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秦無衣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華武士道的遺失

(2012-02-02 11:38:42) 下一個
     
              
                       中華武士道的遺失


 
     提起武士道,十人有九人可能會首先聯想到日本,然而武士道中的各種精神要求是日本人所首創的嗎?它的實質和優點又是什麽呢?

  近百年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給飽受日本侵略的國人和二戰中與日本交手的西方國家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無論你肯定還是否定這種精神對它作出何種價值評判,這種對榮譽的尊重,對首領的忠誠和對死亡的蔑視無疑是人類精神文化中的一份寶貴的財富.由於戰爭殘酷和日軍切腹抗死給人們不成功就成仁的殘忍甚至變態記憶,武士道似乎就成為了日本民族的代名詞。

  但如果有心人尋根問題的去尋找這種讓人敬畏卻又殘酷精神的起源的話,那麽就不難發現早在日本還未建國的時候,世界上一個國家的武士就已經有了和武士道相似的決死精神,但與現在的武士道相比卻少了一份的殘忍多了一份的仁義.

  按圖索驥,我們就從這種決死的精神說起,武士道的核心精神講究義、忍、勇、禮、誠、名譽、忠義等德目,它的最好體現莫過於中世紀的鐮倉時代,源氏家族親兄弟(源義朝、源為義、源為朝),骨肉相克殺戮,而斷了源氏的正嗣。又如因北條氏的策謀,功臣們也就斷了命脈....在武士道的執行史中有殺主君的,鬆永彈正叛逆弑君即將軍義輝;有殺父親的,齋藤義龍殺其父齋藤道三;有殺兄長的,今川義元為了繼承家主地位,在長兄死後,殺戮次兄以及其一切支持家臣;有殺親子的,江戶幕府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聽織田信長的話,命其親生長子德川信康自害死亡.然而讓我們拋去武士道中的那份殘忍來對比一下我國的曆史:楚國名將子玉戰敗,按當時的習慣和法律,他必須自殺謝罪,但他卻拖延著向國都回師,以期望楚王的特赦令能及時送來。在離城不遠的地方,他絕望了,終於自殺。漢代名將李廣僅僅因為不能克服的客觀原因而延誤了會師時間,便自殺謝罪..從曆史的影子中我們不難發現,真正的武士道正是周禮倫理的產物,是家從而國精神的派生.然而中國的武士精神以國以家為重,是心懷天下的表現,而非狹隘固執的去要求什麽不人道不講道義的服從和自裁,這正是正統周禮思想影響下的讓充斥著殺戮死亡的武士精神有了倫理道德的約束.也是君子六藝(者,禮、樂、射、禦、書、數)讓中華武者勇猛而不失理智,強悍而不忘仁義.而日本人的武士道是從中國武士精神中提取他們認為的精華,重視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無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盡臣道),盡忠是絕對的價值。中國的原始儒學是以孝為本,盡孝才是絕對的價值。如果“父有過”,子“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但是如果“君有過”,臣“三諫而不聽,則逃之”。因此武士道論者認為,儒家的“士道論”乃在粉飾貪生怕死的私心,慎於人倫而注重主君的道德如何,才選擇生死,則麵對死卻不幹脆去死。唯有純粹徹底的覺悟死,才是武士道強人之處。而中國武者在儒文化的影響下也鄙視日本那種毫無人性道德可言的武士道.

  然而時至今日,武士道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依舊,而我們的國人呢?也許自從宋朝的重文輕武以後,國人的勇武就漸漸遺失了罷。現代的中國人從來就不缺乏智慧,缺少的是信仰,有信仰就會有精神力量,有了精神力量就能產生無所畏懼的勇氣。而宋朝推翻了武者的榮譽信仰後,華夏民族中的勇武者就失去了精神的支柱,原本尚武的中華民族的蓋世武功就此消散.另外一個方麵武士道(武士)精神運用的不光在於戰爭,武士道(武士精神)隻不過是一個載體,但卻能裝進很多政治,軍事,教育甚至流行文化的理念,使之高度統一,堅守武士道精神的日本造就了今天強盛.而創造並教授他們武士精神中國卻在列朝統治者的愚弄弱化下失去了武士精神,漸漸失去了這種完全統一,或者說有相當的人精神的認同統一已經在我們的不重視武士道和對武士道的藐視中變質分裂.他們是現在崇洋媚外者,他們曾是漢奸叛徒,也許今天有的人還會是.

  你可以指責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殘忍,你可以藐視武士道影響下日本人道德的淪喪,但是你不能否認日本人武士道精神下的團結協作榮譽至上,以及他們的責任感,他們對自己事業的崇尚,他們的效率....所以我們不得不從頭開始融會貫通我們自己創造的武士精神,讓中華民族重拾勇武,重樹武力的信仰.也隻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複興有望.

  (注: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清朝時被嚴重篡改和歪曲,如果你通過讀乾隆編的四庫四書來領會中國傳統文化,你隻會得出中國人天生是綿羊的結論,所以最好通過讀史,尤其是宋代以前的史書來領略中國傳統精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