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秦無衣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隨筆】 葉落幾度秋

(2006-11-21 17:47:05) 下一個
                       葉落幾度秋


從遙遠的城市村莊伯明翰,來到漫無邊際的大都市洛杉磯,不覺快要三年了。這幾天洛杉磯天氣忽然轉暖,仿佛又回到了嬌豔的夏天。隻有傍晚時到就近的學校去接兒子回家,經過校園邊上那段灑滿楓葉的小道時,才感覺到已經是深秋了。於是不免多打了幾個噴嚏。

眾所周知,洛杉磯四季如春,即便是在冬天,那淡淡的冷意,也就像是故作高雅的貴婦臉上的矜持一樣,很快就被無盡的陽光給磨洗掉了,剩下的仍是紅豔。

因此,我每天經過的這段小路邊上的那兩排高大的楓樹,便成了我心目中季節的標誌。這些楓樹在一個以棕櫚樹與偽榕樹為主體形象的城市中,雖然難免有附庸風雅的嫌疑,但是,它們畢竟多少讓我感覺到了秋天的來臨。——須知,對於一個對時間極為敏感的人來說,一葉知秋,承受的往往是陽光穿裂玻璃時的那種快感。

想起在伯明翰,一到秋天時,那漫山遍野的,幾乎全是紅黃間雜的東倒西歪的秋意,——那些楓葉,展現的是一種自然清麗灑落的風格,就像一個養在深閨人不識、不著脂粉的村姑,一朝忽然出現在人前,讓自作多情的人猝不及防一樣。

又想起十來年前南京的秋天,玄武湖古城牆上疏落的楓葉,東郊鋪錦般的絢麗殘紅,棲霞山上的燦爛,那都是可圈可點的。美麗的東西,似乎在記憶中,才顯得真實。

然而,身處都市中,這些景色,早已經淡化成了濃濃的古意了。

現代的城市,似乎距離天然的情境,越來越遠了。正當一座座城市正被越蓋越高的煙囪般的大廈和喧囂的車流塞滿的時候,那些被物化和扭曲得快要窒息的城裏人,不得不與時俱進,調整著自己的生存心態。我們逐漸將目光投到了曾經被我們遺忘掉的鄉野村落,試圖從那裏的田園牧歌中,尋找到一種寧馨的境界。

像現在國內很多網站上交遞出現的一些半封閉的、似乎還維持著天然狀態的景點,便大受吹捧。比如散發著鄉野氣息的婺源,充滿詩情畫意邊城鳳凰,小橋流水的古樸的烏鎮,尋常百姓人家居處徽州,還有瀘沽湖,稻城等。人們之所以重新發現到這些幽靜境地的野趣,無非是基於這樣一種心理:我們厭倦了都市的喧囂與熱鬧,我們渴望恬淡、從容、清新的情調。

但是,我們並不是真心的想要生活在這些田園中的。因為我們正乘坐在一列高速運行的充滿欲望的列車上。

在現代都市人的心目中,那種清鮮、恬淡的情調,可以讓他們短暫地擺脫眼前的喧囂、繁忙的壓力。他們對於紙醉金迷的生活環境與矯揉造作的小資日子,的確也有些心煩了。因此,他們迫切需要其它的環境,來調節由此帶來的浮躁,擺脫空洞的抑鬱。在經濟條件還不可能讓他們的生活環境急速上升到另一種高度的時候,他們隻能選擇消極的價廉物美的心理排遣方式,追思清淡如煙的田園情調。這樣,半是真實、半是想象的回歸鄉野的新潮,便在城市的中產階層中,應運而生了。

說白了,這種情調,其實隻是一種居高臨下的生存心態,是一種自覺的生存心理錯位。試想,從高度的物化環境中培植出來的現代高級動物們,如何在無法提供自己營養與欲念的鄉野環境中生存下去呢?!那種意淫的溫床,隻能是在城市裏,而不是在鄉野中!

因此,現代都市人那種對田園牧歌的憧憬心理,隻不過是有病呻吟而已!

與此相呼應,在今年的文壇上,也出現了鄉野文學熱。諸如《兄弟》、《玉米》等表現鄉村生活小說的走俏,正反映了城市裏的有閑階級們,在極盡無聊之際,將目光散漫地投向鄉村時的滿足與失落混雜的心理。由城裏的有閑階級來寫鄉下人的生活,這是鄉思呢,還是逃避?是靈魂的自責呢,還是沒有歸宿的心靈的漫遊?

這是個很耐人尋味的文化現象。

我們知道,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從鄉村湧入到城市裏求生的人,多是一些家裏頗有些田產的富家子弟。他們懷著各種理想,想要改善人生,改善國家。經過掙紮,他們最終奠定了現在我們國家的思想文化基礎,同時也將固執的鄉村觀念,滲透入了現代文明中。那時,鄉野的血液中,充滿了鮮活的力量。

然而,如今從鄉村中湧向都市的,卻大都是在鄉野中無路可走的民工與少女。他們之所以向往城市,並不是為了逃避清新的空氣,恬淡的牧歌,而僅僅隻是想用微薄的努力,擠上擁擠的、高速開往現代的列車。他們不願意被現代拋棄!

對田園的情思和對城市的向往,這種雙向的心理逆流,其實都意味著欲望的無所不在的力量和肆虐的卵生。欲望正在吞噬著我們,而我們卻無處可逃!因此,我們隻能眼巴巴地將孱弱的心理,寄托在雷聲大作前的枯寂的池塘上。

落葉無聲。我想,秋天總應該是平靜的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