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秦無衣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隨筆】絕唱(下) (圖)

(2011-06-07 10:00:30) 下一個

        5 阿房宮


嬴政去世時,給後世留下了四大可圈可點的遺產:長城,阿房宮,驪山墓,兵馬俑。它們分別代表著漢民族之後兩千多年的戰略思維與生存價值取向。

後世帝王所崇尚的生存價值觀,無出其右。長城與被封閉的兵馬俑,昭示了嬴政不願再看到兵戈雜陳,血肉紛飛的場景。這是嬴政對戰爭的反思。而阿房宮和驪山陵園,則是繁華盛景的集大成者。這四大遺跡,都是嬴政勞民傷財的傑作。後世再也沒有第二位皇帝有這樣的大手筆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嬴政無愧於始皇帝的稱號。

肅立在這些遺跡麵前,你除了感慨之外,還能說什麽?!

曆史就是這樣的悖謬。所以如果說曆史是用血肉堆砌而成的,一點都不過分。

從這些方麵來看,嬴政比曆代所有的統治者,都更加洞悉所謂不朽的意義。我估計,他對徐福的長生不老的謊言,其實早已心知肚明,不然,他也不會驅動如此龐大的人力、物力,去構建葬身之地驪山墓了。我甚至假想到,嬴政其實是帶領著徐福以及上千的童男童男女,到了扶桑,在那裏開花結果,過著豐功偉績建樹之後的悠閑的神仙日子。而留在鹹陽的,隻是個替身而已。

暴君總有自己的邏輯,當他們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的時候,他們對權力的信心也開始動搖了,同時興趣也銳減了。

死亡對於所有的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也是嚴肅的。人生的輝煌,說白也隻是一種假定狀態,而隻有死亡才是真正的不朽!這應該是嬴政建造驪山墓的理論基礎。

我想,嬴政的思維,應該並不像後世滿腹牢騷的文人們想象的那麽生硬。正如我在前麵提到的,大多數的暴君,都是理想主義者。我們之所以痛罵暴君,隻是因為我們試圖通過公平的手段,將自己隱藏著的、而不能實現的最深刻的欲望,一把掐死。如此而已。暴君為人類帶來的欲望的伸張,鼓勵著我們向占有欲的最大縱深挺進。

盡管如此,偉大的暴君們也還是凡夫俗子。他們需要最大程度地去維護、保有既得的利益。

在考慮到如何將利益穩固地保存下去這個問題時,嬴政可能陷入了保守的狀態。他讓蒙恬和不被他看好的公子扶蘇,在帝國的北麵,修建了一道防禦狼群突入的磚塊砌成的籬笆牆。這道籬笆,明白無誤地告示他的繼承者,秦帝國已經達到了巔峰狀態,外人請勿騷擾!這道籬笆在嬴政時候,其展現自豪的姿態,更甚於防禦。排外即意味著對外族文明(如果他們有的話)的不屑。

然而,在這道氣勢宏偉的籬笆裏屏氣吞聲了兩千多年的嬴政的後人們,如果至今還不能站在它的基礎上,傲視帝國之外的天空,那是很渺小的!嬴政告訴我們,他之所以建造長城,不是因為心血來潮,而是希望他的子孫後代,能得到他的威權的庇蔭。同時他在北方的大地上,翻下了一道巨大的簾子:

“啊,我累了!”

至於巍峨寬闊的阿房宮,如果以杜牧《阿房宮賦》中的描述來定位,則幾乎可以淩駕於兩千年後的圓明園的規模之上了。

以驪山後麵出土的兵馬俑的規模來判斷,阿房宮的壯觀之處,一點也不比圓明園遜色。阿房宮,三百裏。這是古代的算法,倘以周長計,也就是方圓七十多裏的宮城。長城是萬裏,這阿房宮牆就是等而下之了。因此對於這以點,我相信並沒有虛假成份。這相當於一個中等規模的城市,其中居住著數萬從列國掠奪來的年輕女人,以及難以計數的珍奇金銀財物等。這是可行的,合理的。因為以秦律之嚴厲,提供任何兌水成分的數字的人,他所受到的懲罰,相比於後世的同行,都要苛刻的多。

問題是,像阿房宮這麽一個輝煌的奇觀,為什麽居然連一點遺跡都沒有殘存下來呢?!難道它真的隻是曇花一現的海市蜃樓?!

以我看來,假設中的阿房宮倒更像是一座城池。它應該是戰國時代列國諸多文明的結晶。就像諸種文字,度,量,衡歸於一體一樣,阿房宮實際上成了戰國時代的一個博物館。它標誌著一個偉大的開明的時代的結束。

但是,沒有人知道一個新的時代應該怎樣開始。在富足的根基上構建理想,比在一張白紙上塗畫要困難的多。嬴政當初麵臨的就是這個一個問題。而在他的很多管理技術還沒有得到正反兩方麵反饋的時候,他就已經去世了。

我始終懷疑,一個費勁心機去統一大麵積的戰亂紛呈的國土的偉大人物,會去糟踐自己的努力的成果!嬴政是多種矛盾的集合體,你無論從哪個方麵去抨擊他都是合理的,但是當你從全方位的角度去評價他的時候,你會覺得一籌莫展,不可思議!

 

在躊躇滿誌地進入關中後的項羽,也麵臨著嬴政曾經過的同樣的困惑。

讓我們回到新豐灞上項羽的軍帳。“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毀滅秦國首都,是楚軍報仇行動的延伸。這一切似乎來得合情合理。對鹹陽的財富和美女垂涎欲滴的劉邦,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項羽恣肆暴虐。

請注意,司馬遷在《史記》中,並沒有明確地提到阿房宮這個宏偉的建築體。但是他提到了那一把將三百年來,無數人用血肉鑄成的文明付與一炬的大火:

“火三月不滅!”

有什麽東西能讓一場大火燒上三個月的呢?那隻有無窮無盡的建築物,以及人工搬取不走的物質材料了。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戰國時代所有的精粹,減去項羽帶走的,都在這一把大火中,成了灰燼。

不過,司馬遷的這一句話,已經足以讓人相信,後人難以想見的阿房宮,的確是曾經有過的。嬴政畢竟是嬴政。他是那時天底下最大的征服者和文明的收藏家。他的收藏的愛好,使他與一千四百年後的草原暴徒成吉思汗的浩劫,有了天壤之別。

從阿房宮做為博物館的意義來看,統一並不是意味著毀滅,而是文明與文化的聚合。嬴政可能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以武力來收藏最廣泛文明的皇帝。

然而,隨著阿房宮的毀滅,嬴政的功績便大打折扣了。

 

     6 嘯 傲 

 



閑憑晚閣,指天外之霞飛;夢斷曉鐘,聽雲間之鶴唳。

 ——唐沈佺期 《峽山賦》

自古英雄配美人。尤其是悲劇英雄,身邊更離不開美人的著色了。

說到項羽,便不能不提到虞姬。虞姬到底是個什麽樣的美人?可惜的是,《史記.項羽本紀》中,關於虞姬的描述,隻有寥寥數筆。但是“霸王別姬”生動的悲劇場麵,卻栩栩如生:

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前麵說過,項梁為逃避追殺,就攜帶項羽由老家下相隱居到吳中。項梁叔侄在這裏圖謀楚國東山再起,廣泛結交江東子弟。吳中就是今日太湖東南一帶。虞氏為會稽郡吳中一帶的望族,因此,虞姬有可能是吳中美女。她深慕項羽英名,項羽起兵後,就陪伴在他左右。但是正如傳記中說的,虞姬名虞,也就是也有可能不是姓虞,或者是在項羽後來的軍旅生涯中遇到的。另外,項羽軍中有一員勇猛的戰將虞子期,說者將虞姬附會成他的妹子。

虞姬的身世基本無法詳致考略。不過這無關緊要。就像英雄不問出處一樣,沒人的背景也大可以淡化,隻要不是搞炒作,隨便將沒人劃到自己的家鄉,然後掛羊頭賣狗即可。我們隻要確信,在項羽的軍旅生涯中,虞姬曾經與他形影不離,兩人感情甚篤就可以了。

項羽“歌數闋,美人和之”。《本紀》中沒有記載虞姬和的是什麽歌,不過有記載說她唱的《和垓下歌》是: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權且摒棄它的真實性,這首歌的確是少見的英雄美人的絕命悲歌,也是一曲動人的愛情悲歌。虞姬唱罷,然後就拔劍自刎了。

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的名作《霸王別姬》,將虞姬的神態演繹得淒絕悲豔,將項羽身陷絕境的激憤、幽恨的情感,揮灑的淋漓盡致。關於他們的悲情,《金瓶梅》的開篇裏就說了:“隻因撞著虞姬……豪傑都休。”

項羽因了虞姬,因了在最後一搏的生死關頭,竟然對虞姬“泣數行下”,讓這對英雄美人的形象,頓時顯得淒絕冷豔。

據說項羽突圍後,虞姬的屍體,被殘留的楚兵埋葬在附近。後來這裏還出現了一個村莊“虞姬村”,雲雲。

 

這是英雄美人陷於絕境時的悲情故事。而在燒毀阿房宮時候,項羽該是多麽的躊躇滿誌啊!那把大火,使項羽和他的江東子弟們的快意,像雲煙一樣嫋嫋升起。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實踐了。這是酣暢淋漓的快意恩仇!

然而,項羽複仇的快感,很快便如晚秋黃昏落日般地失落了。他跟曾經伴隨著他出生入死的心上人虞姬,滿臉茫然地坐在驪山下。虞姬身材頎長,苗條而不失健美。她的腰間,佩著雙股劍。那時的她,在無邊無際的火光的映照下,就象茁壯的山茶花一樣美麗動人。

“大王,你為什麽要將如此美麗壯觀的阿房宮給焚燒了呢?”虞姬問說。

“啊,就是因為它太美麗了……”項羽含糊其辭。

“大王,往後我們怎麽辦?秦國亡了,阿房宮燒了,可是,我們的楚國呢?”

“我也不知道。”項羽眯著眼看著夕陽,“我隻知道複仇,為楚國複仇。我生來就是為了複仇的,所以我的身上充滿了神奇的力量。現在秦國滅了,我大仇已報,榮華富貴,對我來說已經失去了吸引力。虞啊,你應該知道,有的人生來就是為了折騰的!”

“那麽,我們至少可以回到楚國去,回到美麗的江東去。”虞姬說:

“我在身經百戰之後,才覺得原先沉澱在印象中的偉大的楚國,是多麽的渺小。它遠不如我的視界所看到的宏麗。”項羽歎息著,“天下跟人生一樣,走的越遠,越不著邊際!我想回家,回到四處長滿橘樹和蘆葦的楚國。我想翻讀三閭大夫的辭賦,在湖上蕩舟。虞啊,你就在我身邊采蓮。我把我的大戟,拿到市上換些玉帛回來,由你裁剪好了,然後在上麵寫下天底下最美麗的文字。”

“大王,這話要是在三年前說起來,那是灑脫。”虞姬聽了項羽的話,笑著說:“但是三年後說起來,就是退縮了。大王,你命中注定隻能是一個向前攻擊的英雄!你跟我一樣,都需要一個精神偶像。我的偶像是你。而你的偶像呢?”

“虞啊,我的偶像,已經被我自己打倒了!”項羽忍不住長歎一聲,無奈地說。

 

從這一刻開始,項羽就從他的輝煌的人生的巔峰,一步一步地滑向了悲境。在最後的決戰中,劉邦派遣灌嬰率領五千精銳騎兵,追擊大勢已去的項羽。項羽突殺到了陰陵,迷失道路,陷入了茫茫的大澤之中。到了東城時,他的手下,隻剩了二十八騎了。

麵對蜂擁而來的漢軍,項羽知道,自己難逃厄運了。不過,這時,他身上蘊藏著的可貴的“士”的精神,也激發到了極致。司馬遷一點都不避諱對他的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的讚賞。

項羽對手下的二十八騎說:

“我最親愛的弟兄啊,我起兵至今,已經八年。我身經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嚐敗北。因此稱霸天下。今天我不幸被困於此,這是天要亡我,非戰之罪啊!”

高貴的軍人,不但視死如歸,還將榮譽看得甚於生命。他們從不患得患失,在緊要關頭,他們選擇了自我犧牲。這一點,也是“士”的自覺精神。

是的,真正的士的悲劇,隻是因為他們的理想,往往與現實格格不入。上天將光芒聚焦在他們身上,為的並不是讓他們成功,而是讓世人看到他們的毀滅。人世的定律,就是這麽的殘酷!

項羽奮力殺出重圍,斬殺漢軍將士百餘人,最後突圍逃到了烏江。

這時,可能之前一直在關注楚漢相爭的烏江亭長,已經準備好了渡船,催促項羽上船渡江:

“項王,江東雖小,可是地方千 裏,能夠動員起來的戰鬥力,還有數十萬人,想要建立霸王之業,應該不算問題!”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項羽悲愴地回答,“而且,我項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征戰天下,現在隻有我一個人回去。縱然江東父兄憐惜我,推舉我為王,可我有何麵目見他們?!即便他們口頭不說,可是我項籍難道也能問心無愧嗎?!”

項羽說著,就將戰騎烏騅馬送與亭長,令部下下馬和漢軍肉搏。項羽又殺敵數百,身上負了十數處的重傷。最後,項羽也覺得累了,他微笑著對漢將呂馬童說:

“馬童,你曾經是我的舊部。有點出息了呀!我聽說劉邦懸賞千金,封萬戶買我的頭,我就送 你個人情吧。”

於是,項羽拔出劍來,往脖子上一抹。馬童驚奇地看到,一道血光破空而上,然後散成密集的血雨,緩緩地灑落。馬童似乎聞到了一股濃濃的汗味。

這時候,項羽年僅三十一歲。

可笑的是,後來數以萬計的漢軍,在搶奪項羽屍體時,自相殘殺者數十人。最後王翳等五人分割了項羽的屍體,他們都被封侯了。一般來說,對於像項羽這樣超重量級的敵手,至少應該給他一副全屍的。但是漢軍中,竟然沒有一個真正的武士!

這些利欲熏天的屠夫們,反襯出了項羽做為驚天動地的武士的風範。

一千三百多年後,李清照在謳歌這位英雄末路的絕唱中,充滿了悲壯的色彩:

“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江東,那是士的精神聖殿和歸宿。

05/2011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五弟五哥 回複 悄悄話 “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好男人,有誌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