資,誠信守義、堅忍不屈的高尚人格,有國士之風,千載之下,仍然散發出人性的光輝。


後記:
在以成敗論英雄的今天,很多人忙著去追捧曹操司馬懿之流,可是我卻願意對這位失敗的英雄情有獨鍾。“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他是無愧於英雄之謂的。就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也以上書劉禪的洞明,欺瞞諸葛緒的機智,悍據鍾會的決絕,奉旨解甲的悲壯,詐降複國的隱忍,以身殉國的慘烈,昭示著亦智亦勇、舍身取義的國士情懷,令吾人深深向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