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秦無衣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曾國藩戡亂策略 (圖)

(2011-09-23 09:16:40) 下一個

曾國藩

胡林翼論兵

   
         屢敗屢戰,步步為營
           ——曾國藩戡亂策略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洪秀全在廣西發動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四月,曾國藩上《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鹹豐帝將奏摺怒擲於地。次年,又上《備陳民間疾苦疏》。同年生母去世,丁憂回籍。此時太平軍已攻入湖南,氣勢正盛。鹹豐二年(1852年)十一月,太平軍自湖南北出,攻克漢陽。1853年曾國藩建立地方團練,稱為湘軍,分陸軍、水師兩種,士兵則招募湘鄉一帶農民為主,薪俸為一般綠營的三倍左右,全軍隻服從曾國藩一人。

   鹹豐二年底(1853年1月),曾國藩接到幫辦湖南團練旨。經郭嵩燾力勸,離家前往長沙,與湖南巡撫張亮基商辦團練事宜。一月後,太平軍攻佔江寧且定都於此,改稱天京。 

   1854年,總計有陸軍十三營六千五百人,水師十營五千人,會集湘潭,誓師出征。初戰在嶽州、靖港敗於太平軍,接連戰敗,曾國藩幾跳水自盡,在上書時,隻能以“屢敗屢戰”自嘲。

   後重整軍備,複佔嶽州、武昌,太平軍勢力退出兩湖。1858年5月,攻佔九江,氣勢很盛;1860年,曾國荃包圍安慶,以“紮硬寨,打死仗”聞名。1864年,湘軍攻破天京(南京)。南京城破時,曾國藩說:
   
   “今粵匪之變,蹂躪竟及十六省,淪陷至六百餘城之多,而其中凶酋悍黨,如李開芳守馮官屯、林啟榮守九江、葉芸來守安慶,皆堅忍不屈。此次金陵城破,十萬餘賊無一降者,至聚眾自焚而不悔,實為古今罕見之劇寇……”


   從地理戰略的角度來看,自古以來,但凡能夠割據江南而成大業者,無不遵循兩大基本戰略原則,一是以強大水軍控製長江,據有荊襄、武昌、南京等長江上、中、下遊諸要點,擁有完整的長江防線。二是守江必守淮。曆史上孫權不惜與盟友劉備決裂、誓奪荊州及北攻合肥,其意義就在於此。南北朝時期的宋齊梁陳和後來的南宋能夠長期固守江南,也在於這兩大戰略原則執行得較好。

   同樣,曆史上消滅江南割據政權的曆次戰爭,也都是兵分兩路,一路取四川、荊襄,據長江上遊有利地勢順流而下,另一路突破淮河防線,兩路並進,達到消滅江南割據政權的戰略目的。曆史上西晉滅東吳之戰、隋朝滅南陳之戰、蒙元滅南宋之戰、滿清滅南明之戰,莫不如此實施戰略部署。


  洪秀全的戰略失策太平天國起於廣西,割據江南、徐圖天下、如當年朱元璋故事當是洪秀全的正確選擇。拋開天京事變等內訌不說,太平天國在建都南京後,洪秀全等人的戰略失誤就埋下了太平天國失敗的禍根。當時洪秀全置清軍在南京和揚州城外建立的江南、江北大營於不顧,分兵進行北伐和西征,就是一個明顯的戰略失策。

  當時太平軍雖號稱百萬,但除去老弱婦孺,能戰之兵隻有十萬左右。如集中兵力先摧毀威脅南京的江南、江北大營(時兩大營兵力不足三萬人),然後以南京為中心,溯江而上取安慶、九江、武漢、荊襄而占地利,順江而下取上海、蘇杭以取財賦,建立鞏固的江南根據地,最後再揮師北伐,與清廷爭奪天下,也許會取得朱元璋似的勝利。但天國領袖們缺乏戰略眼光,匆匆將全部太平軍兵一分為三,把有限的兵力平均用之於北伐、西征和保衛天京的戰場上,結果無論留守天京,還是北伐、西征,其兵力均不占優勢,實際上給了清軍各個擊破的機會。

  太平軍西征曆時3年,雖然占領安徽、江西和湖北的部分地區及安慶、九江、武漢三大戰略要地,使天京上遊有了可靠屏障,為以後堅持鬥爭打下堅定的基礎。但由於進攻兵力不足未能迅速具有長江上遊荊襄要害之地。後來為了回救天京,石達開又被迫撤圍南昌,使得被困南昌、已成甕中之鱉的曾國藩逃出生天,未能給湘軍以殲滅性打擊,軍事上留下了巨大隱患。

  太平軍北伐,更是缺乏戰略眼光。洪秀全貿然派出 2萬餘孤軍遠征, 深入華北,謀取北京。但這種兵力不足、無後方的流動性作戰,軍事上絕無優勢。雖以精銳之師,長驅六省,牽製了大量清軍,但還是陷入清軍重圍,加之後援部隊派出過遲,且於中途潰散,北伐軍終不免全軍覆沒。

  由於洪秀全的戰略失策,太平軍既沒有據有荊襄,擁有完整的長江防線,也沒有把戰線推進到淮河流域,就連統治中心南京也始終處於清軍的戰略包圍之中。到了太平天國後期,已經沒有像樣的水軍了,控製長江根本無從談起。

  曾國藩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在清廷腐弱的時候,他組織湘軍,平太平軍,又力拓洋務事業,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

  曾國藩的戰略在攻滅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曾國藩及其湘軍製定了一套清晰明確的戰略,並加以堅持毫不動搖,從而最終擊敗了太平軍。曾國藩的戰略非常簡單明了,即以強大水軍控製長江,然後順江而下,逐一拔除南京外圍據點,最後攻取南京。

  曾國藩認為,打敗太平軍必須要控製長江,長江有三大鎮,上鎮是荊州,中鎮是武昌,下鎮是南京,中鎮還包括九江,下鎮還包括鎮江。太平天國已經占據了南京、九江、安慶、武昌。因此,曾國藩的主要戰略部署就是圍繞這幾個戰略要點展開。

  他以水師切斷長江的通路。用挖壕、長期圍困的辦法逐次打武昌,打九江,打安慶,最後打南京。所以著名軍事曆史學者茅海建先生就說,曾國藩一輩子打了無數的敗仗,他就打過四次勝仗,第一次打下武昌、第二次打下九江、第三次打下安慶、第四次打下南京。

  但是,就憑借著這四次戰略性的勝仗,曾國藩成就了他的第一中興名臣的偉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