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中華獨立戰爭第一槍
1911年9月7日,四川成都發生保路風潮成都血案,激起騷亂。清廷為撲滅保路風潮,派出渝漢鐵路督辦、欽差大臣端方率領部分湖北新軍入川,協助四川清軍鎮壓。湖廣地區(湖北湖南)革命黨人見清軍在湖北防禦力量減弱,開始策動在武昌和長沙伺機起事。
9月14日,文學社和共進會在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譚人鳳、居正等人的推動下聯合,建立了統一的起義領導機關。9月24日在武昌胭脂巷11號召開聯席會議,決定10月6日(農曆八月十五日,有成語“八月十五殺韃子”)湘鄂兩省同時發難,發動起義。湖北方麵初步決定劉公為總理,蔣翊武為軍事總指揮,孫武為軍務部長。就在革命黨人9月24日聯席會議當天,駐紮在南湖的八鎮炮標三營有幾個士兵退伍,炮標士兵孟華臣(共進會代表)備了酒菜,飲酒猜拳,為之送行。值日的劉排長過來幹涉,雙方發生爭執。管帶趕來傳孟華臣等跪下,重責軍棍。士兵搶了軍械,將營部砸爛,管帶倉皇逃竄。孟華臣等從軍械房拖出兩尊大炮,可惜沒有彈藥。前來鎮壓的馬隊趕到,兵變士兵四下逃竄。革命黨人的活動被湖北當局察覺,開始加強警戒,湖廣總督瑞澂宣布八月十五不放假,全城戒嚴,官兵皆不能離營外出,嚴禁以各種名義“會餐”,軍營中秋聯歡會,提前一天舉行。戒嚴時期除值勤士兵可允攜帶少量子彈以外,所有彈藥一律收繳,集中保管。另外,9月28日湖南共進會領導人焦達峰函告武昌起義指揮部,湖南準備未足,請展期10天。因此,起義日期推遲到10月16日。
10月9日,共進會領導孫武等人在漢口俄租界寶善裏配製炸彈時不慎引起爆炸。俄國巡捕聞聲而至,搜去革命黨人名冊、起義文告等,拘捕劉同、李淑卿等6人,隨即引渡湖北當局。劉公、孫武逃入漢口法租界。湖廣總督瑞澂下令關閉四城,四處搜捕革命黨人。文學社領導起義軍事總指揮蔣翊武決定立即於10月9日晚12時發動起義,以南湖炮隊炮聲為號。但武昌城內戒備森嚴,負責向南湖炮隊傳達命令的鄧玉麟因途中艱辛,直到深夜12點過後才趕到南湖炮隊,此時士兵們都已經入睡,無法動員,營代表徐萬年隻好臨時決定推遲起義。由於劉同招供,武昌小朝街85號(張廷輔家)文學社總部暴露,當日晚彭楚藩、劉複基在小85號被捕,蔣翊武逃脫,楊宏勝在運送彈藥的路上被捕,另外還有張廷輔、陳宏誥、牟鴻勳等30餘人被捕,10月9日起義計劃落空。10月10日晨彭劉楊三人在督署東轅門被斬首。10月10日白天,清軍警大肆搜捕新軍中的革命黨人,下令新軍官兵一概不得出營,並勸諭黨人自首。
10月10日傍晚6點左右,駐守武昌城北門外塘角的第21混成協炮11營輜重隊士兵李鵬升,點燃草料庫,舉火為號,發動起義,臨近的工程隊也點火響應,起義士兵向武昌城內楚望台軍械庫進發。10月10日晚七時許,陸軍第八鎮工程第八營後隊二排哨長(排長)陶啟勝查夜,看見棚正目(班長)金兆龍抱槍仰臥,就厲聲問道:“幹什麽?想造反?”金兆龍對陶排長不滿,對罵道:“造反就造反!”並和陶啟勝扭打起來。士兵程正瀛過來幫金兆龍,舉槍將陶擊斃[1] ,前隊隊官黃坤榮、司務長張文濤、八營代理管帶阮榮發先後趕來彈壓,相繼被程正瀛擊斃。軍營大亂。
這時第八營正目(班長)共進會總代表熊秉坤立即鳴笛集合,正式宣布起義,向楚望台進發。武昌城內的第十五協29標的蔡濟民和30標的吳醒漢亦率領部分起義士兵衝出營門,趕往楚望台。陸軍測繪學堂全部學生赤手空拳,奔向楚望台。守庫的第八鎮工程第八營左隊士兵起而響應。爾後,武昌城內外各標營的革命黨人也紛紛率眾起義,並趕向楚望台。起義人數多達3000多人,起義士兵強製第八營左隊隊官吳兆麟任革命軍臨時總指揮。
10月10日晚上10點30分,起義軍分三路進攻總督署和旁邊的陸軍第八鎮司令部。並命已入城之炮兵第八標在中和門及蛇山占領發射陣地,向督署進行轟炸。起初,起義軍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指揮,加上兵力不夠,進攻受挫。晚12點後,起義軍再次發起進攻,並突破敵人防線,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為標誌,蛇山與中和門附近的炮兵向光處發炮轟擊。
起義軍攻打都府,湖廣總督瑞澂師爺張梅生建議死守,而瑞澂的漢人小妾廖克玉,同情革命黨,死勸瑞澂離開總督府,去長江上的楚豫號兵輪上指揮鎮壓。瑞澂離開總督府上艦,反而指揮失靈,清軍大亂。辛亥革命之後,廖克玉受到宋教仁的接見,被稱為“民國西施”。
第八鎮統製張彪仍舊在鎮司令部頑抗。起義軍經過反覆的進攻,終於在天亮前占領了鎮司令部。張彪退出武昌,整個武昌在起義軍的掌控之中。
沒有組織的革命,缺乏正確領導的革命,都難以徹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